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57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选出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 )( 2分) A细疏其能 /必复之全之 B名我固当 /得佳者笼养之 C早实以蕃 /裘马扬扬 D成述其异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疏:形容词用作动词,陈述,讲解;全:使动用法; B项:名:名词作状语;笼:名词用作动词; C项:名词用作动词; D项:异:形容词用作名词;病: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性的词类活用,作此类题型,要熟悉各类词的各种活用类型,其次还要不断总结活用规律。 选

2、出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 2分) A以子之道 /各各竦立以听 B青麻头伏焉 /裘马过世家焉 C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岂意其至此哉 D既泣之三日 /东曦既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介词,把 /修饰的连词; B项:兼词,与之 /末语气词; C项:表反问的语气词 /词,他; D项:副词,已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 “意义 ”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 “用法 ”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

3、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 “用法 ”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 “用法 ”后 “意义 ”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选出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 )( 2分) A遂为滑胥报充里正役 /掭以尖草 B予本非文人画士 /此物故非西产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 一虫 /移之官理 D归以示成 /覆之以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被动句 /词结构后置; B项:判断句; C项:定语后置 /略句;D项:省略句 /词结构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高考中不会设题直接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现象,而是在翻译句子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文言句式。无论怎样考,

4、都是着眼于理解和运用,即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 “小小说 ”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

5、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 “慧眼 ”,因 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 “禅机 ”。 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 “此中有真

6、意,欲辨已忘言。 ”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 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 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菜,

7、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 “微型小说 ”。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 “计白当黑 ”。 因为注意 “留白 ”,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 所谓 “留白 ”,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 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 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 “笔墨情趣

8、 ”,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 。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 “恶硬语 ”。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小题 1】 “小小说 ”又可以称为 。( 1分) 【小题 2】第 段中的 “慧眼 ”在文中的含义是 。( 2分) 【小题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

9、储存一段时间。 【小题 4】第 段中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 ”在文中的作用是 。( 2分) 【小题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 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 2分) 【小题 6】作者在第 段中写道 “因为注意 留白 ,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 ”。请以高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简述 “留白 ”手法的妙用。( 4分) 答案: 【小题 1】微型小说 【小题 2】能发现 “天生得来 ”的、 “平常人易于忽略 ”的小事。 【小题 3】 C 【小题 4】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小题 5】材料的选取,语言的运用 【小题 6】留白的手法常常能起到余味无穷、意犹未

10、尽的效果。项链作者在马蒂尔德讲述真相后,作者对女主人公今后的生活及反应并不再叙述,以此激发读者对她未来日子的联想:是伤心还是愤恨,是洒脱还是绝望?种种不同的想法引起读者对她的同情,也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对当时拜金主义的讽刺。 试题分析: 【小题 1】 小说从篇幅上来分, 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小题 2】 原文 “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所以根据原文可以概括为能发现 “天生得来 ”的、 “平常人易于忽略 ”的小事。 【小题 3】 “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

11、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 ”可见小小说不能进行完整的哲学思辨。 【小题 4】 联系上下文, “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 ”可见这 里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 【小题 5】 本题需要对本文段的思路进行整理,然后再作答。 材料的选取 主题的表现 手法的特殊性 语言的运用。 【小题 6】 本题需要首先根据文段了解什么是留白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既要点出留白的地方,又要分析效果。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探究文本某个

12、问题。 点评: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主观题的答案:,其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因此在解答时,首要的是要锁定好答题区间,找出 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对原句进行删减或重组,尤其是要删去冗繁的修饰性的词语,只需保留句子的主干,这样会使得语言准确、精练。我们称这种概括方法为摘要概括,它与摘抄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有些答案:是从原文中找不到的,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要从原文相应的语言材料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用精练的语句表达出来,形成答案:。这种概括方法为抽象概括,答题时应将摘要概括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作答。 卖白菜莫言 1967年冬天,我 12岁那年

13、,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定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 “娘, ”我 悲伤 地问, “您要把它们 ” “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 ”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这么大的汉子,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 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

14、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 ”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在一年的三个季节里,我和母亲把这一百零四棵白菜从娇嫩的芽苗,侍弄成饱满的大白菜,我们撒种、间苗、除草、捉虫、收获、晾晒 每一片叶子都留下我们的手印 但母亲却把它们一棵棵地卖掉 我不由得大哭起来。 透过朦胧 的泪眼,我看到了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

15、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 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 ”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四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我背起那只盛了三棵白菜、上边盖了一张破

16、羊皮的篓子,沿着河堤那条小路,踽踽而行。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 里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 “穷种啊! ”然后她就踮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臂,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

17、黑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 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

18、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 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着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 “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 “是老小, ”母亲答道,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 老太太将她胳臂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 “你这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着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的白菜

19、,老帮子脱了五六层, 成了核了。 ”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 忧伤 。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帐。 ”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 我找了一根草帮 ,用我刚刚学会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

20、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而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等我放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 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

21、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 ”我哭着说, “我 ”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 ”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眼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 沉痛 。 【小题 1】文章多次描写 “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 ”小白菜,其作用是 ( 2分) 【小题 2】选出对文章判断不正确的两项( 4分)( )( ) A虽然物质条件极其困难,但 “母亲 ”待人依旧热情、友善。 B文章 中的 “我 ”和 “老太太 ”在一定程度上对 “母亲 ”的形象起了反衬的作用。 C文章的基调略显低沉和压抑,其目的是渲染物质生活的困难。 D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母亲、看世界,更真实、立体。 E “卖白菜 ”

22、是一件小事,但文章却诠释了一个人生大命题。 F此文文字朴素,但字里行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给人以回味和深思。 【小题 3】依照文意概括母亲的性格特征 、 、 ( 3分) 【小题 4】文章结尾处把思想感情推到最高潮。请分析此文结尾与全文的关系。( 2分) 【小题 5】文中依次出现了 “悲伤 ”、 “忧伤 ”和 “沉痛 ”三个词语。请从中分析 “我 ”的情感渐进发展的过程。( 3分) 【小题 6】文学以形象来感动人心。文章刻画 “母亲 ”形象丰富传神,请就其人物描写的一个方面进行鉴赏。( 3分) 答案: 【小题 1】体现劳动(生活)的艰辛(充分表现 “母亲 ”和 “我 ”对自己劳动果实的深厚感情);

23、突出 “母亲 ”的诚信;推动情节的发展。( 2分) 【小题 2】 AC 【小题 3】坚强、善良、勤劳、朴实、诚信、自尊(其它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3分) 【小题 4】揭示文章主旨(深化主旨、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2分) 【小题 5】从为生活的贫寒而悲伤,到为劳动成果遭破坏而忧伤,最后为自己的行为羞愧之中 “我 ”的思想情感在逐步深入、提升( 1分)。 【小题 6】可以从神态(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等角度入手,同时要有分析。 试题分析: 【小题 1】 关于某句话或是某段话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角度考虑, “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 ”小白菜尽管小,但凝聚着 “我

24、 ”和母亲的汗水与辛勤的劳动,充分表现 “母亲 ”和 “我 ”对自己劳动果实的深厚感情。文章最后 “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 ”小白菜是为了突出 “母亲 ”的诚信。从结 构上来说,正是有了这颗白菜,才有了后文的情节,因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小题 2】 A项: “热情 ”没有依据。 C项: “其目的是渲染物质生活的困难 ”是为了表现 “我 ”的自责。 【小题 3】 通过对母亲的描写来分析母亲的性格。在最困难的时候,母亲不仅没有唉声叹气,而且还批评 “我 ”哭,可见母亲的坚强。从种白菜的过程可见母亲的勤劳。从卖白菜的过程中可见母亲的善良、朴实、诚信。从文章结尾可见母亲的强烈的自尊心。 【

25、小题 4】 文章结尾处思想感情是一种深深的自责,愧疚,与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主旨、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 小题 5】 试题分析:人物心理分析题,需要通读全文,就近找到其他反映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词语,然后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趋势、原因。 【小题 6】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应按照观点 +分析 +结论的结构来作答。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本文从体裁来说,属于叙事散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情节和情感。高考中涉及的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 “闪现 ”人

26、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 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 “曝光 ”,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 手,据情论人。 文言文阅读 冬月,山之叟

27、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 ,蕾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 。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处,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 曰: “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 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 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

28、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 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 ,喜而宠之,怒而贬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 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 【注】 :繁盛,音 wi。 赀:资财,音 z。 【小题 1】翻译划线句( 4分) 客过而尤之 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 【小题 2】第 段中主人喜爱新牡丹是因为新牡丹 、 。 ( 2分) 【小题 3】第 段 “客 ”举 “善相花者 ”这一例子的目的是 。 ( 2分) 【小题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9、2分) A新牡丹花朵美、价格高,但过于娇弱,不易成活。 B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牡丹枯死。 C主人对牡丹不闻不问疏于养护,导致新旧牡丹全部死亡。 D主人种花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性格与修养出了偏差。 【小题 5】第 段写主人 “记之以自警 ”,他会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3分 ) 【小题 6】本文与龚自珍病梅馆记相比,在写法与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 答案: 【小题 1】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 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 【小题 2】株高(叶繁)、蕾多 【小题 3】与 “主人 ”对比( 1分),突显 “主人 ”不顾花木习性导致牡丹全死的过错。 【小题

30、 4】 D 【小题 5】与 “主人 ”对比( 1分), 突显 “主人 ”不顾花木习性导致牡丹全死的过错。 【小题 6】写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分) 内容上:病梅馆记借梅花被束缚、扼杀生机之事,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对人才的戕害( 1分);本文则借牡丹被主人不当移植而死之事,揭示了不尊重事物习性、意气用事的危害( 1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注意得分点: “过 ”拜访; “尤 ”埋怨。 “物性之不知 ”“土宜之不辨 ”定语后置句式。 【小题 2】 “枝柯鄂 ,蕾丛丛以百数 ”从原文可见,主人喜爱新牡丹是因为新牡丹叶繁、蕾多。 【小题 3】 “善相花者 ”懂得种花的道理,而主 人却

31、不懂,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 【小题 4】 A 项: “但过于娇弱,不易成活 ”错误。 B 项:这只是导致牡丹枯死的一个原因。C项: “主人对牡丹不闻不问疏于养护 ”错误。 【小题 5】 文中第二段,客人已经讲了关于牡丹全部死了的原因,这即为主人吸取的教训。因此,只需把第二段的内容归纳整理即可。 【小题 6】 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不仅需要学生对本文段能够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和课本的病梅馆记非常熟悉,从而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题干做出答案:。在分析过程中既包括内容,又包括写作手法,二者缺一不可。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

32、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一定要有完成文言文试题的自信心。转变观念,增强信心。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存在畏难心理,总是认为自己不能读懂文言文材料,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对近年来的文言文材料与试题进行一些研究、比较就会明白,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因为文言文阅读考查说到底还是考查浅易的文言文,内容不会很陌生,语言上的难度一般不会超过高中课本里所选文言文的难度。只要我们注重日常的训练和积累,调整好 临场发挥的状态,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课本知识点的直接或间接迁

33、移,课本上的文言文是高考考查的文言知识的载体。 翻译: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 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 “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

34、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 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 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 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

35、它们开的花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 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 名著导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3分)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谴使取之江南。虫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谴觅,入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虫跃出,为鸡啄食。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选自明朝小

36、史) 这则短文与课文促织比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在于; 文体特点则不同,短文促织。( 3分) 答案:为了满足宫廷都蟋蟀的乐趣,摊派到民间老百姓捉蟋蟀。短文是史传类 促织是小说 试题分析: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把两篇文章通读完后进行归纳。关于体裁,本文最后注出了出处,所以能够知道文体。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不仅需要学生对本文段能够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和课本的促织非常熟悉,从而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题干做出答案:。 默写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5分) 【小题 1】 ,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小题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题 3】 ,而无

37、车马喧。 【小题 4】鹰击长空, , 。 【小题 5】无丝竹之乱耳, 。 答案: 【小题 1】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小题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 3】结庐在人境 【小题 4】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题 5】无案牍之劳形 试题分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蒹葭 ”“庐 ”“竞 ”“牍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点评:现在新编语文教材文言文分量与现代文平分秋色,复习时除背诵古代诗词散文外,对现当代作品中、知识短文中、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 “知名度 ”的,也应该特别注意。做到既重视课本 “名句名篇 ”背诵,也兼顾非 “背诵篇目 ”或 “背诵段落 ”中的 “名句 ”的背诵,这样才能

38、够更全面一些。 作文 康桥在徐志摩看来是天底下最优美、宁静、富有灵性的地方。 湘西在沈从文看来是最纯净、和谐的灵魂归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结之人、之地、之物、亦或文化,在你的心中是否也有如此的魂牵梦萦? 请以 “我的 情结 ”为题,写一篇 900百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首先应该把题目补充完整。 “在你的心中是否也有如此的魂牵梦萦 ”“这样 ”一词很明确的指出,以康桥、湘西为写作方向,就是扣住了题。 “魂牵梦萦 ”的具体内涵是康桥的优美、宁静、富有灵性,是湘西的最纯净、和谐的灵魂归处。综合理解就是某地的神韵所在。 不仅这篇作文,任何一篇作文,审题时都有高度关注提示语和作文要求,而且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如本题的 “之人、之地、之物、亦或文化 ”。提示语和作文的要求的作用是提示、规定话题的外延、内涵和具体的写作要求,一旦违反,就有可能偏题、跑题。 考 点:写作。 点评:表面上看,这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广,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也正因为它的空泛,让人容易落笔之后,无话可说。最后往往是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一如题目的特点,立意高而实具少,天高而空,远离实地。总之,这次作文题,最容易让学生坠入空洞的陷阱,写好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