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161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聂赫留朵夫来到法院里,想打听看望被关押的马斯洛娃需要哪些程序,民事执行吏让他先陪审一件案子,审讯完结后再告诉他。 B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里做杂务工,并考虑要接受他的求婚。 C聂赫留朵夫找到检查官,要求同马斯洛娃见面,检察官给他写了一个许可证。聂赫留朵夫又声明他不能作为陪审员继续参加审讯了,检察官也准许了。 D妓院的女掌班打发一个法警给马斯洛娃送来三个卢布,马斯洛娃托一个押解兵用其中的二十戈比买

2、了两个白面包和一包纸烟,还找回了零钱。 E聂赫留朵夫的 “复活 ”是这样得到的:在为玛斯洛娃申请由服苦役改为就近流放而辛苦奔走的 3个月中,耳闻目睹了种种罪恶、苦难和不公,他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痛苦不堪。最后在福音书里找到答案:,要虔诚信奉上帝,不要反抗,要去爱仇敌,这样才能建立起地 上的天国,从而获得最大的幸福。 答案: BC 试题分析: B 并拒绝了他的求婚。 C 检察官并未准许,而是说这得同法庭交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

3、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徽州文化的魅力 说起徽州,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徽商。其实,徽州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就是光辉灿烂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翻开徽州的历史篇章不难发现,它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历程,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 首先是文化融合的作用。从秦汉至隋唐,徽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化融合与转型时代,即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进而中原文化确立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一是由于朝廷设官治理,促进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二是东汉以后发生了北方人为避战乱而多次南迁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迁徽士民之中有众多的世家

4、大族,他们聚族而居,严格维系原有的宗族组织不变,又特别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承,这就原封不动地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徽州,使之直 接继承了中原文明。 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位而言,徽州地处皖南,北靠长江,南联赣粤,下通苏杭,距离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不遥远。这对于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有利条件。 总之,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使徽州人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其后的徽州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异军突起。 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可谓实至名归。其

5、辉煌成就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方 面。诸如:新安理学,堪称典范。徽州本是程朱阙里,素称东南邹鲁,朱熹思想对徽州影响至深。至清代前期,徽州又成为朴学的发祥之地。从朱熹到戴震,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既是宋代以后徽州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它也代表了该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流。 徽州宗族最为典型,世家大族远肇汉唐,其风最为近古,而胜于他邑,实为宗族制度传承的标本。徽州教育,极为发达,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普及程度之高无出其右,科举中第人数之多独占鳌头。新安医学,名扬四海,名医辈出,医著浩繁,见于著录的名医近千人,医籍达七百余部。徽州建筑特 色鲜明,在造型、结构、装饰、功能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6、;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技艺超群,闻名遐迩。徽州戏曲源远流长,徽戏腔调自成体系,而成为京剧的源头之一。徽州刻书更是明清刻书的一大中心。至于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皆璀璨夺目,成就非凡,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在中华艺术史上均占有显赫地位。徽州文化的水平也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徽州的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小题 1】下面不是 “徽州文化 ”形成的背景的一项是( )( 3分) A 徽州历史上出现了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了文化融合而产生了作用。 B徽州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环境,产生了有利影响。 C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促

7、成的文化融合和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的共同孕育。 D徽州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各种文化因素对徽州文化的巨大影响。 【小题 2】 “徽州文化 ”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3分) 【小题 3】请从文章的思路角度,谈谈文章是怎样论述 “徽州文化 ”的。(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每一点 1分) 【小题 3】、全文分两个部分论述 “徽州文化 ”:首先,第一到第四段从 “徽州文化形成的独特背景 ”上谈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其次,第五到第六段分别从新安理学、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州 “三雕 ”、徽州戏曲和徽州刻书等八

8、方面论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结构十分严谨。(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徽州文化 ”形成的背景有两点,即文本第 2、 3段的第 1句,第 4段的第 1句是两点的综合。 A、 B、 C三项, A是第 1点, B是第 2点, C是两点的综合,只有 D不是背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论述类 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核心是 “提取信息 ”,这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明确答题的方向。此外,题干中除了一些显性的信息外,还有一些隐性信息,只有挖掘题干中的

9、隐性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锁定答题区间,文本第三段 “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其基本精神,诸如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等等。这些文化因素对徽州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明确了徽州文化的精神: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开拓进取的移民风尚,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

10、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 “负责任 ”的评价的基础。 【小题 3】 试题分析:需要对每段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将相关段落进行归纳:第一段:总说徽州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第二段:文化融合作用促进了徽州文化 的形成;第三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徽州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四段:总述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因此, 1、 2、 3、 4段:徽州文化形成的独特背景 ”上谈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第五段:从新安理学角度来说徽州文化博大

11、精深。第六段:从徽州宗族、徽州教育、新安医学、徽州建筑、徽州 “三雕 ”、徽州戏曲和徽州刻书等角度来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因此, 5、 6段:从不同角度说明徽州文化博大精深。 考点:把握文章思路。 点评: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 ,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

12、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 “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 ”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 “责任 ”两个字这么简单。在 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 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 “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 “论热力学的第

13、二定律 ”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 “新大陆 ”,则在 22年后浮现。 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 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 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

14、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 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 “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 1920年 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 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 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

15、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 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 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 “有责任 ”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 “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 可惜的是,在 1944年 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

16、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 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 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 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 “扩大科学的影响 ”,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 “向上帝走去 ”,这个 “上帝 ”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两项是 ( ) ( ) (5分 )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 “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 ”,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 “ 向上帝走去 ”,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

17、看来, 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这表现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爱国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虽然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学上有 “新大陆 ”般的发现,但他在 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 ,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是因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坚持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小题 2】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一

18、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 答: _ 【小题 3】文章用哪些事情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国科学的屋檐下的?请分条表述。 (6分 ) 答: _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 这正照应了前面那位物理学教授在他选学物理学时对他的劝告,说明最初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并不突出。 (1分 ) 为后面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了铺垫,正是由于普朗克的坚持,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就。 (1分 )这样写起到反衬的作用,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和他不断探索的精神。 (2分 ) 【小题 3】: 一战中,在亲人相继死去,家庭遭遇巨变之时,仍 坚持科学研究。 在德国科学研究陷入困境时,仍向同事们呼

19、吁 “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并与他人创立德国科学临时学会,积极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二战中,其他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时,他选择了留下,保护已支离破碎的德国科学研究。 年老时,为了 “扩大科学的影响 ”,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走向科学。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向上帝走去 ”中的 “上帝 ”,正是普朗克所信奉的科学,文章着力表现的正是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没有人性的矛盾。 E 项,时间表述有误,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是 1914年的事情, “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 ”是纳粹上台后的事情。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20、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了,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以肯定的态度来表述有关普朗克的选择的,他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受到讽刺,说明最初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并不突出,而后来普朗克 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说明他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化学家的讽刺正起到反衬的作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评:要整体把握文意全文的倾向。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

21、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题。 2要准确理解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题目是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通篇都在讲述普朗克在一战、二战如此大的世界动荡面前对德国科学的坚守。理清文章的脉络后,分条表述即可。要注意的是,回答时要点要全,而且要把握准 “守 ”的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点评: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首先划定答题区间,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删除庞杂信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归纳。注意答案:要周详、全面,忠于原文。 文言文阅读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

22、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 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 并缘 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

23、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 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吏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昼夜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 【注】 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加线的

24、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厥可 稽 已稽:考查 B择才且贤者, 才 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 蕃息 蕃息:滋生繁衍 D以日夜窃人 货殖 货殖:财物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 “吏道 ”的批评的一组是 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 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厉害。 B

25、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上,言辞激烈地批判了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夺,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 “由夺其食 ”“由竭其力 ”,作者能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小题 4】将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3分) 译: ( 2)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3分) 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1

26、)百姓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 ( 2)上天生养了这些子民,(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 “才 ”在这里是有才能,有本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高一时候起就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

27、能力。 【小题 2】 试题分析: 发生在作者所设想的美好的上古时代,君王想选用有才学而且 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不是批评。 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点评: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 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 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 “张冠李戴 ”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 之事 “嫁接 ”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小题 3】 试题分析:不肯出山做官的 “才且贤者 ”并非 “高隐大山深谷 ”的 “上世之士 ”,此段开头说 “后世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

28、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 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 “乱 ”作乱; “由 ”由于; “竭 ”耗尽;各 1分,共 3分( 2) “斯 ”代词,这些; 1分, “为业 ”从事的职业; 1分, “食力 ”自食其力; 1分,共 3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 (课内文言知 识、成语、语法结

29、构、语境等 ),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 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

30、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 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

31、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 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

32、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 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 ,烟尘飞至今。 【注】 (qnqn):马跑得很快。 卢龙塞:古地名。 【小题 1】请概括首联描

33、写的 “塞下 ”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分 ) 【小题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3分 ) 答案: 【小题 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1 分 )。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1分 ),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 “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 ”也可 )(1分 )。 【小题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 (1分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1分 ),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 (1分 ),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1分 )。(情感只要答对其中两点可得 2分。) 【小题

34、1】 试题分析: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 “北风凋白草 ”此处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 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 ,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雄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 【小题 2】 试题分析: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

35、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 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 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

36、,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语言表达 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即可)。( 3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_A_ ,一连好几天,_B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C_。 可 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美丽如河流,越

37、深越无声 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 B. C. 答案: 试题分析: A: 句意思相同, 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 “不禁为之震颤 ”相呼应,故选 。 B : 句 “望它们 ”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 C :根据语境 “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 ”“寂寞 ”等,故应选与之照应的 。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 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

38、段的叙述。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 一些负面事件,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发 “舆论围观 ”。公众开始必然力挺围观,确以为 “围观可以改变现状 ”。当看守所的 “非正常死亡 ”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 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无良商家为牟利在食品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成为 “审毒疲劳 ”,曾几何时,这些负面事件涉及的社会公义、道德已很难触发公共痛感。到后来,民众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 “围观 ”而改善。 请你就 “舆论围观 ”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舆论围观强化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是畅

39、通表达诉求和反馈意见的渠道;( 2分)围观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引发关注,揭露丑闻,报道真相,保护弱者利益,守卫价值底线,激励社会进步;( 2分)舆论围观让犯罪得到法律的严惩,让恶行得到舆论的谴责, 让公众的围观成为正义得以实现的保证。体现公民的社会良知和激浊扬清的社会责任感。( 2分) (示例二)舆论围观固然表明公众对负面现象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围观会弥散不健康的怒气,不能清醒理性地评判事件的是非曲直;( 2分)从舆论围观到舆论麻木冷漠,反映民众对现实的焦虑和无奈,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对政府的不信任。( 2分)除愤怒之外,没有冷静的反思和清醒的自省,无法调适好个人的心态,更无法调适好整个社会的心态。

40、( 2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 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篇小的论文。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 点评:在短评时,作者要抓住事物的核心,用正确的世界观进行辨析思考,通过剖析这些表面看来细小,实则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倾向性的具体现象,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大胆干预现实生活。 下面一段文字中存在着多处语法上的错误,请找出四处并写出修改意见。( 4分)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乃至

41、世界文明最可宝贵的文化财富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正确使用汉字,尊重汉字 。当前社会上汉字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 ,错字、别字现象较普遍,损坏了汉语的优美和纯洁 。商务印书馆以图书的高品质著称于世 ,其编校部门在长期编校实践中,依据国家有关汉字规范整理出常见的易混易错汉字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读者查考 。 (1)第 _处,改为:_ (2)第 _处,改为 :_ (3)第 _处,改为:_ (4)第 _处,改为:_ 答案: “尊重汉字 ”放在 “正确使用汉字 ”前面; “汉字 ”后加 “的使用 ”; “损坏 ”改为 “损害 ”; “读者 ”前加 “供 ”。 试题分析: 语序不当, “尊重汉字 ”是 “正

42、确使用汉字 ”的前提,因此,需要把“尊重汉字 ”放在 “正确使用汉字 ”前面。 中的 “存在 ”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词。 中的 “损坏 ”与 “优美 ”“纯洁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应该是 “常见的易混易错汉字表 ”供 “读者考查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修改病句要清楚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 名著导读 简答题。( 5分 ) “他 (涅赫柳朵夫 )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那种办法处理。此外,

43、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 涅赫柳朵夫最后是如何处理 “这片田产上的土地 ”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秋莎的事?请简述。 答案:涅赫柳朵夫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 1分)然后把租金定为农民的财产,由他们支配,用于纳税和村社事业。( 1分)他打听到,卡秋莎生下孩子后就病了;( 1分)孩子被送到育婴堂,但很快就死了;( 1分)后来卡秋莎去当仆人,但不久就被赶走了。( 1分) 试题分析:要想把本题答对,首要的前提是对复活 的情节比较熟悉。然后根据题干选定情节的范围,以此作为自己答题的出发点,同时还要注意复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语言高度概括,只需要把情节的大概内容复述清楚即可,不需要把细节问题也

44、写出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本考点的重点是识记,识记的对象有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和文学体裁。本考点虽然占分不多,但也是考卷中的一项内容,不可掉以轻心。本考点的内容应在阅读中外名著中强化识记,不能以题代读。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 6分)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 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小题 1】 “尚论古之人 ”的意思是: , “是尚友也 ”中的 “尚友 ”指的是 。孟子以 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从结构角度填空)。(

45、3分) 【小题 2】孟子说: “友也者,友其德也。 ”(孟子 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3分) 答案: 【小题 1】向上追论古代的人物( 1分);与古人交朋友( 1分);层层推进( 1分) 【小题 2】孟子认为君子要善于交友,交有德之友, (1分)而且 不断地在交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结交道德更加高尚的人, (1分)不但要和今人交友,还要和古人交友,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尚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论 ”:追论; “古之人 ”古代的人物。“尚论古之人 ”的意思是:向上追论古代的人物。 “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

46、书 ”是在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因此, “尚友 ”指的是与古人交朋友。本段话从结构上来说,本文段将的是交朋友的范围问题,范围逐步扩大,从一乡到天下,从现实到古人,范围逐层深入,层层推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首先要弄清选项中的 “观点态度 ”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 “友也者,友其德也。 ”的意思,意思是交朋友,交的是品德,认为交朋友应该注重一个人的品德。本文段中强调的是交朋友

47、应该交优秀的朋友,而且不仅要交现实中的朋友,还要交古代的朋友,也是强调朋友的品德的问题。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 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 “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 古人交朋友。 ”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