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271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宁波正始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水平天花板的两点,在其中点悬挂一物体。当所挂物体的质量 M=m时,橡皮筋与天花板夹角 =1,橡皮筋张力 T=T1;当M=2m时, =2, T= T2。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受力分析,绳子在竖直方向分量等于重力,由于两边对称,因此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因此 , C 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并结合正交分解来处理问题。常见的处理程序是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根据状态列式求解。 在测量电珠伏安特性实验中,同学们连接的电路中有四个错误电

2、路,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计,导线连接良好,若将滑动的变阻器的触头置于左端,闭合 S,在向右端滑动触头过程中,会分别出现如下四种现象: a电珠 L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 b电珠 L亮度增加;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珠 L开始不亮;后来忽然发光;电流表从示数不为零到线圈烧断 d电珠 L不亮;电流表从示数增大到线圈烧断 与上述 a b c d四 种现象对应的电路序号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中若 L不亮,则是因为断路,则 A表一定有读数,所以不对,若L亮度增加,则支路电流变大,同等情况下电流表总电流变大,所以就是 b情况。 2中,若 L不亮,则因为断路,所以 A表没有读数,所以不对

3、, L不亮,说明电压很小,所以 A表几乎没有读数,突然发光说明电压突然变大,说明 A表极容易烧坏,所以就是 C情况。 3图中 L不亮说明电压很小,所以 A表读数几乎为零,所以 a情况对。 4中, L不亮,说明断路,则 V表读数为零, A表直接并联进入电路,极容易出问题,所以情况为 d。总上考虑答案:为 A 考点:串并联电路特点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通过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灯泡、 V表、 A 表的读数问题。通过本题的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处理接近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图所示,用两根相同的导线绕成匝数分别为 n1和 n2的圆形闭合线圈 A和B,两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时,两线圈中

4、的感应电流之比 IA : IB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所以两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之比为 ,由于两个导线相同,所以 ,所以 ,感应电流 I=E/R,所以感应电流值比为 ,答案:为 B 考点:电磁感应定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结合题目已知信息分析出该线圈面积之比,通过公式变形得出电流比值。 引力常量 G=6.6710-11N m2/kg2,太阳光传到地球约需 8分钟,估算太阳与地球质量之和的数量级为 A 1024kg B 1027kg C 1030kg D 1035k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光速传播时间则日地距离为 ,而根据万有引

5、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 ,地球一周为 365天,将上述数据带入,则太阳与地球质量之和的数量级为 1030kg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通过圆周运动知识能处理的匀速圆周运动。 实验题 ( 12分)在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中, ( 1)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接,图甲中接线正确的是 (填 “A”或 “B”); ( 2)已知重锤质量 m=0.300kg,当地重力加速度 g=9.80m/s2,经正确操作后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 C、 D两点间对应运动过程的动能变化值_J和势能变化值 _J;(本题 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

6、案:( 1) B ( 2) , ( 3)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纸带所受摩擦阻力,空气阻力,测量误差。 试题分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所以选 B。并且在计算瞬时速度时通常 来求。即 , 因此动能增加量为 。重力势能减少量为。由于空气阻力、纸带摩擦等因素消耗了部分重力势能,所以会出现上述误差。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通过打点计时器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并结合机械能验证了在变化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 8分)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 ,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 ,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测出了砝码的质量 m与弹簧长度 l的相应数据 ,七对应点

7、已在图上标出 .(g=9.8m/s2) (1)作出 m-l的关系图线 ; (2)弹簧的原长为 _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_N/m. 答案: (1)如图所示 (2)8.68.8 (3)0.2480.262 试题分析:根据胡克定律 ,其中弹簧弹力与物体重力二力平衡,因此纵坐标除以 g就变成了 m,所以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但是若以弹簧长度为横坐标就不过原点。通过横坐标截距便能求出弹簧原长。该图象斜率间接代表弹簧劲度系数。 考点:胡克定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胡克定律的理解,并通过巧妙的设计将纵坐标变成物体的质量,通过分析图像的截距,斜率的含义求出相关物理量。 计算题 ( 16 分)小明同

8、学乘坐杭温线 “和谐号 ”动车组,发现车厢内有速率显示屏。当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经历匀加速、匀速与再次匀加速运行期间,他记录了不同时刻的速率,部分数据列于表格中。已知动车组的总质量 M=2.0105kg,假设动车组运动时受 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 0.1倍,取 g=10m/s2。在小明同学记录动车组速率这段时间内 t/s v/m s-1 0 30 100 40 300 50 400 50 500 60 550 70 600 80 求: ( 1)动车组的加速度值; ( 2)动车组牵引力的最大值; ( 3)动车组位移的大小。 答案:( 1)第一阶段加速度为 ;第二阶段加速度为( 2) ( 3) 试题分析

9、:( 1)通过记录表格可以看出,动车组有两个时间段处于加速状态,设加速度分别为 a1、 a2, 由 代入数据后得: ( 2) 当加速度大时,牵引力也大, 代入数据得: (3)第一次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 s m 第二次加速运动时间为 s m 匀速运动时间为 s 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属于常见的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先通过求出加速度,然后利用相关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出物体的位移。 ( 20分)如图所示,有 3块水平放置的长薄金属板 a、 b和 c, a、 b之间相距为 L。紧贴 b板下表面竖直放置半径为 R的半圆形塑料细管,两管口正好位于小孔 M、 N处。

10、板 a与 b、 b与 c之间接有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板 b与 c间还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当体积为 V0、密度为 r、电荷量为 q的带负电油滴,等间隔地以速率 v0从 a板上的小孔竖直向下射入,调节板间电压Uba和 Ubc,当 Uba=U1、 Ubc=U2时,油滴穿过 b板 M孔进入细管,恰能与细管无接触地从 N孔射出。忽略小孔和细管对电场的影响,不计空气阻力。 求: ( 1)油滴进入 M孔时的速度 v1; ( 2) b、 c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E和磁感应强度 B的值; ( 3)当油滴从细管的 N孔射出瞬间,将 Uba和 B立即调整到 和 B,使油滴恰好不碰到 a板,且沿原路与细管无接

11、触地返回并穿过 M孔,请给出 和 B的结果。 答案:( 1) ( 2) ;( 3) , B=- B 试题分析:( 1)油滴入电场后,重力与电场力均做功,设到 M点时的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 考虑到 得: ( 2)油滴进入电场、磁场共存区域,恰与细管无接触地从 N孔射出,须电场力与重力平衡,有: 得: 油滴在半圆形细管中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 得: ( 3)若油滴恰不能撞到 a板,且再返回并穿过 M点,由动能定理, 得: 考虑到油滴返回时速度方向已经相反,为了使油滴沿 原路与细管无接触地返回并穿过 M孔,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 B=- B 考点:动能定理、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12、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多过程的粒子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中粒子的加速和偏转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来说只要能够正确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就能够找到正确的几何关系,从而求解。 ( 22 分)消防车的供水系统主要由水泵、输水管道和水炮组成。如图所示,消防水炮离地高度为 H,建筑物上的火点离地高度为 h,水炮与火点的水平距离为 x,水泵的功率为 P,整个供水系统的效率 =0.6。假设水从水炮水平射出,不计空气阻力, 取 g=10m/s2。 ( 1)若 H=80m, h=60m,水炮出水速度 v0=30m/s,求水炮与起火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x; ( 2)在( 1)问中,若水炮每秒出水量 m0=60 kg,求

13、水泵的功率 P; ( 3)当完成高层灭火后,还需要对散落在火点正下方地面上的燃烧物进行灭火,将水炮竖直下移至 H=45m,假设供水系统的效率 不变,水炮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不变,水泵功率应调整为 P,则 P应为多大? 答案:( 1) 60m( 2) ( 3) 试题分析:( 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联立上述两式,并代入数据得: ( 2)设在 t时间内出水质量为 m,由功能关系得: 取 t=1s,则 m=m0,有 ( 3)注意到高度变化后,水流速度变化, 1s内出水质量也将变化。 设 1s内出水量为 ,水的密度为 ,速度为 v,水炮喷口的横截面积为 S,有 得 得 由功能关系得: 取 t=1s,则 ,代入数据解得: 考点:平抛运动、能量守恒定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通过平抛运动求物体初速度的方法。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水泵在做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而本题三问与前面类似,因此只要能够顺利理解前面两问,那么最后一问便容易得出相关公式,本题看似很难,实际上用的物理规律还是较简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