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必修综合测试一(带解析) 单选题 下图为某一时期某商品的供求均衡曲线,其中 P表示商品价格, Q 表示商品供给和需求量, S和 D分别表示该时期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E为供求均衡点。若一段时期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化,且 E 点向右上方移动,那么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 )。 A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且前者幅度小于后者幅度 B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且前者幅度小于后者幅度 C供给增加,需求增加,且前者幅度大于后者幅度 D供给减少,需求减少,且前者幅度等于后者幅度 答案: B 江南 style以 “潘俊毙蜗笈渖稀案吒凰 备璐剩 菀锪耸锥 厦 髯笥涤冶 幕屏幻烂危 捶砹
2、撕 本缋 诺钠陡徊罹唷谌 蚱陡环只 纳缁嵯质迪拢 纫 鹗苤诠裁 灿 狭俗非蟆昂猛妗薄 槔种了赖耐 裥枨螅 佣 柚绯晌 缑胰 虻纳袂 馑得 ( )。 意识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客观现实 事物总是在联系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事物联系状态与事物的属性密切相关 艺术作品能有选择有创造地反映生活 A B C D 答案: D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平等,吃 “大锅饭 ”,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我国不断地对公平进行探索。这体现了 ( )。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3、一 价值标准与社会实践在历史性上的统一 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 真理在每一发展阶段上难免包含谬误成分 A B C D 答案: A 2013年 3月 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采 访时针对治理国家之道时提出,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态度。这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 “不折腾 ”思想一致,这告诫我们 (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 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A B C D 答案: A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
4、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 “开门办春晚 ”的广告启示我们 ( )。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 B C D 答案: C 2013年 2月 7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 ( )。 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 A B C D 答案: A 某知名教授认为,机动车有两个发
5、展阶段:一个是物质交通阶段,一个是精神交通阶段。在物质交通阶段,人们注重的是享受机动车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而在精神交通阶段,人们注重的则是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和舒适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时代的到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精神交通阶段。下列关于机动车的 “两个发展阶段 ”的理解,正确的是 ( )。 表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说明 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2013年 4月 6日至 8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着力推进合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中国愿意同
6、亚洲各国一道,进一步携手推进亚洲各国共同发展。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 ( )。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强国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亚洲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A B C D 答案: D 以 “中国梦 ”为愿景,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为基调,以 “转变作风 ”和 “反腐风暴 ”为抓手,上承使命,下接地气,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政坛新风。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 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把执政兴国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 认真履行领导和组织国家建设的职能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 B C D 答案: C 习近
7、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提出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编织这个笼子的 “材料 ”是 ( )。 制约和监督机制 人民民主 法律法规 上级部门的指示 A B C D 答案: C 2013年 2月 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到 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 40%。然而截至 2013年 2月 6日,全国仅有京浙等 7省市不同程度上调了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人民网发文指出,别让工资增长变成无源之水。要避免工资增长成为无源之水,必须 ( )。 A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适当增加企业和劳动者收入 B推动
8、经济发展方式向依靠科技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C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实现工资和生产率同步增长 D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最低工资得以持续增长 答案: B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列举措体现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中央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国家运用财政补贴方式实施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 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至 11个省市 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 5 扩大至 1%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2013 年伊始,我国京津冀等中东部地区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PM2.5频频爆表。此轮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的关
9、注,人们期待拨开雾霾见青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雾为自然现象,霾主要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PM2.5来源多样,京津冀区域 PM2.5来源中,燃煤占 35%、机动车占 16%,其余来源于工业、外来输送、扬尘、餐饮和其他。北京地区PM2.5来源中,机动车和燃煤因素分别占 25%和 19%,而外来输送高达 19%。此轮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 加的结果。 材料二 我国现行发展阶段的状况导致能耗水平高,能源消费不合理。 2012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10.1%、 45.3%、 44.6%,单位增加值能耗比约为 1
10、 6 1.5。 我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重与发达国家 1971年的水平基本相当,与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高出 40%左右。 材料三 表 1 2011年中国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 (%)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其他能源 (包括核能、水 力发电、可再生能源 ) 中国 17.67 4.5 70.39 7.44 世界 33.07 23.67 30.34 12.92 注: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 35亿吨,占世界的 45%,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的 7成以上,煤炭消费 34.25亿吨; 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 36.6亿吨,前 11个月煤炭消费总量约 37.2亿吨。
11、表 2 2011 2012年我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单位:万辆 ) 汽车 新能源汽车 2011年2012年 2011年 2012年 产量 1 841.89 1 927.18 0.836 8 1.255 2 销量 1 850.51 1 930.64 0.815 9 1.279 1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二、三,从经济运行结构的角度,分析
12、此轮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9分 ) (2)结合材料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战略的依据。 (7分 ) (3)美丽中国不能雾霾重 重。结合材料,从政府履职的角度为治理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分 ) 答案: (1)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各种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规模小,造成高排放、高污染。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比重偏大,加大了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加剧了排放和污染。 我国消费品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整个汽车行业产销量比重很小,汽车使用造成了大量的尾气排放,污染了环境。
13、我国区域发展尚不协调,周边地区的排放给京津冀等区域的雾霾天气造成了输入性影响。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党基于当前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这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遵循了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 (3) 坚持为人
14、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治理雾霾。 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对企业排放的监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推动科技创新,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促进节能减排,引导科学消费。 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 坚持依法行政,并主动接受监督,推动职能履行落到实处。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岁末年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也在全社会形成一股文明新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 6月 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
15、,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局确立改进工作作风,狠抓作风建设,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禁超标准接待,狠刹浪费之风。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杜绝 “中国式剩宴 ”,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共圆一个 “中国梦 ”。 材料二 我国每年的粮食浪费触目惊心。请客吃饭讲体面、比排场、比阔气等“面子 ”消费,一年损失的粮食相当于两亿亩耕地的产量,堪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 一年的产量。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很多谷物大豆。 材料三 从 “舌尖上的浪费 ”看,仅靠个人奉行 “光盘行动 ”还不够,必须
16、要抑制公款吃喝。事实上,我国的浪费现象何止是 “舌尖上的浪费 ”。灯火彻夜不息造成电力浪费;空房遍地, “鬼城 ”时现造成土地浪费;出行前呼后拥、夹道欢迎造成人力浪费 (1)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 “面子 ”文化。 (12分 ) (2)有人认为,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请你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14分 ) 答案: (1) 传统文化作为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人际交往中的 “面子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能够顺应时
17、代变迁则可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在我国当前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和仍需大量进口粮食的情况下, “面子 ”消费造成大量浪费,妨害社会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于 “面子 ”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 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 (2)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餐饮需求,从而影响这部分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事物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浪费所形成的需求以及对经济的拉动是畸形的、不持久的,实质上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经济发展危害巨大。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改善民生等方面,使整个社会经济良性运行,持久地拉动经济增长。 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节约新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合理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