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626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神州六号 急于星火 的发射速度引起了现场人员的阵阵惊叹。 B中国科学家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中, 殚精竭虑 ,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C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 ”,这句话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 骇人听闻 ,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知。 D这部拿了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上映时票房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说是 凤毛麟角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急于星火:指事情急迫。这里指速度快。 B、殚精竭虑:用尽精力

2、,费尽心思。 C、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D、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此处无 “可贵 ”之意。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本题中的 “求全责备 ”一词还牵涉到词性, 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这一点很多学生会忽视。 下列与 “不吾知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子何为者邪 C孟子遇于石

3、丘 D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A为被动句, C为状语后置句, D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 点评:文言句式是常考的知识点,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课内特殊句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辨析课外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下列句中,加线字词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 贤 贤易色 B征之色,发于声,而后 喻 C天下 大水 D是以圣人犹 难 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 C、名词活用为动词,发大水。 D、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 当作难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 点评:词类活用在文言文考试中地位

4、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实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文意的理解,所以先从课内内容开始熟悉各类词的活用十分有必要。 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我是作家,我说不好。 笔下从不吝啬大谈感情的字句。 对别人从不吝啬大谈感情。 在亲人面前却很奇怪说不出抒情的话, 奇怪的是在亲人面前却说不出抒情的话, 习惯是从母亲那儿传来的吧, 这是从母亲那儿传来的习惯吗?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笔下 ”突出作家身份, “这 ”对上文有总结作用,衔接紧密。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点评: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是考查连贯题的创新之举,将该类题置于文段之中,让语境的作

5、用更加明显,这符合高考重阅读理解的原则。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1)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达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 _的地方又容易 _。 ( 2)一切生物,无论是变形虫、大肠杆菌、植物或是人类,均使用同样的遗传密码,这表示生物是由同一祖先 _而来。 (3) 美英联军发现了几名 _可疑的伊拉克人,怀疑他们是恐怖分子,立即将其击毙。 A结合结合衍化行迹 B接合接合演化形迹 C结合结合演化形迹 D接合接合衍化行迹 答案: B 试题分析: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或结为夫妻。演 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衍化

6、:发展变化。形迹:举动和神色。行迹:行动的踪迹。 考点: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词语的数量和对词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词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 点评:近义词往往考查其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词义大小等,做这类题要注意近词中的不同语素,并用其组词,然后发现其不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 “吾有益于君 ”,君许之。诸府掾曹 白云: “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 ”太守曰: “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 行至宫下, 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 “幸为我呼吾

7、君至门内遥语。 ”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 “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对曰: “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 ”王先生曰: “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太守曰: “诺。 ”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 “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叩头对言: “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 ”武帝大笑,曰: “於乎 !安得长者之语而称 之!安所受之? ”对曰: “受之文学卒史。 ”帝曰: “今安在? ”对曰: “在宫府门外。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 “美言可以市

8、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 (节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注: 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於乎:呜呼。 【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 自请与太守俱 夫人之相与 B 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齐彭殇为妄作 C 各任之以其能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 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余之力尚足以入 【小题 2】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 “说话艺术 ”和 “不羁个性 ”的一项是( )( 4分) A 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B 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吾有益于君 C 幸为我呼吾君至门

9、内遥语 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D 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小题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 “我对你有好处 ”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 4】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 2分,共 4分) (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

10、相送以财。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1)译文:皇帝如果问你怎么治理北海,使那里没有盗贼(抢劫、杀人的人),您回答说什么呢? ( 2)译文:美好的言辞可以求得尊贵,美好的品行可以超越别人。君子用(把、拿)美好的言语赠送对方,小人用钱财赠送对方。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于:和、跟、同,介词 交往,动词 B 为:替、给,介词 是,动词 C 以:按照、依照、根据,介词 因,介词 D 之:的, 助词 【小题 2】 B 第 句是皇帝的问话 第 句是北海太守转述王先生说的话,也是王先生想跟随太守前去的原因 C 第 句是王先生想通过户郎找太守并叮嘱

11、他 第 句是太守没有违背王先生的想法 D 第 句是王先生对北海太守准备回答皇帝的问话的评价 第 句是皇帝授给王先生官职,并且是王先生说话艺术的结果 【小题 3】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话的艺术和策略;汉武帝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并非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 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即:如果。令:使、让。何以:用什么(宾语前置)。对:回答。( 2)市:求得。加:超越。送以言、送以财:介词结构后置。相:对方。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一、文段难度适中,符合高考浅易的要求。二、翻译题句子选用很好,包含的文 言现象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单独设置文言实

12、词题,这不符合高考的命题原则。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 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 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 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

13、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 !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 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 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 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

14、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拉您去西洋楼,谢了您哪 !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 !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 “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 ”;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 “圆明园 ”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 !笑啊 !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在哭

15、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 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 要唱歌,蛮好去那桃 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 !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 耻辱呢 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

16、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天阴了,一阵 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小题 1】请简要分析文中第 段令作者心底 “震撼 ”的原因。( 4分) 【小题 2】作者在提到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时都谈到了 “流泪 ”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作者为什么对圆明园废墟 “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 4分) 【小题 4】从表达技巧和内涵的角度简析标题 “哭泣的圆明

17、园 ”的含义。( 4分) 答案: 【小题 1】作者记忆中的圆明园残垣断壁的情状。( 2 分)如今,面对依旧华美、依旧精致、依旧贵族的圆明园,作者为它的伟岸和傲然、流畅又不羁而感慨万千。( 2分) 【小题 2】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遭受浩劫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 2 分)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的精神匮乏的一种无奈,为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 2分) 【小题 3】作者面对人们对历史的遗忘,对民族感情的淡漠,( 2分)觉得它并不能提醒人们记住历史上的民族的奇耻大辱,起不到警示作用,当初留下它的目的无法达到,也就没有留 下的必要了。( 2分) 【小题 4】标题运

18、用拟人修辞手法,既形象地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和耻辱,( 2分)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 ”是本段的中心句,同时又是本段中承上启下的句了,所以归纳概括出上下文的中心即可。 “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 ”可概括出第一点。 “依旧华美 依旧精致 依旧贵族 后来我就流泪了 ” 由此可概括出第二点。 【小题 2】 “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 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 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

19、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后来我就流泪了 ”由此可概括出第一次流泪的原因;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 历史呢 耻辱呢 血性呢 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 可概括出第二次流泪的原因。 【小题 3】 “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由此可归纳出答案:

20、的要点。 【小题 4】本题的重点在于理解 “哭泣 ”在文中的含义。历史上,圆明园曾惨遭八国联军蹂躏、摧残、焚毁,这是民族的耻辱。因此,圆明园是哭泣的;今天,一些国人忘记了历史,无视民族的耻辱,民族感情的麻木。因此,圆明园是哭泣的。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散文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散文,形散神 不散。选用规范的散文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散文的行特点,进而欣赏、写作散文。命题上四个小题难度都不大。个人认为本题在命题上不够严谨,第一、二、三小题有重复交叉之嫌,这是高考命题中避讳之处。 诗歌鉴赏 送 魏 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21、小题 1】第二句中的 “凉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 【小题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5) 答案: 【小题 1】 “凉 ”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 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小题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 “忆 ”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22、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 情。 试题分析: 【小题 1】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 “凉 ”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引 ”字与 “入 ”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小题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 “忆 ”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

23、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 力。 点评:本题和第一小题是一道规范的炼字题,第二小题与教材联系紧密。雨霖铃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实,下片写虚。其中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本题即是对课本内容的转移。扣教材较紧,虚实手法也是常考的一个考点。 默写 名句默写:(每空 0.5分,共 5分) 【小题 1】子曰: “ ,非道弘人。 ” 【小题 2】子曰: “富与贵,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颠沛必于是。 ” 【小题 3】子曰: “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小题 4】爱

24、人者 。敬人者, 。 【小题 5】 , , :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 【小题 1】人能弘道 【小题 2】是人之所欲也 是人之所恶也 【小题 3】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小题 4】人恒爱之 人恒敬之 【小题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弘(易误写为 “宏 ”)、悱、隅、反(易误写为 “返 ”)、恒、淫。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默写虽说默写量不大,但易错的字多,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诵读,背诵时不能模棱两可。要注意音近字、形近字的区别。 作文 作文( 40分)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

25、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 “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 ”师傅答道: “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 ”师父说: “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 “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 ”师父不答。少年又说: “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 “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自拟标 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 分析: 1. 找关键词、关键句(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 /需要多久 /

26、嫌太长 /需要多长时间 /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立意(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2. 人物(少年、师父) 事件(学习态度与所需时间的问答) 结果(心情越急切,所需时间越长) 原因(欲速则不达) 立意(做事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 来说应是 “最熟悉的陌生人 ”,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 “言之有物 ”,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