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1459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高一 5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陂 池( p) 庠 序 (xing)不积 跬 步 (ku)金石可 镂( lu) B棘 矜 (qn)万 乘 (shng)比权 量 力 (ling)一 暴 十寒 (p) C 逡 巡 (qn)靛 青 (din)锲 而不舍 (qi)度 长 大( d) D孝 悌 (d)句 读 (du)一夫作 难 (nn)祸起 萧 墙 (xio) 答案: B 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社稷之臣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以为桂林、象郡 为天下

2、笑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虽董之以严刑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只要有 青出于蓝 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这次比赛的最终胜利。 B “到此一游 ”的恶习使众多名胜古迹只可远观不可近视。远远看去,亭台楼阁婀娜多姿;走近一看,却是 满目疮痍 ,布满 “文身 ”。 C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人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 不以为然 ,说那只不过是几口破衣箱。 D市人事局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内容,以防止一些 身无长物 的人蒙混

3、过关,这种做法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海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 2009年 8月,由济南军区选派的 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D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广州的宠物保姆却没有 “火 ”起来,主要是大多数人仍存有 “伺候动物丢人 ”的观念。 答案: D 下列划线字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4、 ) 既 来 之,则安之 谨 庠序之教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吞二周而 亡 诸侯 惧满溢,则思江海 下 百川 且夫天下非 小 弱也 于其身也,则 耻 师焉 天下 云 合而响应 貌 恭而心不服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D 指出对下列句中 “之 ”自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 作师说以贻 之 古 之 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甚善矣,子 之 治东阿 彼童子 之 师 郯子 之 徒 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 句读 之 不知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B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5分)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 “秋种指挥部 ”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 ”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 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

6、于 “沈单七号 ”,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 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 ” 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 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 “秋种指挥部 ”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

7、一顿。 “事情办妥了? ”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 ”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 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 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

8、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 “好香的玉米呵! ”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 “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 ”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 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 “辞职书 ”。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小题 1】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 4

9、分) 【小题 2】试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乡长 ”这一形象的特点。( 6分) 【小题 3】小说写 “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最后却主动留下 “辞职书 ”,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 5分) 答案: 【小题 1】( 1)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2)推动情节,让三儿、老乡、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3)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小题 1】从与领导的关系看:( 1)讨领导欢心,搞形式主义;从与百姓的关系看:( 2)不顾百姓利益,耍官僚作风;从与三儿的关系看:( 3)利用下属私心,施展自己威风,( 4)又被三儿行为感动,有一定的道德反省意识。 【小题

10、 1】合乎情理。三儿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职位( 1分),但作为农民,他更珍惜农民的利益( 2分),所以在两者冲突的时候,他选择了农民利益,放弃了自己的职位( 2分)。 【小题 1】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的作 用,可以从 “推动情节、烘托人物 ”的角度答题,答其中两点得满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可以从与领导的关系、从与三儿的关系分析 “乡长 ”这一形象的特点。答其中三点且结合文本有适当分析可得满分 【小题 1】首先确定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再说明理由,如答 “不合乎情理 ”,有理由,能自圆其说,最多可得 3分 阅读

11、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共 13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 ,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

12、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 欢读书了。不读书的 “理由 ”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 “术业有专攻 ”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 书需要

13、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 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

14、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 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 “西化 ”完全等同

15、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 2003年 11月 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意 ,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 )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

16、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小题 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4分) 【小题 3】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 4分)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1】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是转移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需要,( 1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1分)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 1分)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1分)( 4分,每点 1分) 【小题 1】结合最后

17、一段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 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 化经典的风气 ”回答。 【小题 1】 D原文是说 “应该 ”成为一种时尚,并非实然判断。 E“读书 ”应为 “阅读经典文本 ”。 【小题 1】倒数第二段的首句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 ”是一个提示句,整合归纳下文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 1】结合最后一段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的文化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18、”“ 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回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2分) 虞荔,字山披, 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 , 问五经凡有十事,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 甚异之 。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 “未有板剌 ,无容拜谒。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

19、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 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 ”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

20、使,相望于道。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枢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 姚思廉陈书 列传第五十九虞荔传有删改 ) 注: 板刺,即名片。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雅 相钦重 雅:向来 B当时 荣 之 荣:认为 是荣耀 C淡然无 营 营:谋求 D命 勒 帝之于馆勒:收藏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A 时太守衡阳王亦造

21、 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 B 王 以 荔有高尚之志 然秦 以 区区之地 C 荔 乃 制碑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D 而 居止俭素 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小题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 (3分 ) 荔辞曰: “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 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 荔乃制碑,奏上 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荔每言之辄流涕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虞荔为人至孝,母亲死后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B虞荔长大后,博览典籍,写得一手好文章,

22、入仕后深得梁武帝和文帝的器重。 C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 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 【小题 5】用 “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小题 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 甚异之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

23、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小题 1】 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 感到十分惊奇 (诧异 )。(3分 ) 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别人哪里知道。 (3分 ) 【小题 1】勒:雕刻 【小题 1】而:但是,却,表转折。连词 A.代词,之句末语气词; B.因为,介词凭着,介词; C乃:于是,副词 / 竟然,副词 【小题 1】 表明长于写作有文采; 表明其性格沉密; 表明其重亲情 【 小题 1】 “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 ”不符合文意 【小题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

24、均算错,每错 3处扣 1分。 【小题 1】( 1) “异 ”1 分,句意 2分( 2) “切 ” 1分,句意 2分 【参考译文】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祖父虞权,在梁朝任延尉卿、永嘉太守。父亲虞检,任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 ,陆 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 对他的才华十分惊奇 (诧异 )。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 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去拜访何胤,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 “没有准备见客的名刺 (言示曾做官 ),不可拜见。 ”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素来极

25、为敬重他,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于是就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在石上,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 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平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以通晓叉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

26、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责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诤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万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 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当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 “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 ”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五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搬进宫中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

27、可,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 “能淳 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 ”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谥号叫做 “德子 “,到他的丧枢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对此感到非常荣耀。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

28、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新安江,流经安徽,汇入钱塘江,以江水清澈出名。 【小题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小题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小题 1】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

29、,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再 “简要分析 ”即可,答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小题 1】由 “空悲远游子 ”以及 “向晚猩猩啼 ”的景象,可推断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寂寞抑郁的情绪。 语言表达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以红楼梦为主语 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案: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创作了揭露

30、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依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之意。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 。 答案:水是生命的源泉,让它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的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小题 1】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小 题 2】吾恐季孙之忧, , 。(季氏将伐颛臾) 【小题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寡人之于国 【小题 4】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 【小题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不积小

31、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小题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劝学) 【小题 7】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小题 8】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答案: 【小题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小题 1】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 内也。 【小题 1】数罟不入 闯兀 惚畈豢墒骋 br【小题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小题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小题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说: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她的这个说法,引起了现场有关人士以及网友的激烈争议。有人支持,认为追求金钱、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她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的话;有人反对,认为她把金钱、把优越的物质生活摆在第一位,这突破了传统道德的底线。 请你以 “比金钱更重要的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