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664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的改革有齐国管仲改革实行 “相地而衰征 ”、鲁国的初税亩等,与此相比较,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实行军功爵制,废分封,行县制,触及了上层建筑,答案:为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特点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B批判封建

2、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的是王韬等代表的早期维新派, A项错误;康有为编写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儒学, C项错误; D项错在 “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 B项符合要求。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作用 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简化仪式 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信称义属于马

3、丁 路德的主张,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属于加尔文的主张,不是两者的共同点, 错误。答案:为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 内容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 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中下级武士对自身处境日益不满,成为倒幕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没有成为领导力量,原因在于力量弱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答案:为 A。 BC 两项本身错误, D项不符合主要原因。 考点:历史上重

4、大改革 明治维新 倒幕运动 穆罕默德 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 ) A整顿社会秩序 B中央集权 C创办近代工厂 D建立海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 “最重要 ”、 “最令人惊异 ”,比较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整顿社会秩序,答案:为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意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 克里木战争失败 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十二月党人起义 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克里木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5、暴露出俄国 的问题,是改革的直接原因, 正确;农奴制是落后、腐朽的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确;十二月党人于 1825年爆发,说明沙皇的统治危机,新思想的涌动, 正确; “各阶层 ”说法错误,过于绝对, 错误。答案:为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背景 1856年 ,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 ,” 在随后的改革中 ,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答案: D 试题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 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 ”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受奴役和剥削,对自身的地位不满,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答案:为 D。 ABC项都会激化农民的敌对情绪。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措施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 ,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 除八股 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顽固势力的利益主要是政治权力,注意题目要求 “ 直接 ”,京师

7、大学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新式人才,并没有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排除 。 裁撤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都触犯了顽固势力利益,答案:为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措施 司马光说: “介甫 (王安石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 “谗佞 ”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司马光批评王安石 “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 “忠直疏远 ”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不一致的人, “谗佞辐辏 ”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一致,拥挤变

8、法的人,答案:为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的评价 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 主要意义在于( ) 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梭伦改革,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完善是在伯里克利时期, 错误;第四等级不能授予官职,财产等级制不能完全满足所

9、有公民参政的要求, 错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内容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 1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与划分国家支出标准案,将盐税、关税(海关税与常关税 )、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通过法律形式使中央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同时也给地方保留了机动财力,对于出现的地方财政困难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7 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材料二 美国的分税制,不是中央

10、分给地方,而是地方分给中央。原先抗击英国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本来并无隶属关系,独立战争后,中央权力日渐膨胀,但地万仍有相当的 独立性。与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美国有三套税务机构,分属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者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没有领导关系,只有工作业务关系。 郭伟红美国与法国分税制比较 由于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征税机构独立,导致双重征税,乃至三重征税问题的普遍存在,至夸这问题未彻底解决。不过在直接税征收中都采取抵扣办法,如计交地方所得税中,可把交纳联邦的所得税作为费用扣除以消除重复课税。 摘编自谈美国分税制及其他 (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原因。( 7分) (

11、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税 制的特点及作用。( 8分) 答案: ( 1)原因: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集权削弱;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巩固统治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政策的调整。( 7 分,答出其中一点 3 分,两点 5分,三点 7分。) ( 2)特点:地方分税给中央;三级分税;重复征税。(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用:维护了联邦制;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材料最后一句,说明了原因之一在于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集权的削弱,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联系阶段特征归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总体上是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进 而巩固统治的需要;其次是民族工业

12、的发展;关税的调整也反映了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 2)问,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材料中反映了地方分税给中央和三级分税的特点,第二段材料反映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对于美国税制的作用,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联邦制,经济上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税制 民国税制和美国税制(课标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前期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 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 1835年 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 -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

13、均由投票选举选出。 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 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 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 3类 60余种。 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 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 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 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 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

14、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 8分) (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了什么启示?( 7分) 答案: ( 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立法方式推 进改革;地方政府职能不断加强;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4点 8分) ( 2)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以服务为主要导向;行政体制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 4点 7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材料中可以看出

15、英国地方政府改革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体现了渐进改革的特点;多次颁布的法律文件体现出对立法方式推进改革的推崇;在改革中,地方政府的卫生、教育等职能不断增强;地方查弊制度及地方 委员会的设置等体现了民主监督机制的强化。 第( 2)问,分析英 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启示,可借鉴第( 1)问的特点回答。首先,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其次,要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要注意立法手段的保障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英国地方政府改革 特点、启示(课标外) 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

16、 (4分 ) (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分 )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 答案: 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从图中可见天平上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 (4分 ) ( 2)原因:民族国家形成,王权日益强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会腐败堕落,人民反对教会勒索。 (5 分 )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6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中看,天平上一端是圣经,一端是教会领袖教皇,且圣经重于教皇。这

17、就肯定了基督教的最高权威 是圣经,否定了教皇、教会的权威。据此判断,漫画反映的欧洲重大事件是宗教改革运动。第( 2)问,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宗教改革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直接原因等方面分析。民族国家形成,王权日益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会腐败堕落,人民反对教会勒索。从直接、间接、短期、长期地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打击天主教会,解放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条件。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 背景、影响 阅读材料( 11分)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 高祖深纳之 ,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

18、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 ,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各宜深戒 ,如此渐习 ,风化可新。 ” 魏书 献文六王传 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 飘逝的岁月 中国社会史 回答: (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

19、 (6分 ) (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分 ) (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分 ) 答案: ( 1)均田制;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 ”; “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或海内安之)。 (4分 ) 均田制限制了 土地兼并, 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答任意 2点即可 ,但是答国家收入的 增加和社会安定不得给分,因为材料里已经有了) (2分 ) ( 2) “断北语

20、,从正音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 (3分 ) ( 3)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或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 “为隋唐大一统 ”)奠定了基础。 (6分 ) 试题分析: 第( 1)问,可根据材料中 “均田之制 ”判断出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均田制。采取 这一措施的原因是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 ”;影响是 “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其他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限制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的产生积极性;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 2)问,材料中高祖首先指出了

21、“名正言顺 ”的重要性,然后指出 “断北语 ,从正音 ”这一措施,最后指出推行的具体方法,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对待,对应的处罚措施等。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 第( 3)问,材料中鲜卑族改穿汉服,胡服在汉人中流传,民族间服饰相互影响,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从这个 角度讲,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 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

22、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通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 68 材料三 (秦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卷 87 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 (4分 ) (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 (8分 ) (3)有人认为 “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 ”,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 (3分 ) 答案: (1)着眼于对个

23、人品质的评价。忽略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分 ) (2)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 ;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许秦国为霸主。 (8分 ) (3)同意:商鞅的军事改革加强了士兵的纪律性,激发了士兵的斗志,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不同意: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外,秦能迅速吞并六国,与商鞅的经济、社会等改革也有一定的关系。 (3分 ) 试题分析: 第( 1)问,材料中 “天资刻薄人也 ”、 “商君之少恩 ”等说明司马迁评论商鞅变法的着眼点是个人品质。评价变法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措施带来的实际影响,这一评价标准忽略了变法的社会

24、客观效果,不能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 2)问,材料二反映了在军事方面,人民勇于为国战斗;治安方面,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材料二中的 “家给人足 ”和材料三中 “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反映出经济方面,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材料三最后一句说明了外交方面,诸侯都推许秦国为霸主。 第( 3)问,对此观点同意与反对均可,关键是说明理由。如回答赞同,应强调商鞅的军事改革激发了士兵的斗志,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如回答反对,应该指出商鞅的经济、社会改革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评价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 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 材料 1901年 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 “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 “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 ”。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 廖 芾泶蟪肌 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 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 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

26、学。 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 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6分) (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 “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 9 分) 答案: ( 1)八国联军侵华 ,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 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6分 ) ( 2)假维新: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措施上设立新式机构也多由封建贵族掌控,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没有从根本上

27、触动封建制度,不能实现自强。( 4分) 真改革: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提倡留学。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政治机构近代化;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5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联系阶段特征,从内、外两方面回答。外部环 境方面,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从内部来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总之,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第( 2)问,对于理解 “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类似的问题,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分析 “假维新 ”,可从根本目的、改革的局限性入手;二是分析 “真改革 ”,重点把握改革的各项措施,以及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两方面,重点应放在 “真改革 ”方面,这样才能与题意对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清末新政 背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