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木已成舟 B百炼成钢 C水到渠成 D铁杵成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木已成舟是木材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炼钢的过程是其中的碳单质和氧气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属于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D铁杵成针属于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某气体由 H2、 CO2、 CO、 N2中的两种气体组成,
2、为确定其成分依次进行下列实验: 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那么,该气体成分可能是( ) A CO, CO2 B CO, H2 C CO2, H2 D CO、 N2 答案: BD 试题分析:由 可知混合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由 可知组成气体中有还原性气体,由 可 知混合 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综上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 有一氧化碳,没有二氧化碳, BD正确。 考点:物质组成的判断 点评:关于物质组成的判断类型的题目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 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
3、记忆时注意细心。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加稀盐酸 B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碳酸钠试液,观察现象 C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鉴别化肥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氧化钙和碳酸钙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B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和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碳酸钙沉淀生成,和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C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均可使酚酞变红; D 氯化钾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没有明显现象,而氯化铵中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会有刺激性气味生成,因为反应有
4、氨气生成。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向盛 有酚酞和 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是 ( )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锌粒 D Na2CO3 答案: CD 试题分析:向盛有酚酞和 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说明液体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也就是稀硫酸可能过量,锌粒和 Na2CO3可以选用,硫酸过量这两者均有气体产生。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 点评: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
5、回归课本。 在 A B =盐十水的中和反应中, A和 B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AB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C、 D 项均有单质生成,不属于有盐和水生成的类型。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原理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方程式,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在伦敦奥运会中,下列体育器材中,使用了合成材料的是 ( ) A铁饼 B皮划艇 C铅球 D塑胶跑道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C铁饼、铅球都是直接由金属 材料制成,不属于人工合成材料,人工合成料是指组成材料
6、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在工厂中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加工而成,皮划艇和塑胶跑道都使用了大料的塑料材料,属于人工合成材料。 考点:人工合成材料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常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已知常温下许多盐如 CaCl2、 NaCl等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现有 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过量的下列物质中的某物质 X,溶液的 pH随滴入 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 X是 ( ) A烧碱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答案: C 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了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各盛 100g9.8%的硫酸溶液,此时天平平衡,同时向
7、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 X、 Y,指针先向左偏转,反应完毕后,指针偏右的一组选项是 ( ) 选 项 A B C D X 的质量 g 5g.Zn 6g Fe 7gFe 8g.Zn Y 的质量 g 5g Fe 6g.Zn 7g.Zn 8g Fe 答案: B 试题分析:烧杯质量相等,盛放的酸质量相等,加入的金属质量也相等,天平后来的偏转只能说明是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造成的,同时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 X、 Y,指针先向左偏转,也就是向 X物质的烧杯偏转,说明 Y物质和酸反应较快,放出氢气较多, Y金属比 X金属更活泼,反应完毕后,指针偏右说明反应完成后 X金属生成的氢气质量较多,说明相等质量下 X
8、金属所含的原子个数较多,也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较小,所以 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 点评:关于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方程式和现象属于中考的热点,可以在选择题和大题中出 现,注意仔细审题。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 A提倡 “低碳生活 ” B开发绿色能源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 D分类回收垃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提倡 “低碳生活 ”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B 开发绿色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减轻污染性气体的排放;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会污染土地和水源; D 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增
9、大垃圾的处理速率,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 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下面摘录了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 A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B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插入稀硫酸中,溶液逐渐变蓝 C在空气中点燃硫粉,看到蓝紫色火焰,同时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应显蓝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 B 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会和空气
10、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 C在空气中点燃硫粉,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为蓝紫色火焰; 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最终生成白色固体物质氧化镁。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现象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反应的快慢,下列做法是为了使化学反应变慢的是( ) A面包发酵时,放在温热处 B用较浓的食醋除水垢 C某些商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 D煤燃烧时向炉中不断鼓 空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发酵温度提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提高发酵速率; B 较浓的醋酸含有的溶质较多可以很快除去
11、水垢; C 食品包装冲入氮气可以减少氧气的进入,减缓了氧化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防腐; D煤燃烧时向炉中不断鼓空气增加了氧气的浓度,加快了氧化反应的速度。 考点:生活中常见化学反应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原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稀土元素又称 “21世纪黄金 ”广泛用于电子、军事等领域,硝酸铈铵 :是稀土元素铈 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和为零,所以设硝酸铈铵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所以有 ,解得 。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
12、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制作馒头时,需加入面碱(主要含碳酸钠),如果面碱放多了,蒸出的馒头会发黄,且口感不好。为除去过多的面碱,做馒头时可加入适量的( ) A味精 B食盐 C料酒 D食醋 答案: D 试题分析:面碱过多,也就是其中碳酸钠含量过多,需要加入日常生活中能除去碳酸钠且可以食用的物质,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所以采用食醋是合理的。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试
13、题分析:探究分子的运动试验中应使用石蕊试液,因为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皆是无色,反应无明显现象,达不到实验目的。 考点:常见化学现象及其原理 点评:本题考察常见化学现象及其原理的解释,较为简单,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那么 (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属于一号元素氢的一种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原子核内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考点:原子结构 点评:
14、原子结构属于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填空题 图一是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3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 ( 2)图中 A点表示 30 时 (填甲或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 3)将 30 时 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甲 乙。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 时,析出晶体 甲 乙。 ( 4)气体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图二是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
15、变化情况,图 T1对应的温度为 20 ,则 T2对应的温度 (填序号) A大于 20 B小于 20 C无法确定 答案: 3: 13; 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大于,大于 B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30:130=3: 13; 图中 A点表示30 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想变成饱和溶液应该加入溶质或者恒温蒸发溶剂; 根据图示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大于乙;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大于乙;( 4)
16、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在刚闭幕的两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近日全国多地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而造成雾霾 的罪魁祸首 PM2.5 问题再成社会关注的焦点。 ( 1) PM2.5就是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会进入呼吸道 ,沉积引起呼吸病。因为雾霾会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 A CO2 B CO C SO2 D可吸入颗粒物 ( 2)经研究发现, PM2.5的增加是来自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17、,此过程是碳与水蒸汽在高温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其反应类型是 。 ( 3)医生建议雾霾天气最好减少外出,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口罩的孔径如下: 普通 16层纱布口罩的孔径在 100 微米左右 单层无纺布口罩的孔径在 10 微米左右 N 95专业口罩的孔径在 0.1微米左右 .使用口罩最好选择 (填序号),其中口罩的作用相当于水净化中的 操作,你对该操作有何新的认识_。 答案: D; 、置换反应; ;过滤、也可以将固体和气体分离 试题分析: 雾霾会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2)根据反应 的微观图可以推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可知
18、,此反应为置换反应;( 3) PM2.5就是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 N95专业口罩的孔径在 0.1微米左右,可以过滤 PM2.5,和过滤操作的原理一样,新认识是过滤也可以将固体和气体分离。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 1)在今年 3.15晚会上披露周大生珠宝店销售的黄金中掺入铱元素,以假乱真。下列图 a是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b是硫元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 a中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 品名:羊毛衫 号型: 170/84A 面料:羊毛 72.
19、3% 涤纶 27.7% 批号: X022 。 答案: 192 ; 8、 S2-、 有机物 在不断运动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图 a中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2,方框内数字是 6,离子符号为 S2-;( 2)糖类、蛋白质、脂肪都属于有机物;( 3)分子不断运动所以可以闻到气味;( 4)火要虚的意思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原 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碳酸氢铵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用在需膨松较大的西饼之中。化学式是 N
20、H4HCO3,根据以上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带点部分的化学用语: 在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_,其水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铵根离子 碳酸氢铵在受热时会分解为氨气 _、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含有氮元素_,它可作为化学肥料。 答案: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要写在元素的顶端,铵根离子为正一价的阳离子,化学式为 ,氨气化学式为 ,氮元素的表示方法为 。 考点:化学用语 点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及其书写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计算题 某课外小组同学将 100 g盐酸分 5次加入到 30g石灰石样品中( 样品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21、,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像: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 /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25 a 15 ( 1)从上表数据分析,第 2次加入盐酸后, a为 _g; ( 2) 30g石灰石样品与 100g稀盐酸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 g; ( 3)求第 5次实验后过滤,所得 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 1%) ( 4) 10%的 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将第 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 10%的 CaCl2溶液,要加入水多少克? 答案: 20; 8.8g; 20%; 要加入水 。 试题分析:( 1)由题可知,第一次加入盐酸不足量,第二次加入也不足量,所
22、以第二次固体质量也减小 5g,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20g; ( 2)由题可知加入稀盐酸 80g时反应恰好进行完全,因此加入 80g稀盐酸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30g石灰石样品与 100g稀盐酸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第一次加入 20g稀盐酸时固体减少 5g,设此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则有 100 445g ,解得 ,所以 30g石灰石样品与 100g稀盐酸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 3)设第 5次实验后过滤,所得 CaCl2的溶质的质量为 ,则有 111 448.8g ,解得 100g稀盐酸消耗的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所得 CaCl2的溶液总质量为: 所得 CaCl2的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23、所以第 5次实验后过滤,所得 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4)设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g,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守恒的原则有:解得 ,所以要加入水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探究题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A B C D E F G H I ( 1)装置 A中仪器 的名称为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 (填序号 )装置;并指出该装置的优点_( 只写一点即可 );但是用排水法或是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某学生进行了实验比较 ( 分别
24、用体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收集 ) 。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度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度 CO2密度比空气 , 且不与氧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证明空气全排尽 向收集到 CO2的集气瓶中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 。 (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 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 (填序号 )。若配制后,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可能是下列哪些因
25、素造成_(填序号 )( 2分) A、称量时物体与砝码放反了 B、量水时,仰视刻度 C、所用砝码 破一角 D、氯化钠中有少量杂质 E、称量后,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右 答案: 酒精灯; C或 D; C: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D :节约药品或 控制反应速度;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密度比空气 大 , 且不与空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集气瓶外冒气泡 结论: 排水法集满 CO2时的现象明显,容易操作 排水法收集 CO2纯度高 (3) I; B CD E 试题分析: 装置 A中仪器 的名称为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使用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的状
26、态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所以采用装置 C或D, C的优点是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D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或 控制反应速度,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密度比空气 大 , 且不与空气反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集气瓶外冒气泡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排水法集满 CO2时的现象明显,容易操作; 排水法收集 CO2纯度 高; (3)配制溶液可以用到托盘天平,用于称量溶质,量水时,仰视刻度会造成水偏多,所 用砝码破一角容易造成溶质偏少,氯化钠中有少量杂质容易造成溶质偏少,称量后,读数时, 天平指针偏右造成溶质偏少。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
27、: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某校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如下图所示的两个试剂瓶中分别存放有图 1、图 2所示的两种银白色金属片(图 1所示的金属为 X,图 2所示的金属为 Y )它们到底是哪两种金属呢? 推理和猜想:试剂瓶中的元素符号中含字母 “g”的两种常见金属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 _ _ _溶液中观察 金属 X的表面有 一层红色物质覆盖 ,金属 Y表面无明显变化 金属 X是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镁 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CuSO4 溶液 金属
28、X是 Mg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Mg + CuSO4=MgSO4 +Cu 试题分析:试剂瓶中的元素符号中含字母 “g”的两种常见金属是镁和银,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 CuSO4 溶液溶液中观察,金属 X的表面有 一层红色物质覆盖 ,金属 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 X是金属镁,方程式为 ,红色物质为铜,金属 Y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为银,活泼性不如铜,无法将铜置换出来。 考点:探究物质组成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 “音符 ”(如下图)。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 1)同学们
29、取该瓶中少量溶液 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进行猜想】小天的猜想: NaOH 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 。 【实验探究】小天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下表: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除尽溶液中的 CO3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CaCl2试剂 证明溶液中尚存 NaOH :向实验 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天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的现象 。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 1.BaCl 2溶液 2.Ca(NO3)2溶液 3.Ca(OH)2溶液 4.Ba(OH)2溶液, 不能替代小天实验中
30、 CaCl 2溶液的是 (填序号 )( 。 ( 2)小天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 NaOH 溶液的方法是 。 答案: 2NaOH + CO2=Na2CO3 + H2O; NaOH 溶液全部变质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试液变红 出现白色沉淀,试液没有变红 【实验反思】 (1) 3、 4 (2) CuSO4溶液等;【拓展应用】密封保存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容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我的猜想是NaOH溶液全部变质;为了验证是否完全变质,可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试剂,完全除去碳酸钠,在滤液中加入酚酞
31、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不变红属于全部变质。 考点:探究物质组成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不同类别的物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下图中 “”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 1)在图甲中若 A、 B、 C三种物质都含有钙元素, A B反应中放出大量热, 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试写出 A B的化学方程式 。 B C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 元素。 ( 2)下列图乙中能体现某些物质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答案: 、碳; 试题分析: A为氧化钙, B为氢氧化钙, C为碳酸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B C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 中的酸可以为稀硫酸,碱为氢氧化钠,盐为氯化钠, 中氧化物为氧化铁,酸为稀硫酸,金属为铁, 中氧化物为氧化钙,盐为碳酸钙,碱为氢氧化钙。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