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128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冰冰融化 B铁生锈铁熔化 C汽油挥发汽油燃烧 D牛奶酸败牛奶煮沸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A水结冰 冰融化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 A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是化学变化,铁熔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 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汽油燃烧,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故选 C; D牛奶酸败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2、牛奶煮沸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锰和铁粉 C食盐和沙子 D _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滤能把一种溶于水的和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分离, A氧气和二氧化碳不能采用过滤方法分离,故 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和铁粉都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 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所以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选 C; D中填铁粉和食盐等。 考点:过滤。 运送 “天宫一号 ”的是 “长征二号 FT1” 运载火箭,火箭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 )。下列有

3、关偏二甲肼组成与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偏二甲肼分子由 2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构成 C偏二甲肼是化合物 D _ 答案: B 试题分析: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故 A不符合题意;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 2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构成,故选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偏二甲肼是化合物,故 C不符合题意; D中可填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 12个原子构成等。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化合物的概念。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_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

4、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所以 AC是化合反应,故 AC都不符合题意;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故选 B; D中可填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 考点: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集气瓶 B烧杯 C燃烧匙 D _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燃烧匙、试管、蒸发皿,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是:集气瓶、量筒等,故选 C; D中可填试管或蒸发皿。 考点:化学仪器的使用。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5、 ) A Cu B C H D _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一般有两种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非 金属固体元素有三种意义: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 A; D 中可填 Fe、 S、 He等。 考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下列所述情况 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工业生产中 “三废 ”的任意排放,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工 业生产中 “三废

6、”的任意排放,都可能引起水污染,故选 D。 考点:保护水资源。 以下对 、 、 、 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 2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 2个氧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有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 A错误; B中应说成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 B错误,四 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 C;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 D错误。 考点: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是周期表中有关氟元素的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 9 B元素名称是 F C氟单质常温下为气态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9 00 答案: B 试题分

7、析: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时原子序数,所以原子序数是 9,故 A不符合题意;中间是元素名称,所以元素名称是氟,故选 B;元素名称中有 “气 ”字头的常温下为气态,故 C不符合题意;元素名称的下方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元素周期表 1小格中的信息。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 A错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 B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 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 C错误;干冰在空气中升华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

8、气液化出现白雾,故选 D。 考点:化学基本实验现象。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 素种类,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分布很均匀 B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 C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水由三个原子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上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故 A错误;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故选 B;吸附 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 C错误;一个水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故 D错误。 考点:

9、水的净化、水资源的分布、水的构成。 下图所 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向试管中加粉末状的药品要用钥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故选 A。 B 中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而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 B错误;蒸发皿要用坩埚钳拿,故 C错误; D中的瓶塞要倒放,故 D错误。 考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答案: C 试题分析:构成分子的原子,该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不同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10、无法比较,故 A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 B错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重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选 C;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 D错误。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所以 B是混合物;故 B不符合题意;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 所以 ABD都是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是纯净物,所以 C是单质,故选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AD是化合物,故 AD不符合题意。 考点:混合物、纯净物、

11、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填空题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 ( 1) A为 _极;试管乙中产生的气体是 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 ( 2)甲管与乙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_,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 _(填 “小 ”或“大 ”); ( 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_。 答案:( 1)负, O2,氢元素和氧元素; ( 2) 2: 1;大 ( 3)增强导电性 试题分析: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故甲试管是氢气,乙试管是氧气,而且与电源正极 产生氧气,电源负极产生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

12、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2:1,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大;( 3)纯净水不导电,在水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等其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考点:电 解水的实验。 被称为 “绿色氧化剂 ”的过氧化氢俗称 “双氧水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在有催化剂(如 )的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 根据以上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_, _ ( 2)若用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 (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

13、 达式是 _。 ( 4)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集满氧气的标志是_。 ( 5) C、 D装置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的作用是 _。 ( 6) 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为什么一定要伸到液面以下? _ 答案:( 1)酒精灯;集气瓶( 2) B ( 3) A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4) E;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 5)将空气排尽 ( 6)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试题分析:( 1)酒精灯;集气瓶 ( 2)反 应物的状态是液体和固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 B;( 3)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 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

14、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4)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排水法,故选 E,集满氧气的标志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5)将空气排尽( 6)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考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 1)电解水: _( ) ( 2)硫在空气中燃烧: _( ) (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_( ) 答案:( 1)水 氢气 + 氧气 (分解反应)( 2)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 3)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发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由

15、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故( 1)( 3)是分解反应,( 2)是化合反应。 考点:化学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 1)请画出 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_(填 “得到 ”或 “失去 ”)电子变成离子; ( 2) 表示的是 _(填离子符号); ( 3)下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答案:( 1) 失去;( 2) Mg2+( 3)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试题分析:( 1) 13号元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都是 13,故 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6、是: 因为最外层电子 数小于 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 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元 素符号是: Mg,且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离子符号为: Mg2+;( 3)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 考点:元素周期表、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的书写。 下列符号: 中,数字 “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_;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个数的是 _;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 答案: 试题分析:表示分子的个数写在化学式的前面,故选 ;在化学式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个数,故选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 ,故选 。 考点:化

17、学式或原子团周围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 1)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 ( 2)自制简易净水器常加入 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属于 _( “物理变化 ”或 “化学变化 ”)。 ( 3)小磊对水进行了下列实验,其中能确定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填序号)。 A蒸发 B电解 C沉淀 D吸附 自然界中的水净化为生活饮用水,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填操作名称)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水;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纯净的水。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常用 _。

18、 ( 5)为了保护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 答案:( 1)水分子 ( 2)活性炭 物理变化 ( 3) b ( 4)过滤 蒸馏 肥皂水 ( 5)淘米水洗菜等 试题分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 异味和色素,在这个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 3)水电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能确定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水的净化过程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故自然界 中的水净化为生活饮用水,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

19、降,然后通过过滤(填操作名称)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水;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也可以通过蒸馏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纯净的水。( 5)淘米水洗菜、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只要符合题意都可)。 考点:水的净化。 用化学符号表示: 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 五氧化二磷 _ 三个氮原子 _ 二个氧分子 _ 硫离子 _ 氢氧根离子 _ 答案: O P2O5 3N 2O2 S2- OH- 试题分析: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 O、 Si、 Al、 Fe,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化学式的写法是从物质名称的右往左写,故五氧化二磷: P2O5; 原子符号与元素符号相同,原子的个数写在原子符号的前

20、面,故三个氮原子:3N; 分子的个数写在化学式的前面,故二个氧分子: 2O2; 离子符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故硫离子: S2-; 氢氧根离子:OH-。 考点:化学用语。 计算题 已知作为质量基准 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计算(保留三位小数): (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答案:( 1) 26 986 ( 2) 3 986x10-26Kg 试题分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1) ( 2) 一个镁原子 =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探究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结

21、论。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图 A所示实验集气瓶中的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 图 B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酚酞溶液由 _色变为 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图 C所示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是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填字母)。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E 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 1)火星四

22、射; Fe+O2 Fe3O4( 2)无,红, B( 3) P+O2P2O5; ABDE 试题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Fe+O2 Fe3O4;( 2)图 B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酚酞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原因是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 A;(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P + O2P2O5,该实验中要求: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所以只有 C错误,故选 ABDE。 考点: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