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1438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 所 (ch)谄 媚 (chn)觊 觎 (y)引 吭 高歌 (hng) B 翘 首 (qio)扁 舟 (bin)楔 子 (xi)万马齐 喑 (yn) C 尽 管 (jn)内 讧 (hng)慰 藉 (j)咄咄 逼人 (du) D 蟾 蜍 (cn)奢 侈 (ch)埋 怨( mn)繁文 缛 节 (r) 答案: A 下列各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B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D故燕王欲

2、结于君(被动句) 答案: D 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而君幸于赵王于:介词,在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于: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B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介词,在 时候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以:介词,用 C欲因此时降武因:介词,趁此,趁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介词,通过,经由 D粗思傅会,十年乃成乃:副词,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副词,于是,就 答案: C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 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顾 吾念之顾:只是,只不过 B如惠语以 让 单于让:责备汉亦留之以相 当 当:抵押 C大将军邓骘 奇 其才奇:奇怪

3、盒盖隆起,形似酒 尊 尊:通 “樽 ”,酒杯 D 宣言 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 宣言:扬言 阴 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 阴:暗中的 答案: C 下列有关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句妙在景中有情。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B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句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风雨,热爱山水田园生活的思想情感。 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句,作者运用典故,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愤。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D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句,词人为

4、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人比黄花。在结构上又照应了 “重阳 ”节气,浑然一体,意味无穷。 答案: B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为:( ) A元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包括曲词(歌唱部分)、宾白(道白、对白)、科介(动作、表情等舞台说明)三部分。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B词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其作品多气象阔大、意境雄浑、笔力劲健;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其作品多婉丽柔美、含蓄蕴藉、声调和谐。 C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

5、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杂感、杂谈、 杂论、随笔、短评、札记(包括一部分读后感),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中的 “列传 ”是用来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即西汉一代 229年间的史实。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休戚与共 。 B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三家豪华酒店内的自杀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 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 叹为观止 。 C他们 差强人意 的

6、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D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 相形见绌 ,不能让人满意。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A偶尔未免以至质疑 B偶然不免以致置疑 C偶尔不免以至 置疑 D偶然未免以致质疑 答

7、案: C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珊晌午幅射莫名其妙 B暮霭诀别装潢汗流夹背 C坐落硝烟浑蛋刎颈之交 D官邸荟萃称诵归根结蒂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站着读与跪着读 陈四益 我最怕读 “圣人 ”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 “圣人 ”或 “准圣人 ”谈话一样。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 “圣人 ”或 “准圣人 ”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 “圣人 ”,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呢,只有唯唯诺诺、洗耳恭听,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何况,既

8、然真理都在他手里,你就再没有思考的余地。剃头挑子,一头热乎,这样的谈话,实在没趣。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 会搬弄是非。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 “圣人 ”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 “圣人 ”,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 “非圣 ”, “非圣 ”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 “非汤武而薄周孔 ”,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

9、赞成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终于被加上 “敢倡乱道,诬世惑民 ”的罪名,迫害至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 对 “圣人 ”之书,跪着读。跪着读,当然保 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然而,也有例外,虽是凤毛麟角,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单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 “追难孔子,何伤于义 ”;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 这几句理直气壮的话,令人神旺。当然,王充生活的时代,孔学还没

10、有被神化得那么至高无上,所以他也还没有因此掉脑袋。到了后世,能够含含糊糊地 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之类的话,也就很不容易了。更多的人,只能打着“圣人 ”的旗号,塞入自家的货色,大抵是跪着造反。 不但孔、孟这些钦定 “圣人 ”,谁也不敢雌黄月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 “诗圣 ”,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敬之辞。 不过,也有例外。 手头有一部杜工部集,是粤东翰墨园光绪年间刊印的五家评本。印工虽也精致,但并不是什么古本、善本。所谓 “五家 ”

11、,是指王 m州、王遵岩、王阮亭、宋牧仲、邵子湘。各家评语,分别以紫、蓝、朱、黄、绿几种颜色套印。它的好处,在于评点诸家有站着读的勇气,没有只磕头不说话的陋腐气,不时会有 “不成句 ”、 “亦无意味 ”、 “不见佳 ”、 “亦不好 ”、 “不足诵也 ”之类的评语跃出。 (选自 南京教研丛书 长成须读五车书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小题 1】结合全文内容,解释题目中的 “站着读 ”和 “跪着读 ”的含义。( 4分) ( 1)站着读: ( 2)跪着读: 【小题 2】请指出古人 “跪着读 ”“圣人 ”书的原因和结果。( 4分) 【小题 3】纵观全文,说说本文 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说这样写有

12、什么好处?( 5分) 【小题 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于读书的基本主张。( 5分) 答案: 【小题 1】( 1)站着读:是指读书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圣人之书。( 2)跪着读:是指读书者对圣人之书盲信盲从。 【小题 1】原因:历代统治者用高压政策强迫读书人接受圣人的思想。(或如果 “非圣 ”就会被杀头。)结果:禁锢了思想,产生陋儒、腐儒。 【小题 1】对比。如第二段,用和老友平等谈心时的惬意,与同 “圣人 ”或者准“圣人 ”谈话时的没趣对林,准确表达出不平等对话的难堪,也为后文写 “跪着读 ”作铺垫。又如把汉代王充 “理直气壮 ”的反问与后世 “跪着造反 ”的文人城乡经济,有力表现出统治者的

13、高压统治政策对禁锢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之大。 【小题 1】作者坚决盲目崇拜或者被迫迷信所谓圣人,主张解放思想,平等思考,提倡敢于质疑的精神。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 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

14、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文言文阅读 ( 9分,每小题 3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 “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 “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15、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 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 “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

16、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 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夫送终逾制, 失 之轻者失:过错 B常 募 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募 C有唐、后二山,民共 祠 之祠:祭祀 D帝善其不 挠 ,迁均司隶校尉挠:阻碍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17、( )( 3 分) 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 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宋均早年任郎官司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他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要不应当因此这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员又有政绩,因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

18、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5分) (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2)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

19、小题 1】 D项 “挠 ”应解释为 “弯曲,屈服 ”,可根据上下文意判断。他在皇帝面前不畏惧,不屈服,才被皇帝欣赏。译为 “阻碍 ”,于上下文不通。今有成语 “不屈不挠 ”,其中的 “挠 ”即为 “屈服 ”之意。 【小题 1】 是宋均上任之前,上蔡的禁止令,与宋均恩德无关。 是皇帝对宋均的慰问、追思,与 “感动民众 ”无关。 【小题 1】 D项 “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 ”理解错误,把 “苛察之人 ”的两面性理解为 “烦苛的人 ”“狡诈刻毒的人 ”两种人。原文 “苛察之人 ”的两面性为:廉洁守法、狡诈刻毒。 【小题 1】( 1)翻译 “咎 ”“劳勤 ”

20、“忧恤 ”对一处给 1分,整句语意通顺流畅给 2分。本题主要是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准确翻译关键字词,句意不理解,则容易译错。( 2)译对 “执义 ”“失正 ”“虽 ”一处给 1分,译出整句大意给 2分。准确翻译关键字,首先要理解句意,否则,容易译错。例如 “虽 ”最易误译为 “虽然 ”。据下文的 “死 ”, “虽 ”应译为 “即便 ”或 “即使 ”。 宋均字叔庠,是南阳阳安众人。凭借父亲的职务担任郎官司,当时年仅十五,喜爱读经书,常利用休息日向博士学习,精通诗礼二经,善于辩论,提出疑难问题。到二十岁,调动补任辰阳长。当地风俗很少有求学的人而大都相信巫鬼,宋均给他们设置学校,禁止过多地祭祀

21、鬼神,百姓这才安定下来。 调任上蔡令,当时禁止百姓丧葬不得奢侈,宋均说: “送终超越礼 制,过错是轻微的。现在有不仁义的百姓,还没有遵循教化,就以超过礼制立刻惩罚他们,这不是政令首先考虑的。 ”最终不肯旅行。 调任九江太守,九江郡多有猛虎横行,屡次为百姓的祸患,常常招募人设置槛阱捕杀,但还是有许多人遭受伤害。宋均说: “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自有依托的地方。况且江淮一带有猛兽,好像北方有鸡猪一样,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应力求屏除奸吏贪官司,一心考虑举荐忠诚善良的人,全部撤除槛阱,免除削减督促人捕杀猛兽的制度。 ”这以后,传言说老虎一起向东渡

22、东江而 去。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它们飞到九江郡界,就向东向西飞散离开,因此宋均的名场远近称赞。浚遒县有唐、后两座,百姓一起祭祀它们,众巫师于是挑选百姓家的女儿为山神娶妻,年年改换,百姓不敢与做过山神妻子的人家结亲,前后县令没有一个人敢禁止。宋均于是下命令说: “从今以后,给山神娶妻都要娶巫师家的女儿,不要肆扰百姓。 ”于是这种情况就断绝了。 永平元年,调任东海相,在东海郡任职五年,因犯法被免官司。东海郡的官吏百姓思念宋均的恩德教化,给他作赞歌,数千人到朝廷请求让他回来。显宗认为他有才能,永平七年,征召授予他尚书令。每 次辩论争议,大多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裁可疑的事情,皇帝认为其中有奸诈

23、的阴谋,大怒。各个书很惊恐,都叩头谢罪。宋均回过头严厉地说: “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皇帝称赞他的不屈服,提升宋均为校尉一职。几个月后,出应试做河内太守,施行好的政治和教化。 宋均曾经卧病,百姓中年老有声望的人为他祈祷请求,早上、晚上询问宋均的日常生活,他是如此地被百姓喜爱。因为疾病上书请求免官司,皇帝派遣中黄门慰问他,于是留京养病。司徒一职窑,皇帝根据他的才能让他担任宰相,宋均含 泪推辞。 宋均性情宽厚仁和,不喜欢苛刻的法律条文,常常认为用烦繁苛来显示精明的人,自身或许廉洁守法,但这些人乖张、狡黠刻薄,毒害百姓,百姓受害流离失所都是由

24、他们造成的。早年任尚书令时即常常想以此向上陈千,只是限于当时的形势,因而未敢上奏。皇帝后来听到这样的话追怀悲伤。建元初年,在家中病逝。 诗歌鉴赏 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边题目。( 8分) 水调歌头 宋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 拂金徽,指弹琴。 【小题 1】有诗家评 “红露湿人衣 ”句中 “红露 ”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

25、根据词句进行赏析。( 5分) 答案: 【小题 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写出了桃花色泽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辉映, 相得益彰,突出环境之美。(大意对即可,答对一点得 1分,共 3分) 【小题 1】写出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 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2分)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词人用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表现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是倾慕李白的飘逸狂放,感叹缺少知音,词人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

26、为 ”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自己的志趣品格:原为超尘仙草,不做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表现了词人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功名利禄而叹息。( 3分。三点中答对两点即给满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同 标准给分。) 【小题 1】 “红露湿衣 ”一句,是从王维诗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 “空翠 ”换成 “红露 ”,使词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有脱胎换骨之妙。 【小题 1】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一直是封建时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这个子虚乌有的理想王国,在作者笔下,是如此的脱落凡俗,令人陶醉。然而,人间仙境虽好,却花深露重,难以久留。 “只恐 ”二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中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27、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词人想寻觅谪仙人李白的踪迹,开始诗酒风流的人间漫游,但是,知音难觅的 感叹,使他觉得,知我心者,唯山间明月。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处补写部分不超过 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 “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 “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

28、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低碳技术 ”、 “低碳发展 ”、 “低碳生活方式 ”、 “低碳社会 ”、 “低碳观念 ”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 ,低碳经济也涉及 。 答案: 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 “甲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极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乙 ”;韩 的秋斋: “丙 ”等,都生动地表现了

29、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明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 ”,道出了他画竹高超技艺。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 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甲乙丙丁各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答案:甲: E,乙: A,丙: D,丁: B 默写 把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0分,每空 1分) 【小题 1】 , ,嬉嬉钓叟莲娃。 【小题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小题 3】人生如梦, 。 【小题 4】竹杖芒

30、鞋轻胜马,谁怕? 。 【小题 5】 ,尽西风,季鹰归未? 【小题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小题 7】薄雾浓云愁永昼, 。 【小题 8】我为赵将, , ,而位居我上。 答案: 【小题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小题 1】暮霭沉沉楚天阔 【小题 1】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 1】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题 1】休说鲈鱼堪脍 【小题 1】赢得仓皇北顾 【小题 1】瑞脑销金兽 【小题 1】有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相貌平平不善交际的电子专业硕士毕业生,到人才市场去求职。令人伤心的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第二天,他不再出示他的文凭,结果有一家电脑公

31、司愿意聘用他,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 作工作,薪水很低。他上班后,工作十分勤奋,每天都十分快捷地完成电脑数据的输入等工作,并且还能发现一些程序上的问题。于是,老板便让他试着担任程序员,并提高他的薪水,让他享受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的待遇。他担任程序员不久,老板又发现他不仅十分精通程序,而且他设计的软件程序,比公司里大学生们的水平高多了。此外,他还能对经营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老板十分,决定 “刨根问底 ”,于是便知道了他竟是学电子的硕士毕业生。于是,老板便让他负责公司业务,并用重金聘用他。 人总是害怕被别人看低,其实,被人看低有时却是一种幸运。你可以通过 自己的努力,让别人改变对你的看法。一旦被别人看高了,你就必须做得更好,不允许出错,否则就会让别人失望,慢慢把你看低。生活是辩证的, “退 ”有时就是 “进 ”,只看你如何把握。 请以 “进与退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