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171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选项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陨 (yn)首笨 拙 (zhu)拓 本( tu) 伺 候 (c)奄 奄一息 (yn) B暖 和 (huo)坍 圮 (p)熨 帖 (ti)猝 然 (c)呱 呱而泣 (g) C 倔 强 (ju)隽 永 (jun)嘈 杂 (co)炮 烙 ( lo) (s) D 菲 薄 (fi)绯 闻 (fi)恫 吓 ( xi) 桀 骜 (ji)前合后 偃 (yn)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拓 t ,是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当读 t时,词义为: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

2、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当读 tu时,词义为:开辟,扩充;以手推物; 当读 zh时,词义为:拾取; C嘈 co,只有一个音,为口语误读;烙 lu ,只有在本词中念 lu,其他词义(用器物烫熨)读 lo; D吓 h,为口语、书面语误读,口语中读xi,书面语读 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选项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遴选废弛雍容大度有口皆碑 B坐落戕灭历尽苍桑迫 不急待 C滥觞砰击满腹经伦殒身不恤 D修葺暴燥水泻不通气宇轩昂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应为:历尽沧桑,沧桑,原意为: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因此,沧海

3、之沧一定是 “沧 ”; C抨击,抨为 “用手压 ”的意思,而 “砰 ”是个拟声词,不是动词;满腹经纶,经纶,可以通过词语中的语素推知,经为丝线之意,纶也必为相同用法,偏旁一致; D暴躁,躁,指心中不安,坐立不定,而燥为 “干燥 ”义;水泄不通:一般情况写,泄和泻的区别是:泄:主观上的。自己是主动性的。如泄气。泻:被动的,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如泻药、泻火。都是被动采取措施。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 品行 ,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B “还不是和祥林嫂? ”那短工 简洁 的说。我们从短

4、工的答语中可以窥见他对祥林嫂的不屑与厌弃。 C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不齿 ,还 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D母亲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 反映 。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齿 ”最常见的意思即 “不与同列 ”,表示鄙视。 A、品行是指行为上的,品性则是思想态度方面的,此处应该用 “品性 ”。 B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结合语境此处应是 “直截了当 ”的意思,应用 “简捷 ”D、反应: 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反映: 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把情况

5、、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指有机体 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此处应该用 “反应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 笔走龙蛇 大书特书,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教授 摇唇鼓舌 ,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C电视画面显示, 3日当天,民主党竞选总部 沸反盈天 ,奥巴马的支持者们安静而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了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

6、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一个人还在 七手八脚 地忙活着。 答案: B 试题分析:摇唇鼓舌:鼓舌:诡辩。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用在本文正确。 A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陈述对象错了。 C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与后文的 “安静而有序 ”矛盾。 D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一个人怎么能七手八脚,陈述对象弄错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 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写作、构思了。

7、 B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一个国家, 个民族,其凝聚力的强弱,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建设状况。 C那年,我响应党的号召,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从此,我的人生就被改变了。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应是 “酝酿、构思、写作 ”; C项: “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 ”由停顿造成表意不明,分别是第一、 “瞒着你奶奶 |和你姑姑 ”第二、 “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 ”不停顿; D“加快 ”与 “规模 ”“建设 ”与 “学科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8、。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 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 “十六字心传 ”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

9、心惟微,惟精惟 一,允执厥中。 ”尚书 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 “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 “执中 ”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 ”一词,语出论语 雍也。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 ”,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 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

10、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 “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 “中,内也;上下通也 ”“庸,用也 ”,则 “中庸 ”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 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 “过犹不及 ”,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 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

11、,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 ”。 “叩其两端 ”或 “执其两端 ”,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 “叩其两 端 ”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

12、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小题 1】关于 “中庸之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强调 “执中 ”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

13、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D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小题 2】文中说, “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 ,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

14、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原文将中庸解释为: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可见, “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是“中 ”,是 “中庸 ”含义的一部分,选项以偏概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

15、分析:题干在问 “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答题区间只在本段,而选项 D,语句出现在最后一段,是在回答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 ”,显然,选项 D是答非所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试题分析: A项:原文是 “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选项以偏概全; C最后一段原因概括第二点中,只是说明他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并未提出 “根本原因 ”; D项原文 “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 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可见,选项因果关系颠倒。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16、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倒 春 寒 漠 歌 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 早晨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班。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冷颤,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门。 站台简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轻轻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地等候着公交车的到来。 在站台停靠的车子已过去了好几趟。每来一部车,候车的人群都会 爆发一次短暂的拥挤和骚动,然后又迅速地归于平寂。抬手看表,分针已指向接近七点二十分,想着路上每天发生的拥堵,我开始担心迟到而变得焦虑起来。终于,一辆熟悉的旧公交

17、喘着粗气冲到我的面前,车尚未停稳,门就 “啪嗒 ”一声甩开了。我迅速夹入人流,奋力挤到车尾稍松弛的位置站定,用手紧紧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疾驶的车身不停地摇晃着,我那经常缺少睡眠的大脑似乎又被困意所包围,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 记得儿时的村庄前面有一条四季都很清澈的小溪,小溪对面的高坎上长着几十株桃树和李树,密密扎扎的枝叶遮蔽在头顶上。远 远望去,那一段溪流显得特别的幽静和深邃。这些桃树和李树,除了开花和挂果的季节,平时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 同样是春天的这般光景,小溪里流水满满当当的,既清澈又有些湍急。溪水的上边,桃红李白的花朵都竞相斗艳地盛开着。这些桃李已经被村民遗忘了整

18、个冬季,终于能再次用自己的热烈和美丽迎来人们瞩目和赞赏,于是都毫不吝啬地奔放出久藏的香艳和嫩彩,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春季里它们独有的艳丽色相。清晨,溪边的女人们传出了许多的欢声和笑语。晌午,早上出工回来的男人都喜欢盛上一大碗满满的大米、红薯和青菜混煮的早饭来到溪边的晒谷 场,在暖烘烘的太阳里蹲着围成一个大圈,一边大口地咀嚼和吞咽,一边大声地争论村里或队里的事。这个季节,村里唯一的寡妇也喜欢串门。她常用蓝边碗盛上一碗饭,然后家家户户几乎都去走上一遍,似乎特别喜欢像我一般大的小孩,每到一家,女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她夹上少许餐桌上最好的菜肴。 小溪两边护堤的旱地种满了油菜,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势不可挡地铺满了

19、低洼和高坎,村里村外湿漉漉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的一层浓浓的花香。这个季节里我最喜欢和同伴折上一根细细的竹子,把竹梢弯过来扎成一个圈,再在墙头屋角网上几层蜘蛛网,然后一头钻进和自 己齐高的油菜地里。捉蝴蝶,捉蜜蜂。那快乐的情景,至今难忘。我完全沉浸在儿时春天的欢乐当中。 突然,车身猛地一抽搐,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冲了出去。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拥挤的人群中是有惊无险的,但思绪却被从遥远的记忆里生生地拉回到依然冰冷的早晨。从前面传来了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大致是电动车之类的挡住了他的去路罢。喇叭里报站的女声永远都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我终于到站下车了,看着眼前浅灰色的楼、深灰色的路,除了路边樟树点缀

20、了些许的新绿外,城市是很难觉察有春天的存在。在寒冷无比的北风中,我的心似乎深深地感触到了城市被春天遗忘的伤感,而眼前灰蒙蒙的一切,似乎都在表达着这个伤感的城市满怀着失落的忧伤。 生 活在城里的人们像一群忙碌的工蚁,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各自都为各自的分工而日夜忙碌。我已在这个城市忙碌了二十年,一头乌发已然夹杂了不少的白发。世俗的磨砺,年少时的锋芒早已被圆通所取代。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冲突中依然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领地。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渴望。渴望在这个春天就能像蚕蛹般地破茧化碟,渴望生命的精彩明天就会幸运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即使这个时刻短暂得像流星般从天空划过,但在寂寞已久的天空中,毕竟也

21、能留下一道值得回忆的美丽印记。 尽管春天的城市是失落的,失落的城市也是忧伤的。但即使倒春寒 来得更加猛烈,春天也不会因为人们感知的缺失而不光顾这个城市。 倒春寒毕竟只是天气短暂的逻辑紊乱,并不表示气候会失序地出现季节倒转。只要春天已经来了,那么夏季的热烈和秋季的收获也就为时不远。 (有删改) 【小题 1】 “站台简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 ”中 “陌生 ”与 “熟悉 ”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小题 2】文章写南昌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儿时的村庄的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3】第 5段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

22、效果?( 4分) 【小题 4】结尾 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意?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 体会。( 6分) 答案: 【小题 1】不矛盾。 “熟悉 ”是说等车的时候,大家常常能碰面;( 2分) “陌生 ”是说人们冷漠,彼此从不打招呼。( 2分) 【小题 2】本文写自然界的 “倒春寒 ”只是个引子,是为了表达城里人际关系的冷漠如倒春寒一般。( 1分)用大量笔墨写儿时的村庄的情景,起到了反衬的作用。(或通过描写儿时村庄美好的春景来反衬城市倒春寒时的清冷;写儿时春日邻里的热情,反衬城市人的冷漠;用儿时快乐的玩耍反衬而今被世俗磨去锋芒后的寂寞。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2分)表 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能像乡

23、村般热情温馨的渴望,以及对真诚、善良的坚守。( 1分) 【小题 3】 运用了拟人手法和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2分)作者将争奇斗艳的花朵赋予人的性格特点,说它们 “迎来 ”“毫不吝啬地奔放 ”“淋漓尽致地展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作者的愉悦之情。( 1分)女人们的欢声笑语,男人们吃饭的情景属于面上描写, “寡妇 ”属于点上描写,这样写,既让人整体感受到村庄生活的温馨,又可以从 “寡妇 ”身上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温馨。( 1分)(或者是分析环境描写 1分,分析人物描写 1分) 【小题 4】表面上写倒春寒 会过去,城市会迎来温暖的春、热烈的夏和收获的秋。( 2分)实际上写作者坚信城市

24、间人与人的冷漠、城市的寂寞总会在人们对美好的渴望、对真与善的坚守中转化为热情而温馨的城市生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希冀。( 2分)在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要热情主动,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和谐,远离冷漠。(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人们每天在同一个车站,同一个时间等公交车上班,他们之间各自的容貌都非常熟悉,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交流沟通,只是等各自的车,上各自的班。所以他们在容貌记忆上是熟悉的,从相互沟通上是陌生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 段是儿时的记忆,分别写出春天生机盎然、邻里关系融洽、乡村生活充满乐趣,这是儿

25、时的春天,而城里的春天是倒春寒的寒冷、人们之间的冷漠、工作的乏味,用儿时的春天反衬城里的春天,表达出作者希望改变现状,有个精彩的明天,是对真诚、善良的坚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段描写分自然景色描写和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中, “桃红李白的花朵都竞相斗艳地盛开着 ”“展示着春季里它们独有 的艳丽色相 ”, “ 斗艳 ”“ 展示 ”显然是人的动作,主要手法是拟人;人物描写:先写男人和女人,是整体写,再写寡妇,是个体写,这一写法是点面结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26、 试题分析:分析一句话的含义,应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表层含义即分析语句最基本意思即可,而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主题来分析句子含义。本句的表层含义就是语句主干,深层含义是作者对打破城市中的冷漠的一个希望。实际生活中,人们应以诚待人,热情的对待周围一切,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冷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 分) 答案:(张仪)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让他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

27、如:去,到;因:用,以;厚:形容词动用,丰厚的礼品;币:引申为贿赂,收买;诡辩:谎言。课文中的文言翻译,所占语法点甚多,平时要多加练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目( 12分,每小题 3分)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 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 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 我。闻君义甚高,愿 假 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 ,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 浣涤,不少见颜面。景

28、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 竟 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 ,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 赆 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 以 号。疑问故,归谓妇曰: “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俾妇邀以归

29、,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 多 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 ”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 “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而 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 乃 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 李疑传) 【注】 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 杖踵 :拄着拐杖走。 舍 :提供住处。 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刮摩 :涤除。 【小题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 假 榻假:借用 B景淳 竟 死竟:居然

30、C反 赆 以货,遣归赆:赠送 D人用是 多 疑名多:称赞 【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恐 为 他人得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 为 秦所灭 B卧草中 以 号垣墙周庭, 以 当南日 C 而 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信 而 见疑,忠而被谤 D语曰举世混浊,清士 乃 见度我至军中,公 乃 入 【小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李疑 “有古义勇风 ”的一组是 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疑同发棺取囊 ,按籍而还之。 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吾宁舍 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A

31、B C D 【小题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报答。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4分) ( 2)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3分) ( 3)(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分) 答

32、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5】( 1)李疑于是请他的邻人一起前往(范景淳过去住过的旅店),提着(范景淳的行囊)回来。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钱财的)数目然后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 2)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处 “竟 ”意思是 “终 于 ”“最终 ”,是表示结果的副词,景淳的死在文中已有铺垫:范景淳得疾,无他子弟,而本段就是借此来说明李疑的仁厚,因此,此处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能解释成 “竟然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33、: B 第一个 “以 ”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第二个 “以 ”也是连词,表目的。A都是介词,都表被动。 C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 “却 ”。 D都是副词 “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表明李疑的职业和生活来源, 是间接表现李疑 “有 古义勇风 ”。所以排除 和 ,选 D。此类题型,最佳作答方式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是否直接表现传主的品德,这也是判断该题型的一个标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原文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始辞去,不取其报, “取 ”可译为:拿,因此,文中说 “不取其在报 ”是说李

34、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 “此人不知报答 ”。这类题在于细节,在于对文章实词的理解,信息的整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 1)重点词语:遂:于是;里人:邻居;面:当面;志:通 “识 ”,记录;识:做标记,需补出的成分:偕往(旅店);携(囊)以归。( 2)重点词语:伤:为动用法,为 而伤心;传:名词动用,写传记;劝:规劝;焉:代词,世人。文言文翻译题要逐词翻译,将单音节词译成符合语境的双音节词;同时,要注意将省略部分补充出来,将倒装语序调整过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

35、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靠授业)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 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 “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

36、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 疑说: “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范景淳说: “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拿出一半财物馈赠给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戴上刑具押解到了京

37、 城。此时,他的妻子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 “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因给她安排住处而遭遇灾祸 ,怎么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 ”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妻子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自己照顾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妻子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妻子的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 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士大夫都喜欢与李疑结交。凡是认识李疑的人都说: “好人啊,

38、好人! ”。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被推举做官 ,他推辞不去上任。但是他的德行得到极大的彰显。宋学士说: “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然而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 1】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2分) 【小题 2】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

39、么样的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这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 【小题 2】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拟人(或比拟),将 “秋风 ”拟人化,认为它是个 “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伤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峭寒催换木棉裘 ”, “催 ”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这交代了天气特点:寒冷; “倚杖郊原作近游。 ”“倚杖 ”是说腿脚不便, “近 ”是指无力走

40、远。说明是人年事已高。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从 “红他 枫叶白人头 ”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有一番愁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写景角度有:修辞角度、空间角度、描写角度(动静、虚实等)、感官、炼字等,在作答时,考生按顺序考虑即可。本题中 “秋风管闲事 ”显然是拟人。在分析完之后,在说明景色所表达处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 15个字。( 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 “隐逸

41、诗人之宗 ”,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 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案: 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4分)(符合要求:一句话。得分点:最近人情、隐士、忠臣,超过十五个字适当扣分) 试题分析:语段第一句是钟嵘和颜真卿的评价,第二、三句是朱光潜的评价,分为三层:隐士、 忠臣、最近人情。将三个特点连起来即是朱光潜的评价

42、。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4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答案: “寄奉 ”改为 “寄来 ”, “过目 ”改为 “奉读 ”, “些许 ”改为 “极大 ”, “惠存 ”改为 “珍存 ”,“光临 ”改为 “定到 ”。(五处改对四处即可)( 4分) 试题分析: “寄奉 ”的 “奉 ”有 “献上 ”,应是下级向上级称为 “奉 ”,用在本句中对象错误; “过目 ”为敬辞,用于对方而不能用于自身; “些

43、许 ”是少的意思,根据语境为 “很大 ”影响,对我有 “很大帮助 ”。 “惠存 ”是希望对方保存,而本句是自己保存,改为 “珍存 ”; “光临 ”是欢迎词,而我到贵府,改为一般词语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某校文学社拟创办文学长廊,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作家中任选两位,分别给他们拟写一则简评。( 4分) 司马迁、鲁迅、欧 亨利、史铁生 示例:苏轼 苦难中超越的智者 答案: 鲁迅:大声呐喊又时常寂寞的勇士。 ( 2分)欧 亨利:悲天悯人的文学大师。( 2分)(要求:对人物的简评要凝练、恰当) 试题分析:通过仿写句子来概括人物特点,其基本格式是

44、:形容词(最好是四字词语) +人物特点。本类题要明确作者生平,了解人物主要特点,如史铁生经历了失去双腿之苦,经历了地坛的思考顿悟,可概括为:史铁生 历经磨难、看透名利生死的深邃思想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 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一分) (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 2)其称文小 而 其指极大, _。(司马迁屈原列传) (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 4)此地有崇山峻岭, , ,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 5) 君子坦荡荡, _。(论语 -述而) ( 6) _,二三其德。(诗

45、经 氓) 答案: (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 2)举类迩而见义远 (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4)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 5)小人长戚戚 ( 6)士也罔极 (每句 1分,有错该 句即不得分) 试题分析:易错字词有:茕茕孑立、迩、激湍、长戚戚、罔极,默写题中,必须每个字都写正确,并且不能写连笔字,否则,可能由于 笔画不清而被减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60分) 23请以 “你是一部书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描写生动,恰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 800字。 答案: 你是一部书 自我记事之日始,

46、你便一直矗立在那里,笔直刚正,风雨不改。 作为一棵普通的树,你从来就被人们当作大地上的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对此,你沉默 不语,从来不费力辩解。 可我知道你并不只是一棵树。 你的每一片叶子都落满了我整个童年的欢声笑语,你是岁月的载体,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他们童年的玩伴,中年的避风港湾,老年的一壶清茶。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你默默矗立的身影,可你却从不出声。鸟儿把巢安在你的躯体内,虫儿钻了一个个洞躲入你的脚下,你是他们生命的家园,赋予了他们生机与活力。然而,你却从来不出声。 你是一部书,在沉默中随风飘动,我终于在片片叶子凋零中读懂你的沉默 奉献从来就不应该索求回报。 暴风狂雨降临时,那些平日里骄傲得

47、不可一世的鲜花一下子就被泥土覆 没。而一贯沉默的你,得益于平日不断吸水壮大枝干的努力,此刻如一位威严的将军,傲视风雨的吹打,你一如既往的矗立,不为风雨所动,为惊惶的人们带来了风雨亦可战胜的希望。 你是一部书,在暴风疾雨中稳若大山。我终于在万物惊惶时读懂你的坚强 疾风知劲草,强者从来就不需要夸夸其谈,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在危难前独当一面。 严冬肃寒时,你褪尽了一身的绿叶,萧索的枝干在寒风中摆动。人们笑话你的脆弱,一点北风就剥去了你的衣裳。你并没有责怪他们,你懂得新陈代谢这自古恒有的规律。春风吹来,你在沉默中以更繁荣的绿意中归来。人们仅诧异于你顽强的生命力,却看不到你思想的光芒。你宽容了他们的无知,盛夏,你毫不吝啬地撑起一片绿荫,为人们提供一片阴凉。 你是一部书,在四季更替中遵循着规律,在时间的长河内安然若素。我终于在人们质疑声中读懂你的大智 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深谙天道,就能在失意时不妄自菲薄,得意时不招摇显摆,宽容那些不懂你的人,用智慧证明自己的价值。 春去秋来,你是大地上一本充满哲理的书,悄悄等待有心人的解读。 你一直矗立在那里,笔直刚正,风雨不改,仿佛在告诉我,做人就应当如此。 你是一部书 杨澜,一位气质优雅、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女性, 荧幕上一道靓丽的彩霞。你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没有倾国倾城之美貌,却像一部书一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