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4845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 B C D 【小题 2】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淹没险滩,使水流趋

2、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 “黄金水道 ”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水电的环境效应体现二方面:一是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将资源优势转换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选择 B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大坝修 建后对航运的改善作用。大坝修建后调节径流,河流流量稳定,水位提升,流速减缓等对航运有重要的改善意义。选择 D项。 热带雨林是:( ) 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地球之肺 ” “地球之肾 ” 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仅属于当地

3、国家 A B C D 答案: A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B C D 答案: A 读图 6,回答问题。 【小题 1】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小题 2】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

4、线,胶济线 【小题 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 南水北调 B天然气 西气 C电 西电东送 D煤 西煤东运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小题 4】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小题 5】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 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

5、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B 【小题 1】本题考查,变输煤为输电的优点。一、越高经济效益;二、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选择 B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山西三条运煤的铁路专线。自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选择 B项。 【小题 3】由于该地水资源短缺,制约该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选择 A项。 【小题 4】山西煤炭开发条件。一、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二、市场广阔;三、位置适中,交通便捷。正确的是 B项。 【小题 5】山西煤炭的综合开发。一、

6、提高煤炭利用技术;二、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三、调整产业结构。选择 B项。 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答案: B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答案: C 绿洲的稳定程度取决于( ) A自然和人为的水源保证程度 B人类植树造林程度 C自然环境土壤的肥沃程度 D气候的变化程度 答案: A 实现绿洲的可

7、持续发展应以什么为单元统一规划( ) A流域为单元 B部门为单元 C行政区域为单元 D自然村为单元 答案: A 以下材料是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2100 2460 【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小题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

8、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小题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我国的沙尘暴源地是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少,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选 择 D项。 【小题

9、 2】本题考查的是治理沙尘暴的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植被,减轻环境压力等方面入手。选择 C项。 【小题 3】我国沙尘暴在冬春季节频繁发生。该季节 1 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选择 D项。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小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小题 2】对 1985年与 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

10、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商业的区位条件 ;一是便利的交通;一是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城市交通图和人口图符合商业要求。选择 A项。 【小题 2】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反应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选择 C项。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答案: A 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答案: B 图 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

11、1回答问题。 【小题 1】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小题 2】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小题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小题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12、 1】甲位于我国北方,乙位于我国南方,南北方向种植 制度的差异是由于热量差异造成的。选择 B项。 【小题 2】甲、乙二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选择 B项。 【小题 3】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所以北方的楼间距长是纬度因素。选择 C项。 【小题 4】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地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乙位于我国江汉平原,酸性气体排放,降水较多,形成酸雨现象严重。选择 D项。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 “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

13、答问题。 【小题 1】 “红色荒漠 ”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 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 C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小题 2】根据 “红色荒漠 ”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人为因素是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选择 C项。 【小题 2】从 “红色荒漠 ”形成的原因可知,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形成的。酸雨首先要从提高植被覆盖率入

14、手。 读图 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2】上图中 A、 B、 C、 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养分供给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1】根据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量的多少克重, A 圆圈最大,养分量最大,最关键。选择 A项。 【小题 2】雨林由于生物循 环旺盛, A是生物, B是枯枝落叶,养分释放后,进入土壤 C ,植被吸收 -D,不然就被水的淋溶作用导致养分流失。所以雨林的养分集中在植物体内。选择 D项。 我

15、国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河流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答案: D 读图 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mm),完成问题。 【小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农牧活动 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 A B C D 【小题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草原 水能 石油 森林 A B C D 【小题 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6、 【小题 4】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1】东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自东向西降水减少是距海远近;降水是夏季吹东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选择 B项。 【小题 2】与降水丰富有关的是:水能(水量大);森林植被(环境湿润,植被茂盛,形成森林景观。)选择 D项。 【小题 3】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从纬度因素分析,热量不足,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选择

17、B项。 【小题 4】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从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资源的更新分析。选择 D项。 根 据图 4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 ,回答问题。 【小题 1】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 ,下列过渡合理的是( ) A平原 高原 高大山脉 B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C干旱 半干旱 湿润 D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 年一熟 【小题 2】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 主导因素是( ) 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从沿

18、海向内陆,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植被从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选择 B项。 【小题 2】自东向西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植被从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所以影响因素是水分。选择 A项。 读图 5“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划分 、 、 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小题 2】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东部、中部和 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珠江 D澜沧江 【小题 3】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 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

19、全球定位系统 D实地调查 【小题 4】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1】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高寒区。主要从三区域的气候和地貌划分的。选择 A项。 【小题 2】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在第一阶段;经过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在第二阶段;下游经过华北平原,是第三阶段。

20、选择 B项。 【小题 3】 RS 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选择 B项。 【小题 4】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不正确的是 D项。 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答案: D 综合题 读 “我国南方某丘陵山区人地关系 ”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 9分) ( 1)把下列

21、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人均耕地减少 B土地退化 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D毁林开荒 E破坏植被 F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 2)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荒地的根本原因是: 。 ( 3)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 , 。 答案:( 1) ADEBCF( 2)人口增长过快( 3) 控制人口增长 , 大力发展林业等多种经营 。 读下面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各工业部门的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共 12分) ( 1)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 工业。 ( 2)该地区能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和 ,主要原因是 。 ( 3)根据本区资源特点,除煤炭、电力工业外,还可优先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和 ,主要原因是 。 ( 4)

22、从本区能源构成特点来看,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 ( 5)该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选择)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 D土壤盐渍化 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人为原因主要是 。 答案:( 1) 能源 ( 2) 输煤和输电 ,原因 该地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铁路的运力有限 。 ( 3) 冶金 和 煤炭化工 ,原因 充分发挥该地煤能源丰富的优势发展耗能工业 ( 4) 煤尘、粉尘增多影响空气质量; 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形成酸雨 。 ( 5) C 自然原因是降雨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毁林开荒) 。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 1)热带雨林主要分

23、布在 。 ( 2)热带雨林有什么全球环境效应? ; ; 。 (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直接原因 , , 等。 ( 4)巴西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 ( 2分)。 答案:( 1)赤道附近 ( 2) 、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称为地球之肺; 、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称为蓄水海绵; 、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 3)直接原因: 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 北部是茂密的雨林,开发历史较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该图为我国沙漠化土地及沙漠化快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0 分) ( 1)图中 地区降水稀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分) ( 2) 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2分) ( 3) 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3分) ( 4) 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分) 答案:( 1)深居内陆 有高原山地阻隔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 2)人口激增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 3)干旱的气候 降水少,植被稀疏,沙质沉积土,冬春多大风 ( 4) 合理 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