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4845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 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三次(期末)质检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2010年 11月 11日 -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的国家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图 b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 A放大成图 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 B 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比例尺变为 1: 500000; 每点代表 2000人;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10千米;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小题 2】图 a中可能遭受全球变暖的危害最严重的海岸是 A甲 B乙 C丙

2、D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图 A的比例尺为 1厘米表示 10KM,即 1: 1000000;由图A放大成图 B,即比例尺扩大一倍,比例尺为 1: 1000000*2=1: 500000, 正确,每点表示的人口数量不变, 错误;图示 1 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缩小一半,即 1厘米表示 5千米, 错误;人口密度不变, 正确。故选 B。 【小题 2】结合图示的河流流向判断,该半岛地势东高西低,故丁位于河口地区,地势最低, 故可能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和全球变暖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为背景考查

3、地球地图和地形的判断,难度较小。解答时注意比例尺的解读及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人口密度与比例尺大小无关。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计算方法: 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到 n倍 ;那么原比例 n。 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 n倍 ;那么原比例 (n+1)。 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1/n;那么原比例 1/n。 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 1/n;那么原 比例 (1-1/n)。 比例尺缩放后 ,原面积之比会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该图中 ACB为晨昏线, C点(经度 45,纬度 70)位于格陵兰岛上。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 1】飞机从 A地点飞往

4、B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 A从 A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 B点 B从 A点出发沿 ADB飞到 B点 C从 A点出发沿 ACB飞行到 B点 D从 A点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转向正南 【小题 2】若图中 A点正值日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国际标准时是 9时 B此时黄河正处于丰水期 C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 D两小时后,太阳直射 20S, 75W附近 【小题 3】若图中 A点正值日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为 5时 B此日南昌的昼长较北京长 C此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此日南昌看到日出东北方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5、【小题 1】球面最短距离的走向就是大圆的劣弧。晨昏线就是球面上大圆的劣弧,所以最近的走向就是从 A沿 ACB到达 B点。选择 C项。 【小题 2】 A点正值日出, AC 段是晨线, 70oN 正好发生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0S,当前 45W平分白昼,时间是 12:00,二小时后 75W是12:00.所以两小时后,太阳直射 20S, 75W附近。 【小题 3】 A点正值日落 AC 段是昏线, 70oN 正好发生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0N。日出太阳位于东北方,日落太阳位于西北方。正确的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地图综合运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局部晨昏线图为载体考

6、查最短航线问题及飞行方向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读关键是明确: 1.球面最短距离的走向就是大圆的劣弧。 2.A点处于日出、日落时 AC 段是晨线还是昏线。 下图示意某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2 1=36。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该地的纬度是 A 526N B 18N C 526S D 18S 【小题 2】从 b到 a的时段内,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A日出时间逐渐推后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昼短夜长 D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2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直射北回归线时的正午太阳高

7、度角等于 36o。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是 18。根据图示可知是 18S。 【小题 2】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 34S,从 b到 a是太阳直射点从 18S到南回归线阶段,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加。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通过某地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2、 1的准确含义。 该图中 AB为赤道的一部分, AC、 BD为各自经线的一部分, CD弧度为90, AD为晨昏线, D是该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箭头表示自转方向,图示区域为 2011年 2月 3日(春节)。读图回答问题。

8、若 AC 两侧日期不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新旧日期所占比例为 3: 1 C北京时间为 3日 18时 D澳大利亚是冬季 答案: B 试题分析:日期是春节,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那么北极附近是极夜,弧CD属于夜半球,即多边形 ACD是夜半球。那么 AD是昏线,它与赤道的交点A,地方时就是 18: 00。判断日期是看两条线,日界线和零时线。既然 A是 18:00,且 AC 两侧日期不同,则 A点不可能为 0时,一定为日界线 180经线了。故 180地方时为 18时,故新的一天占 18个小时,旧的一天则为 6小时, B项正确。由 180地方时为 18时那么北

9、京时间( 120E)是 14时;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是夏季。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以局部太阳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解答时明确:( 1) AC 两侧日期不同,说明 AC 是日界线,一条是 180o;另一条是 0时的经线。 A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不可能是 0时的经线,只能是180o。那么 0时经线是 90oW。所以是 2月 3日的范围是 90oW-180o。( 2)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读图, D地此时是 2011年 12月 21日的 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 A地出发,航行 6天后到达 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 10天,到达目的地 C

10、地( 32N)。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轮船出发的当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 A B C D B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 B C D C此时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D此时 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小题 2】轮船到达 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A 2012年 1月 6日 16时 B 2012年 1月 5日 8时 C 2012年 1月 5日 16时 D 2012年 1月 6日 8时 【小题 3】当 C地处于高压的控制下时,下图中各岛昼长时间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文字信

11、息 “D地此时是 2008年 12月 21日的正午,一艘轮船从 A地出发 ”,可知轮船出发的当天,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而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半球正好相反 )。根据图甲可以得出 A、 B、 C、 D的纬度位置,从而可知选项 A错误;由于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根据 A、 B、 C、 D的纬度位置,可以得出选项 B错误;由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风带和气压带南移,从而也可排除选项 D;由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不难得出此时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C。 【小题 2】要计算 “轮船到达 C地时,该地

12、的时间 ”,只要找出三地的时区,并根据时间的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 时差 1 小时 ”,容易计算出轮船到达 C 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2009 年 1 月 5 日 16 时,故得出正确答案:为 C。 【小题 3】根据 C地的经纬度位置确定 C地受北半球的地中海气 候影响,故当C地受高压控制时,即北半球的夏季,则越往北昼越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以经纬网图及世界主要岛屿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世界主要岛屿的判断,考查范围广难度较大。解答时根据 12月 21日明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

13、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 20千米 /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小题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小题 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垂直气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烈,垂直温差小,大气稳定。丙地

14、等温线最稀疏,气温垂直差异小,所以丙地最稳定。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正午前后,是此时过后的 4个小时,乙地垂直气温差异变大,对流运动变的强烈,出现强对流天气。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3】根据该地地形剖面的海拔,该地海拔低于 500米,为丘陵地形。所以为东南丘陵。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及区域判断。 点评:本题以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及区域判断,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温线稀疏状况判断出气温垂直差异状况,结合海拨状况、气流运动分析推理出区域地理位置。 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气 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 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 (材料二 ),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 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小题 1】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 (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小题 2】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 A亚马孙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16、: 【小题 1】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所示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小题 2】根据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甲表示该种侵蚀作用最强,结合资料反映气候特征:降水量 700mm-1300mm 左右;气温 -5C-25C;浙闽丘陵最符合该气候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资料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以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的判断及资料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纵坐标、横坐标所代表的含义及纵坐标、横坐标汇合点的含义以及根据图示横坐标年平均降水量判断出主导外力是流水作用。 综合题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

17、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 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 12,则该日正午时分北京( 40N)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该日乙丙两地的昼长相差 小时。 ( 3)一年中乙地昼长大于甲地约有 个月;判断甲、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甲 、乙 。 答案:( 11分) ( 1) 62 ( 2分) ( 12N 60E) 2小时; ( 4分) ( 3) 6; 2326 4652 ( 5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由图可知

18、,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 12N。根据图所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夹角应与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即: 90-( 40-12) =62。 第( 2)题,甲地经度为 30W,因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故其地方时为 6:00,因此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 12: 00)的经度为 60E。乙丙两地都位于晨线上,经度差为 15度,因此日出时间相差 1小时,故两地昼长相差 2小时。 第( 3)题,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上,甲地位于赤道上,只要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乙地的昼长就大于甲地,时间约有 6个月,即从 9月 23日到下一年的 3月 21日;甲、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都为 90。甲地正午太阳高

19、度的最小值: 90-2326=4652,因此甲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 90-4652=2326。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 90-2*2326,因此丙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 90-( 90-2*2326) =4652。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来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 00,来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解答本题学生还需会灵活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下图为 “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

20、势特征。( 3分) ( 2) AB河段的河流流向为 。 C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 。( 4分) ( 3)在图中画出可能发育的河流,并标注流向。( 2分) ( 4)当地拟在 A、 B两处中选择一处修建水库,试比较 AB两处的建坝条件。( 3分) ( 5)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原因。(3分 ) 答案: ( 1)图示区域中间属盆地地形( 1分)周围有山地( 1分)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 1分)。 ( 2)先由北向南,( 1分)再向东南。( 1分) 400H 800( 2分) ( 3)图中可能发育的河流,及其流向如下图所示: ( 4) A 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

21、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注:此题最多给 3分) ( 5)丁处( 1分)。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 1分)该处的山体坡度较陡( 1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 试题分析: 第( 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征:盆地地形,中间低,四周高。 第( 2)题,首先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判断 AB河段的流向:先由北向 南,再向东南。 C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公式:( n-1)dH( n+1) d,计算出,其中 n=3, d=200。 第( 3)题,河流在山谷中发育,山

22、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图中可能发育的河流,及其流向如下图所示: 第( 4)题,可以从库区面积、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多少、工程量大小和人口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 5)题,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丁处是四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的地方,因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读技巧,明确河流流向、水库选址、陡崖计算等问题的判断。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条件,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跟地形: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水运:处在河流交汇处,水运发达;水源:有河流,水源充足。 读我国东部

23、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4分 ) (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据图分析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 ) (3)乙处为我国目前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图示区域的开发 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6分 ) (4)近年来图中 L湖泊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 A城还是 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会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是什么? (2分 ) 答案: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 (4分 ) (2)地形平坦广阔;降水 400 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 (4分 ) (

24、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6分 )禁止乱砍乱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 2分 ) (4)B城径流量变化增大 (2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从等高线分布图可以判断,东南部等高线密集, 且大部分在 200米以上,为低山丘陵;西北部等高线稀疏,且高度在 200米以下,为平原。整体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第( 2)题,由图可知,甲地地形平坦广阔;降水 400 mm 左右,适合牧草生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 3)题,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采

25、育结合。 第( 4)题,由图可知, A城位于河流的上游, B城位于河流的下游, L湖泊面积在逐渐缩小后对下游河流的调蓄功能下降, B城径流量变化增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 的判断、畜牧业发展的条件、森林的作用及保护措施及湖泊面积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综合性比较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形的判断、畜牧业发展的条件、森林的作用及保护措施及湖泊面积变化对河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图示判断,该地区岩石从成因上划分应为 岩。 ( 2)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书页 ”和 “文字 ”,在正常情况下,图中从 A到 D四种地层代表的地质年代关系是 (填序号

26、)。 a由新到老 b由老到新 c新老交替 d无法确定 ( 3)地点 中,在 A到 D代表的地质时期,地壳一直处于下沉,接收沉积的是地点 _(填数字番号),地壳运动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这一过程的是地点 _(填数字番号)。 答案:( 1)沉积 ( 2) b ( 3)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岩石特征可知,岩石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所以是沉积岩。 第( 2)题,根据沉积的先后顺序可知,图中从 A到 D四种地层代表的地质年代关系是由老到新。 第( 3)题,根据岩层结构推理可知。地壳只有下沉才沉积,因此地点 中,在 A到 D代表的地质时期,地点 地壳一直处于下沉, 接收沉积的是地点 。 考点:本

27、题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沉积岩的特征、会根据不同地质时期对应岩层判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地壳运动过程。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18次缔约大会于北京时间 2012年 11月 26日至 12月 9日在西亚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 材料二:整个 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0.8摄氏度。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图) ( 1)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 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 (提早或延迟),其正午日影朝 ,影子逐日变 。 ( 2)读图 1,与 200

28、6年相比, 2007年阿拉斯加州该小镇沿岸的海冰融化量急剧 ( 变大或变小)。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增多或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气温 。 ( 3)按 A预案,全球自 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 10年将升高约 ,并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答案: ( 1)提早 北 长 ( 2)变大 减少 升高 ( 3) 0.3左右 试题分析: 第( 1)题,联合国气候公约第 18次缔约大会召开期间,太阳直 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日出推迟,日落提前,故多哈的日落时刻逐日 提早,其正午日影朝 北 ,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故影子逐日变长。

29、 第( 2)题,全球变暖对极地地区影响较大,造成极地冰雪融化,同时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由于气温升高,大气环流状况变化较大,降水、蒸发状况也发生较大变化,引起不同区域降水和干湿状况的较大变化。 第( 3)题,分析图示可知, A、 B、 C三种预案情形下在 100年时间气温分别上升约 3.0C、 2C、 1.2C。阅读气温数值时读出大致数值即可,但不可有较大偏差。另外学生还需明确:现代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为主,释放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效应较强,气温升高幅度较大。天然气广泛取代煤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天然气毕竟也属于化石燃料,也会释放相当数量的温室气体,会导致气温升高,但

30、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的使用释放潜热少,气温升高最不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预案条件下气温的变化。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不同预案条件下气温变化的分析能力,及同 学们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能力。 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 EFG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_。 【小题 2】图中 B、 D、 G、 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 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_。 【小题 3】 A点日出为 _时, D点日落为 _时, B点昼长

31、为_小时, 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_。 【小题 4】 F点日出时间是 _, H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_。 【小题 5】写出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 _。 答案: 【小题 1】 2326N, 90W 【小题 2】 BDHG DBHG 【小题 3】 6点 21点 24 4652 【小题 4】 6点 4308 【小题 5】 90E180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左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直射点所在纬度2326N,根据第二幅判断 EFG为昏线,所以直射点经线为 90W。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 2326N, 90W。 【小题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为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白昼

32、由长到短依次是 BDHG。正午太阳高度角距离直射点越近越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DBHG。 【小题 3】 A点位于赤道,日出 6点; D点白昼 18小时,日出 3时,所以日落21点, B点出现极昼,所以昼长为 24, E点位于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 H=90-( 6634-2326) =4652。 【小题 4】 F点位于赤道,日出 6点, H点位于南回归线线正午太阳高度H=90-( 2326+2326) =4308。 【小题 5】根据图乙判读, 90E地方时为 0点,所以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是90E向东到 180。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

33、据极圈内的现象判断节气,根据 12时经线判断直射点位置,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求正午太阳高度,根据 0时经线和 180度经线求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 我国某地区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对学校所在地区进行了经线和纬度测定实验。下图是某天实验的示意图( MN 弧是测杆阴影端的连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上 _(填哪条线段)反映了当地的经线,理由是:_。 ( 2)若发现某天,阴影 OP的长度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这天可能的节气是 _;若测杆的长度和阴影 OP相等,这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 ( 3)分析( 2)小题的计算结果,当地纬度是 _ 。 答案: ( 1) OP OP是

34、最短的阴影,属于正午太阳位于最南点时的照射状况,指示南北方向 ( 2)春分或秋分 45 ( 3) 45 试题分析: 第( 1)题,应利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判断当地的经度,故结合图示OP位置为当地正午时的杆影位置,故可据此判断当地的经度。 第( 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特征,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则日影长度较短;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则日影长度较长,故阴影 OP的长度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应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测杆的长度和阴影 OP相等可利用直角三角形原理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45。 第( 3)题,根据春秋分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5,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纬度的距离 可计算当地纬度。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周日、周年变化判断日影方向和长短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