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67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乌丹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儒家倡导仁礼,是君子,墨家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兼爱非攻尚贤是侠客的体现,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社会,是隐士,法家是严刑峻法,是英雄,据此分析正确排列顺序为君子侠客隐士英雄,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2、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及墨家的思想主张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 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 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 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发现中国不同时期的留学运动背景和目的截然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已经实现国家独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成为众多留学生出国的重要目的所在,由于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中国派留学生主要是赴苏联学习,由此可以得出A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3、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学习苏联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 20世纪 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 ) 反对帝国主义 “耕者有其田 ”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节制资本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三民主义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其内容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 正确。 则属于民生主义,排除。故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

4、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 A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可知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反袁、护国、护法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正在孙中山处于沉闷、彷徨之际,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又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启示,孙中山决定 “以俄为师 ”,共产国际和共产党

5、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思想理论上的依据,孙中山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由此分析表明了孙中山没有放弃民主共和的目标,据此 A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 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三大政策 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他们对这句话中 “变 ”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

6、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可得出题干主要阐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丙的表述符合史实。而甲的教育制度表述有误,乙的政治制度变革有误,丁不符合也思想解放运动,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 江泽民指出: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

7、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 “中国参与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 ACD项均与中国无关。只有 B 项是 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A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B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思想文

8、化 C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D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归纳与分析的能力,结合已学史实可知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器物);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侧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据此分析可知三个阶段是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故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

9、的是( )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道德(美德)就是知识 马丁 路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伏尔泰 “ 社会契约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人文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主张 “美德即知识 ”; 对应正确。伏尔泰主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提出 “社会契约论 ”。 错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验证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C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推

10、动了量子力学发展 D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成就的准确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而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即空间和时间在物体运动时,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分析可知 A的表述不合史实,其他均符合爱因斯坦的成就,故选 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爱因斯坦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 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 因斯坦 物理

11、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 量子论诞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科学的发展,回顾已学史实可知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数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成就之一 ,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符合史实;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一书,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时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C符合史实;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梁子家说宣告了量子论诞生, D符合史实。故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 重大进展 牛顿力学 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2、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认识,题目中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在 1840年发明的蒸汽机车, 马车是古代最原始的一种交通和运输工具, 磁悬浮列车是在 1970年以后再系统开发,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 .本茨在 1885年发明的 ,按时间顺序排列是 ,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D 试

13、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著作的准确记忆,题干中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 1937年 1949 年,而由已学史实可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于大革命时期( 1924 1927);论十大关系 1956年 4月25日发表,刊登于人民日报 1976年 12月 26日第一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写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出现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新民主主义论创作与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分析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内容与形成过程 “两弹一星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

14、攻关会战中,先后有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 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 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 “两弹一星 ”,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 “两弹一星 ”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两弹一星 ”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 “两弹一星 ”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6个部委 ”“20个省、市、自治区 ”“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制造和

15、试验研制出 10万多种专用仪器 ”,据此 BCD的表述均题意及史实相符,而 A研制开发 “两弹一星 ”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材料无法体现。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 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 A “东方红 ”1号卫星 B载人航天飞船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 D重返联合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进步和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解题的关键是主题天中的时间限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即从 1978-2008年,而 A“东方红 ”1号卫星发射

16、时间是 1970年, B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时间是 2003年,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时间是 1973年, D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是 1971年,由此可知ACD均不合题干中的时间,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飞船、杂交水稻 有学者认为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 “高明 ”之处在于(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史实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行

17、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之实;而维新变法的鼓吹者康有为则是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由此可见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其原因都是资产阶级力量小造成的,据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 罗马城内有架 “圣梯 ”,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 ) A马丁 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彼特拉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 路德的宗教思想主张。解答本题一是可直接运用教材中的 “圣梯 ”故事来

18、判断,二是可根据此人关于对宗教的主张;教徒只要对上帝虔诚信仰,对自身行为进行悔改就能使灵魂获救,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 “圣礼 ”实现自己的信仰,据教材知识逐一分析各人主张即易答出是 A。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 三权分立学说 君主立宪学说 自由平等学说 人民主权学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平等知

19、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所谓的人民主权只是资产阶级主权,因此启蒙思想家所倡 导的自由平等学说、人民主权学说没有真正被实践过,由此可以排除 ,而 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等被实践,如美国与英国等。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三权分立、人民主权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20、时间的限制 “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 ”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符合材料中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的说法,由此 A符合题意, B是法家的思想,不能概括材料大意, C D分别出现在汉代和唐代,与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相违背。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 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韩非子 秦始皇 黄宗羲 康有为 孙中山 毛泽东

21、(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批判君主专制;最早在实践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秦统一六国后,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基本格局。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发展过程 某班主任得知

22、班上的辉辉同学在校外偷了别人东西,如果他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辉辉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主张的准确记忆与迁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荀子提出 “人之性恶 ”,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由此可迁移到本题,班主任在得知辉辉偷了别人的东西,会运用荀子的性本恶的思想,坚信对辉辉只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故选 A。 考点:

2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思想主张 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 “纸 ”,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长卷,文明的长卷。 一下有关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图的纸 B西汉时期的 “蔡侯纸 ”,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 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 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

24、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据此蔡侯纸不是西汉时期, B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中新网 2009年 7月 22日电:八点的铜陵乌木山广场附近,人海如潮,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云集此间,共同见证五百年一遇的胜景。活动现场由 “一主两副 ”三个广场组成,其中简仪雕塑广场(如下图),占地面积 530.66平方米,主体为简仪青铜雕塑,用于测量天体位 置,据称也是我国最先发明赤道装置。那么,我国古代最早使用该类似仪器观测天体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科技的

25、准确记忆,题干中 “主体为简仪青铜雕塑,用于测量天体位置 ”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可推断出题干中的仪器是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 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而浑仪最早出现在汉代,故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科技成就 浑仪 国学大师王国维 先生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春如旧,

26、人空瘦,泪痕红 碰掮 浮一 洌 谐馗蟆矫怂湓冢 跏槟淹小 br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将上述名句按照古代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形式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出自元朝关汉卿的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出自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陆游的词凤头钗; 出自屈原的离骚; 出自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创作的大赋两都赋,据此按照古代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7、文学成就 诗、词、赋 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 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材料主要阐述了花树的存在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位思想家主张世界的本源就是心,一切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据此 D符合题意。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思想主张 14-16世

28、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 神曲 十日谈 三国演义 红楼梦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文艺复兴与明末清初文学的内容与特点,解题时抓住 “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作品,而且作者通篇 “拥刘反曹 ”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封建正统观念,这两者都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

29、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 “人文主义 ”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东方的 “民贵君轻 ”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 “因信称义 ”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东方 “天人感应 ”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东方的理学家提出的 “致良知 ”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符合西方 “不禁人的本能 ”

30、中国 “独禁本能 ”要求的是 C。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 学 朱熹思想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由可能发生的是( ) 喜欢画年画 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喜欢听京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绘画、文学与戏剧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明朝的售后,由年画的存在,且可以读许多带插图的小说,因为明代是小说的兴盛时期,明朝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八股文,颜体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由此分析可知 均符合史实,而京剧出现在清朝,据此 D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31、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 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斯芬克斯的怪兽的谜语强调了人们要首先认识自己,由已学史实可知在古希腊哲学中,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应该认识人自己,由

32、此分析可知 A 与材料寓意相一致,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的起源表现 智者学派思想 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 ) A是对奴隶制度的血泪控诉 B是提倡解放奴隶,解放人性的最早呼吁 C奠定了罗马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 D是对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最早阐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奴隶和其他人一样具有 “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因此,他们的权利也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所以,这句话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故选

33、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的思想 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准确的理解。由已学知识可知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为政治所服务,儒家思想的独尊是由于汉朝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汉武帝利用思想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所以 把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颠倒,而 均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中

34、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独尊儒术 综合题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 “智 ”(智慧)、 “仁 ”(仁德)、 “勇 ”(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 “君子道者三 ”,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 “美德就是知识 ”(或 “道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 “美德由教育而来 ”。 材料二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

35、的缺陷,黄宗羲、唐甄 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到 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 “器 ”的 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 “天将器还中国

36、 ”,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 “西学中源说 ”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 “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 ”,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4分) ( 2) 17世纪的中国和 18世纪的法国,都 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

37、言书 ”?( 5分) ( 3)指出材料三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3分) ( 4)通过对以上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2分) 答案: ( 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4分) (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分)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心的社会方案等。( 3分) ( 3)甲: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不学其制度。 乙: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方)。

38、 丙: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 3分) ( 4)结论: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或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等)(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 “智 (智慧) ”“ 三种美德 ”“道德就是知识 ”“美德由教育而来 ”等信息可归纳出两者的相同点为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第( 2)问,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及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 “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拿出了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

39、家蓝图 ”可得出中外启蒙思想家们都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第二小问原因可以联系明清时期中国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等领域分析归纳即可。 第( 3)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甲 “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 ”可得出其提出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不学其制度;乙“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既要学习技术,也要学习制度;丙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而肯定西方文化。 第( 4)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探究归纳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人类不同文明 ”,结合上述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待不同文明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文化和吸纳优秀

40、的外来文化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起源的具体表现 苏格拉底 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 13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 11号 ”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 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 美国 晶体

41、管问世 197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 “多利 ”成功 1960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 DNA分子 回答: (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 ( 4分)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 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5分) 答案: ( 1)中心:古代中国与英国( 4分) 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42、。( 2分)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 2分) ( 2)国家:美国。( 2分)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中国、近现代西方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运用的能力。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材料二反映了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第二问回顾已学知识结合古 代中国造纸术、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回答。 第( 2)问,以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归纳及比较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

43、可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居于前列,然后联系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原因,如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 13 分)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 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 孔子家语 观思 (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

44、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6分)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 ,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 摘自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不能照抄原文)( 4分) 材料三: 邓小平在 1987

45、年指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 邓小平文选第 3卷 材料四: 2008年 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

46、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在土地经营和管理制度上有何发展?( 4分) 答案: ( 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2分) 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 “仁 ”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 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4分) ( 2)主张: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