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部分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蓝藻等所有单细胞自养生物都有利用 CO2的能力 B真核细胞内的 DNA都是线形的,原核细胞内的 DNA都是环状的 C蛋白质离开细胞都会失去活性 D 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后,细胞中各种生物膜面积变化都较以前明显增大 答案: A 下列有关细胞相关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相同的反应能产生更多类型的产物 B在植物体细胞中,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分子丙酮酸的反应,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在植物体细胞中,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分子丙酮酸的反应
2、,既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光照密闭瓶中的植物,在瓶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发生变化时,植物叶肉细胞中 ATP的转移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转移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答案: C 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 4 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 X为蓝色, Y为棕黄色 W和 X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X和 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Y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A B C D 答案:
3、 D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中,黄色 (A)对绿色 (a)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 (B)对皱粒 (b)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1全为黄色圆粒,则 F1自交后代中的重组类型约占 6 16 B.已知二 倍体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 12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单倍体幼苗的芽尖,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的各部分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依次为:根尖细胞 24条,精子 12条,叶肉细胞 24条 C.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若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 20个黑色
4、基因,则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 10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D.从分子水平看,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内进行着 DNA分子的复制以及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C 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 细菌 病毒 花粉 癌细胞 A B C D 答案: D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 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 Na+和 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gNa+、 gK+分别表示 Na+、
5、K+的电导)。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 ,用自来水定容到 1000mL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_,理由是 _。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_,这种培养
6、基属于 _培养基。 (3)“目的菌 ”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_和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 培养皿; 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需要灭菌的是: _;需要消毒的是: _。(填序号)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 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 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 50个菌落。 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由于土样不同 由于培养基污染 由于操作失误 没有设置对照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
7、养基中加入 _,细菌合成的 _将尿素分解为氨, PH增高, 使指示剂变红色。 答案: (1)不能( 1分)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分) (2)筛选目的菌( 1分) 选择( 1分) (3)尿素( 1分) 葡萄糖( 1分)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1分) (4)涂布平板法(划线法)( 1分) (5) 和 ( 1分) ( 1分) (6) ( 2分) (7)酚红指示剂( 1分) 脲酶( 1分) I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 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三种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
8、B 表示红眼基因),得 F1,使 Fl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 F2的分离情况。预期结果和结论: ( 1)_。 ( 2)_。 ( 3)_。 .番茄植株有无茸毛( A、 a)和果实的颜色( B、 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的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 1: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 :无茸毛红果 =2:1 实验 2:有茸毛红果 无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 =3:1:3:1 实验 3:甲番茄植株 乙番茄植株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
9、 =2:2:1:1 实验 4: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 无茸毛黄果 ( 1)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 _。 ( 2)实验 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_或_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 ( 3)实验 3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_和 _。 ( 4)实验 4产生的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 _, 总共有 _种基因型。 ( 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 2子代的有茸毛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_。 答案: I (1)若 F2中表现型为 3 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 2分) (2
10、)若 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则说明不发生突变( 2分) (3)若 F2中雌和雄 2 1,则说明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 2分) . (1)AA (2)1 2 让其全部自交,根据果实的颜色来分析判断 (3)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黄果 (4)6:2:3:1 6 (5)1/9(每空 1分) 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多根浮萍紧贴水面,生长快;扁种浮萍有气囊,总浮于水体表面。在某稻田中同时引入相同数量的多根浮萍与扁种浮萍。右图中曲线表示多根浮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试在图中画出扁种浮萍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某研究小组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
11、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 m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所调查的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 _。 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生长地,基因型 AA个体占 24%, aa个体占 4%;侵入该地区后, Aa个体为 48%, aa个体为 16%。试解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_。 (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且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_。 (4)下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
12、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_。 答案: (1)见右图。( 2分) (2) 丙( 1分) 入侵种群无基因突变,新环境与原来环境基本相同,有利其生存和繁衍。( 2分) (3)种群增长量(速率)最大( 1分) (4)甲、乙、丙( 2分) (1)研究表明,脱落酸在植物根的向重力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根冠内的脱落酸能主动地向根的生长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运输,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 生长。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有人对玉米根冠作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处理( A、 C生长部位上下方分别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将 B、 D的根冠各切去一半),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_处理向下弯曲生长大于 _处理,原因是_。 向上弯曲生长的处理有
13、 _。 (2)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 “光线能够使生长素横向背光一侧运输 ”。光线中不同成分的这一效应是否相同呢?为探究这一问题,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 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和用具:燕麦胚芽鞘尖端、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不透水的云母片、琼脂块、白光和与其同强度不同成分的单色光源(红、橙 紫光)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相同的琼脂块上,并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将琼脂块及部分胚芽鞘尖端分开(如右图所示)。 第二步: ; 第三步: 。 答案: (1) A B A上半部分根冠的脱落酸受重力作用下
14、移 C、 D (每空 1分) (2)第二步:将经上述处理的胚芽鞘尖端均分为 8组,然后分别用等强度 的白、红、橙 紫光单侧照射一段时间。 第三步:取下每组背光侧对应的 琼脂块,放置到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比较燕麦胚芽鞘的 弯曲度。(注:亦可对比每组向、背光侧对应琼脂块生长素的差值)(每空 2分) 请回答下列生物实验的有关问题: (1)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 _色,而细胞质基质接近 _色。 (2)某小组同学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时,尝试用玻璃纸制成人工膜袋,内装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置于盛有碘液的烧杯中,观察 膜袋内外两侧的颜色变化
15、,预期有 _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如要使实验结果出现更快,可通 过_的方法实现。 (3)探究 pH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 pH条件下的对照。 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难以将果汁的 pH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而只能调整好酶液的不同 pH,再分别与果汁混合。果汁的 pH难以调整的原因是_。 (4)在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 ,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 (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 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 _来估计单
16、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答案: (1)蓝绿 无 (2)4 适当提高温度 (3)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维持 pH稳定的缓冲物质 (4)将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5)记名计算法 多度等级 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 子技术是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例如:牛的 X精子的 DNA含量比 Y精子的高出4%左右,利用这一差异人们借助特殊仪器将它们分离开来,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试管动物技术通常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 _,并通过培养发育为 _后,再经 _产生后代的技术。 (2)图中过程
17、通常采用 _技术。在这个过程中 _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 生 _反应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有_。 (3)胚胎移植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此时可利用激素对受体进行_处理;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往往需要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请举出两种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的方法(只需写出名 称或简要原理)。_。 (5)人们利用试管动物技术成功培育了转基因动物,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程序中,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_,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转基因动物本身变成 “批
18、量生产药物的工厂 ”。如建立的生产生长激素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即:科学家将 _重组在一起,通过 _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物。 答案: (1)成熟和受 精( 1分) 早期胚胎( 1分) 胚胎移植( 1分) (2)体外受精( 1分) 获能( 1分) 顶体( 1分) 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2分) (3)同期发情( 1分 ) 免疫排斥( 1分) (4)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探针鉴定),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 2分) (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分) 生长激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 1分) 显微注射(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