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3395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秋期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 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 答案: B 伏尔泰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表明 他提倡自然权利说 他强调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 他主张人人平等 他主张思想自由 A B C D 答案: D 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金钱,这是

2、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段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表现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 正确, 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A 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说明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基督教 答案:

3、C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 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C 某学习小组以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 “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 敬造 ”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 C这一资料证明唐

4、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火 ”旁的 “炮 ”最早可能始于唐代 B “相 ”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 “楚河汉界 ”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 “围魏救 赵 ”的象棋战术源于三国史 答案: A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比较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 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 指南针 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B C D 答案: A

5、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答案: D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该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作者是阎立本 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 B C D 答案: B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唐

6、诗楚辞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C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 “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A 下列诗篇未反映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思想的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C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答案: B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7、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答案: A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 “哲学的创造者 ”, “智慧的化身 ”。关于苏格拉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自己这一命题上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C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答案: C 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感觉就是知识 ” 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人制定的 “知识就是美德 ” A B C D 答案: D 启蒙学说发展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提倡自由平等 答

8、案: C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反省内心 C存天理,灭人欲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 B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答案: D 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 “穿衣 ”的角

9、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 ”;丁生说: “何必麻烦 ,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 儒、乙 墨、丙 法、丁 道 B甲 道、乙 儒、丙 墨、丁 法 C甲 儒、乙 法、丙 墨、丁 道 D甲 道、乙 墨、丙 法、丁 儒 答案: B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

10、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 B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答案: C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 “言行不一 ”,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 “周礼 ”,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 “治国方

11、略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D维护 “周礼 ”是历史的倒退 答案: B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 。 ”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 “仁政 ”学说 B墨子的 “兼爱 ”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 “齐物 ”观点 答案: C 该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 B C D 答案:

12、D 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孔子创立以 “仁 ”为核心的儒学 B荀子提出 “君舟民水 ”观点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答案: C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 “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 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 D 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13、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答案: C 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 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答案: B 综合题 ( 1 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儒

14、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什么思想主张?( 1分)其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分) ( 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分) ( 3)理学又被称 为 “新儒学 ”,根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 ”在何处?( 2分) (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 新

15、的观点?( 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分) (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4分) 答案: ( 5)历程:春秋战国 儒家学派产生;汉武帝 儒家成为正统;宋明 儒家发展为理学;明清 儒家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4分) (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 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 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

16、孔子思想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 到 17、 18世纪, 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 一个新的理性 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 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 “三大革命合力并举 ”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 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

17、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 “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的主要代表。 他们提不出 “新的社会方案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的 “东方 ”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 “新的精神 ”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2分 ) ( 3)材料三中 18 世纪西方出现 “三大革命 ”,分别指的是当时 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3分) ( 4)材料四中 “将这棵大树砍断 ”

18、的含义是什么?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3分 ) 答案: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 ( 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4分) (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 ( 3)此作品朝代 ,作者是 。 作品的名称是 ,作品的风格是

19、 。( 4分) (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 2分) 答案:( 12分) ( 1)李白;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诗歌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4分) ( 2)主要原因: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 2分) ( 3)朝代:北宋;作者:张择端。名称:清明上河图;风格:属于风俗画。( 4分) ( 4)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荣。(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