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商海沉浮,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在商业世界的惊涛骇浪中,迷失自己航线的企业不计其数,而奇迹般地穿越风暴 起死回生 的,却屈指可数。 B虽然眼下还是一派春日严寒,但追逐潮流的时尚人士,纷纷身着 奇装异服 ,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美,酝酿出春季的风情。 C改革换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有一天,人们 司空见惯 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D每次医改都会历经一个反复论证的过程。步子迈大了,要提防摔倒;步子迈小了,又体现不出
2、改革的意义。这种 患得患失 的谨严态度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患者负责。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B项:奇装异服,与现时社会上一般衣着式样不同的服装(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C项: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不能带宾语。 D项: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斤斤计较。不合语境。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 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欣赏趣味也随之改变。 。 。 。 。 。 。不是吗 如今观众看戏颇有观赏古董之感,台下 T恤短裙,台上黄袍马褂。 否则,即便是美玉黄金,失去了时间的浸润,也不过是昂贵值钱的东西而已 对于人们的偏好,他 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人们对旧剧情有独钟 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尝试改编过不少旧剧,并成功地将其搬上舞台,这些剧目红极一时 而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更得 “易以新词,透入世情三昧,虽观旧剧,如阅新篇 ” 其实,这并不难回答,观旧剧
4、“如看古董,妙在身生后世,眼对前朝 ”,就像今人欣赏古董一样 年代久远的东西总能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才能被称为古董而受到追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谈人们的欣赏趣味在戏剧上发生了变化,之后列举李渔的例子加以证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们喜好旧剧的原因。分析原因时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切入。这样就可以断定答案:为 C。高考语言表达 “简明、连贯、得体 ”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是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
5、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考点:语言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雨人 ”周炜引发的热议,让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大火。该节目表面上是 “科学真人秀 ”,而它的本质在于大脑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知识训练大脑,开发潜能。 B马航 MH370航班 3月 8日失联后,各种消息充斥舆论场。有网友甚至表示,马方每日的例行记者会几乎成了 “辟谣 ”专场。这种情形下,我们既不能偏信,也不要妄加指责。 C 2012年,韩城市政府与陕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 60亿元建设 “
6、史记韩城 风追司马 ”文化景区,韩城沉寂多年的文化环境终于被打破了。 D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 “舶来品 ”。 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成分残缺,改为 “而它的本质在于运用大脑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知识训练大脑 ”。 C项:搭配不当, “文化环境 ”被 “打破 ”,应该为 “沉寂 ”被 “打破 ”。 D项:结构杂糅,成分残缺。 “属于东汉后期 ”前补充 “放大镜 ”, “中国人 ”前加上 “当时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
7、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闲话红烧肉 如果要找一些食物来代表中餐的话,红烧肉大概可以排到很靠前的位置。为什么红烧肉有那么大号召力呢 从食品技术的角度, “红烧肉 ”有两个基本元素: “红烧 ”和 “肉 ”。这里,我们先说 “肉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中,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都是在为了食物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尤其是在每个人都吃 “纯天然、有机、野生 ”食物的那个久远古代,人们吃的大多数食物应该是野菜草根之类。吃肉就更加困
8、难,现代人拿着猎枪也未必总有收获,只有树枝石头的他们在打猎的时候还得考虑不要被猎掉。即便是能够打到一些动物,天天唱 “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 ”的猎物们身上的脂肪也很有限。 对他们来说,能够迅速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无疑都是最优质的食物。优质而难得,就越发渴望拥有。对高脂、高糖食 物的追求,在互相不通有无的各族人群中都流传了下来。从世界各地对婴幼儿食品偏好的调查来看,这种偏好或许已经写进基因而成为 “先天 ”的了。 从现代食品科学的角度,脂肪对于食物的风味至关重要。一方面,许多风味物质存在脂肪中。另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本来就是油脂分解转化的产物。而油脂产生的细腻丰富的口感也不是纯蛋白
9、、纯淀粉,更不是纤维素所能比拟的。风味和口感,油脂尤其是肥肉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再说红烧。肉中总是有些蛋白质,而蛋白质与糖加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各种肉类香气的来源。除了烧烤和油炸,红烧大概 是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的 “低温烹饪 ”了。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探讨过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是脂肪中的磷脂容易发生氧化,产物在纷繁复杂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个实验是用半胱氨酸和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在其中分别加脂肪酸或者磷脂,把得到的 “肉味香精 ”用色谱进行分析,着重比较产生肉味的杂环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产物的谱峰。结果证实,磷脂在美拉德反应产生 “肉香 ”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
10、在完全不懂化学不懂生物的时代,老祖宗们琢磨出的红烧肥肉又一次被后世的科学证实了合理。 不过,人类折腾了这么久,到底是进入了 “营养过剩 ”比 “营养不足 ”更受关注的时代。 “不天然、不野生 ”的饲养动物,可以轻易地提供极大丰富的脂肪。老祖宗说 “物极必反 ”又得到了例证:比他们更老的祖宗们为之流血乃至牺牲的脂肪,最终变成了健康的敌人。不管你做得再 “肥而不腻 ”,只要它还能好吃脂肪就少不了。 同样质量的食物,脂肪的热量最高,是糖和蛋白质的两倍多,所以许多人担心吃了长胖。实际上,如果能做到吃了肥肉就少吃同等热量的其他食物,那么长胖的问题还真不大。肥肉中的脂肪大量是饱和脂肪,会促进 “坏胆固醇
11、”的增加,从而影响心血管健康,这才是肥肉真正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 红烧肉就不能吃了。毕竟,食物的一大功能是享受,在美味和健康之间,并不需要完全偏向健康。红烧肉虽然不是健康食品,但偶一为之,尤其是吃了之后再减少其他饱和脂肪以及高热量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即便是有,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选自 “果壳网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关于食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久远的古代,人们获得食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脂肪的补给就更是难上加难。 B相比野菜草根一类的食物,肉类含有更多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因而也更难得。 C婴儿似乎大多数更喜欢高脂高糖食物,这说明对食物的偏 好或许是一种 “先
12、天 ”的习惯。 D肉食不仅在能量方面比素食占有优势,口感也比素食更为细腻丰富。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肉类中的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与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烹饪过程中便会散发出香气。 B烧烤、油炸、红烧等烹饪方法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这也就是这样烹制的肉类更香的原因。 C通过半胱氨酸和核糖反应的实验,分子美食学创始人蒂斯证明美拉德反应的产物主要是磷脂的氧化物。 D古人虽然不懂得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但靠经验积累的烹饪技法往往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 【小 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饲养动物使今天获得肉类食物变得十分容易,于是人们对营养过剩的担心渐
13、渐超过了对营养不足的关注。 B “肥而不腻 ”只是通过烹饪手段改变食物的口感,并不能解决食物脂肪含量过高的问题。 C肥肉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危害,这要比热量过高使人发胖的危害更大。 D虽然红烧肉热量很高,但只要控制好数量并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人,就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前后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一段说的是 “久远古代,人们吃的大多数食物应该是野菜草根之类。吃肉就更加困难 ”A 项信息在原文第一段。 C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 D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14、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由原文第四段后半部分可知, “美拉德反应的产物主要是磷脂的氧化物 ”与原文信息不符。 A项信息在原文第四段。 B项信息在原文第四段。 D项信息在原文第四段结尾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太过绝对,原文结尾处表述为 “对健康的影响即便是有,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 A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 B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 C项信息在原文第六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15、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 尼采 伟大的漂泊者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 ,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
16、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 。 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 “ 反基督徒 ”。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 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
17、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 年,尼采二十五岁, 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
18、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 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 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
19、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 “超人 ”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 “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 “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 ”。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 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 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
20、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 8月 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 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链接: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1844 1900)德国著名
21、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 “权力意志论 ”、 “超人学说 ”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 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小题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 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C
22、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尾 “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 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 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小题 2】本文题目为 “伟大的漂泊者 ”,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 6分) 【小题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 “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 ”,结合
23、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D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E得 1分,选 AB不得分。 【小题 2】 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 2分) 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 2分) 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分) 【小题 3】 首段: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话概括了尼
24、采一 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 2分) 尾段: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主旨;( 2分)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 2分) 【小题 4】 这句话既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他的一生。( 2分) “在摧毁中创造 ”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摧毁旧道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凸显了尼采的批判与创造精神。( 2分) “在孤独中思考 ”是尼采一生的主要特点。由于他向传统价值观念挑战,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所以尼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 与孤独中度过,但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创造出非凡的哲学成就。(
25、2分) 启示:任何新思想都是在打破旧思想的基础上产生,要有批判的勇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提出创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不被认同理解,要耐住孤独,坚持自己,才会有成就。(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项错在:不能说是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性格形成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文中交代幼年家人早逝就让他变得孤僻敏感。 B项错在强加因果: “尼采结束十年教授生涯 ”与 “悲剧的诞生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 ”无必然因果关系; “学界 ”表述不准,应 为 “正统语言学界 ”。 E项错在:本文并没有全面详实地叙述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 “全面详实 ”也欠准确。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
26、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传记类文章中此类题目一般要从人物精神品质、成就、影响三方面来回答。从精神品质方面讲,尼采反叛了自己的家庭, “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敢于对前人的思想提出疑问,用 “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反映出他的独 立人格,批判精神。从成就角度看,本文提到了他的著作和思想情况“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 引起了轰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 ”“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 ”“提出了
27、超人 理想 ”等等 。从影响方面看,文章结尾写到 “尼采是 巅峰,使人们 进行了反思 穿透了一个时代 ”,可称之为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指明在解答时要注意从内容和作用两 个方面来回答,内容即本段写了什么,作用一般指结构上的作用。首段从内容上看,概括了尼采的一生,尤其突出了 “漂泊 ”的特点,结构上领起下文。尾段 “尼采是 巅峰,使人们 进行了反思 穿透了一个时代 ”,高度评价了尼采的影响,深化主题,与首段形成呼应。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28、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句话出现在结尾段中的总结部分,由此可以断定,这个句子是对尼采一生的高度概括。考生在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分析这个句子的含义,点明 “在摧毁中创造 ” “在 孤独中思考 ”分别指什么,是对尼采哪些方面的概括,然后再结合上述分析谈得到的启示。总之,这类题目在解答时一定要依据原文,切不可脱离原文空谈启示。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9、成文后各题。( 25分) 像天使一样死去 周海亮 从进入集中营那天,她就知道她必将死去。 甚至,从被赶上列车,她就知道她必将死去。她无数次听过集中营的故事:魔鬼般的士兵,黑暗的毒气室,堆积如山的尸骨,臭气熏天的焚尸炉 世界像墓地般寂静,天空飘落着死人的灰烬 列车像拴在一起的棺材,咣当,咣当,坚定地奔赴死亡。外面冰天雪地,车厢里却热得发狂。不断有人死去,闷死,热死,病死,吓死,死去了,尸体或被焚烧,或被抛上铁轨,任列车碾成肉酱。 她们本该被处死,可是突然,她们有了生的机会。集中营里多出一个工厂,制造前线吃紧的钢盔。她们站在院子,任士兵像牲口那样挑拣。士兵将看似虚弱或者生病的女人赶到墙角,然后,
30、当着她们的面,一个一个射杀。她们那般温顺,温顺到枪声响起,立即听话地倒下,没有哀嚎,没有挣扎,没有抽搐。那里有她的姐姐,她看着姐姐,看着,看着,看着,姐姐就消失了。然后她们来到车间,她看到骷髅般的钢盔堆成了山。每天都会有人死去。闷死,热死,冻死,病死,吓死,被士兵杀死。每天,早晨,她们都会站到院子,任士兵挑选。她们的身体逐渐变成一样的枯瘦虚弱,她们的脸色逐渐变成一样的苍白灰暗。被射杀的女人越来越多 她们那般虚弱,那般苍白 士兵们绝不会让她们多浪费一粒粮食 那么多年轻健康的女人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进来。 她 们制造出世界上最坚固的钢盔。她们保证子弹不能将任何一只钢盔射穿。这是她们得以活下来的唯一保障
31、。 钢盔被送上前线,助士兵打胜仗。士兵打了胜仗,更多的同胞被杀害,更多的女人被送来。送来的女人生产出更多更坚固的钢盔。更多更坚固的钢盔再一次抵达前线。很多时,她想,她其实,她们其实,正做着不可饶恕的罪恶事情。可是她想活。她们都想活。哪怕多活一天。哪怕多活一时。她和她们,说服不了自己。 与她同时进入集中营的女人越来越少。她们无奈地将自己透支,然后被枪杀,焚烧,一把灰撒得到处都是。她们太过虚弱,虚弱到抱不动一只钢盔。她也 虚弱。但是,她有办法让自己看起来更健康一些。最起码,她有办法让自己看起来比其他女人更健康一些。 因为每一天,她都要偷偷化妆。 用了自己的鲜血。 她咬破手指,将鲜血抹上嘴唇,抹上脸
32、颊。她有了虚假的血色,有了健康的色彩。士兵的目光无数次划过她的脸,却每一次都没有停留 只要士兵的目光在哪个女人的脸上停留超过一秒钟,那个女人就必将死去。那是来自地狱的目光。 战争是罪恶的。士兵是罪恶的。她也是罪恶的。她知道。 似乎她的血越来越少。一开始,她咬手指。后来,她咬手腕。再后来,她咬所有可以放出鲜血的地方。有女人发现她的作 法,开始效仿,于是,第二天,很多女人的脸,便有了红艳艳的色彩。可是仍有人被射杀。 前线的士兵势不可挡,被送来的女人越来越多。车间里,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这样的日子延续了两年。终于,与她一起前来的女人,只剩下她和一个女孩。焚尸炉每天都在焚烧尸体,她想那些皮肉烧焦的
33、臭味,会在这里弥漫一百年。 终于战争要结束了。她们得到消息,明天,盟军就会打到这里。当然,盟军到达以前,她们将会被集体射杀。 这结果,其实,她早就预料到。 她熬过两年,终于熬到了死。她放光身体里所有的血,终于熬到了死。她说服自己不要恐惧,然而, 她说服不了自己。 她躺在光光的床板上,旁边,睡着那位年轻的女孩。女孩身患重病,即使不被射杀,她也将很快死去。突然女孩笑了。她愣住。这是她第一次听见女孩的笑声。 她摇醒女孩。她问她笑什么。女孩说,我梦见自己变成新娘。我穿着雪白的婚纱,我的嘴唇红得就像刚刚采摘的樱桃。我把自己打扮得那么漂亮,呵,我是天使 梦里的女孩成为新娘,成为天使,可是她呢 每天她也在努
34、力打扮自己,却只为生产出更多更坚固的头盔,然后将她的同胞,推向死亡。 这可耻。这不可耻。这可耻。 突然她想漂亮地死去。像梦中的女孩那样漂亮地死去。既然她靠血 色多活了两年,为什么,她不能靠血色死去一次呢 清晨,她唤醒所有的姐妹。她说让我们漂亮地死去一次。像新娘那样死去。像天使那样死去。 她活了下来。尽管她们被赶到院子,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枪没有响,士兵们匆匆逃离。然后,朝阳里,她看到一辆辆装甲车从天而降。 放过她们的,是集中营里的最高长官。他嗜血成性,杀人如麻。可是那一刻,他说,当看到她们用鲜血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他害怕极了。他必须留她们一条生路,他不能够射杀从地狱里逃出来的天使。 他是
35、站在绞刑架上说出这句话的。尽管他罪恶滔天,但那天,他努力将自己打扮得英俊。 (选自(小说月刊 2013年第 8期)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描写集中营的语言颇有特色,大量的短句,比喻、反复等修辞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沉重压抑,和小说的情节紧紧契合。 B在同伴们不断被射杀时, “她 ”却靠用鲜血化妆的办法活了下来,这一悬念的设置使情节顿生波澜,震撼人心。 C小说开头女人们温顺地被射杀和结尾女人们用鲜血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她们反抗意识的觉醒。 D “她 ”听年轻女孩说梦见自己变成天使 ,使 “她 ”开始意识到
36、两年来助纣为虐的罪恶,并毅然做出像天使那样死去的选择。 E小说结尾,集中营最高长官在绞刑前努力将自己打扮得英俊,反映出人性的光辉最终战胜了邪恶,成为小说情节的高潮。 【小题 2】小说中的画线部分 “这可耻。这不可耻。这可耻。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她 ”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4】有人说小说中用鲜血化妆的情节不合情理,削弱了小说的感染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A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E得 1分,选 BD不得分。 【 小题 2】 这段话运用反复手法,表现主人公内心痛苦的反思和挣扎。 可耻是说
37、她生产头盔将同胞推向死亡,不可耻是说这是她为了活下去的无奈选择。 小说借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深化了反思人性的主题。(每点 2分) 【小题 3】 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用鲜血为自己化妆保住性命。 有深刻的反思精神,在制造头盔时内心痛苦挣扎。 有尊严,有勇敢的精神,当得知会被集体射杀时组织姐妹们漂漂亮亮地迎接死亡。(每点 2分) 【小题 4】( 4)不同意这种说法。( 1分) 从情节看,用鲜血化妆是在集中营中求生的唯一办法,两年间放光自己的血和生存的希望越来越 渺茫相契合。推动了情节发展。( 2分) 从人物形象看,用自己的鲜血化妆更突出了主人公被迫害的残酷,烘托了人物形象,表现其强烈的求生欲和对尊严的追求
38、。( 2分) 从主旨看,这一情节的安排更加深刻地批判和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强化了主题。(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E项错在:小说的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人们化好妆迎接死亡; B项错在:没有悬念的设置; D项错在: “她 ”在两年间一直反思和自责而不是听到这事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罪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考生答题时先要点明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指出该句所用手法,总结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
39、作用即可。本文画线句子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说是心理描写;内容上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无奈和反思,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旨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 答时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 “她 ”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解题思路可分四步: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
40、述出来。本文中 “她 ”的形象特点比较鲜明,考生可按上述思路梳理原文,整理相关情节,即可得到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 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分析时要结合小说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来解答。如果能够突出人物形象,深化小说的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就是合理的,必不可少的;反之,如果不能突出人物形象,对小说的主题表达可有可无,也不能推动情节发展,那么就是不合理的,要舍弃的。本文用鲜血化妆保命的情节无论从人物塑造、小说主题表达,还是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必不可不少的,因此是合理的。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41、能力层级为探究 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文后各题。 田绍斌,汾州人。仕河东刘钧为佐圣军使,戍辽州。周显德四年,领五十骑来归,钧屠其父母家属。 宋初,随崔彦进征李筠,攻大会砦,破之,以功迁龙捷指挥使。又败筠于泽州荼碾村,筠退保泽州,绍斌凿濠围守,流矢中左目,前军部署韩令坤以其事闻。及太祖召见于潞州,绍斌杀晋军益众,夺其铠甲。又从讨李重进于扬州,壁城南,围三日,城溃,斩首逾千级。会全师雄寇神泉,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时汉、剑道梗,因赖以宁。 至道元年,领徒入蕃讨贼,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橐驼二万计,马以给诸军之阙者。捷闻,手
42、诏嘉谕之。数部金粟帛诣灵 武、清远。远人砻服不扰。未几,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转饷于灵州,绍斌率兵援接,抵成井。贼逾三千余,来薄阵。且行且斗,至耀德,凡杀千人。寇复尾后,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 。守荣等欲击之,绍斌日: “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守荣等忿日: “若但率兵来迎,勿预吾事。 守荣等自欲邀功,与战,败。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至清远,见濠中人裸而呼日: “我白守荣也。 绳引而上,解衣遗之。 时命李继隆、范廷召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都 巡检使。 丝隆丛遗盗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
43、面,有异志 。太宗怒日: “此昔尝背太原来投,今又首鼠两端,真贼臣也。 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贬虢州安置。 真宗即位,召还,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寻改莱州防御使。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野鸡族,数为寇掠,道路患之。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帖服。 景德二年,卒,年七十七。为人有法,然性暴戾,故屡被黜。子守信,为内殿崇班闰门祗候。 (节选自宋史 田绍斌传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壁 城南壁 :营垒 B会全师雄 寇 神泉寇:侵犯 C贼逾三千余,来 薄 阵薄:迫近 D即遣使捕系诏狱 鞫 问鞫:审问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
44、中,全都直接表明田绍斌 “为人有法 ”的一组是( 3分) 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 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 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 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绍斌在刘钧手下任职,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刘钧为此十分卤怒,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 B宋朝初年,田绍斌两次打败李筠,但在围守泽州作战时,左眼不慎中箭受伤。太祖召见他后,他愈战愈勇,又连续取得多次胜利。 C田绍斌在至道元年入蕃讨贼作战中大获
45、全胜。捷报上闻,皇帝亲手书写了诏书嘉奖他,还为他输送了金银、粮食、丝织品。 D浦洛之战后,朝廷新任命的征讨大臣向皇帝进谗言,皇帝为谗言所动,一气之下,把田绍斌打发到虢州去了。 【小题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 5分) ( 2)继隆以浦洛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起初,白守荣与绍斌约定日期,不久继明战死,所以晚到(迟来)一天,于是被贼兵包围。 (为期,后,为 所,各 1分,句意 2分。 ) (
46、2)继隆把浦洛之败上奏使朝廷知道,说绍斌掌握军队却不顾念(救援),想谋划(独霸)一方,有二心。(闻,顾,方面,各 1分,句意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 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壁城南 ”意思是驻扎在城南, “壁 ”在这里是动词, “驻军、驻扎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陈述结果, 非直接体现, 官职调动。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
47、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中由原文可知 “数部金粟帛诣灵武、清远 ”是说田绍斌多次押送金银、粮食、丝织品等到灵武、清远,因此, “输送了金银、粮食、丝织品 ”不是皇帝所为。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8、。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 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 “为期 ”,约定日期; “后 ”,名词作动词,晚到、迟来;“为 所 ”,表被动。( 2)句中 “闻 ”,使动用法,使 知道; “顾 ”,顾念;“方面 ”,一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田绍斌,汾州人。在刘钧 手下任佐圣军使,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柴荣,刘钧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