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仿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1)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3)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张伯伯一直坚持向贫困地区捐钱捐物,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他自己家里却从来不曾添置过一件像样的东西。 B当初
2、,日本丰田汽车秉持 “顾客第一 ”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人 “召回门 ”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近来,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 “ 犀利哥 ”的照片风靡网络, “犀利哥 ”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肋资金 ,实在是杯水车薪。 答案: D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因此赢
3、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对于那些已经本科毕业的人,在选择深造的途径上却十分迷惑,不清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怎么回事,不明白为什么有的课程只有学位没有学历。 B在此次国家法定节日征求意见过程中,调查者发现,人们对同步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能否顺利实施并不乐观。 C毕竟楼盘是按照大户型来设计来的,如今面积改小肯定会出现通风采光不足、上下水管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购买这样的楼盘就一定要注意。 D 2010年,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
4、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回暖和显现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 “跪拜礼 ”的起源和消亡 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一些象征性动作,来表示他们的意向、感情。这些动作,有的后来成为社会生活的习惯,并常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的手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其中某些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正规的 “礼 ”。 “礼 ”成了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组织和对民众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跪拜礼 ”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 人类在刚刚能直
5、立行走时,他们的行走姿势、大约跟现在动物园中猩猩单用后肢行走时的姿势差不多,弯腰曲背、身体前倾、步履蹒跚,前肢下垂、离 地面很近。以这种姿势行走的人们,当他们站定表示友好或敬意时,前肢着地、后肢弯曲就是很自然的了。人类的先祖在静止时比行走时更不易保持直立,这一点,在近代力学中是找得到原理的。已经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做出的后肢弯曲,前肢着地的姿势,就是跪拜礼的雏形。 进入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尚不知桌椅为何物,帝王平民皆席地而坐,所谓 “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安者为坐 ”。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是很方便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 ”。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
6、延续和巩固。这种情景,我们在现在的日本 “榻榻篾 ”上还能看到。日本民族在榻榻篾上 “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稍安 ”为坐。当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 “伸腰及股而势危 ”, “以头著地 ”,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跪拜动作。 随着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经统治阶级改变和发展的各种礼仪礼节也日益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 “稽首 ”、 “顿首 ”、 “空首 ”、 “振动 ”、 “吉拜 ”、 “凶拜 ”、 “奇拜 ”、 “褒拜 ”、 “膜拜 ”等格式,各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拜礼都是不同的,它起到
7、了 维护、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的作用,起到了对人民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 “稽首 ”,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 “臣拜君之礼 ”;地位相等的人们之间通用 “顿首 ”;而 “吉拜 ”则属于 “常祭之礼 ”等等。 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似乎需要对它进行改革了。封建统治阶级也的确是根据其阶级利益,不断地在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 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 “乡饮酒礼 ”。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 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所以,直到
8、辛亥革命前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用而无多大改变。只是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他不愿意向清皇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 “跪拜 ”,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 “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并日见其明显。以至 “卑躬屈膝 ”一词成了损人尊严的贬义 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 清末,四川民间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
9、向他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是否有过这种主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这个民间传说本身,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跪拜礼的意愿 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已势在必行。 正式废除跪拜礼节,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功绩。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至今不能说已被完全肃清。作为封建阶级的礼节,跪拜礼也尚未绝迹。不过,它现在主要使用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而不是用于活人了。至于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心目中对跪拜的厌恶。 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
10、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它的最终消失,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 【小题 1】从原文看,下面对跪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最初的行走与跪拜礼有相似性,如后肢弯曲、前肢着地,这就是跪拜的雏形。 B人类的坐姿与跪拜也有相似性,所谓 “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安者为坐 ”,就体现了这一点。 C跪拜礼形式多样, “稽首 ”“顿首 ”“空首 ”“膜拜 ”等,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等 级差异。 D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 “伸腰及股而势危 ”, “以头著地 ”的姿势, 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雏形。 【小题 2】 “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
11、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 部。 ”根据原文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决定了对人的跪拜都只能成为过去时。 B但毕竟跪拜沿用了三千年之久, 不是说要绝迹就能绝迹的,事实上,确实还有毒素存在于我们体 内,比如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中可见一斑。 C从以上意义来看,我们还要努力消除 “毒素 ”,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 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难以肃清,如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说明跪拜礼尚未绝 迹。 【小题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 ”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内部组织的对人民进行统
12、治的一种手段。 “跪拜礼 ”是中 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根本礼节。 B本文娓娓道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 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跪拜礼的产生本是很自然 的事,但一旦被统治者利用,就变了味,成了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跪拜礼的消亡自然也 合乎历史的发展趋势。 C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即使是跪拜礼,到了乾隆年 间,也不得不改变。 D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封建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行跪拜礼 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13、A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分) 伍连德:永远的防疫战士 慕景强 几年前,我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记得在校部图书馆和分子生物学馆之间,矗立着一座半身人物石雕像。雕像不算高大,人物面容平和。由于座基周围有一个圆形的花坛,在花坛外流连的人们并不容易看清楚雕像的介绍信息。 有些来图书馆办事的人,看到雕像总会好奇地问一句: “这个人是谁呀? ”在场的老同事便会直言相告: “伍连德。 ”如果提问的人一脸茫然,老同事便会加一句: “哈医大的老校长。 ”提问的人多半依然一脸迷惑,然后若有所悟地走掉了。其实,这 也多少体现了伍连德在当代国人心目中的
14、地位。不要说普通人,即便身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人,了解甚至知道伍连德的也为数甚少。 真实的伍连德是个什么样子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历史上没有伍连德,东北三省不会发展成现在这般模样;甚至可以说,没有伍连德,中国历史的轨迹也会改变许多。他为世人所知始于近一个世纪前那场骇人听闻的瘟疫。 1910年 10月 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数月内波及 5省 6市,死亡达 6万多人。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一时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无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当时有 “哈尔滨鼠 疫死亡数千人,尸体泼油焚烧三天三夜 ”的记载。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惊。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
15、德为全权总医官。很快,伍连德便探明传染病源来自于旱獭,并组织力量灭杀病源。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区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为阻止呼吸传染,他设计并命令赶制了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被后人称作 “伍氏口罩 ”;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在疫区紧急征用学校、戏院、浴室,把它们改装成临时消毒所,又把庙宇和教堂改为急救医院 在回忆录中,他如此生动地描述自己的角色: “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 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 经过 3个月的艰苦工作,这场可怕的疫情方才告止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记录。那年,伍连德 31岁。 之后的
16、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于当年 4月在盛京(沈阳)召开国际鼠疫学术会议 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 11个国家的 34位著名鼠疫专家。伍连德在大会上做了关于东北鼠疫防治经验的学术报告,得到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冠以 “鼠疫斗士 ”的称 号。 上世纪 20年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伍连德: “科学输入垂 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 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17岁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学士学位,后在英国疟疾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R
17、onald Ross门下学习。 1903年,他又前往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在俄裔细菌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Elie Metchnikoff 教授指导下研究破伤风。 24岁时,伍连德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伍连德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创 始人和领导人,先后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学校 20余所,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等 10余个学会,并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在他的倡议下,北平中央医院成功创办,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他曾在 1914年积极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中国医学委员会进言,要求在北京地区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机构。 19
18、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伍连德为之倾注了不少心血。 对于预防医学,伍连德也有独到的见解。在 1928年给国民政府的建议中,他首先对国内公共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在我国倡行公共卫生的 障碍、前景及办法进行了论说。他认为,对于医界中人,不能只一味地专注于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观念即便现在提起,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在他的竭力推动下,我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 1960年,与瘟疫搏斗一生的科学家伍连德永远地安息了。回顾他的生前语录,其中鲜有豪言壮语,他只是这样总结道: “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 ” ( 1)下列对传
19、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科学家伍连德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 于他个人行事低调,不事张扬而陷入默默无闻的境地。 B在作者看来,伍连德不仅影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 C 1910年 10月,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大型瘟疫,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 D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兴办都与伍连德有关,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 北平中央医院就是在伍连德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的。 E伍连德认为医界中人不仅要专注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 “防病重于治病 ”的观念指导现在依然
20、有着重要的意 义。 ( 2)伍连德在回忆东北鼠疫防疫的经历曾说: “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请结合传记内容,概括伍连德为东北鼠疫事件所做的工作。( 6分) ( 3)作者认为 “伍连德是永远的防疫战士 ”,请结合传记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6分) ( 4)伍连德说: “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 ”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示?请联系结合传记内容和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答案: (1)答 B给 3分 答 E给 2分 答 C给 1分 答 A或 D给不给分 A
21、项中 “个人行事低调,不事张扬 ”无中生有。 C项基本正确,但 “震惊全国 ”理解不当,应是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惊 ”。 D项中应是 “伍连德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 ”创始人,北平中央医院成功创办是伍连德的倡议。 ( 2)( 6分) 临危受命,担任防疫全权总医官 探明传染病源,并组织力量灭杀病源 在疫区亲手实施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以查明病理病因 设计并命令赶制防疫用加厚口罩 征用公共建筑,改建临时消毒所和急救医院 从理论总结东北鼠疫防治经验,促进鼠疫防治的国际交流。(每点 1分,意思答对即可) ( 3)( 6分) 正式从医之前,伍连德重点学习和研究了防疫相关知识 回国
22、后主导扑灭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鼠疫。 建立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 在国际鼠疫学术会议上介绍防疫经验,被誉为 “鼠疫斗士 ”。 提倡预防医学。 推动收回海港检疫主权。(每答出一点给 1分。意思对即可) ( 4)启示( 4分)结合传记内容和生活经历( 4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分)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晚上。 菜刚刚 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 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年,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
23、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 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 他点了根烟,习惯性地走出了客厅。 站在 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子,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 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几天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了坟。 “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 ”母亲气嘟嘟地牢骚着。 “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 ”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
24、盏马灯,点燃,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 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 瞅着那盏马灯,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从前。那个时侯父亲在生产队上当饲养员,马灯是队里配给父亲晚上给牲口加料用的。曾几何时,这盏马灯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他向伙伴们炫耀的东西。与其他人家那些豆粒大小的煤油灯光比起来,这盏马灯简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灯。想来,那个时候可真幸福啊,在这马灯下,爹编苇筐,娘纳鞋底,他和哥哥做作业,偶尔,娘从柜子里摸出块冰糖来,给哥俩咬开,一人一半儿,含在嘴里,甜到脚底儿 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温润。 他
25、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说小时候的事,说到兴起处,哥俩儿的嗓门越来越大, 哥说他小时候偷了邻居张大爷院前的瓜,被张大爷找到家里来,他竟然对爹说谎是哥哥让他偷的,为此哥稀里糊涂地挨了爹一顿揍。他耍赖,不承认,说哥哥也窥视那瓜很久了;而且,瓜偷来后,哥哥也吃了。哥哥说他只吃了个瓜腚,而且不知道那瓜是他偷来的。 哥俩儿争得面红耳赤,嫂子乐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兴得咧着缺了牙的嘴,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欢喜地不得了。多日来的第一次,他忘了所有的烦恼,整个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那一晚,酒喝得高兴,话也很多,他和哥你来我往地划拳,嗓子都喊哑了。 夜里,睡觉时,嫂子给他抱来了崭新的棉被,躺在娘 的身边,他
26、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如此踏实,好几次,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第二天早晨,他不得不向娘告别,他很想就这样一辈子守在娘的身边,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可是,他不敢,他必须装得工作很忙的样子,他不想让娘和哥知道他此时的境遇。 和娘道了别,走到院子外,发动了车,正欲关上车门,哥哥走了过来,双手抱着个小纸箱,放在了副驾驶座上,叮嘱他,回到家再看。 他疑惑地看了看哥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和哥嫂说了再见,车驶出胡同,上了马路。虽然答应了哥哥,可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刚刚驶出村子,他便 把车停在路边,打开了那个纸箱。 纸箱上面,是一张纸,展开,哥哥的笔迹赫然入目:刚子,昨天你在爹坟
27、上说的话我都听见了。电闸是我让你嫂子拉的,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而且,不管停多久,这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 刚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哥都希望,明年的中秋节,你不要让娘在眼泪里度过。 纸条下面,是那盏马灯和厚厚的一摞钱;几捆一百的,还有一叠散的,有五十的,也有十块的,甚至还有一块的。 虽然那些钱和他所欠的债务相 比微不足道,但他却知道,那是哥哥所能给他的全部。 秋阳下,一个男人,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 ( 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中秋夜的这盏普普通通的马
28、灯不仅是应急的照明灯,更是一盏照亮他的前程让他走出阴影的灯。 B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中秋夜停电是哥哥为能让 “他 ”接受兄长的帮助而设的一个计策。 C他觉得 “真幸福 ”,是因为在追忆往事时,想起那时家里因有一盏其他人家没有的马灯。 D马灯下,他和母亲、哥哥唠家常,忆往事,想到当年哥俩曾经为了偷瓜、吃瓜的事争得面红耳赤。 E “他真想闭上眼睛不再醒来 ”的内涵很丰富,其中有家人的关爱让他觉得日子可以过得踏实的意思。 ( 2)请分析 - 自然段插叙内容在全文中所起作用。( 6分) ( 3)哥哥说: “哥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却知道,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而且,不管停多久,这
29、电迟早会来的,我们的下半辈子,生活在电灯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马灯下的日子长。 ”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 “哥哥 ”,还是 “刚子 ”?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8分) 答案:( 1) AE ( 2) 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和 “他 ”的现实处境。( 2分) 为后文哥哥设计停电以及篇末送纸箱的情节做铺垫。( 2分) 以妻子的无情无义和 “他 ”的绝望来反衬哥哥的手足情深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2分) ( 3)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再难的日子人都是可以活下去的。( 6分,理解3分,结合原文 3分) ( 4)观点一,哥哥是主要人物
30、。( 2分) 从主题的角度看:小说表现的是浓浓的亲情 手足情深,它是疗治心灵伤痛的良药。而最能展现手足情深的是哥哥。( 2分) 从情节结构的发展来看:设计停电 点燃马灯 灯下晚餐 灯下话家常 、忆往事 临别赠物等环节,都是围绕哥哥展开的。( 2分) 从人物关系看:结尾处写刚子 “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 ”是衬托哥哥的真情相助;是哥哥的手足情深让身处绝境的刚子感动不已,由此也突出了主题。( 2分) 观点二,刚子是主要人物。( 2分) 从主题的角度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在艰难困苦时更需要浓浓的亲情,这是使人走出困境的动力之一。刚子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2分) 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 刚子在经济危机的大
31、背景下破产而陷入妻离子散的绝望中,在艰难中想到了亲情并在中秋节回家,这才有了哥哥设计停电 点燃马灯 灯下 晚餐 灯下话家常、忆往事 临别全力相助等环节。( 2分) 从人物关系看:马灯的价值与意义须是在有刚子的变化前提下,才能得以展示的。( 2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 “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
32、痛自诬,死者甚众。安 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 “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 ,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 恨之,曰: “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司隶校尉
33、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 “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 注 生口:指俘虏。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34、项是( )( 3分) A帝竟从安议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寝:搁置 C条上出之条:分条 D但安素行高素:平素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 )( 3分) 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 自若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 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
35、百多家无罪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5分) (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36、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1)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 “坐 ”“及 ”各 1分,句意 3分) ( 2)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宽恕,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的。( “负信 ”“还 ”“贷 ”各 1分,句意 2分)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郑协:南宋移民。 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37、析。( 5分) 【小题 2】有人说诗中的 “闲 ”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的悲鸣声血;( 2分)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1分)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春草茂盛,充满生机,可是杨花飘零,杜鹃哀鸣,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反衬效果突出。( 2分) 【小题 1】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鸣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 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
38、示 “扬花 ”表现身世飘零; “杜鹃 ”表现游子思乡,此指故国之思)( 6分)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新增的板块。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出现的 “名著导读 ”篇目为:论语、大卫 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而子夜、骆驼祥子 、曹禺剧作等也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请为其中的一部名著写一段推介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80字。( 5分) 答案:略 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划线处仿写两句话,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6分) 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 ; ,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
39、让寻觅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答案:略,内容 3分,句式 3分。 作文 写作(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 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 也有人说 “重复是成功之母 ”,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 “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