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 屡试不爽 ,心情糟透了。 B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 惨淡经营 了整整 12年。 C人们惯常忽视贫血对健康的危害,认为它只是一种 举重若轻 的症状。然而,大量研究证实,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会慢慢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使患病者早亡。 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 擢发难数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A.
2、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B. 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指在文学创作上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不用于经营不善) C. 举重若轻: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D. 擢发难数:形容罪过之多,即使将头发全拔下来计数,都还不够数。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 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
3、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 “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传统艺术 ”后,应该选 ,紧跟后面 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 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 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考点:本题考查学
4、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 A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B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C双汇集团 2012年 1月 16日晚间公布 2011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指称双汇集团 在 2011年中由于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5、及 “3 15事件 ”的影响,全年净利润大约降 50%左右。 D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不合逻辑,应说成 “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 B主宾搭配不当,“博客 ”不能成为 “博客名人 ”。 C项成分赘余,应删除 “大约 ”或 “左右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
6、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代文阅读 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我们至今引以自豪的百家争鸣,主要就发生在稷下学宫。 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诸子百家在这里长期并存,彼此交流切磋,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互相吸取,促
7、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稷下百家争鸣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 首先,这些主要的学派在稷下都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 真正形成了“百家 ”争鸣辩驳的局面。同以往那种 “儒分为八 ”、 “墨离为三 ”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不同,稷下的学派分化主要是不同学派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吸取而产生的,形成了很多犹如现代科学所谓的 “边缘学科 ”和“交叉学科 ”。没有学术思想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充分争鸣,这样的分化是不会出现的。 其次,稷
8、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还表现为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在稷下,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在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在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呈现出纷繁交织的复杂情况,每一个思想家的学 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以至于我们在给某位思想家或某部著作进行学派划分时常常感到很困难。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离开了百家争鸣的特定环境,很难形成这种局面的。 第三,学术思想的分化和融合必然会导致学术创新。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
9、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新的方向。例如,道家的黄老之学就是稷下学术的一个重要创新。该学派以道 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黄老之学既适应了时君世主的眼前需要,又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且引领着学术思想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所以最终能够 “压倒百家 ”,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稷下的百家争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它作为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却是超越时代的。鉴古知今,稷下百家争鸣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历史启示。 (选自光明日报 ) 【小题 1】下列
10、各项关于 “稷下百家争鸣 ”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诸子百家在此长期并存,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 B诸子百家的各学派都在稷下百家争鸣中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 “百家 ”争鸣辩驳的局面。 C稷下百家争鸣使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开始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开始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D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稷下百家争鸣 ”取得的 “学术成
11、就 ”的一项是 ( ) A主要学派在稷下产生了众多的支派,形成 “儒分为八 ”“墨离为三 ”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 B学术思想融合会通,每一个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稷下学术具有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 C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了新的方向 D产生了道家的黄老之学,它引领学术思想融合发展的大方向,最终 “压倒百家 ”,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
12、纪, B如果没有古代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争鸣,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所谓的 “边缘学科 ”和 “交叉学科 ”。 C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是稷下百家争鸣的特点,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 D道家的黄老之学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B ( B项不是诸子百家的 “各学派 ”,而应是 “主要的学派 ”) 【小题 2】 A ( 儒分为八 墨离为三 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 是以往的分化情形,稷下百家争鸣中
13、发生的分化是不同于以往的。) 【小题 3】 B ( B项曲解文意,文中只是打了一个比方,并没提到二者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 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林巧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20世纪上半叶,职业女性崭露头角,却仍备受歧视。协和以开放的心态接
14、纳了女性,也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近人情的门坎: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必须辞职。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 也许,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 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她们是中国医疗史上的特蕾莎修女。 “万婴之母 ”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亲手接生了 5 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林巧稚的孩子。林巧稚
15、说过: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 林巧稚对待病人极为温柔耐心,难怪很多妇女千里迢迢赶到协和找林大夫。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 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 “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 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 ” 1921 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的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 5个女生, 3人坚持到最后。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
16、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 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 1940 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虽然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否则她会生气批评。林巧稚曾说过, “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
17、,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 “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 ”林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 “收归国有 ”,一场轰轰烈烈的 “改造 ”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 “重点改造对象 ”。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 “揭发美国人的文化 侵略 ”。林巧稚想不通, “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 与
18、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 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 份。 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 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她的 “思想动态 ”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 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林巧稚在协
19、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 30年,现在她愿意 “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 ”。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 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文革 ”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 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文革 ”结束后,林巧稚已近 80岁,体质逐渐衰弱。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
20、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 “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4 月 22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 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节选自 2012年文汇报)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 是 (5分 ) A协和医院能接纳女性医护工作者,在 20世纪上半叶已算是开明之举,它对住院女医生和女护士提出的工作就不许结婚的特殊要求虽不合情也是合理的。 B像林巧稚这样的老协和女医护人员因为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大都终身未婚,像特蕾莎修女一样以爱心坚持工作。 C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林巧稚又考入协和医学院,在学习八年
21、后留校任职。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成功地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第一个中国籍女主任。 D文中写道林巧稚与邓颖超、张洁清刻意交往后,自己对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说明在被改造的过程中 她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E文革期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里仍然一丝不苟地做着医护工作,说明她对医院和患者的感情没有因政治运动而改变。 【小题 2】林巧稚热爱自己的工作,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三条。 (6分 ) 【小题 3】单纯倔强的个性使得林巧稚对政治一无所知又毫无兴趣,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 (6分 ) 【小题 4】林巧稚对政治毫无兴趣,可她却曾拒绝过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传记谈谈你
22、的理解和评价。 (8分 ) 答案: 【小题 1】, 3分;, 2分; A, 1分 【小题 2】( 6分,答出 3条即可满分) 从厦门女子师范毕业后坚持考入协和医学院并能够坚持到毕业; 毕业后接受特殊的聘书条件献身医护工作; 在医院接生 5万多名婴儿(被誉为 “万婴之母 ”); 认真、耐心、富有爱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在留学深造过程中曾拒绝外国医院的挽留; 不管个人遭遇到什么打击都与协和医院不离不弃(也可以答 “捐出存款给医院托儿所 ”)。 【小题 3】( 6分,其中 各 2分, 各 1分) 北平解放之际,林巧稚拒绝了傅作义夫人送与机票的好意; 协和医院被收归国有后,林巧稚成了重点改造对象,她想
23、不通; 在协和医院大会上发言时她没有采用北京市副市长 给自己写好的发言稿; 很多著名知识分子入党时,她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自己是基督徒不便入党。 【小题 4】( 8分)不矛盾。( 1分)她留学深造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拒绝美国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是出自林巧稚对中国医疗事业的热爱;( 2分)对国家政局的变化和后来的政治运动以及政界人物,她的确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医疗事业。( 3分)从传记中我们看到的林巧稚就是一位嫁给了协和医院的万婴之母。(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3分;, 2分; A, 1分( “对工作的坚定信念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误解原文,牵强附会; “有意的交往 ”错误; A
24、“合理 ”,具体指合乎当时协和医院的要求) 【小题 2】这是一道筛选题,先要确定答题位置,然后分条概括作答。例如1929年,林巧稚毕业,入学时有 5个女生, 3人坚持到最后。林巧稚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也因此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不近人情的聘书。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林巧稚去美国进修时,也婉拒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挽留;直到晚年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等。 【小题 3】本题参照文章最后三段,概括总结出主要内容,林巧稚在协和大 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 30年,
25、现在她愿意 “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 ”。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小题 4】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 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第一小题需要注意,该
26、题型选项的分值不等,所以难度更大一些,怎样选出分值最高的两项一直是困扰学生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五个选项中,两个错误的选项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倒是分值少的那个选项很难找。其实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这个分值少的选项大多都是设置理解性的障碍。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 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灵魂远去的村庄 陈柳
27、金 祖父驾鹤西游那晚,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脑袋,头上隆起一个 “桃子 ”。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祖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猴生儿钻山洞。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了我身上。弥留之际,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 “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在属猴的祖父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 “我要走出大山 ”。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看到村庄的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
28、。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愿景留在了人间。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 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 “大风起兮云飞扬 ”,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山 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路,最终一举夺魁,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家里的炊烟仿佛架起了一座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人在风中白袂飘飘,我猛一惊。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
29、人么?我定了神,把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我拍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对我市的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 ,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仅一年多时间,全村就迁移到了凌江水库之畔。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 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 “豆腐块 ”,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村民也不再有土地
30、,五谷蔬果都是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呢,湖波浩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花,显出无限落寞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在那个老宅里,我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 ”的絮叨,吃着祖母用柴火烧的饭菜 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歌唱晚。而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
31、着人? ”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脸色煞白。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 稻草人仍忠实地守候着,竟然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要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断然是不可能了。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 爹啊,吉日良辰,天朗气清,恭备三牲,祭奠尔魂。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我心情沉重地
32、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 “桃 ”。家人疑惑地看我,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 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你走出了山旮旯,怎么还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 “我 ”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作品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 “我 ”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
33、为营,匠心独运。语言沉稳老 练,不动声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D小说结尾写 “我 ”做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 “我 ”,实际上体现了 “我 ”因为不能给祖父上坟,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E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我忙成了转陀螺;将水泥路面切割出的 “豆腐块 ”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小题 2】小说中的 “稻草人 ”具有怎样的含意?作者前后写它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 “我 ”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小说标题叫 “灵魂远 去的村庄 ”,你是如何看待
34、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8分 )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 “稻草人 ”有双关意义。它既是现实中农村生活的常见物,代表了一种典型而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象征着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村民。( 4分)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迁移之前精神奕奕,忠实地守护家园的稻草人和迁移后无精打采,充满悲伤无奈的稻草人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主题。 【小题 3】 开篇:在内容上,寄托了祖父对 “我 ”的关怀与期望,希望 “我 ”能够走出大山;( 2分)在结构上 ,引出下文情节,写 “我 ”通过奋斗,成为了城市人,完成了祖父的遗愿。( 1分) 结尾:在
35、内容上,暗示祖父因乡村的迁移而产生的对 “我 ”的责备与不满,( 2分)从而揭示出乡村 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的主题。( 1分)(或从结构上答出 “引出下文梦境中祖父对 我 呵斥的情节 ”,也可给 1分。) 【小题 4】观点一:乡村就应该保持乡村的特色,不能人为、硬性地将它变为城镇。 观点二:农村进行城镇化改造虽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但也失去了乡村所特有的灵魂和精神。 观点三:农村变成城市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 (可就 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观点, 2分,联系文本论述, 4分,联系现实分析,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项,本文重点不在于写 “我 ”从乡村到
36、城市工作的过程。项,作者写 “我 ”作梦,主要用意是斥责 “我 ”以及村民离开家园,失去灵魂归依的行为。) (答对一项给 3分 ,答对两项给 5分。 ) 【小题 2】稻草人在文章当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我将要离家的时候,一次是我成了城里人回乡时。这两次,稻草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迁移之前精神奕奕,忠实地守护家园的稻草人和迁移后无精打采,充满悲伤无奈的稻草人进行 对比,从而突出了主题。而且,稻草人作为农田里的常见物,代表了代表了一种典型而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象征着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村民。 【小题 3】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
37、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小题 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 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另外,在第三小题时可按以下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38、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文言文阅读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 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 “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 ”琳曰: “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
39、琳专,琳曰: “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 ”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 “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 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曰: “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 “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 ”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 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琳曰: “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
40、。琳曰: “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 ,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 “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饥,琳尽发以 贷 民贷:借给 B是重困民,无 已 时也已:停止 C帝 然 之然:正确 D议者谓可 因 此时因:趁着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
41、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 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人爱之,为立生祠 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 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
42、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所以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5 分) 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总共六十万斛,饥民赖此保全活命,还回来后军队又得到了好粮食。迁任给事中、暂时代理掌管开封府。 用节度使的官衔收买三个大将,使他们各自占有自己统领的地盘,使契丹的势力变弱小,
43、可以不作战而使它屈服。 试题分析: 【小题 1】 C(然:认为 正确) 【小题 2】 D( 表现百姓的爱戴 表现程琳的衷心,含有它们的选项不正确。) 【小题 3】 D(事件杂糅。百姓为健在的他立祠庙是因为他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管大名府,守魏十年,从不扰民。而 “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 ”是他任三司使时所为) 【小题 4】(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大意 2分, “凡 “、 “权 ”“知 ”的翻译。( 2)这个句子中大意 1分, “啖 “、 “所部分 ”的翻译、 “弱 ”“屈 ”的词类活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
44、要注意的是第 2 个小题,首先要理解 “为官机智 ”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 法,有的是程琳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为官机智 ”。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文言译文 : 程琳字天球,是永宁军博野人。被举荐服勤辞学科,补授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受命出使契丹,命程琳处理三司事务。太仓供给军队的粮食陈腐几
45、乎不可食用,那年又大饥荒,程琳全部取出借给灾民,共 六十万斛,饥民赖此保全活命,还回来后军队又得到了好粮食。迁任给事中、暂时代为掌管开封府。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程琳观察他的妻子儿女神色、言辞异样,下令有司检验出被打死的症状。王蒙正与章献太后家连姻,太后对程琳说: “王齐雄不是杀人的人,是他的奴仆打死的。 ”程琳曰: “奴仆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而且下令与自己动手犯罪是相同的。 ”太后默然无语,于是按照法律判罪。改任三司使,开支收入尤其谨慎,宫中要取用东西,总是奏请取消。内侍说程琳专权,程琳说: “三司财赋,都是朝廷所有。我 替陛下节省,对我有什么呢
46、? ”皇帝认为他说的对。有人奏请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程琳曰: “合而为一,易于考核检查,可行。后来有兴利之臣,又用旧的名目增加,这是加重贫困百姓的负担,没有停止的时候。 ”两次升迁后任吏部侍郎,于是参议政事,调任尚书左丞。当时元昊造反,还派使者来朝见,众人请求按律诛杀他们。程琳说: “派遣使者,是平常事,诛杀他们不吉利。 ”后来使者更加骄横,大臣们担忧这件事。程琳说: “开始不杀,是因为他们无罪;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 ”元昊死,谅践祚即位,正年幼,三 个大将分别管理国家。议论的人说可趁这个时机,用节度使的官衔收买三个大将,使他们各自占有自己统领的
47、地盘,使契丹的势力变弱小,可以不作战而使它屈服。程琳说: “趁人丧事之机,不是用来安抚远方的人的办法,不如趁机来安抚他们。 ”议论的人痛惜他失去了机会。不久朝廷又派使者前去册封,夏人刚刚包围了庆阳。程琳说: “他们如果贪此钱财,那就可以缓解庆阳的围困了。 ”把要赐予的礼品财物的数字都转报给夏人,夏人果然高兴,当日迎接册封的使者,庆阳的围困也解除了。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管大名府。程琳掌握重权而不扰民,前后守魏地十年,度 量要害,修缮军营的围墙,增加防守和抵御的设施。种植几万株杂木,说 “以后建楼造船这些用材,可以不从百姓那里出了。 ”人们敬爱他,为他建立生祠。后改任武胜军,又换任镇安军节度使
48、。上书说: “我虽老,还能为国守边。 ”还未得到答复,患病去世。追封中书令,谥号为文简。 诗歌鉴赏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 ,碧玉调将空好音 。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 注释: 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 ,以延天下士 ,遂以为名。 碧玉: “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 劲气:寒气。 【小题 1】 “愁 ”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5分) 【小题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 答案: 【小题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 2分);颔联用典( 1 分),写空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