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3600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现在的山东有 “齐鲁大地 ”之称,湖北被称为 “荆楚大地 ”,江浙则被称为 “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商朝的内外服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齐鲁大地 ”等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 ,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 ,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 “齐鲁之邦 ”,湖北被称为 “荆楚大地 ”也是这样。故选 B。 A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际上是方国的联盟; C项在秦朝普遍实行; D项在元朝开始实行。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

2、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通过分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诸侯国,如齐鲁等称谓就是以此而来。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图为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浑仪 ”。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中,浑仪曾被侵略者掠往海外, 1920年 才归还。当年这场战乱所造成的恶果是( ) A中国的领土所有权进一步沦丧 B中国完全被西方列强所瓜分 C中国内地被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之下 D中国

3、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确 “1900年庚子之变 ”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故选 D。A项错误,该条约并未再次割地; 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项错误,只是在北京至山海关一线允许列强驻扎。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我销;洪

4、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过程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完全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了中国近代各个阶级的救亡运动,并非文学夸张。洪秀全建立的天平天国要把小农经济固定化,不符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四者斗争的对象不一致,洪秀全反清,而林则徐则是维护清朝统治。因此 ACD均错误。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反清革命;康有为引进西方制度维新变法;孙中山直接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颁布临时约法,因此,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人的抗争史 点评

5、: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 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但它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 , 即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客观上起到了 正在破坏

6、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作用。故选 D。 A项错误,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并不能说明 “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BC 项错误,这两个选项都未体现到反帝的内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这一切都是对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的打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 ,有如下几个场景 ,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 “民主共和 ”的标语 B孙中山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 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

7、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因此 D错误,故选 D。 A正确,辛亥革命创立了民主共和国; B项正确,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领导机关; C项错误,外国表面上持 “中立 ”的立场。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时考查的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随后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 ”、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

8、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签字誓不承认 ”“还我学生 ”这些信息,可知口号出现在五四 运动时期。故选 A。国民革命时期主要的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C项主要的是反对清政府,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项是在 20世纪30年,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等内容。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

9、、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 ,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 ,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20余年 (18871920 年 ),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 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 ,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 1887年到 1920年这一段时间分析, 是不可能亲历的,火烧圆明园是在 1860年; 是可以看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在 190

10、0年; 是可以看到的,中华民国成立是在 1912年; 是发生在 1937年,不可能看到。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需要对相关的基本史实有比较熟悉的把握,同时也要准确的知道相关事件的时间。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年共产

11、党宣言发表。故选 B。 A项是 1843年发表的; C项是在 1871年发生的, D项是在 1864年成立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 点评: 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先承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但是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必然最终会走向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特别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列宁语),其中 “三个最先进国家 ”指的是( )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

12、的思想来源即 “三种主要思潮 ”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 D。 ABC项错在了有个美国。美国是以西方的启蒙思想建立国家的,时间较短。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点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在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思想基础。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 “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 ”。其含义是 ( )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

13、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解材料中的 “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 ”,得出观点:特殊条件是自发性,一个城市是偶然性,并不是普遍和成熟的。故选 B。 A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讲的原因,而非意义; C项错误,材料说的特殊条件是指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而非说的是革命时机成熟; D项错误,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还不具备灭亡的条件。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14、方面提 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 明确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 ( ) 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7年 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的演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 B。 AC 项是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 D 项是在十月革命中的文件。因此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四月提纲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 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

15、实。四月提纲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故选 B。 A项未指出社会性质; CD项说的是对国际上的影响。都没有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16、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选 C。A项是中国的外交方针 ;B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提出的; D项是在1950年签订的,是走的结盟的道路,明显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标准的。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

17、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 “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首先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接着是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选 A。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开始并未进行官方交流; D项错误,是先由民间交往,然后再官方交往。 考点:中美关系缓和化 点评:美国在 20世纪 60到 70年代,由于陷

18、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民间交往的基础上, 官方的交往也得到很大的突破。在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被称为 “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 ”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有色人种 ”“首届洲际大会 ”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 “二战 ”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故选 B。 A项是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有相关五方进行的会议,并非洲际会议; C项 26届联合国大会并非首

19、届有色人种的洲际大会; D项上海会议是有相关国家进行的会议,也非洲际会议。 考点:万 隆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亚非拉国家参会,中国派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参加。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 20世纪 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数不包括 (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197

20、9年,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1971年。故选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等都是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因素。因此 BCD均包括。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从中 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 ) A确定敌友关

21、系是首要原则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极为困难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应将国家利益放在政策制定的首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解题关键是从题干中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出发,抽取隐含其中的主线。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经历了近代史上的侵略与被侵略、二战中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遏制与被遏制及 20世纪 70年代的关系正常化,当今的合作与斗争等复杂的历程,观其背后的基本主线就是两国国家利益的变化。故选 D。 ABC项错误, 敌友关系的定位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其实并不困难。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论性选择题,难度要求较高。一般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和国

22、家交往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外,国家力量也和国家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成立;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列强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也相继向中国输出资本, 成立,马关条约赔款 2 亿两白银,清政府不堪重负,成立; 成立,通商口岸重庆已经是长江中上游; 成立,综合起来,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

23、。故选 D。 考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割占中国领土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故选 B。 A项是直接原因; C项不符合鸦片战

24、争期间列强的经济实力增 强的要求; D项明显错误,是为侵略辩护。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 御座 ”,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皇权至上 C为政以德 D以法治国 答案 : B 试题分析:太和殿,俗称 “金銮殿 ”,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

25、显要位置。皇帝御座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故选 B。 A项体现的思想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CD项是治国的思想和策略的问题。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中国建筑中往往能够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 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

26、有列位焉。 ”汉武帝此举的根本意图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可以看出材料中涉及的重要的制度是推恩令。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削弱王国的实力的重要措施。故选 D。 A项错误,并非施恩,而是削权; B项错误,应该是缓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项并非是推恩令实行的主要的目的。 考点:推恩令 点评: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随着王国力量的增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的势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太祖时期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

27、的努力也需要把握。 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 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 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来看崔 是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如遇不可执行的诏令可以驳回,重新交由中书省制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崔 应该是门下省的官员。故选 B。尚书省负责执行,其具体执行的机构是下设的六部。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

28、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 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B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宋太祖接受了宰相赵普的建议,吸取唐代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即是文臣全部贪浊,也没有武将的危害大。鉴于此,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故选 A。 B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 C项和 D项是削

29、弱相权的措施。 考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宋朝建立后,为了杜绝唐代的藩镇割据的局面,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有: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收精兵、兵权收归中央;制钱谷,管理地方财政;削实权,削弱地方的官吏的权力。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 A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 D “举孝廉,父别居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平民社会 ”“十年寒窗 ”“跃登上第

30、”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及以后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故答案:为 A项。 B项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C项是指的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D项是汉代的察举制。 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或多或少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 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 C

31、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项元代的行省制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后世无不沿用, 项说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说法错误,应该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正确,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 正确,故选 C。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行地方政体制演变的内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这些内容也

32、需要掌握。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 “文明发展 ”和 “成熟 ”的含义分别是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 文法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对比分析能力。这里的 “东西方文明 ”指的是东西方的政治文明,在秦汉时期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同时,此时属于文明发展时期,在隋唐时期发展到成熟阶段;西方的罗马帝国也完成了罗马法体系的建设,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3、。故选C。 A项错误,罗马成文法开端是在罗马共和制时期; BD项错误,世袭制并未彻底废除,皇权世袭。 考点:古代东西方文明 点评: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模式的差异,东西方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古代中国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而西方古代希腊则是建立了民主制度,古罗马则是重视法治建设。古代中西方文明不同,但是都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肯定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 析: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

34、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所以选 A。 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并非轻罚; C项明显错误; D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公元前 445年,罗马共和国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 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

35、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述法律的制定缓解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的秩序,且公元前 4、 5世纪,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故选 B,因此 D错误。 A项错误,法律体系完善是在帝国时期; C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贵族的利益的。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最初是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制定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的开端,其目的是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的,到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进入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

36、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讧)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可避免 B洪秀全已腐化变质 C农民阶级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D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京变乱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领导阶层腐化,导致出现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但追寻其根源,他实际上是由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故选 C。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自然经济有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等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AB项只是表面原因; D项是影响。 考点:天京变乱 点评: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反映了

37、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纲领、失败的原因、意义等都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在历次考试中经 常出现。 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准备阶段 ”是因为它( )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地位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然面临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两个敌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失败,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资产阶级的肩上。因此说太平天国运

38、动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故选 C。根据以上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中国的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中国的反封建、反侵略求民主、民族独立的开始了,因此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下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阶段。 1689年权利法案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 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 B。英国是确

39、立的责任内阁制,德国的皇帝掌握实权; C项说的是英国,德国的不符合; D项说的是德国,英国的不符合。 考点:英德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点评:英国通过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德国也是通过法律文献 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的,但是皇帝的权力却没有受到限制多少,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二者都是代议制民主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性质政权,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 “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 ”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 “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克林顿的回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40、 B克林顿是随心所欲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 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性质 D西安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对选民负责,所以克林顿说美国人民管着总统。克林顿的回答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 A。 B 项错误,克林顿总统的回答反映了美国政体的真实的情况; C项错误,美国的政权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性质;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总统和议员都是有选举产生,美国总统要对选民负责,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宪法的民主的精神。除了民主制原则外,还有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的原则,这都对总统的权力和行为进行了限制。

41、 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 ) A邦联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民 主选举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机关内部和中央政府与各州的分权,是联邦制原则的表现。故选 C。 A项错误,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无权; B项错误,只是说了中央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 D项说的是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因此 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

42、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 A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C政党和三权分立 D选举和议会立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所谓代议制,就是由选民选出代表,组成议会或者选民直接选举政府,来代替选民参政议政。故选 D。 AB项错误,代议制不仅体现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中,也在共和制政体中, AB项只说了一个方面; 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说的是议会。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的特点。近代

43、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实行间接民主,以代议制 为基础,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表明,国王的权力受限制, “与国君共分立法权 ”也说明了这一点,即选 B 项。 A 项错误,君主专制之下国王的权力不受限制; C 项错误,贵族制下无法做到 “城市代步 ”

44、与国君分享立法之权; D项明显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国王,共和制下元首不世袭。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主张。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启蒙思想家宣传的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在东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国的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隋朝

45、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 1分) 理由是 ( 1分) 公元前 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 1分) 理由是 ( 1分) 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 1分) 理由是 ( 1分) 187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 ( 1分) 理由是 ( 1分) (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要如何通过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要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 2分) 并指出

46、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 4分) 答案:( 1) 皇帝( 1分) 理由: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国家一切军政大权。( 1分) 公民大会( 1分) 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1分) 议会( 1分) 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 ,掌握实权。( 1分) 皇帝( 1分) 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拥有宣战权。( 1分) ( 2)特征:总统掌握行政权,但受到国会的制约( 1 分)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1分) 表现: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 2分)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分) 试

47、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的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至上;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近代英国的 权力中心是议会,也是决策机构;德国虽然建立了近代的政体,但是其权力中心还是在皇帝身上。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答案:。( 2)此题考查的是英国与美国的政体特点。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丘吉尔需要取得内阁成员的一致;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需要考虑国会的制衡作用。 考点:古今中外的政体 点评:此题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政体类型,跨度比较的大,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雅典的政治体制的比较、英国同德国政治体制的比较和美国与英国的政治体 制的比较等。 回首 19世纪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