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07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安徽省安庆一中、合肥六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做法能减轻雾霾形成的是 ( ) A市郊露天焚烧秸秆 B推广使用燃煤发电 C大量使用机动车辆 D多利用太阳能发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市郊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导致出现雾霾天气。错误; B推广使用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导致出现雾霾天气。错误;C大量使用机动车辆,燃油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导致出现雾霾天气。错误; D多利用太阳能发电,会减少烟的产生,因此能减轻雾霾形成,正确。 考点:考查能减轻雾霾形成的措施的知识。 实验室可以通过乙醇分子内的脱水

2、反应制乙烯,反应方程式如下:下列醇类物质中也能发生类似的脱水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醇若能发生上述的消去反应,则在羟基连接的 C原子的邻位 C原子上应该有 H原子。符合题意的只有 B,故选项是 B。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根据下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 nm 0.130 0.118 0.090 0.102 0.073 主要化合价 2 3 2 6、 -2 -2 请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氢化物的沸点为 H2T H2R B L2+与 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与稀盐酸反应单质 Q 比单质

3、 L快 D M与 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题意可知 T、 Q 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非金属性 TQ,在 H2O 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所以氢化物的沸点所以为H2TH2R,错误; B L、 R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所以 L2+与 R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错误; C Q、 L是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元素的金属性 LQ,所以与稀盐酸反应单质 Q 比单质 L慢,错误; D M与 T形成的化合物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具有两性,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从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4、 5NaBr NaBrO3 3H2SO4=3Br23Na2SO4 3H2O,与上述反应原理最相似的反应是 ( ) A 2NaBr Cl2=Br2 2NaCl B AlCl3 3NaAlO2 6H2O=4Al(OH)3 3NaCl C 2H2S SO2=3S 2H2O D Cl2 H2O=HCl HclO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同一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归中。与上述反应原理最相似的反应是 2H2S SO2=3S 2H2O选项是 C。选项是,选项 考点:考查氧化性反应的分类的知识。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 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 4个实

5、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将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末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只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于 Mg、 Al是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所以将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不一样,错误;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末由于接触面积增大,

6、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快,正确;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正确; D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只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由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加入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 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贮氢材料 镁铝合金。这种镁铝合金具有特定的组成,其成分可表示为 Mg17Al12。其贮氢和释氢的原理可表示为: Mg17Al12 17H2 17MgH2 12A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合金的熔点介于镁和铝的熔点之间 B Mg17Al12

7、是离子化合物 C 732g的合金能吸收 380.8L氢气 D熔炼制备 Mg17Al12时需通入氩气,目的是防止金属被氧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要低,错误; B镁铝合金 Mg17Al12是金属晶体,错误; C由于氢气的体积的条件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其物质的量的多少,错误; D由于 Mg、 Al的活动性很强,所以熔炼制备 Mg17Al12时需通入氩气,就是为了防止金属被氧化,正确。 考点:考查贮氢材料 镁铝合金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探究 NaHCO3、 Na2CO3和盐酸 (以下盐酸浓度均为 1 mol L-1)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 35 mL试

8、剂 固体 混合前 温度 / 混合后 温度 / 水 2.5 g NaHCO3 20.0 18.5 水 3.2 g Na2CO3 20.0 24.3 盐酸 2.5 g NaHCO3 20.0 16.2 盐酸 3.2 g Na2CO3 20.0 25.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20.0 时,含 3.2 g Na2CO3的饱和溶液和 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 D 20.0 时,含 2.5 g NaHCO3的饱和溶液和 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16.2 答案: C 试题分析:

9、A根据表格的温度数据可知: 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 B根据表格的温度数据可知: 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 C 20.0 时,含 3.2 g Na2CO3的饱和溶液和 35 mL盐酸混合后的由于放出的热量要使溶解 Na2CO3的水温度也升高,所以温度将低于 25.1 ,正确; D 20.0 时,含 2.5 g NaHCO3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高于发生后的温度,所以含 2.5 g NaHCO3饱和溶液和 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高于 16.2 ,错误。 考点:考查 NaHCO3、 Na2CO3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的知识。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

10、,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装置甲:气体从口进入,收集CO2 B装置乙:可制得金属锰 C装置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装置丁:验证 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于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装置甲:气体从口进入可以收集 CO2,正确; B由于金属活动性 AlMn,所以采用装置乙利用铝热反应可制得金属锰,正确; C由于制取的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而且在苯环碳酸钠溶液中难溶,有可以消去乙醇和乙酸,所以不能采用装置丙来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错误; D若 HCl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气体溶解就会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气球就鼓起胀大,乙醇采用装置丁可以验证 HCl气

11、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的关系的知识。 “绿色化学 ”提倡化工生产应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利用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 ,最符合 “绿色化学 ”思想的是 ( ) A CH2 CH2+ (过氧乙酸 ) +CH3COOH B CH2 CH2+Cl2+Ca(OH)2 +CaCl2+H2O C 2CH2 CH2+O2 2 D +HOCH2CH2 OCH 2CH2OH+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 ,最符合 “绿色化学 ”思想的是反应时原子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符合题意的只有 C。 考点:考查物质制取

12、过程中原子的利用率的知识。 某铁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熔点( ) 密度 (g /cm3) 硬度 (金刚石为 10) 导电性 (银为 100) 某铁合金 2500 3.00 7.4 2.3 铁 1535 7.86 4.5 17 又知该铁合金耐腐蚀 ,强度大。从以上性能看 ,该铁合金不适合用作( ) A导线 B门窗框 C炉具 D飞机外壳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某铁合金熔点高,密度小,硬度大,导电性差,耐腐蚀 ,强度大。所以从以上性能看 ,该铁合金不适合用作导线,故选项是 A。 考点:考查合金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下列除杂方法 (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正确的是( )

13、A乙醇 (水 )加新制的生石灰,过滤 B乙烷 (乙烯 )通过溴水溶液,洗气 C溴苯 (苯 )加水,振荡静置后分液 D乙酸乙酯 (乙酸 )加饱和 NaHCO3溶液 ,振荡静置后蒸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乙醇 (水 ) 加新制的生石灰,然后蒸馏就可以得到乙醇,错误; B.由于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液态物质,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溴水溶液,洗气就可以除去,正确; C.溴苯 (苯 )可以利用二者沸点的不同,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错误; D.乙酸乙酯 (乙酸 ) 加饱和 Na2CO3溶液 ,振荡静置后分液就可以分离提纯,错误。 考点:考查除杂方法和试剂的使用的知识。 一定量的锌粉和 6mo

14、l L-1 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 石墨 CuO 铜粉 锌粒 浓盐酸 无水乙酸 KNO3溶液 CuCl2时,能够加快反应 速率,又不响产生 H2总量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加入石墨,由于构成了原电池, Zn作负极,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又不响产生 H2总量正确; 加入 CuO 时,发生产生 Cu单质。由于构成了原电池, Zn作负极,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又不响产生 H2总量正确; 铜粉由于构成了原电池, Zn作负极,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又不响产生 H2总量,正确; 锌粒,发生速率不变,但是产生氢气的量会增加,错误; 浓盐酸,由于

15、 H+增加,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响产生 H2总量 无水乙酸,乙酸电离产生 H+,反应速率会加快,氢气的物质的量也增加,错误; KNO3溶液,会产生硝酸。由于硝酸有强氧化性,一般不能产生氢气,错误; CuCl2 时,会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反应速率会加快,但是,由于消耗了锌,最终氢气的物质的量会减少,错误。因此选项是 C。 考点:考查各种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影响的知识。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C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氯化钠的电子式是 ;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

16、CH2=CH2,错误; C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错误; D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知识。 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铁矿石冶炼铁 B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 D用煤生产水煤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铁矿石冶炼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只是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错误; D用煤生产水煤气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分类的知识。 某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

17、量 ,则该反应 (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不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某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在发生反应时,一定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是 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反应符合的规律及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 Zn+Cu2+=Zn2+Cu,则该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极 Zn Zn 碳棒 Cu 负极 碳棒 Fe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ZnCl2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由原电池的总反应是 Zn+Cu2+=Zn2+Cu,可知:该原电池负极是 Zn,正极是 C或活动性比 Zn弱的金属,电解质溶液是含有 Cu2+的溶液,则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C。 考点:考查原电池飞构成及判断的知识。 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 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 0.6 mol 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0.02 mol L-1s-1 B 1.8 mol L-1 s-1 C 1.2 mol L-1 s-1 D 0.18 mol L-1s-1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v(H2SO4)= 0.6 mol/L10

19、 s=0.06mol/(L s).由于 v(硫酸铝 )= 1/ 3 v(H2SO4)= 0.02mol/(L s).故选项是 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及计算的知识。 英国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一种名为 NOTT-202a的新型多孔材料,空气中其他气体可自由通过这些孔洞,但 CO2会被截留。该材料的分子结构单元是以铟原子为中心,周围是以各种有机分子链条编织成的 “笼子 ”,整体上看呈现出多孔特征,有些类似自然界中的蜂窝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材料是一种特殊结构的金属 B该材料只吸收 CO2,其他任何气体都能自由通过 C该材料吸收 22.4LCO2后,增重 44g D该材料可用

20、于工厂的烟囱,吸收 CO2,减少碳排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材料是分子结构单元是以铟原子为中心,周围是以各种有机分子链条编织成的 “笼子 ”,所以不是特殊结构的金属,错误; B根据题意该材料只截留 CO2,其他任何气体都能自由通过,错误; C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在什么条件下不明确,所以无法计算增加的质量的多少,错误; D由于 CO2会被截留,该材料可用于工厂的烟囱,吸收 CO2,减少碳排放,正确。 考点:考查新型多孔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6,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其结构简式是( ) A CH3(CH2)4CH3 B (CH3)2CHCH

21、(CH3)2 C (C2H5)2CHCH3 D C2H5C(CH3)3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烷烃的分子式通式是 CnH2n+2;14n+2=86;解得 n=6;若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应该含有两种不同位置的 H原子,A CH3(CH2)4CH3有三种不同的 H原子,错误; B (CH3)2CH CH(CH3)2 有二种不同的 H原子,正确; C (C2H5)2CHCH3有四种不同的 H原子,错误;D C2H5C(CH3)3有三种不同的 H原子,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的知识。 XY2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Y-比 X2+多一个电子层,且与氩原子的电子层

22、结构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是第二周期元素 B Y是第 A族元素 C Y-与 X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物 XY2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 Y-比 X2+多一个电子层,且与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Y是 17号元素 Cl;X是 Mg, A X是第三周期的元素;错误; B Y是第 A族元素,正确; C Y-最外层电子数是 8个, X是 Mg, Y-与 X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正确。 D化合物 XY2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位置及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 实验题 ( 12分)根据我国目前汽车业发展速度 ,预计 2020

23、年 汽车保有量 超过 2亿辆 ,中国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需要进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汽车厂商常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 NO和 CO转化成 CO2和 N2,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 2CO 2CO2 N2。为研究如何提高该转化过程反应速率,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资料查阅】 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率不同; 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 【实验设计】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

24、目的 T/ 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80 6.5010-3 4.0010-3 80 120 探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360 80 【图像分析与结论】利用气体传感器测定了三组实验中 C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下: ( 2)计算第 组实验中,达平衡时 NO的浓度为 _; ( 3)由曲线 、 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汽车尾气转化速率_ (填 “增大 ”、 “减小 ”、 “无影响 ”); 答案:( 1)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 NO初始浓度 mol/L CO初始浓度 mol/L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

25、 探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2分) 280 ( 1分) 6.5010-3 ( 1分) 4.0010-3 ( 1分) 6.5010-3 ( 1分) 4.0010-3 ( 1分) ( 2) 3.5010-3 mol/L( 3分) ( 3)增大( 2分) 试题分析:( 1)由于 与 是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不同,其它应该是相同的所以 是探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其余的都和 是相同的,即温度是 280 ; NO初始浓度是 6.5010-3mol/L; CO初始浓度是4.0010-3mol/L; 与 相比较,是温度不同,而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因此 是探究温度对

26、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其余的都和 相同。 NO初始浓度6.5010-3mol/L; CO初始浓度 4.0010-3mol/L;( 2)根据题意可知在反应开始时 c(CO)=4.010-3mol/L;在达到平衡时 c(CO)=1.010-3mol/L;浓度减小c(CO)=3.010-3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中 CO、 NO的浓度关系可知c(NO)=3.010-3mol/L;所以达平衡时 NO的浓度为 6.5010-3 mol/L-3.010-3mol/L=3.5010-3 mol/L;( 3)由曲线 、 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但是达到平衡时汽车尾气转化率不变。即:

27、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汽车尾气转化速率增大。 考点:考查温度、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尾气的治理的影响的知识。 填空题 ( 10分) A、 B、 C、 D、 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DCAEB,其中A、 B处在同一周期, A、 C处在同一主族。 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 A、 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 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4倍 ,且 D为金属。试回答: ( 1) C在元素周期表的第 _周期 _族。 ( 2)在五种元素中,能形成的最简单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具体的分子式表示 ) 。 ( 3) A与 B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 , B与 D形成的原子个数

28、比为 1 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 4) E的一种氢化物叫肼,其分子中 E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 1 : 2。肼 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碱性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是 20%30% 的 KOH溶液。该燃料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 答案:( 1)三 (每空 1分) ;( 2) H2O NH3CH4SiH4 ( 2分); ( 3) O=C=O( 2分) ( 2分);( 4) O2 2H2O 4e-4OH-( 2分)。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推知: A是 C元素, B是 O 元素, C是 Si元素, D是 Na元素; E是 N 元素。( 1) S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族。( 2)在五种元

29、素中,除 Na是金属元素,不能形成液态或气态氢化物外,其余的都可以能形成的最简单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它们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H2O NH3 CH4SiH4; ( 3) A与 B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 O=C=O; B与 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 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 E的一种氢化物叫肼,其分子中 E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 1 : 2。肼 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碱性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是 20%30% 的 KOH溶液。该燃料电池的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O2 2H2O 4e- 4OH-。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稳定性的比较、燃料

30、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的知识。 ( 10分) .A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 A与CnH2n 1OH反应可生成分子式为 Cn 3H2n 4O2的酯,回答以下问题: ( 1) A的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 ( 2)已知含碳碳双键的有机物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依此规则, A与 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物质 B的结构简式为 _。 ( 3)写出 A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_。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CHCH2OH。 ( 1) 1mol 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 molH2 反应,最多可与 molNa 反应。 ( 2)请从下

31、列试剂中选择适当试剂,检验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醇羟基,请按选择试剂的使用顺序填空 _。(填序号,序号顺序错不得分) 备选试剂: 钠 NaOH溶液 溴水 酸性 KMnO4溶液 新制 Cu(OH)2悬浊液 答案: .( 1) C3H4O2( 1分) ;CH2=CHCOOH( 1分) ;( 2) CH3CHBrCOOH ( 2分) ( 3) ( 2分) .( 1) 1( 1分); 2( 1分);( 2) (顺序错不得分)( 2分) 试题分析: .( 1) A既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则还含有羧基, A与 CnH2n 1OH反应可生成分子式为 Cn 3H

32、2n 4O2的酯,则 A是 CH2=CHCOOH。分子式是 C3H4O2;( 2) A与 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物质 B的结构简式为 CH3CHBrCOOH; ( 3) A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CHCH2OH。( 1)由于羧基有独特的稳定性,只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所以 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 件下最多可与 1mol的molH2反应,羧基、醇羟基能够与金属 Na发生反应,因为在该分子中含有 1个羧基和 1个醇羟基,所以 1mol的该物质最多可与 2mol的 Na发生反应;( 2)检验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的方法是显加入溴水,使碳碳双键发

33、生加成反应,然后加入酸性 KMnO4溶液,若褪色,就证明含有醇羟基,否则就不含有醇羟基。因此选项是 。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官能团的检验的知识。 ( 8分)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氮元素多以 和 NH3 H2O 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 1)过程 : 加 NaOH溶液,调节 pH至 9后,升温至 30 ,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 NaOH溶液的作用: 。 ( 2)过程 :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 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 。其中第一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 (选填 “放热 ”或 “吸热 ”),判断依据是 ( 3)过程 :一定条

34、件下,向废水中加入 CH3OH,将 HNO3-还原成 N2。若该反应消耗 32 g CH3OH转移 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答案:( 1) NH4+ OH- NH3 H2O ( 2分) ( 2)放热( 1 分)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2 分) ; ( 3) 5 6( 3 分) 试题分析: (1)过程 :加 NaOH溶液,调节 pH至 9后,升温至 30 ,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 NaOH溶液的作用是 H4+ OH-NH3 H2O;( 2)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三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当反应发生时多余的能量就释放出来,因此第一步反应是放热反应; (3)过程 :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 CH3OH,甲醇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作还原剂,而硝酸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甲醇将 HNO3-还原成 N2。若该反应消耗 32 g CH3OH转移 6 mol电子,每 1mol的稀释在反应中得到 5mol的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可得: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5 6。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和电子转移的关系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