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138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 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黑人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将木桶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男孩很生气,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 “儿子,别伤心,我们可能对风本身没有办法,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边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去了。 翌日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只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只被

2、风吹倒,也没有一只被风吹歪。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 “不想木桶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 ” 是的,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自己心灵的重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不被风或其它东西吹倒或打败。 生活中也有同样的情形,请认真阅读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答案 :略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哀民生之多艰 昔我往矣, 。 , 。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 短歌

3、行表达对贤才渴求的句子是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 如梵婀玲上奏出的名曲 长太息以掩涕兮 杨柳依依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选择题 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北京奥运会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 “金 ”“玉 ”材质组合 而成。 。在为期 16天的北京奥运会上, “金镶玉 ”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工程中的又一次 “中西合璧 ” 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

4、运会的会徽 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 A B C D 答 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倩影 qin袅娜 nu惬意 qi蓊蓊郁郁 wng B平仄 z落蕊 ru瞥见 pi情不自禁 jn C溘死 k芰荷 j髻 h夙兴夜寐 s D伶俜 png呦呦 yu吐哺 b否极泰来 p 答案: C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选出与例句用法相同类的一项 例:不吾知其亦已乎 A誓天不相负 B步余马于兰皋兮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答案: A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从词类

5、活用的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A雨雪霏霏 B槌床便大怒 C榆柳荫后檐 D謇朝谇而夕替 答案: D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 12月 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12月 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答案: A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住他人的热肠,做善

6、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 ,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嬉戏混沌无精打彩 B颓费缈茫幽僻恍然大悟 C矫情风致乍看穿流不息 D落寞意境猗郁以蠡测海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提笔忘字:科技

7、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 显然 “提笔忘字 ”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 “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 ”,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

8、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 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 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

9、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 “新文盲 ”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 “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 ”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 “无缝衔接 ”,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 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 “

10、提笔忘字 ”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2010年 8月 5日) 【小题 1】下列对 “提笔忘字 ”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笔忘字 ”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 “提笔忘字 ”反映的是

11、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 “提笔忘字 ”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 “提笔忘字 ”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小题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 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B “提笔忘字 ”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

12、文化传承作用。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小题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 “提笔忘字 ”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答案: 【小题 1】 B(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3分) 【

13、小题 1】 D(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 ”说得过于绝对)( 3分) 【小题 1】 C(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 “提笔忘字 ”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 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 “美国媒体的报道 ”,而是 “提笔忘字 ”现象)( 3分)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

14、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 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我搬出那四舍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 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 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 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

15、 出声,想哭,哭不出调 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 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

16、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 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 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

17、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 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

18、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B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 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E、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小题 2】在不同时期, “那株巨槐 ”给 “我 ”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 “我 ”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 6分) 答: 【小题 3】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19、) 答: 【小题 4】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见解(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4分 ) BD 【小题 1】 (6分 )在 “我 ”年幼时, “我 ”感受了槐树巨人的荫庇和恩惠,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 (3分 ) “我 ”搬出了四合院以后,随着生活的变故, “我 ”能从槐树中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 (3分 ) (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 1】 (6分 )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自己从小到大都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胡同四合院生活有深深的眷恋 (或热爱 )(3分 ),这样写点明主旨,使文章更加令人回味,表达更富

20、有文采 . 【小题 1】 (6分 ) 示例一:不该删去。( 1分)文章谈的是槐树,实际上借槐树谈的是对胡同院落和北京传统生活的感情。 (2 分 )作者谈的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 (3分 ) 示例二:可以删去 (1 分 )。文章的主题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2分 )倒数第二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谈旧城改造,略显得赘余 (或技蔓 ),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主旨更清晰。因此可以删去。 (3分 ) (观点 1分,表述本文主题 2,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3;意思相同即可。) 文言文阅读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

22、发 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

23、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小题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围 苏茂于广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C 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吾其还也 D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太子恐惧,乃请荆卿曰

24、 【小题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

25、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小题 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10分) (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 3分) (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 ( 3分) (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4分) 答案: 【小题 1】 D ( A: “听 ”是 “准许 ”, B项: “迫 ”是 “逼近 ”的意思, C项: “壁 ”是“营垒 ”的意思, D项: “度 ”,一词多义,自然有 “考虑 ”这一义项,但这里应该是名词 “姿态 ”的意思。 【小题 1】 D( A 在

26、;比。 B 转折,即;递进,而且。 C 代词,他们;商量语气,还是。 D于是) 【小题 1】 B ( 虽写士气,但只是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 写吴汉警告进兵者,与激励士气无关。 写吴汉的军事决定,与激励士气无关。 ) 【小题 1】 C ( C 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从 “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可知, “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 ”之后,才与刘尚的队伍回合。) 【小题 1】( 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及 ”, “亲信 ”及句意各 1分。) 3分 (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 “敕 ”, “何意 ”及句意各

27、 1分。 3分 ( 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 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就 ”,“并 ”, 状语后置句 “于江南 ”及句意各 1分。 4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这首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 (4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f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 (zh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请分析这首诗歌章法上的特点。 答案:桃夭在章法上的特点是运用重章迭句( 1分)。 表示意义的深入。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 ”,二章写 “实 ”,三章写 “叶 ”,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

28、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1分) 渲染和烘托的作用。三章的起句着力描摹了桃花之艳丽、硕果之累累、枝叶之繁茂,借此烘托出新娘的娇媚,渲染出嫁时热烈欢快的气氛。( 2分) 语言表达 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4分) 每个人 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答案:每个人难道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