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78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米易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分封的诸侯中与周王同姓的贵族占大多数,说明形成了一套以宗法制为纽带,分封制为体现的,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故选 C。 ABD项错误,秦朝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官僚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

2、,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1947年 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C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A和 B项是冷战开始序幕和标志所以先排除,D项欧洲煤钢联营六国中不应该有英国,所以也排除。针对西欧工人运动,美国通过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符合史实,所以应该

3、选择 C项。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遂公 ”上,铸有以下铭文: “天命禹(敷)土, (堕 )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 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 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研究中国 “德治 ”思想的渊源

4、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天命禹 (敷)土 ” 可以看出 正确; 项错误,从实物本身可以了解青铜器的生产水平,但是里面的文字并没有涉及相关内容;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而不 是甲骨文。 D 项正确,从材料 “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等信息可以看出。故选 A。 考点:西周时期的思想 点评:西周时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可以作为研究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重要的依据,其上面的文字也可以作为丰富的相关时期的史料。从这篇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重视德治的内容,比孔子的春秋时期要早,这有助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登州府志记载, “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

5、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家庭手工业发 展 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因此 正确;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由此可见 、 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故选 B。 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6、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有学者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答案: D 试题分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

7、道模式 。这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 A为唐都长安,此时界限还未打破; B反映的是市坊界限未被打破时的情况; C反映的是草市的情况; D项反映了坊市界限被打破,到处都有做生意的地方。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古代的商品经济 点评:古代我国历代政府普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商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唐代的早期尚未出现坊市界限分开的情况,在宋代即出现了坊市界限被打 破,草市普遍的情况。此外,和商业发展有关的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演进也需要掌握。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

8、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 C。 A项材料无法体现; B项并非最主要的消极影响; D项说法错误,古代史农耕经济为主,并未发展到垄断的阶段。 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点评:在古代统治者出于稳定统治的目的,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这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以至于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展缓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最终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9、19 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 , 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了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原因主要有: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等。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因此 ABD均正确。结合本题C项不符合本题,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出现在 1912-1919年间。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此题

10、考查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由于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民族工业在 19世纪 60、 70年代产生 ,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11、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切政治及学问使 老百姓,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体现出关注民生,而且侧重的是保障最低水平,所以应该是以轻工业为主。故选 C。A项体现不出民生内容; B项说法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大都是以轻工业为主; D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更多的体现的是救国内容,同时由于资金少,基础薄弱等因素,大多是发展轻工业。与此相关的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 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

12、都需要掌握。 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 2009年以来亚丁湾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 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 “海盗 ”出现过,这一“海盗 ”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B 试题分析:亚丁湾位于非洲东海岸,在 15世纪末进入该海域的在 ABCD四个人中只有 B项,达伽马的远洋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绕非洲东海岸航行最终达到印度。故选 B。 A项只到达好望角; C项向西航行到达美洲大陆; D项进行的环球航行,在菲律宾群岛被杀死。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点评:此题

13、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 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 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 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 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各国成为殖民霸主的时期。世界殖民霸主经历

14、了从葡萄牙、西班牙向荷兰、英国的演变;美国于 1776年诞生,在1600 1700年不可能进行殖民扩张。选 B。 ACD均正确,在 16世纪成为世界霸主的是西班牙 和葡萄牙;在 17世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荷兰;在 18世纪取得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是英国。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 17世纪为荷兰, 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应该是 ( ) A B C D 答案: C

15、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1840年前后)中开始成为 “世界工厂 ”,工业产值遥遥领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此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断衰落 1894年被美国超越。据此分析图片,代表英国的曲线应是 。故选 C。 为英国; 为德国; 为中国。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各国的发展速度并不一样,老牌的英国和法国发展缓慢了下来,新型的美国和德国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情况也需要掌握。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16、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 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职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 人民公仆 工农联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而 正确;公社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体现 人民民主原则;依据材料中 “所有公社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技术工人的工资 ”可知 符合题意。由于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主要是在城市中, 故 错误。故选 A。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

17、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失败的原因也需要掌握。 有学者认为: “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 ”其 “山寨 ”性表现在 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于伏尔泰的 “开明君主制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 两项可排除,法国 1875年的共和制、德国 1871年的联邦制时间都较晚,美国在 1787 年建立了联邦制,早于法德建立起了政治制度; D 项错误,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本题选 A项,美国的两党制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考点: 1787年宪法及联邦制共和制政体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

18、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美国的政治体制既有创新也有学习借鉴欧洲国家的政治经验,学习了政党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 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 B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 C英王成为 “统而不治 ”的虚君 D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英王虽然不再享有实权,但是依然是国家元首,只是统而不治 ,故选

19、 A。 B项正确,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而不是权力调节相关的矛盾;C项正确; D项正确,是国家元首,在外交礼仪方面代表国家。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 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 权利法案实现的。但是当时国王还有行政权。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两者在统治方式

20、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共主 ”说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A不正确;材料中明确提出 “共主 ”与 “独主 ”的统治方式的本质区别,故 B不正确; “共主 ”是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但独主不是,故 C不正确;而 “独主 ”是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包括通过地方长官的任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答案:选 D 考点:西周的血缘政治到秦汉的官僚政治的演变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后世采取分封主要是体现皇权,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分封。

21、秦朝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明成祖 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 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故C项错误。 A项应该是科举制度

22、;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故选 D。 考点: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明太祖废丞相,沿袭了 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彻底废除。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逐渐建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后来权力不断扩大,掌握了票拟的权力,但是并不能影响皇帝的决策大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历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 “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 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

23、巧合罢了。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错误,鸦片战争是必然发生的,从材料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可以看出;从材料 “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可以看出 正确;从材料 “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可以看出 正确。故选 B。 考点:鸦片战争的原因 点评: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应该放在国际国内大的背景中去分析。工业革命的完成,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商品输出成为这一

24、时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而鸦片贸易纠纷则成了鸦片战争的好的借口。与此相关的鸦片战争的内容和影响也需要掌握。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30余年( 1887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 .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 华的照片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时间 1887年到 1920年这一段时间分析, 是不可能亲历的,火烧圆明园是在 1860年;

25、是可以看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在 1900年; 是可以看到的,中华民国成立是在 1912年; 是发生在 1937年,不可能看到。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需要对相关的基本史实有比较熟悉的把握,同时也要准确的知道相关事件的时间。中国近 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

26、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的是 “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中的民 族主义、民权主义及三大政策,都不能成为当今世界的最为紧要的问题,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问题是民生问题。故选 B。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现在最关注的是民生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在

27、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 “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 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月 日。 ”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方式的换算及相关历史阶段的特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即 1946年。 1945年 8月到 1946年 6月内战爆发前是由民族战争向内战的过渡阶段,因此选 D。 AC 项错误, 1945年 8月日军投降; B项错误,不符合历史基本的史实。 考点:抗战结束后的

28、国内局势 点评:抗战结束后,国内民众普遍反对再次发生 战争,要求和平。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一方面进行重庆谈判,迷惑国内民众,另一个方面加紧备战,准备发动新的内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美国的训练下,国民党的军事人员进行了培训,材料既反映了这一点。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 “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 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 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 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 ”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 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倾向 C傅斯年

29、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 ”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 D 项最全面; A、 B 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 C 项错误。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学研究和史料的相关知识。史学研究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把握。而史料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

30、,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读下列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要认真分析示意图。从图示可以看出,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不断地增多,这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而支持中国的国家大部分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说明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受到

31、国际的越来越多的支持反映了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因此 ACD均正确。 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亚非拉国 家的广泛的支持。在 70 年代终于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比较 ”是历史学习、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32、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共同纲

33、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会议讨论建国问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全国人民的代表大会成为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82年宪法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选 C。根据上面的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 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 1995年

34、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就在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 ”的提出 B “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上的规定 “根本保证 ”,从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 之前 ” “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这是 1999 年 12 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

35、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 D。 A项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 C项是 D项的表现; B项是海峡两岸的共识。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本题的考点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国家实力不断的提高的情况下,祖国的统一大业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

36、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 1)根据材料一分析 “光荣革命 ”创造的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 “控制者 ”的?( 2分) 材料二 (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4分)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 “现代性 ”和 “传统 ”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 代表前

37、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一毛 泽东论十大关系 ( 4)材料四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 ( 2分)上述几则材料体现的三种

38、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 2分)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6分) 答案:( 1)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 2分) ( 2)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4分) (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 权等。( 4分) ( 4)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2分)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2 分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39、;英国与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6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 1)考查英国政府权力的分配,通过权利法案等法律文献和一系列的原则精神约束国王的权力,并使首相对议会负责,这根据所学知识可解决。( 2)从材料中可发 现共同点是分权,但不同的是目的,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美国实行分权体制保障民主。( 3)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主要是考察辛亥革命的基本事实。( 4)比较简单,本质上的不同可从目的、经济基础角度分析。 考点:中外政治建设 点评:英国通过权

40、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约束了国王的权力,是英国社会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美国确立的是联邦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保障了民主;中国的辛亥革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重要的尝试,虽然失败,但是其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 的成就。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政治发展的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 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 配第,再到约翰 洛克, 都在阐述一

41、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 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 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革命 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 1)材料一提到的 “一个重要因素 ”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 (5分 ) 材料二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 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19 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 根据内务

42、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 在短短的 37年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 6倍多 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 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三 泰晤士河悲剧: 1878年, “爱丽丝公子 ”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 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 1849 年到 1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 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 2)根据材料二、三中,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 ( 2分) 材料四 年份 世界贸易

43、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 3分) 材料五 中国自 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 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 (现代化 )的陷阱。 (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9世纪 4070 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近代化的变化 (3分 ) 答案:( 1)重要因素:确立了对私有财产

44、的保护。 (1分 ) 原因: 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 广阔市场的需求: 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手段积累。 (1点 1分,任答 4点给满分 4分 ) ( 2)突出问题:贫富差距悬殊和环境污染严重; (2分 ) ( 3)地位:英国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 2分) 主要原因: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并拥有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自由贸易政策;(任答 3点给满分 3分 ) ( 4)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 运动开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民族企业出现; (任答其中两点, 3分 ) 试题分析

45、:( 1)从材料 “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提到的 “重要因素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重要的原因可以从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 2)从材料 “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 ”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材料三则说的是环境污染的问题。( 3)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支配性的地位,反映 了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4)此问主要是考察工业文明冲击下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点评:英国最先完成了工

46、业革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越来越富裕。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列强加快了侵略战争的步伐。中国等古老的国家的大门被打开,在政治上开始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经济上上成为了列强经济的附庸。在西方经济侵略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在瓦解,也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进程。 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但在近代这种优 势逐渐丧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 100万的有 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 50至 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 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

47、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 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 “一枝独 秀 ”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 2) “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