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896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而且有利于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B提高文言阅读,首先应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C考场上能否有良好的心态,是每位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D在闷热难耐的酷夏之夜,各地的广场、公园是市民休闲纳凉的最佳时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提高 ”一词缺少宾语,应添加 “能力 ”。 C项, “能否 ”与 “是 主要因素之一 ”搭配不当。应在 “每位考生 ”后加 “能否 ”二字。 D项, “各地的广场

2、、公园 ”是 “最佳时间 ”搭配不当。应将 “最佳时间 ”改为 “最佳地点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出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3分)(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大王来何操 C夫晋,何厌之有 D客何为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考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而每种句式都有其特点。该题考核倒装句。 A项,定语后置。应为 “太子及知其事宾客 ”。其余皆为宾语前置。 “大王来操何 ”、 “有何厌 ”、 “客为何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为 ”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

3、的一项是 ( 3分)( )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约为婚姻 军中无以为乐 若属皆且为所虏 我为鱼肉,何辞为 A / / / B / / / / C / / / / / / D / / /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做。 替,给。 是。 变成; 成。 作为。 跟 “所 ”字合用,表示被动。 表判断。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 18 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

4、,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 组是 ( 3分)( ) A彳亍( ch)颓圮( p )青苔( ti)怒发( f)冲冠 B箕( q)踞忸( ni)怩麦糟( zo)被八创( chung) C戮( l)力目眦( z) ( chn)目不敢忤( w)视 D百舸( k)拊( f)心淬( cu)火夜缒( zhu)而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发 f; B项,箕 j; D项,舸 g。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5、,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 A荆棘凑合明信片再接再厉 B凄婉座落挖墙角天伦之乐 C纽扣九州做月子蓝天白云 D惆怅玉决万户侯风华正茂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座落 ”应该是 “坐落 ”。 “坐落 ”表示某一事物位于某地。而 “座落 ”则是一种错误的写法,并经常被误用。所以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使用 “坐落 ”。示例:故宫坐落于北京市中心。 “

6、挖墙角 ”应为 “挖墙脚 ”。 挖墙脚,本意是指将墙的下半部挖掉(对应于 “墙头 ”概念),以至墙的整体失衡而倒塌。比喻拆台,为贬义词。而现今是指挖取竞争对手相关的人员、技术,从而使利益达到最大化。现在有些也指抢走朋友的对象,当然这是不符合本意的。 C项, “做月子 ”应为 “坐月子 ”。 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称之为 “月内 ”,认为女性产后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 “坐月子 ”。 D项, “玉决 ”应为 “玉珏 ”。 玉珏( y ju)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考点

7、: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他儿子正值 豆蔻年华 ,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B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 这对消费者来说倒真好可以 火中取栗 。 C中国社会涌动着移动通信技术升级的大量需求,发展 4G乃至 5G通信已呈势如 破竹之势 ,形成了在移动通信新技术应用领域进一步追赶西方的现实力量。 D Beyond乐队的经典歌曲光辉岁月,既表达了对曼德拉的敬仰,也诠释了曼德拉的信仰,据说曼德拉听完这首歌,又看完翻译的歌词

8、,不觉 潸然泪下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豆蔻年华:豆 ,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与 “他儿子 ”内容不符。 B项,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现也指冒险行 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与句意不符。 C 项,破竹之势:破竹:指顺利无阻。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与句意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图穷匕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

9、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 “盟主 ”。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 “沁园春 ”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 ”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图穷匕见 ”出自战国策 燕策三。该类题多注意平时文学常识的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文字是一道桥梁。

10、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关注 “桥梁 ”一词, 句连接 句 “桥头 ”,后两句注意 “会面 ”一词。所以正确选项为 D。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荆轲塔断想 柴福善 荆轲塔,在河北易县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

11、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 “燕昭延 郭隗 ,遂筑黄金台 ”,谁知笔锋一转: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 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 了。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读史记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

12、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原本再现的。 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天下依然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竟念出续句: “探 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 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 ,因善击筑受

13、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 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 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铎,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 注: 郭隗:郭隗( wi ),战国时燕国(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燕昭王客卿。 庸保:庸,受雇用,出卖劳动力。保,仆役。 【小题 1】文章第一段以一句成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4分) 【小题 2】请你想象一下,当年李白作古风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6分) 【小题 3】作者是否赞同太子丹让荆

14、轲刺秦王?你从哪几句原文看出来的?作者赞同什么?( 6分) 【小题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围绕荆轲塔进行了哪些断想。( 6分) 答案:【小题 1】交代了荆轲塔的地址和修建原因。 【小题 2】作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的心情是对燕昭王礼贤下士的赞成和对郭隗得遇明君的羡慕;( 2分)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则表现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2分) 【小题 3】( 6分)不赞成。( 1分)从下面两句当中可以看出来:一是 “其时,秦统一天下,已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 ”;( 2分)二是 “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个秦王站

15、出来,区区燕国依然要亡的,天下依然要统一的 ”。( 2分)作者赞同荆轲舍身为国的精神( 1分)。 【小题 4】( 6分)燕昭王励精图治和 李白作古风赞叹;( 2分)对荆轲刺秦王当时场景的回忆和看法;( 2分)高渐离后来的情况等。(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归纳。由 “在河北易县荆轲山上 ”可知说的是位置,由 “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 ”可知说的是修建原因。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由: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可知李白对燕昭王的礼贤下士是赞成的,对郭隗得遇明君的经历是羡慕的,由

16、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可知这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考点:欣 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比较容易可以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关键是不能遗漏,要全面。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结合 2、 3、 4、 5四个自然段进行概括归纳,由 2自然段作者想起了了燕昭王的励精图治和李白作古风,并且充满赞叹之情;由 3、 4自然段可知是对荆轲刺杀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评论;由 5自然段可知是对高渐离击杀秦王这一事件的回忆和评论。这些都是作者凭

17、着车窗 眺望荆轲塔是产生的感想。可以逐段对内容概括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2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8、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 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19、: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令将军与臣有 :通 “隙

20、”,隔阂,嫌怨 C欲诛有功之人诛:惩罚 D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得复见将军于此 /樊哙覆其盾于地 B以待大王来 /请以剑舞 C与之同命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劳苦而功高如此 /立而饮之 【小题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 “刚愎自大 ”性格的一组是( 3分)( ) 项王、项伯东向坐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 B C D 【小题 4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 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 “项王 ”“君王 ”,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 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

22、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5分) 译文: _ ( 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分) 译文: _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5】( 1)刘邦道歉说:我和你合力攻打秦军,你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2)(项伯) 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击杀(沛公)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诛:诛杀。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

23、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都是介词,在。 B项,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C项,代词,指刘邦 / 结构助词,的。 D项,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 表现了项羽的率直粗犷。 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反应。 是项羽看到樊哙后的动作和疑问。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对象,然后到

24、文中找现成的词语,直接描写人物的句子、事件,别人的评价等间接描写的句子。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D项, “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 ”错,从 樊哙对项羽指责的话语中感受不到有尊重的意味。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25、范,达到文通意顺。( 1)(得分点:补出 “主语 ”刘邦 1 分;谢:道歉 1 分;戮力:合力 1 分;河南河北:古今 异义 1分;省略及状语后置句 1分。)( 2)(得分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分;蔽:掩护, 1分;得:能够,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8分)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 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位于遵义市北娄山脉中段,是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

26、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后,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小题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_,题目是_( 2分) 【小题 2】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上阕前两句,词人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中 “碎 ”的意思是 “凌乱 ”,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 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 “雄关 ”指雄伟险要的关口,即娄山关, “

27、漫道 ”指道路漫长, “真如铁 ”指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 “从头越 ”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小题 3】用一句话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3分) 答案:【小题 1】忆秦娥 娄山关 【小题 2】 C 【小题 3】对革命前景的乐观态度和对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小题 1】 试题分析:词牌 ,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词典 ,兴于元初,【清】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

28、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 ”是词牌, “雪 ”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 “卜算子 ”是词牌名, “咏梅 ”是词的标题。词牌 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 “漫道 ”解释错误。 “漫道 ”,即不要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29、:此诗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 “西风烈 ”,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 “烈 ”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凭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 雁哀凉清幽, “霜晨月 ”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

30、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 “马蹄 ”“喇叭 ”代表红军,又用 “碎 ”与 “咽 ”形容心境 ,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 “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h英雄泪? ”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

31、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 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 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 “从头越 ”。 “从头越 ”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 ”这个 “铁 ”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

32、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 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 “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 ”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另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 以致于最

33、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根据下列短语,选填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 4分) 纵刘失增 功名古已传 鸿门设宴 退秦存郑 深夜出城 是非今难断 上联:楚霸王 _ 下联:烛之武 _ 答案:上联 :楚霸王 鸿门设宴 纵刘失增 是非今难断;下联:烛之武 深夜出城 退秦存郑 功名古已传。 试题分析:该类题应明确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 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4、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 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 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2) _,不仁;失其所与, _;_不武。 ( 3)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发尽上指冠。 ( 4

35、) _,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5)大行不顾细谨, _。如今 _,我为鱼肉,何辞为? ( 6)寻梦?撑一支长篙, _,满载一船星辉,_。 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 2)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知 以乱易整 (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 目 ( 4)故遣将守关者 ( 5)大礼不辞小让 人方为刀俎 ( 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复习时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关键是不写错别字。如: “寥廓 ”、 “ 竞 ”、 “ 敝 ”、 “ 刀俎 ”、 “ 漫溯 ”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

36、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了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 “不思量,自难忘! ”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 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刻骨铭心!柯灵说: “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 “永远也不会忘记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不得改编历史人物、名人明星故事。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要有细节描写。 答案:永

37、远也不会忘记 那一刻,时间都凝聚了,仿佛舞台上的人不是我,而真的是那自刎的虞姬。 “气拔山兮力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 ”随着霸王的一声长叹,幽怨的曲调缓缓响起,虞姬从侧边翩翩走来。一段君王与爱妃的故事在大红幔布的扯开下,偌大的排练厅,只有我一人,此刻,我从小就最爱的地方让我感到恐惧。还有一周的时间,我就要去参加比赛了,曾经最美丽的戏服在这时却显得格外刺眼。 “大王,快将宝剑赐与妾身 ”一句多么简单的台词,在我的口中竟那么的复杂。我无法想象,当比赛之后,你就要远离这座城市,那我,是多么地伤心而孤独? “再来走一遍,你看你这个舞姿,今天怎么这么不协调?快,再来一遍 ”你的眉头紧皱着,稍带怒气的话语让

38、我听出你此时对我的不满。我一遍一遍地 在走位,眼前渐渐模糊,隐约之中我依稀看到我们的初次见面 初夏的天阳不是很毒,一棵槐树下,你那被吹乱的刘海显得自然随意。在经过一系列的介绍后,我得知你就是以后的京剧老师,抬头,对上你略带青涩的眸子,一种仰慕的感觉油然而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时间如流水一般地逝去了,你我之间似乎多了一份朦胧之情,只是谁也没有道明罢了。终是那天,你,说了,说出了那份朦胧,也说出你的离去。我哭了,哭得痛心,哭得彻底。靠在你的肩膀上,耳边依稀传来你沙哑的声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眼泪无声无息地流走, 一同带走的还有懵懂的感情。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

39、何如不见时 看着镜子里的人,凤冠,霓裳,霞帔,绝代的青衣正旦,芳华弥漫。瞬时间,心生爱怜,不知为戏,为你还是为己。 美人魂去音尚在,英雄无处觅芳踪 舞台上,当虞姬愈舞愈急,被一团银色的光影所包围,终与君王泪别时,刹时溅起一片血红,你哀叹一声,倏然间响起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的歌声。台下,掌声不绝,鲜花满地。我缓缓闭上双眼,虞姬去了,带着对霸王的不舍与依恋;我的心也走了,带着那份朦胧,含恨而去。 那一刻,我泪眼朦胧,缓缓地倒在了你的 怀里,你的泪滴在了我的眼角,却好似我流的一般。此时,时间凝聚了,天地之间仿佛只有流泪的霸王和已逝的虞姬,你我二人早已入戏,爱恨交

40、织成梦,永不分离。 试题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在题目之前,有一段文字,可帮助考生来理解作文题目的含义,在审题与写作方面给考生带来帮助。题目中应重点关注的是 “忘记 ”的修饰语,那就是 “永远也不会 ”,具体怎么理解它,题前的材料中可以去借鉴,就是对有些人,有些事, “不思量,自难忘 ”“刻骨铭心 ”“烙在骨子里 ”的记忆。应该写那些内容呢?题前的材料也给出一些启示性的内容,题前材料中说“有些事有些 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可见本题可写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可以写人,也可以写某个地方。材料中还说,“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因此,从具体地来说,一切给自己留下终身难忘印象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记叙文,场面描写是它的构成单位。因此,写好记叙文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描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