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3332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 选择题 明人魏学伊在核舟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 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文中 “天启壬戌秋日 ”使用的中国古代纪年法是: 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答案: D 土耳其民主化的首要措施是: A颁布宪法 B政教分离 C文字改革 D废除陈规陋习 答案: B 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 “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 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 ”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领导巴黎公社 C成立第一国际

2、 D资本论 答案: D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 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主要 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C苏维埃政权免去农民的赋税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答案: D 160年前的那年 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印刷所,印刷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 共产党宣言。其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恩格斯批

3、判地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答案: A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 理论与观 点的先后顺序是: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命 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 B C D 答案: A 1961年,邓小平同周恩来、陈云等一起制定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B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

4、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答案: A 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 因斯坦开玩笑说: “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 此语意指 A绝大多说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日常经验 C爱因斯坦的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关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的艺术家 答案: B (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

5、杰出成就,他的 “爱人 ”、 “仁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6分) (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 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6 分) (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 答案: (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6分) (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

6、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4分) (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 (1662年 )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 (台湾 )劝说 “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 ”,然郑经 (郑成功之子 )提出 “依朝鲜例,称臣纳贡 ”。康熙皇帝明确指出 “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 ” 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 “非属 (中国 )版图之中 ”。 材料二:康熙二十年 (1681年 )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 2万、战船

7、300只,跨海取澎湖。 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 (郑经之子 )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 材料三:康熙皇帝 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包 括:实行 “更名田 ”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材料四:康熙十六年 (1677年 ),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 240艘,官兵 28580名。 材料五: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 “因剿寓抚 ”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

8、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施琅郑重表示: “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 ”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七月五日 以郑克爽为 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大清王朝 问题: (1)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 6分) (4)概述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及所起到的作用。( 4分) 答案: (1)

9、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 ( 2分) (2)政治招抚或劝降到武力统一:郑氏集团坚持分裂台湾( 4分) (3) 采取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为统一台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立起强大的水师部队,具备了统一台湾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 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 因剿寓抚 ”,迫使郑氏政权弃抗投诚。( 6分) (4)设置机构(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4分) ( 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 ,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

10、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 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 8月 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 “不合作 ”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

11、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 尼赫鲁记述道: “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 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 ”“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 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

12、抗方法必然失败。 ”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 “不合作 ”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4分) (4)有人认为: “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你怎样看待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4分) 答案: ( 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

13、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 4分) ( 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4分) ( 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4分) ( 4)否。 “非暴力 ”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 6分) 有人说 :“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史这一类型的先声。 ”这里所说

14、的 “这 一类型 ”是指 :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B发生在政教合一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 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 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 A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 “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C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D确立了 “联俄 ”政策 答案: C 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所广泛接受的是: A道德和政治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 B正义的原则对于个人、阶级、国家是一样的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财产公有

15、、普及教育等主张 答案: D 唐太宗自己曾说: “吾居位以来 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 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 D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很重 答案: D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主观目的是为了: A便于征收赋税 B便于商品流通 C便于皇家在各地采办货物 D促进全国各地区商业的发展 答案: A 唐朝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答案: D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

16、史实的是 A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B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 故万民离叛 ” C “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 D “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答案: D 康熙帝晚年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主要立足点是他 :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C缔造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开创了 “康乾盛世 ”的局面 答案: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 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

17、不充分 C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答案: B “啊,上帝!如果这样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这是英王乔治三世对华盛顿 所作的评价,这是因为华盛顿 A领导军队打败了英国殖民军 B提出建立联邦的重要意见 C拒绝了一些人的称王建议 D在战争胜利后毅然辞职 答案: C 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 “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簸不破的政策 ”, 这成为美国长时期内遵循的那一项外交政策: A孤立主义 B和平主义 C金元外交 D不结盟主义 答案: A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戮此民贼, 以拯吾民。 ”为此孙中山进行的斗争是 A二次革

18、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 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请问题: (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甲、乙说法的依据何在)?丙为什么说 “没那么简单 ”?( 6分) ( 2)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课题研究的题 目。( 2分) ( 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在历史上的作用。( 6分) 答案: ( 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6分) ( 2)( 2分) ( 3)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后经过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 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 20世纪中国第一次飞跃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并开创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被尊为国父。(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