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63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8.4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自由民权运动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C农民阶级暴动 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由民权运动是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了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运动。从运动力量与主张来看, A项中的 “革命 ”不对; B、 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 “实质 ”之意的是 B项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而 C项显然说法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自由民权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本质与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分析自由民

2、权运动的实质应从阶级属性、运动力量和内容等方面分析。 “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 19世纪 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 “自由权 ”含义,并注意题干中的 “但 ”,这个转折意味着我们要选择的宪法的局限性选项。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其职位世袭。大体上仍保持着封建时代专制君主所享有的 “神圣不可侵犯 ”的权威,集行政、立法、司法和

3、军事统帅等大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故 ABD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正确,也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难度小。 俄国、日本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国、日 本( ) A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须从两国改革的时代背景分析,并抓住题干的限制词:从根本上,故应从经济上归纳。从经济上看,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只能通过统治者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排除 BCD项

4、, A项正确。 考点:俄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点评:本题通过俄农奴制与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方式相同的原因的分析来考综合比较分析能力。比较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从 背景、方式、内容、目的、性质、结果与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 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皇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这一规定说明日本 1889年宪法( )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分析可知,日本帝国宪法中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说明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C项正确;

5、ABD项题干材料无从涉及,排除。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天皇在日本国家中的地位 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其职位世袭。大体上仍保持着封建时代专制君主所享有的 “神圣不可侵犯 ”的权威,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等大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天皇也受到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制约,并不直接行使统治权,而是通过国务大臣来统治。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未走上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其根本原因是( ) A其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受当时亚洲形势的影响 C对封建制度的改造极不彻底 D日本当时尚未摆脱民族危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本倒幕派是以中下级武

6、士为主力的,他们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这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带有深厚封建色彩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BCD项, A项正确。 考点: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点评: 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定是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发展,它顺应了日本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国家主权不属于人民,依然掌握在天皇手里,具有深厚的封建性。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 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 立 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道路 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治维新前

7、,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 正确,明治维新期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正确。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宣布 “四民平等 “,同时,废除了不平等条约,结束了半殖民地状态,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故 也正确。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明治维新的影响 点评: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 ,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

8、化。 4.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 ,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的标志。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明 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 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均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维新政府,本质上是个藩阀政府,这就使封建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政治得以保留。日本帝国完法之所以带有浓

9、厚的封建色彩,正是这种保留的反映。B、 C两项虽也属原因,但起的作用都不如 A项重要。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点评:明治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各国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人民的信心。 2.局限性: 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随着实力的增强 ,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10、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的四个选项都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A项是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 B项是时代潮流方面的原因, C项是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 D项也是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原因应从改革是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派力量、改革者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当和改革者的决心、才智等角度分析,而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能否与时代潮流一致。因此,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的主导因素是 B项。 考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点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历史潮流: 19C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 当的发展。 2.力量对比:

11、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3.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改革建立的应是天皇专制,并未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 A项;B项说法错误,应是中下级武士; C、 D两项说法正确,但主要依据应从经济上找,故符合题干 “主要依据 ”之意的正确

12、答案:是 D项,排除 C项,因为 C项属于政治范畴。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明治维新的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须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题干有限制条件:主要依据。一般来讲,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等等都是从经济角度归纳。本题的主要依据应从经济上入手,故可排除 C项。 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原因是( ) 由于农民负担加重,发生暴动 中小资产阶级和地 主掀起 “自由民权运动 ”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满情绪强烈 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给予他们种种特权和经济上的扶植,因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能会产生不满

13、情绪, 表述不符合史实,由此排除 ACD项,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从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 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日本政府第一任内阁首相是( ) A木户孝允 B西乡隆盛 C高杉晋作 D伊藤博文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 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因此,排除

14、 ABC项,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帝国宪法颁布的背景,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 下列关于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伊藤博文起草 B天皇权力受议会限制 C国家主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D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答案: 试题分析:依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由伊藤博文起草,说法正确; B项是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说法错误,宪法规定天皇是神对不可侵犯的,拥有绝对的权力,排除 C项, B项符合题意;宪法就议会的设置,规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D项说法错误。 考点: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本 题考查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识记层次,难度小。 日本帝国宪

15、法的内容: 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 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权力很有限。 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1894年,同意放弃过去对日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 1894年,日本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放弃在日的治外法权,美国等国是随后放弃的。故 ABD项排除, C项正确。 考点:不平条约的废除 点评: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1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从 19世纪

16、末到 20世纪初,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在经济方面,日本到 19世纪 90年代初,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日本军事实力的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治维新时期建立起来的新式军队 “皇军 ”无论从军事装备还是指挥人才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大大增强。 3国际环境极为有利。 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列强加紧分割世界,而庞大、落后、腐朽无能的中国是其主要目标。 4历届日本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在 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中的一员。 5正确的外交策略和灵活务实的态度。日本在废除不平等

17、条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西方列强的内部矛盾展开灵活外交。 下列国家或地区遭到日本侵略的先后顺序是( ) 琉球 朝鲜 台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于 18972年侵占琉球 , 1876年侵略朝鲜,1874年侵略台湾。故排除 ABC项,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日本对外扩张 点评: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统治集团精心炮制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 “ 大陆政策 ”,它确定了日本侵略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东北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同时结合日本侵略扩张的具体史实说明日本的侵略野心蓄谋已久。 简答题 胡适

18、曾在 20世纪初期说: “日本一个小岛围,那么贫癖的土地,那么少的人民,因为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几十人的努力,只因为 他们拼命为大家,肯拼命地用这个世界的新工具,居然在半个世纪之内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胡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请结合史实论证说明。 答案:观点正确论: 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发展兴盛根本上是其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明治维新前,倒幕派果敢推翻幕府统治,明治维新中伊藤博文等大刀阔斧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清除了封建割据;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发展教育,实现了社会转型。 明治维新后继续发展经济,推动了日本的强盛。 _ 观点错误论: 其强盛并不是伊藤博文等几十人努力的结果。武

19、装倒幕有广大人民参加,特别是中下级武士的作用,经济发展多是国民奋斗的结果; 日本的飞跃并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等几个方面,而日本强盛是建立在对海外掠夺基础之上的。如侵朝战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胡适的言论不过是为其资产阶级改良主张寻找历史依据而已。 观点不全面论: (综合以上两方面论述作答即可 )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围绕这个中心,基本可以得出三种结论。肯定这一观点的,论证时需重点强调倒幕派的强大和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及引进西方科技的学习精神。否定这一观点,则需要说明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否仅仅 “几十人的努力 ”的结果。认为观点不全面的则要运用日本强

20、国的种种手段措施来说明。 考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点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历史潮流: 19C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 2.力量对比:幕府实力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较强且有自己的武装;并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3.政策 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19世纪中期的俄国、日本最具有典型特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相同历史背景。 (2)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试结合 “解

21、放法令 ”和明治政府的有关措施分别简要说明。 (3)1904 1905年俄日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而交战。这次战争与两国改革有什么必然联系 答案: (1)欧洲工 业文明的冲击;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2)俄国:废除农奴制,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贵族地主掠夺大量赎金,积累了资金。 日本:废藩置县,统一国内市场; “四民平等 ”提供更多劳动力: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背景相同点,结合两国改革的背景相同点,从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归纳相同点。第 (2)问,考查

22、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影响的相同点,运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主要从两国改革内容中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资金、市场和劳动力等条件的措施分析归纳。第 (3)问,考查日俄战争的目的共同点,抓住对外扩张都是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与原料产地分析与理解。 考点:俄国农奴制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点评:比较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结果: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不同点:( 1)背景中资本主义发

23、展所受的 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是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内容不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受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日本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3)改革的目的不同 :俄国 1861年改革旨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改革的目的是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 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米亚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较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 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和约。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

24、司令培理率四艘军舰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幕府被迫开国,不久相继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岳麓版教科书 培理来航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 (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 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 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2)俄国、日本两

25、国的改革对本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相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日本新领导人 “感兴趣的那些 “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 ”为自己去掠夺 “的? 答案: (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的落后,激化了国内矛盾。日本:西方列强入侵,被迫开国,民族危机严重。 (2)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或 20世纪 30年代侵华战争 )。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考

26、查俄日两国改革的背景,可结合材料进行回答,注意语言应简洁,材料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材料二是黑船事件上。第 (2)问,考查俄日两国改革的影响,应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影响。第 (3)问,注意理解材料三中 “西方文明 ”的含义是什么,实际上是考查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点评:本题是以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为切入点,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结果: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

27、路。( 4)局限性: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不同点:( 1)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是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 展。( 2) 内容不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受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日本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3)改革的目的不同 :俄国 1861年改革旨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改革的目的是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沦一文中说: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

28、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 (指中国 )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 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我们日本人要 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 “脱亚入欧论 ”。 材料二 1890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 “利益线 ”。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 “大陆攻策 ”确立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 “大陆政策 ”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 “利益线 ”论对 “大陆政策 ”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日

29、本出现 “脱亚入欧论 ”和提出 “大陆 政策 ”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 (3)日本帝国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明治维新的背景,通过阅读分析,从材料一中可以归纳出日本对中国和朝鲜的既定政策为模仿欧洲国家的侵略。第( 2)问,考查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 后,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材料二中的 “利益线 ”只不过是它侵略的一个借口。第( 3)问,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要求从经济角度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市场、资源,通过经济手段又难以达到目的,只有靠侵略来实现。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日本是如何 “挤进帝国主义俱乐部 ”的? (1)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逐渐废除了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和奴役亚洲弱小民族: 侵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1875年江华条约、 1910年的日韩合并条约。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 条约。 日俄战争后,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日本通过这次战争加入了世界帝国主义的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