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094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贵州岑松中学初二下生物进化单元测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大量证据表明,原始生命起源于 ( )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岩层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 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 B生物的变异一般都是有利变异 C为了

2、吃到高处的树叶 D环境对不同的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长些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 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自然

3、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 B越简单、越低等 C种类越丰富 D越复杂、越高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 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

4、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 鱼类 无脊椎动物 两栖类 鸟类 爬行类 哺乳类(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的鸟类、哺乳类,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可结合生物进化树进行记忆。 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5、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少数到多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陆生的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

6、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B农药

7、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 变异,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如果某一物种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则它可能( ) A进化为另一新物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物种 D灭绝消

8、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已知物种 A的化石比物种 B的化石出现晚,那么( ) A物种 A比物种 B的数量多 B物种 A结构比物种 B结构复杂 C物种 B由物种 A进化而来 D物种 B比物种 A高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9、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如图是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物种 A化石 存在于最新近形成的地层,物种 B化石存在于古老的地层中,所以物种 A比物种 B复杂、高等,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一只雌蛙能产卵

10、 40005000 个,但卵受精后,只有少数发育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答案: B 试题分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想生存下去, 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只雌蛙能产卵 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是生存斗争

11、的结果,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按照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解释应是( ) A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B种间互助的结果 C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种内斗争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定向变异是错误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错误,B、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的相互适应不属于种内互助,错误, D、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属于种间的斗争,而不属于种内斗争,错误,故 ABD都不符合题意; C

12、、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 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正确,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达尔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遗传和变异 B人工选择 C基因改变 D适者生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

13、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 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温度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生活在绿草地上的昆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是为了躲避敌害的捕杀形成的一种保护色,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比较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

14、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比较法对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 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答案: B 试

15、题分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桦尺蠖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着深色和浅色的变异,其天敌小鸟对桦尺蠖的体色起着选择作用,当桦尺蠖的 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失去了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后代个体与环境颜色不一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少,这是适者 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即自然选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 A环境进化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

16、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根据郑氏始孔子鸟身体结构跟爬行类、鸟类动物都有相同之处,经逻辑推理可得出如下结论( ) A爬行类进化成鸟类 B鸟类进化成爬行类 C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D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因此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选 A。 考点

17、: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青霉素的质量下降 B细菌对青霉素的选择的结果 C细菌中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在 D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

18、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能抵抗青霉索的细菌,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的原因。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 ,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 ,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 ) A太阳 B物质氧化分解 C三磷酸腺苷水解 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

19、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 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

20、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 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 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

21、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 命形成的过程。 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

22、动物,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营养方式。 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 B越简单、越低等 C种类越丰富 D越复杂、越高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关键因素在于(

23、) A过度繁殖 B产生变异 C生 存斗争 D自然环境的选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 ( ) A喷射的火山 B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 D原

24、始陆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 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

25、线伤,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 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 A金鱼适应不同环境 B我国水域辽阔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

26、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 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晚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晚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

27、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 B。 考点:本题 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综合题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1)害虫种群中存在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作用。 (3)

28、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来实现的。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具有 (即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即适者生存),而具有 (具有不抗药性)的个体死亡。这就是 。由此可见,生物的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生物的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里得到积累和加强。所以说, 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 答案:( 1)变异 遗传 ( 2)选择 ( 3)生存竞争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 定向 试题分析:( 1)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害虫种群中存在着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29、 ( 2)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 ,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说明杀虫剂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环境的定向 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

30、: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 为了探索生命起源的问题,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多种实验,比较著名的实验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合成有机物的实验。米勒设计了一套装置,他先将装置中的空气抽出,然后通入甲烷、氨、水蒸气等,并在装置中多次连续火花放电,经过了一段时间,在装置中检验出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他为探索生命起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 1)向实验装置中通入的甲烷、氨、水蒸气等气体相当于原始地球表面的 _ 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 ;在装置中多次连续火花放电相当于原始地球上的 _现象;实验装置中检验出的氨

31、基酸是一种_物质,在实验装置里形成的液体相当于 。 ( 2)米勒的这个实验表明了: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 _物质形成 _ _物质是可能的。 答案:( 1)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有机 原始海洋 ( 2)简单的无机物 复杂的有机物 试题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 汽等 “还原性大气 ”,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

32、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米勒的模拟实验。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尺蠖尽量 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蠖 深色桦尺蠖 释放 回收 释放 回收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 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 1)桦尺蠖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是一对 。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蠖体色变深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 关系;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

33、释,这种体色的形成 是 的结果。 ( 2)桦尺蠖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发育。 ( 3)桦尺蠖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针对桦尺蠖的生活史,消灭桦尺蠖的最佳时机是在 时期。目前对它的防治主要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它们的天敌。这不利于保护生物的 。如果能利用鸟类和细菌等天敌来消灭桦尺蠖,就能够很好的保护环境,这种方法属于 法。 (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应尽量减少 等燃料燃烧的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防治和处理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答案:( 1)性状 相对性状 保护色 生物适应环境 自然选择 ( 2)变态发育 ( 3

34、)幼虫 多样性 生物防治( 4)煤 试题分析:( 1)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叫作生物的性状,如动物的体色、食性等,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所以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是一对相对性状;桦尺蠖由于具有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而得以生存,并产生后代,数量增多,这种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现象就是自然选择。 ( 2)昆虫的发育有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凡是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的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 3)桦尺蠖是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由于它在幼虫时期没有翅 膀不会飞,活动范围小,适于消灭

35、;防治农林害虫应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否则易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 4)为了减少污染,所以要控制煤等燃料的燃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树木花草都很低矮,这里的昆虫有的无翅,有的残翅。请分析: ( 1)该岛昆虫的祖先存在个体 ,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或残翅。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方向一般是 的。刮大风时, 的昆虫会被风刮到海水里淹死 ,这些 个体(有翅的昆虫)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而具有 个体(即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能够在暴风的岛屿生存下来,并且

36、 ,在这里,能够遗传的 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选择作用。 ( 2)暴风对昆虫两种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做 ,而这种作用是 的。这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 而实现的。 答案: (1)变异 不定向 有翅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繁殖 变异 大风( 2)自然选择 定向的 生存竞争 试题分析:( 1)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

37、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 2)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能够存活下来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 然选择的过程特点。 下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 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颈的长、短性状的差异是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所以这些颈的长短是可以 的。 图 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对长颈鹿的生存来说,长颈的变异就是 ,短颈的变异是 。 图 说明 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的个体被淘汰掉。 从长颈鹿的进

38、化过程看,长颈鹿的变异的方向是 的。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 。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 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朝着 方向逐渐进化,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 。 答案:( 1)差异(变异) 遗传物质 遗传 ( 2)颈长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 3)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 4) 不定向 ( 5)生存竞争 自然选择 ( 6)适应环境 新的物种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

39、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 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长颈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短颈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 3)图 说明颈长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被淘汰掉说明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 5)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 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在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 (6)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