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159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绯 闻( fi) 说 服( shu) 恪 尽职守( k)按 捺 不住( n) B矿 藏 ( zng) 狩 猎( shu) 瞠 目结舌( chng) 溘 然长逝( k) C忸 怩 ( ni) 隽 永( jun) 锃 光瓦亮( zng)令人 咋 舌( z) D 盥 洗 (gun)埋 怨( mi)下自成 蹊 ( x)穿 凿 附会 (zo)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矿藏 cng 狩猎 shu C.忸怩 n D.埋怨 m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字

2、音涉及多音字 .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读音。作答字音字形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相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音分辨。 下面一段文字,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张炜的你在高原以最高票数获得矛盾文学奖。这是部气势恢宏、意蕴深厚、文采斐然的时代大作,全书 400多万字, 连篇累牍 ,让人 叹为观止 ,作者高扬仁爱、悲悯、大德大美之情,苦苦追索自我、民族、人类生存的精神高原。从艺术表现层面来看,小说的故事框架宏大,构思 缜密 ,情节铺展既纷繁复杂又遥相呼应,语言融华美与朴拙、大气与精巧为一体,敞开了汉语写作走向浩大、深邃、诗性、优美的无限可能性

3、。作者张炜也因此 名噪一时 。 A连篇累牍 B叹为观止 C缜密 D名噪一时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连篇累牍 ”,指篇幅冗长,贬词褒用,不合语境。 B项, “叹为观止 ”,赞美事物好到极点,褒义词,符合语境。 C项, “缜密 ”,周密细致,符合语境。 D项, “名噪一时 ”,指一时名声很大,褒义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中央电视台 “开心辞典 ”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 “魅力搭档 ”的广告后,应聘者达到 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 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我们对于 “比较文学 ”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马拉多纳表示,出任阿根廷国足教练圆了人生的一大梦想, “通过重返阿根廷国家队,让我再次感到了作为球员时的激情和动力,唯一不复存在的是当年的紧张 ”。 D 40 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在 “攀岩 ”期:事业在 “爬坡 ”,健康在 “滑坡 ”,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猝死的原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句式杂糅,可

5、以去掉 “也去一显身手 ”。 B项主客倒置,改为 “对于我们来说, 比较文学 是个陌生的概念 ”。 C项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无主语,应为 “通过重返阿根廷国家队,我再次感到了当年作为球员时的激情和动力 ” 或者 “重返阿根廷国家队,让我再次感到了当年作为球员时的激情和动力 ”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修改病句要清楚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

6、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 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选 ;再根据原句两种 “热 ”的顺序及 中的 “则 ”,选 ;然后依 的 “平和 ”“渴望 ”接上句的“热情 ”,选 ;最后就是 。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

7、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现代文阅读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 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

8、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他种花很 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

9、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 “蹭 ”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 “蹭 ”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 “悲欢离合总无情 ”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

10、,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 “溅泪 ”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

11、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 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 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

12、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小题 1】为什么作者要在第 段中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4分) 【小题 2】请体会第 段作者引用的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 5分) 【小题 3】文章以 “园花寂寞红 ”为题有何妙处?结合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6分 ) 答案: 【小题 1】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 2分,答对一点 1分);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13、 2分)。 【小题 2】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 2分);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 2分);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的深切怀念( 1分)。 【小题 3】 融情于景,借物喻人,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写 “园花 ”在主人去世后无人侍弄的寂寞,实则表达的是作者看见物在人非,老友去世的孤单寂寞心情,揭示了文章主题。 融 “园花 ”和 “寂寞 ”这两条线索为一体,语言凝练传神,画龙点睛。 巧妙化用诗文 (化用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答对一点给 3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 6分 ) 【小题

14、1】 试题分析:第 段中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时,提到了 “我 ”与老夫妇认识了将近六十年,突出认识时间之久,还写到了和老夫妇的来往,突出感情融洽,从而为后文老友去世的悲伤之感做铺垫。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 点评:针对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放入全篇中,结合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然后阐述其具体作用。 【 小题 2】 试题分析: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 “当时 ”是指老友在世时, “寻常 ”是指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第二层含义是说,当时与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

15、,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时,可以把句子分割为若干个词语单位,先把这些词语解释清楚了,那么整个句子的含义自然也就解释清楚了。如果句子中有比喻的修辞,可以找到喻体的特点,然后结合喻体去理解本体。 【小 题 3】 试题分析: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 “园花 ”在主人去世后无人侍弄的寂寞,比喻作者看见物在人非,老友去世的孤单寂寞心情,生动形象。从线索角度来说,文中有两条线索。即 “园花 ”和 “寂寞 ”,而文章标题恰恰将这两条线索融合为一体,语言精炼。从引用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诗文 (化用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

16、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增添了文学意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大多是修辞),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分 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

17、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 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 “诺贝尔情结 ”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 “走向世界 ”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

18、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 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 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

19、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 “丑陋的旧日风情 ”来满足他人对 “落后文化 ”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 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

20、,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 2009年 11月 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加评选对判断我们的水准毫无意义。 B中华民族只有保持文化定力,才能在国际交往中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进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

21、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E.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小题 2】下列选项中不属 于 “文化焦虑症候 ”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3分) A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 “丑陋的旧日风情 ”来满足他人对 “落后文化 ”的猎奇心理。 【小题 3】 “

22、文化焦虑症候 ”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造成什么影响?( 4分) 【小题 4】根据文意,说说中华民族应如何保持文化定力。( 4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 A 【小题 3】 (1)文化焦虑症候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丧失抗衡的本钱,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 (2) 文化焦虑症候会使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丧失争取话语权的可能,最终导致被同质化。(每点 2分) 【小题 4】( 1)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2)必须头脑清醒,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

23、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每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毫无意义 ”说法太绝对,原文是 “没更大的意义 ”; C.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只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 E.经济发达程度不是唯一标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 “变 ”与 “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培养,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小题 2】 试题分

24、析:这句话出自首段,引出易于出现文化焦虑症候的观点,文 化焦虑症候的本质特征是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而发展中国家希望公平参与不同于渴望认可,也未必是以他人标准为准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意思的错误,有的只是说法的不同,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3】 试题分析: “文化焦虑症候 ”是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加入全球文化进程的一种心理,因此,这种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发达国家。首先划定答题区间,即文章的三、四自然段,第三段主要写的是文化焦虑症 候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丧

25、失抗衡的本钱,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第四段注意写的是文化焦虑症候会使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丧失争取话语权的可能,最终导致被同质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核心是 “提取信息 ”,这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明确答题的方向。此外,题干中除了一些显性的信息外,还有一些隐性信息,只有挖掘题干中的隐性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

26、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此类题目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再谨慎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要在答题的一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 ,再进行论述。 文言文阅读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

27、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子贡色作, 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非与? ”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 孔 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

28、路出,颜回入见。孔子曰: “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 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29、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色 作 作:改变 B 意 者吾未仁也意:猜想 C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 病:痛苦 D 景行 行止景行:大路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 之 余低回留 之 不能去云 B 于是 乃 相与发徒役 乃 召子路而问 C 则 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臣欲奉诏奔驰, 则 刘病日笃(陈情表) D 譬使仁者 而 必信 举世誉之 而 不加劝(逍遥游) 【小题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予一以贯

30、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仍诵读歌唱并批评教育信心不足的学生。 B面对孔子 “为什么受困在这里 ”的问题,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因他在 “穷 ”境之中流露出了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C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 关系,

31、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忘返;并且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 5】用 “/”给文中加曲线的语段断句。( 4分)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小题 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孔子曰: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非与? ”( 3分)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

32、/适鲁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 /没则已焉 (错两处扣 1分 ) 【小题 6】 孔子说: “赐啊,你 认为 我是博学而且能 记住 一切事物的人吗? ”子贡说: “是的,难道不是吗? ” 孔子 是一个平民 ,(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 尊奉他。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可推出应为动词,担心,忧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

33、推断方法如下: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6.语境分析推断。 【小题 2】 试题分析: B两个 “乃 ”都为副词,都译为 “于是,就 ”。 A 代词,指代孔子; 代词,指代鲁地。 C 连词,可译为 “那么 ”; 连词,可译为 “但是 ”。D连词,可译为 “就 ”;连词,可译为 “却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 “意义 ”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

34、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 “用法 ”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 “用法 ”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 “用法 ”后 “意义 ”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高考中不会设题直接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现象,而是在翻译句子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文言句式。无论怎样考,都是着眼于理解和运用,即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小题 4】 试题分析:颜回认

35、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对于该题型,一般情况下都是选 “不正确 ”的一项,因此该题中的选项对理解文章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学们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参照本 题的选项进行分析。不过也有该题这样的选择 “正确 ”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先看清楚题干。 【小题 5】 试题分析: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直至贤人有很多,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考点:断句。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

36、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 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小题 6】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以为 ”认为; “识 ”记住;各 1分;大意 1分。 “布衣 ”平民, “孔子布衣 ”判断句 1分; “宗 ”尊奉; 1分;大意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

37、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 (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 ),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 译,保持句意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住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 “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

38、不堪,饿的站不起来。但 孔于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 “君子也有困厄吗 ”孔子说: “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 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 “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 ”子贡说: “是的,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 “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所有的事物。 ”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 “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 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路说: “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 德吧 !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

39、到智吧 !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 “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 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 子路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干说: “回啊,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 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颜回说: “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 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 色 !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 不被容纳然后

40、才现出君子本色 !”孔子高兴地笑道: “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 !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他。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 礼仪。我徘徊留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直至贤人有很多,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

41、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读长恨辞 宋 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四块玉 马嵬坡 元 马致远 睡海棠 ,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注: 化用长恨歌中 “夜雨闻铃断肠声 ”。据明皇杂录,玄宗逃奔蜀地,在经过斜谷口时,大雨如注,正思念杨贵妃的玄宗听到雨声与铃声相应和,倍感凄楚和痛苦,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 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小题 1】李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李诗

42、和马曲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事入诗,但感慨的对象及目的并不一致。请简要阐述。( 4分) 答案: 【小题 1】对比( 1分),唐玄宗对宠妃杨玉环的死思念不已,涕 泪 “倍沾襟 ”,而对为抵御叛军浴血奋战而葬身沙场的将士却毫不 “动心 ”( 1分),借此指出唐玄宗并非 “圣明天子 ”,只不过是一个 “不爱江山爱美人 ”的昏君( 1分)。 【小题 2】李诗以唐玄宗为对象,抒发读长恨歌的感慨,意在批评唐玄宗作为君王居然把个人情感置于将士生死、国家安危之上( 2分);马曲以杨贵妃为感慨的对象,将安史之乱的祸因归结于杨玉环,发出国家兴亡之叹,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的开

43、头两句是说:通向蜀道之路比上天还难,何况是久雨不停的夜晚,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被缢死的杨贵 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了下来。后两句是说:在那逃亡之际不知有多少为抵抗叛军而流血牺牲的将士,君王却不哀痛,毫无怜惜之心。这后两句便同开头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唐玄宗对宠妃杨玉环的死是思念不已,涕泪 “倍沾襟 ”,而对为抵御叛军浴血奋战而丧身沙场的万千将士却毫不 “动心 ”,唐玄宗是 “圣明天子 ”么?只不过是一个 “不爱江山爱美人 ”的昏君而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

44、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 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 2】 试题分析:李诗是读了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李诗中 “倍沾襟 ”与 “不动心 ”,说的都是唐玄宗,以唐玄宗为对象,揭示了他对杨贵妃的死和抵抗叛军而死的将士的不同情感,从而说明唐玄宗只不过是一个 “不爱江山爱美人 ”的昏君而已。 马致远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但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 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 “女人祸水 ”的消极思想。

45、考点: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古诗鉴赏】李诗读长恨辞,可说是一篇读书札记。长恨辞即白居易的长恨歌,它以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李诗正 是读了该诗后所抒发的感慨。诗的启首两句是说:通向蜀道之路比上天还难,何况是久雨不停的夜晚,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被缢死的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了下

46、来。 “蜀道如天 ”是对李白蜀道难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化用,极言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险。“淫 ”,言雨之多。 “乱铃声里倍沾襟 ”一句则是化用了长恨歌中 “夜雨闻铃断肠声 ”。诗人以 “乱铃声 ”极写玄宗的凄惶心情,以 “倍沾襟 ”极写玄宗对杨贵妃思念之深。后两句是说:在那逃亡之际不知有多少为抵抗叛军而流血牺牲的将士,君王却不哀痛,毫无怜惜之心。这后两句便同开头两句 形成鲜明的对比:唐玄宗对宠妃杨玉环的死是思念不已,涕泪 “倍沾襟 ”,而对为抵御叛军浴血奋战而丧身沙场的万千将士却毫不 “动心 ”,唐玄宗是 “圣明天子 ”么?只不过是一个 “不爱江山爱美人 ”的昏君而已。 马致远这首小令

47、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诗意理解:杨贵妃就如暮春时节的睡海棠那般娇媚美艳,使得唐明皇恨不得将她时时放在掌上赏玩。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杨玉环引起了那个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唐明皇又怎会向四川逃难,怎会知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 之叹。但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 “女人祸水 ”的消极思想。这就减弱了这首咏史诗的份量。但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 语言表达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6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 “夺冠 ”;文雅一点,可以说 “折桂 ”、 “夺魁 ”;如用四个字,可以说 “成为擂主 ”、 “传来捷报 ”;甚至还可用 “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 “失利 ”;文雅一点,可以说 “_”(两个字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_”;甚至还可用“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 “战平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互交白卷 ”、 “_”、 “_” 、 “_”。 答案: ( 1)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2)握手言和、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