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4852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我国 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地区 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 地区 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 91.13度 29.67度 3648.9米 106.47度 29.58度 259.1米 114.13度 30.62度 23.1米 120.17度 30.23度 41.7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中 地区经纬度位置可知 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以我国四个不同地区的地区差异来考察我国太阳辐射的地

2、域分布。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大致规律: 1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总体是东部小西部大。 2极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附近,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水汽较多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强造成的。 3极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邻海基线起算的 A 12海里范围内 B 200海里范围内 C 12公里范围内 D 200公里范围内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指从邻海基线起算的 200海里范围内。 考点:本题考查专属经济区的内涵。 点评:本题属基础型试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即可请作答。专属经济区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

3、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 下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 A、 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热力环流。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A. A、 B都向左偏 B. A向左偏、 B向右偏 C. A、 B都向右偏 D. A向右偏、 B向左偏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炉加热导致附近温度升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空中形成高压;冰块处气温低,近地面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对应高空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考点:本题考查热

4、力环流及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 点评:本题借助一幅图,考查热力环流,题目很基础,但综合性强,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喷出岩,常含有化石 B乙处为侵入岩,常常形成气孔 C甲处为花岗岩,又可以称作变质岩 D乙处为花岗岩,又可以称为火成岩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为喷出型岩浆岩,又叫玄武岩,常常形成气孔;乙为侵入型岩浆岩,又叫花岗岩,质地坚硬。符合的是 D。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5、。常见的岩浆岩有侵入型的花岗岩,喷出型的玄武岩。 当太阳直射点在 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A 3月 21日前后 B 6月 22日前后 C 9月 23日前后 D 12月 22日前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太阳直射 H点时(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 12月22日前后。 考点: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点评:本题属读图判断题,难度较小。学生根据黄赤交角即可读出 H位于南回归线上,直射时为冬至日。 2009年 2月 25日,百岁外白渡桥重返苏州河。北跨桥身借助潮汐 “回家 ”后的第二天,南跨桥身也复位成功。外白渡桥北跨桥身 “回家 ”时,正值农历二月初一。此时月球正处于下侧 “月

6、球公转示意图 ”中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 “新月 ”,也叫 “朔日 ”,这时是农历初一。农历初一对应图中 a点。 考点:本题考查月相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月相的变化过程,本题即可作答。 【知识拓展】 30天的月相变化图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里的圆缺就是指 “月相变化 ”: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由于月球本身不

7、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 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 “新月 ”,也叫 “朔日 ”,这时是农历初一。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 “蛾眉月 ”,这时是农历初三、四。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

8、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 “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 “满月 ”,也叫 “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 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 “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 “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 “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

9、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 “朔望月 ”,时间间隔约 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 “朔望月 ”确定的。 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模型图可见其顶 部有一倒梯型风洞。依据上海的盛行风向,开口方向应为 A东北 西南 B西北 东南 C东 西 D南 北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海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为减轻风力对大厦的影响,开口方向应为西北 东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模型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冬夏季风,难度较小。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图中 、 、 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是 A岩石圈、岩

10、石、矿物 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秘鲁寒流、补偿流、洋流 D行星风系、大气环流、季风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图示我们可知 、 、 三个圆是包含于的关系,就是由小到大的逻辑关系。只有 C项符合这种逻辑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天体系统、洋流、大气环流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范围广,对学生要求较高。解答时注意 、 、 三个圆逻辑关系,结合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下列四图中,箭头显示为南半球风向偏转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风向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侧偏转。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 点评:本题

11、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学生掌握风的形成影响因素(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地转偏向力; 3摩擦力)即可。解答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这里的左侧是风运动方向的左侧。 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 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小题 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B大陆板块年龄较为年轻,而海洋板块则较古老 C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 物质的对流 D澳大利亚大陆地壳相对比较稳定 【小题 2】根据板块学说,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A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B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带 C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带 D处于太平洋板块与

12、美洲板块的碰撞带 【小题 3】 09年 12月,菲律宾著名的马荣火山再次喷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凹陷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地壳的隆起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张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张裂处比较年轻,如大洋中脊;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澳大利亚大陆地壳位于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不正确的是 B。 【小题 2】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原因是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带,南极洲板块向下插于美洲板块,在下插过程中由于摩擦、压力等因素造成洋壳熔融,然后造成岩浆上升,岩浆冷却后形成安第

13、斯山脉。 【小题 3】菲律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是形成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板块的分布及特征。 点评:本题以板块构造学说为背景考查世界板块的分布及特征,查 范围较广、难度一般考。学生掌握世界板块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解答时注意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循环运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 【小题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属于水循环示意图中环节的代码是 A B C D 【小题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 现人类活动对图中环节施加影响的是 A B C D 【小题 3】关于水循环意

14、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B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的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故选 A。 【小题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施加的影响是改变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体现的就是改变地表径流。 【小题 3】 A项水循环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水热交换,故 A项错误 ;C 项 “使海洋蒸发减少 ”不恰当; D项水资源的总量有限,故 “用之不竭 ”不恰当。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点评:本题以水

15、循环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地理意义,难度一般。学生需准确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综合分析。 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大理岩 B玄武岩 C页岩 D石灰岩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冰岛上火山活动频繁,故其主要的岩石为喷出岩 玄武岩。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及成因。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学生明确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岛上多火山、地震,那么岩石类型不难推出。 影响冰岛火山活动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答案: A 试题分析:冰

16、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发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板块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题。学生掌握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即可轻松作答。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冰岛不适宜热带作物的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地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温度低不适宜热带作物的生长。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影响冰岛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

17、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 2.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 表中所列的是 12月 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小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 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小题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方时的不同 A B C D

18、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2月 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晨昏线切割纬线,在北半球昼弧短,夜弧长,表明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弧长,夜弧短,表明南半球昼长夜短。分析上面表格可知,四地中只有丁地昼长大于 12小时,故 D为正确选项。 考点:地球表面不同区域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球表面不同区域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小题 2】与赤道相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除外)。甲、乙、丙、丁四地与赤道相比昼长差分别为 6小时 30分、 2小时 51分、 35分

19、、 1小时 56 分,昼长变化幅度 由大到小为甲乙丁丙,表明纬度由高到低为甲乙丁丙,故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与纬度的关系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与纬度关系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小题 3】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白昼长短与地球公转有关,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晨昏线与地球各纬线切割关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高低不同。当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最低时,晨昏线切割纬线所得昼弧、夜弧差别最大,地区间昼长差别最大;当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最高(极点) 时,晨昏线切割纬线所得昼弧、夜弧差别最小(等长

20、),地区间昼长差别最小(昼长均为 12小时)。地球自转只是导致昼夜更替,与昼长变化无关;地方时差异与经度差异有关,与昼长无关, 、 错误。故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造成地球表面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造成地球表面白昼时间差异主要因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某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设计了太阳能热水器,如图。 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要经常调节滑动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如果把该热水器放在地球的 极点,在一年中,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A 0 B 2326 C 4652 D 6634或 90 答案: B 试题分

21、析:由于集热板与地面的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故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的变动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动幅度。故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 2326N-2326S,故对于极点地区而言,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大约为 2326。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之间的关系,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来分析。本题还可结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设计试题。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A春夏多、南方多 B春夏少、北方少 C夏秋多、南方多 D夏秋少、北方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大部分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所以水资源分布呈夏秋季节多、

22、冬春季节少的特点;再者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所以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点评:本题属基础型试题,难度较小。我国水资源时空分 布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造成的。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方式是 A改变地面状况 B改变太阳辐射强度 C改变地表径流量 D改变大气环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了地面的面貌,改变了地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人类影响气候的主要方式是改变下垫面状况。 关于地球

23、的正确叙述是 A没有卫星和大气 B比火星离太阳更远 C比巨行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 D火星和地球之间存在着小天体群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是一颗行星,拥有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在太阳系中距日距离排在火星之前;火星、木星之间存在着小天体群;地球属于类地行星,比巨行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属性。 点评:本题属基础性题目,较为简单。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天体状况即可轻松作答。 由太阳大气活动影响而产生的现象是 A “日食 ” B “磁暴 ” C “极昼和极夜 ” D太阳直射点的往返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

24、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耀斑,也发生在色球层。太阳活动会发出大量的紫外线、 x射线、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扰动电离层和地球磁场,从而产生磁暴现象。日食,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极昼和极夜、太阳直射点的往返移动都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活动,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影响,同时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我们常用的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 23时 56分 4秒 D 24小时 3分 56秒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 点评:本题属基础型试题,

25、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恒星日、太阳日的区别即可轻松作答。地球自转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 36059,所用时间为 24 小时,是太阳日;而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 360,所用时间为 23小时 56分。 23小时 56分 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与农历周期无关的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 C端午 D中秋 答案: B 试题分析:春节、端午、中秋都是固定日期,而清明日期是在一定范畴内随机的。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传统节日与农历周期对应关系,清明日期是不固定的。 北京时间 12月 7日 17时 40分,被称为 “改变地球命

26、运 ”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55o42N、 12o36E)正式开幕。开幕时的当地时间为 A 12月 7日 1时 40分 B 12月 7日 10时 40分 C 12月 6日 10时 40分 D 12月 8日 1时 40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哥本哈根( 55o42N、 12o36E)位于东 1区,北京位于东 8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 12月 7日 17时 40分时哥本哈根时间是 12月 7日 10时 40分 .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的换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掌握时间换算的一般步骤即可轻松作答。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 “万能钥匙 ”,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

27、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 7.5) 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 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 解如下:( 130 7.5) 15 9.2,取整数 9,舍去余数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 -小时区数) 1 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 1 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 12-东时区数)( 12-西时区

28、数) 1 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 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 -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 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 -区时差 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 -已知时区代号) 1 小时路程时间 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向 C昼夜

29、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而产生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的更替、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向是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是一个旋转体,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学生熟练应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时差、水平物体运动地转偏向力。 每隔 47年,秘鲁渔场的捕鱼量就会出现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附近的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B厄尔尼诺现象导

30、致秘鲁沿岸的涌升流减弱 C拉尼娜现象导致秘鲁沿岸的涌升流增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岸比常年更干燥 答案: B 试题分析:秘鲁渔场位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秘鲁西侧。该水域因盛行上升水流,上层饵米丰富,鱼群聚集,而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厄尔尼诺的发生,使该渔场的捕鱼量降低。秘鲁渔场捕鱼量的减少,主要原因是鱼群数量的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结合秘鲁渔场的成因根据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可归纳出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鱼群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1.秘鲁寒流通过秘鲁渔场,因而该渔场主要以冷水性鱼类为主。厄尔尼诺能使海水急剧升温,洋面平均温度骤升。冷水性鱼类因不

31、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大量死亡,致使鱼群数量锐减。 2.厄尔尼诺现象致使水中含氧量减少。因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厄尔尼诺现象招致海水温度升高,水中氧的含量降低,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3.秘鲁渔场位于东南信风带,在东南信风和近岸海域的离岸风作用下,盛行涌升流,鱼类食物丰富。厄尔尼诺现 象的爆发,会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使该渔场涌升流削弱,鱼类食物减少,鱼类数量因而减少。 综合以上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将影响鱼类生存环境,致使鱼类数量减少,最终导致捕鱼量的减少。 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中纬西风,该气压带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答案: B 试题

3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气压带是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如下图所示 ;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属基础性题目,较为简单。学生熟练掌握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及对气 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 【规律总结】 1.地球气压带(口诀):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2.地球风带(口诀): 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信风赤道搂,东风两极出,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 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的原理是烟雾 A比周围空

33、气温度高,阻挡冷空气 B能反射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C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D能阻止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产生滚滚浓烟,浓烟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性题目。学生掌握大气逆辐射的原理即可轻松作答。 冬季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34、D冰岛低压 答案: C 试题分析:冬季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考点:本题考查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型试题,学生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即可轻松作答。冬季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阿留申低压。夏季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 洋的亚速尔高压。 近年来我国冬小麦种植范围的纬度增高,其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使我国北方气温增高 B

35、季风变化导致雨水充足 C土地和水污染使植物基因变异 D种植业的技术越来越发达 答案: A 试题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故 A项正确。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影响的认知水平。 我国江淮地区每年 6月中旬到 7月上旬会出现梅雨天气,造成这种天气现象的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过境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江淮地区每年 6月中旬到 7月上旬会出现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型试题,难度较小。

36、学生掌握我国两大准静止锋即可轻松作答。我国两大准静止锋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 6月中旬到 7月上旬出现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一是每年 9、 10月昆明准静止锋。 下列关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或开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底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B世界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马拉开波湖等地区 C目前各国海底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D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仅限于东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海上产油区有波斯湾、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欧洲北海、南美洲墨西哥湾。海上天

37、然气的储量以波斯湾第一,被称为 “石油海 ”;北海第二;墨西哥湾第三。中国大陆架的海底石油产量远景很大,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 “石油海 ”,渤海、黄海、东海及南 海的南北两翼都有面积广大的储油区。海上原油产量逐日增加,日产量已超过 100万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 1/4。 考点:本题考查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或开发。 点评:本题属基础性试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或开发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与喀斯特地貌对应的岩石类型是 A大理岩 B片麻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答案: C 试题分析: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广布地区长期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典型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

38、地貌。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长期在流水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成因分类不相同的岩石是 A石灰岩 B页岩 C砂岩 D大理岩 答案: D 试题分析:石灰岩、页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种类。 点评:本题属基础性试题,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种常见的岩浆岩:花岗岩、橄榄岩、玄武岩;四种常见的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三种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下

39、列叙述中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地球的岩石圈是一块整体 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C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沟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刚性的岩石圈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性试题。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作答。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是移动的。 综合题 首届上海

40、航运青年文化节上,青年代表将 215个世博漂 流瓶委托远洋轮船长投至公海,向各国朋友发出参加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邀请。读 “太平洋洋流示意 ”图回答问题:( 6分) 1. 图中代表洋流 的数码中,流向箭头与实际不符的是 ;洋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的是 。 2. 假设洛杉矶的朋友收到漂流瓶,则漂流瓶可能随着洋流 、 而来。其中洋流 根据形成原因属于 。 A. 风海流 B. 密度流 C. 补偿流 3. 洋流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概括为 _。 4简述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 . 2.A 3.增温、增湿 4.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

41、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 27 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 “厄尔尼诺现象 ”。 试题分析: 第 1题,图中洋流 所在海域洋流应是气旋型大洋环流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应是 北赤道暖 流。 第 2题,洋流 在西风带内,其形成应属于风海流。 第 3题,洋流 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第 4题,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与成因。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

42、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世界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知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与成因。 有的楼盘为了 “有效 ”利用土地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4分)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2445 2.02H 1.7H 4028 1.18H 1.2H 3521 1.41H 1.1 1.2H 2636 1.86H 1.6 1.7H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

43、 的是 _。 2. 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 比上海应 _(宽,窄)些,原因 。 3. 甲、乙两图是在某住户客厅绘制的,正值夏至日或冬至日太阳正午时分,其中在冬至日绘制的是 _。 答案: . 2. 宽 冬季北京的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3. 甲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于上述四城市均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纬度从低到高则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递减。四城市纬度最低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夏至日为 6月 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城

44、市为纬度最低的城市,即为 城市。 第 2题,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北京比上海的纬度高,故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比上海的要小,楼房的影长更长,因此楼高相同,北京的楼间距更大一些。 第 3 题,图中甲图是在冬至日绘制的,由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夏至日小,故物体影长更长。图中甲照入室内面积较大,阳光斜射更厉害,故为冬至日某住户客厅绘制图。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对 应的相关知识。 下表为某地气象资料,回答问题:

45、(共 6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0 -1.5 0.2 5.6 13.5 19.3 26.1 24.6 18.3 13.0 7.0 -0.6 降水量 mm 11 13 12 29 31 86 249 181 77 45 30 26 1. 该地年降水量季节分配特征是 _,该地当属 _气候。 2. 该地可能是我国的哪个城市?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绘制该地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 答案:夏秋多,冬春少 温带季风 2. B 3.图略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图表可知该地 7、 8月份降水多, 1、 2月份降水少。根据水、温状

46、况可推知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第( 2)题,该地最低月气温在 1月且于零度,可排除 C、 D选项,由于最低温度只有 -4.0 ,可知 A项不符合,故选 A。 第( 3)题,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状况进行绘图。需要注意坐标含义、数字间距、图例绘制等细节。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类型。 点评:本题以某地气象资料为载体考查我国局部气候特征,难度一 般。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即可轻松作答。 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和气温、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15分) 1说明非洲气候类型的总体分布特点及成因: 特点: 2气温、降水量图表示的气候类型位于非洲气候类型图中 A、 B、 C、 D四处中的 处。 3非洲中部赤道横

47、贯地区,自西向东,东部气候类型是 , 其气候特点: 其成因 。 4撒哈拉沙漠气候特点为 ,成因: (至少 3点) 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气候为 ,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气候为 ,成因: 答案: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 2 C 3 热 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湿季闷热多雨,干季干旱少雨 原因是受地形为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 4终年炎热干燥 纬度低,炎热;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西部有寒流经过,加剧了干旱性 5东部: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 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西部:热

48、带稀树草原气候 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非洲气候类型的总体分布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 第 2题,图中气温、降水量图 表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应位于非洲气候类型图中 C处,大陆西岸,南纬 30度至 40度之间。 第 3题,非洲中部赤道横贯地区,其东部气候类型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气候特征为:干湿季明显交替,湿季闷热多雨,干季干旱少雨。其成因是受地形为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 第 4题,撒哈拉沙漠气候特点为终年炎热干燥,成因纬度低,炎热;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西部有寒流经过,加剧了干旱性。 第 5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由于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 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形成了为热带雨林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非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非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属于地理基本规律的考查。 本世纪首次日环食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