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1952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 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都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 鱼龙混杂 ,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 B大约在 1921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 反戈一击 ,报仇雪恨。 C他在晚会上 出神入化 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D十年,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 吉光片羽 ;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

2、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项,鱼龙混杂,是指真假难辨,此处不合语境; B项,反戈一击,指比喻掉转方向 ;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此处不合语境; 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感情的人怎能抗拒感情?有回忆的人怎能抗拒回忆? 。 人类和个

3、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 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活动。 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 没有这种活动的人,甚至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5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注意从句与句之间逻辑关联角度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尾随 SARS的不期而至,也许能够促使人类学会怀疑在

4、对技术理性近乎迷信之下心安理得的生活和对自然的掌控程度。 B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使我们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局限。 C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欣说,虽然中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涉及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比较零散,难以形成严密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网。 D这位院士诚恳的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

5、,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 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项,成分残缺,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去掉 “随着 ”。 C项,语序不当,将 “虽然 ”放在 “中国现有的一些法律 ”之后。 D项, “夺得 ”与 “科学高峰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宫斗剧 ”的文

6、化本质 顾名思义, “宫斗剧 ”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 “斗 ”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 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

7、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 “斗争 ”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 “以恶制恶 ”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 “宫斗剧 ”属于娱乐至上的 “戏说历史 ”,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事实上, “宫斗剧 ”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 “宫斗剧 ”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为代表的

8、 “帝王系列 ”,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 “戏说系列 ”,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 “明君清官侠客梦 ”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 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 “宫斗剧 ”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

9、的 “隐忍 ”与 “奉献 ”,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 “高明 ”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 “宫斗 ”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 “心灵鸡汤 ”和人生教科书了。 【小题 1】下列对于 “宫斗剧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斗剧 ”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 “斗 ”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 “宫斗剧 ”是

10、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 “宫斗剧 ”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 然是不堪一击的。 D “宫斗剧 ”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宫斗剧 ”属于 “戏说历史 ”,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 “宫斗剧 ”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

11、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 “帝王系列 ”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 ,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份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 “宫斗剧 ”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

12、妃的 “隐忍 ”与 “奉献 ”,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 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C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 “宫斗剧 ”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与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 ”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 “心灵鸡汤 ”和人生教科书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

13、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原文是说“宫斗剧 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 ”,这里, “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 ”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 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D 项,“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原文没有涉及。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

14、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B 项,原文是说 “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 “隐忍 ”与 “奉献 ”,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孤傲 ”俞平伯 俞平伯 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 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 “新红学 ”的开拓者之一。 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 1917年,俞

15、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20世纪 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 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 “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 1956年 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

16、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 “北京昆曲研习社 ”。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 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 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 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 1958年 10月 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 1959年 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

17、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 “身 体好吗? ”答: “嗯。 ”高官说: “我们走了。 ”答: “嗯。 ”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文革 ”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 “牛棚 ”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 “牛棚 ”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从 “牛棚 ”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费。 1971年 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

18、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 :“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 ”来人都很惊愕,说 :“没有利息。 ”俞先生说 :“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 ”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 ,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 2012年 1期)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 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19、 )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 B “北京昆曲研习社 ”成立于 1956年 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 ,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D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 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 “文革 ”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

20、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 “牛棚 ”学习班。 【小题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请联系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 由。( 8分) 答案:【小题 1】 B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A、 D不给分。 【小题 2】 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 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 “与他的爱情相关

21、”给 1分); 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 2分) 【小题 3】 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 通过这些事情突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与下文俞平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 【小题 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 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 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特点; 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征; 从受到批斗上看,在 “牛棚 ”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 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 在牡丹亭演

22、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 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 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 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 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 A项应该是 “新红学开拓者之一 ”; D项原因解说错误。 C项 “贪腐黑暗 ”说得有点重。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

23、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可从第三段 “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 ”、 “俞平伯一生爱好 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 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 ”、 “文革 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 牛棚 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 牛棚 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等

24、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从文中的叙写 “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 ”、 “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 ”、 “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 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等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

25、析综合 C。 【小 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先归纳出俞平伯的个人独特品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黄牛 伍维平 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

26、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 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 。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 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暮霭落尽,黑夜升满。 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

27、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 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 “ 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 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

28、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 ”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 “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 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 ”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

29、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 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 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 A从构思看,小说采取了倒叙的方式。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 “以往 ”的辛劳。 B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一节属于插叙,不仅从侧面照应了老黄牛把 “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 ”,也与下文主人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C “老黄牛 ”有

30、着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和自尊刚强的品质,更有着对主人无私的忠诚。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D用 “兽医 ”、 “屠夫 ”和 “主人 ”对老黄牛的态度和行为,来表明人类是个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群体,这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 E小说叙事平淡而沉静,但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一丝沉痛,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一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 【小题 2】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

31、一种结局 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 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CD 【小题 2】 描绘(勾勒)出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象,推动了后面农夫们春耕和老黄牛腿断等情节的发展。 表现(勾勒)出了黑夜的寂静和沉重,渲染了孤独和凄凉的气氛,为后面老黄牛的眷念和回忆作了铺垫。 表现出深夜里整个村子的黑暗和阴森,不仅渲染了不安和恐怖的气氛,还推动了后面主人和屠夫合谋杀牛、老黄牛自尽等情节的发展。 【小题 3】 “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 ”和 “主人斥责他 ”体现了自私的主人对卖力耕田的老黄牛毫不怜惜的冷漠; “主 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

32、”表现出主人在兽医的建议下盘算杀牛卖钱的残忍心理;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 ”,从侧面表现出主人雇用屠夫要实施杀牛卖钱的冷酷。(必须是表现 “主人对老黄牛无情 ”的伏笔)。 【小题 4】观点一:赞同另一种结局。从立意看,另一种结局能够表现出小男孩的纯真和善良,让老黄牛善有善报,有利于表现作者对人性中 “真、善、美 ”的期盼和追求。 观点二:不同意改结局太完美的结局不利于表现立意的批判性,更改结局,就缺少了对自私、冷漠、忘恩负义的人的批判,并会削弱小说的感染力。 【小题 1】 试题分析: 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排查。 C项, “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错; D项

33、, “这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 ”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体会小说重要语句的含义,一般要结合文本,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同时注意联系文章主旨、文章结构安排、推动情节发展等进行概括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必须是与老黄牛的主人对待老黄牛的行为有关的句子,从文中 “鞭子 的抽打声和吆喝声 ”和 “主人斥责他 ”、 “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 ”、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 ”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34、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考生可以答任何一种结局,但具体解答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解答时,都要从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35、,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 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 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 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 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

36、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 “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 ”文曰: “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 “饥而思食,壮而思 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 ”文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又问曰: “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 !”又问曰: “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文曰: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曰: “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 ”文曰: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

37、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 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杭令顾 与葛洪共 造 之 造:拜访 B食有余谷,辄 恤 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 逆 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采竹叶木实, 贸 盐以自供 贸:购买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 / 置县中 / 及苏

38、峻反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 及苏峻反 / 破余杭 / 而临安独全 / 人皆异之 / 以为知机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 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 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C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

39、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5分) (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 5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

40、给他很低的价钱了。( 2)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贸:交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

41、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 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

42、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原文是说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 “或 ”“下价 ”“贱价 ”各 1分,大意 2分;(

43、2) “穷 ”“为 所 ”“顾 ”各 1分,大意对 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 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 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 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着鹿皮衣服,头 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

44、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交换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后来人 们认识了解了郭文 ,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 示不拂人家的好意。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郭文说: “我如果需要钱,我 就会自己去卖。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 ”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 之色。余杭令顾 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带着他一起回来。顾 认为

45、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熟皮制成的皮袄 一件,郭文没有要,辞别了他们,回到了山中。 顾 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郭文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烂在了小屋中,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 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 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麇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温峤曾经问郭文说: “人人都有亲 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 ”郭文说: “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 所以只好这样。 ” 又问他说: “饿了就

46、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 ”郭文说: “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 望。 ”又问他: “先生 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郭文说: “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有什么两 样。 ”又问他: “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 ”郭文说: “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 ”又问他: “如果社会不安 宁,人们也不得安身。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 ”郭文说: “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 ”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 去请郭文来。郭文

47、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没有出来过。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 有同意。后来逃跑了,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 送人还荆州 唐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小题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有什么作用 (5分 ) 【小题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整

48、首诗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 “送 ”字表达情感的 (6分 ) 答案:【小题 1】( 1)运用想像( 2)虚实结合( 2分 ),答 “借景抒情 ”给 1分)( 3)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2分) 【小题 2】( 1)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 (2分)( 2)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 牵挂之情( 2分)( 3)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 ,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二联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可看作互文,意思是: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这联诗句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