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4924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 /耕地面积 100%。读图完成题。 【小题 1】造成福建复种指数偏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 D纬度 【小题 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福建的纬度最低,如果考虑纬度位置,福建的复种指数应该是较高的;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因素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小;福建大部分地区为

2、山地 (武夷山 )、丘陵 (浙闽丘陵 )地区,海拔较高,热量相对不足,导致复种指数较低,故选 A。 【小题 2】读图可知,上海的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暖都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能改善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扩大市场范围,但对复种指数无影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复制指数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复种指数的含 义。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 /耕地面积 100%。( 2)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3)知道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下列有关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世纪中叶以来

3、,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B 20世纪 60年代,出口加工区在东亚的转移是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的典型例证 C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廉价劳动力 D由于市场的因素,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在西欧和北美 答案: A 试题分析:下列有关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因素的说法: A.20世纪中叶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说法正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及自身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日韩及台湾后至中国大陆沿海。 B.20世纪 60年代,出口加工区在东亚的转移是降低企业生产的内

4、部交易成本的典型例证,这种说法不准确。出口加工区由自由贸易区发展而来。出口加工区可以利用免税等优惠条件吸引国外资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属企业、国际际间交易。 C.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廉价劳动力,不对。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市场广阔、潜力大。 D.由于市场的因素,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在西欧和北美,不对。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

5、键是:( 1)明确产业转移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2)了解出口加工区的含义。 【知识拓展】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定义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 (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的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等。 三、产

6、业转移的影响 :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四、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又称加工出口区。狭义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以实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专为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而开辟的特殊区域,其产品的全部或大部供出口。广义还包括自由贸易区、工业自由区、投 资促成区和对外开放区等。有单类产品出口加工区和多类产品出口加工区之分。后者除加工轻纺工业品外,还加工生产电子、钢

7、铁、机械、化工等产品。出口加工区由自由贸易区发展而来。 五、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其发达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 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据此回答以下 2

8、题。 【小题 1】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 巴基斯坦纱 中国布 意大利印染 法国服装设计 土耳其制造 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小题 2】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 A耕地面积广大 B劳动力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服装设计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小题 2】美国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生产,使其在原料供给中受益。 考点:本题考查产

9、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服装设计和服装制造的区别。服装设计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而服装制造是廉价劳动力指向性。( 2)明确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依靠的是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生产,使其在原料供给中受益。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 “调水 ”变成 “调电 ”,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 “水从地上流 ”为 “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以下 2题。 【小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

10、丰富 B太阳能 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 2】若 “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 ”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川、渝地区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小题 2】该方案实施后,减少了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电力资源(水能资源)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

11、分析。( 2)明确若 “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 ”实施以后,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就减少了,这样就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黄河下游断流天数也会减少。 【知识拓展】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 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 2 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 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 一是增加来水量; 二是减少用水量; 三是调整用水时间; 四是强化水体质

12、量保护。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 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 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 (下图所示 ),使在华供应商由 1995年的 130多家发展到 2001年的 700多家。完成以下 3题。 【小题 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 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生产成本低 D研发力量强 【小题 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 M公司第 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国际航空港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市场 【小题 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

13、能成为 M公司第 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M公司属于跨国公司,公司经营的产业进行转移最根本目的在于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手段,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天津与北京比,地价、劳动力工资价格较低,而天津拥有 M公司经营所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天津的比较优势,吸引了 M公司在天津落户安家。故选 D。 【小题 2】 M公司的产业运营需要大量的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协作, M公司的转移,实际上是该公司原料、元配件销售市场的转移,为了减少交通运输费用,增加销

14、售收益,与 M公司进行生产协作的企业选择了随 M公司这一销售市场的转移而转移,故选 B。 【小题 3】 M公司的产品,如手机、 GPS接收机等属于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是 M公司的元配件供应源 (商 )。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跨国公司转移的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主要考查 M公司在天津投资建厂的原因。 【知识拓展】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经历了六个阶段,分别是 代理商 销售公司 组装公司 生产公司 研发机构 全球经济,到了第六阶段时,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形成了。 跨国公司国外组织生产的原则( 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金;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

15、工产品; 在物资 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利 : 引进资本和技术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 : 对我国传统工业造成冲击。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小题 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16、【小题 1】筑巢引凤阶段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共设施,故选A。 【小题 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到第二代产业园区,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失去了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的升级与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2)随着该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区劳动力的价格也逐渐提高,因此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2011年 3月 14日,农业部表示, 2010年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形势稳中趋好,生产增加值达到 79 800

17、亿元,全年新增就业超 240万人,总就业人口达1.58亿人。读 “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 ”,回答题。 【小题 1】在 A、 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 【小题 2】近年来 B、 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 A “民工 荒 ”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对外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可知, A地是苏南地区、 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城市密集区,

18、受城市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在大城市周围都形成了以生产蔬菜、水果等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小题 2】 B地位于福建南部、 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 C地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众多,相互间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考点:本 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地区企业发展暴露的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 A为城市化模式中的苏南模式, B为温州模式, C为珠三角模式,确定了位置,题目就变得简单了。 2010年 10月 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 “十二五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

19、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小麦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 B丙 C乙 D丁 【小题 2】丙利用方式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四种利用方式中只有丁能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故丁综合效益最好。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因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气温低,沼气发酵会受到影响。 考点:本题借助我国东北某农业区小麦秸秆利用示意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 1)明确综合效益最好意味着资源的综合利用环节最多,

20、利用达到最大化。( 2)丙利用方式的不利自然条件要结合丙地所在区域东北地区分析,这样就化难为易了。 读 “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 ”,完成第题。 【小题 1】在阶段 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 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的方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 2】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其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珠

21、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示的时间,在阶段 ,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另外还需注意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秦岭的阻隔。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小题 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机械化水平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经

22、纬网及区域轮廓图可判定该区位于东北地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北部和松嫩平原上,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原、耕地和林地,分别适于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发展。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是因为东北平原地广人稀。 【小题 2】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东北农业的 发展方向。 点评:东北地区正在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依靠科技,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

23、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小题 2】对 2010年与 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RS、 GIS、 GPS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常被称为 3S,在现代地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 GIS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

24、借用,地理选修教材中虽然提到了图层,但并没有具体描述叠加的问题,所以该材料很新,体现了时代气息和学科技术前沿的完美结合。但是正所谓高起点低落点,问题并不难。商业网点的选择主要看的是市场和交通。 【小题 2】本题难度较小,土地利用图层的变化,只能了解土地利用和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无法完成 A、 B、 D三项的认知。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为 2004年全国卷高考题,题目新颖,高起点低落点,看似复杂实际上难度较低,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心理素 质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反映出 (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

25、植被呈负相关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 10% 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小题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天然植被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机制和统计图的分析技巧,同一风速条件下,绘制一条垂线,即可看出输沙率与植被的负相关规律,进而可知防治荒漠化最根本的措施是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小题 2】上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则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则防治荒漠化

26、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机制和统计图的分析技巧,以及荒漠化的治理保护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技巧,从上图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地理信息: 横坐标表示风速; 竖坐标表示输沙率; 曲线表 示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 10 20%时的曲线较陡。这样我们就明确了植被、风速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结合图可知 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 荒漠化程度越小。 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红树林是一种重

27、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 ( ) 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 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抵挡波浪,防御海啸 调节水温,降低盐度 A B C D 【小题 2】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没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 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 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海洋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红树林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可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 【小题 2】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故红树林生长所需能量是来自太阳能。 考点:本题考查红树

28、林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红树林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从题文中提取地理信息,如 “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这样就可以得出红树林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抵挡波浪,防御海啸,如此一来,试题难度就降低了。 图示中 1图是某著名湖泊, 2图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 2所给的信息说明 ( ) A 4、 7两月的水位差比 1、 4两月的水位差大 B 4、 7两月的水面积差比 1、 4两月的水面积差 大 C 4、 7两月的水量差比 1、 4两月的水量差大 D 4、 7两月的盐度差比 1、

29、 4两月的盐度差大 【小题 2】近年来, 线逐渐靠近 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小题 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水位变化看,湖泊北部坡度大, 4、 7两月的水面面积差比 1、 4两月的水面面积差大, 4、 7两月与 1、 4两月的水位差、水量差的大小图中信息不能确定。 【小题 2】从甲图可以看出,注入该湖泊的河流流经沙漠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入湖水

30、量减少,流速减缓,河流携带入湖泥沙增多,湖泊变浅,使得 两线的距离靠近。 【小题 3】根据经纬度可知,该湖泊位于中亚的干旱的沙漠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有过度开垦引发的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大风引起的沙尘暴,但不会产生酸雨。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湖泊水位变化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经纬度和图中沙漠的存在对湖泊进行定位,位于内陆的沙漠地区。( 2)注意读图例,通过 1月、 4月、 7月的水位变化来判断小题 1的答案:。( 3)通过该区域的位置来判断该区域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 (A地形区

31、发育一河流 )。回答题。 【小题 1】对 A处河流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大 B河流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 D结冰期长,开发价值有限 【小题 2】该地区农业开发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造成土地 沙化 B黑土流失,造成养分降低 C过度用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D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渍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经纬度上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河流汛期较长,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受低山丘陵地形的影响,此处河流航运价值不高,但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 【小题

32、 2】该地区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农业开发不当会破坏植被,出现水土流失,造成土地沙化。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及区域农业发展易出现的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借助等高线示意图考查区域水文特征及区域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区域进行定位,明确了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小题 1、 2就变得简单了。 2011年 2月 23日,山西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十二五 ”期间山西将出台多项政策,重点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着力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

33、基地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小题 2】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B C D 【小题 3】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山

34、西煤炭储量丰富,且地质条件十分便于开采,很多可采用露天开矿,且位置良好,有大秦线、焦日线等运煤干线,交通条件较好,且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广阔。 【小题 2】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炉气和二氧化碳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 【小题 3】生产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 ,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及该地区

35、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与遇到的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山西省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 2)从图中可知,山西省煤炭利用的产业链延长了,煤炭的深加工,不但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还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综合题 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 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 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4)题。 (10分 ) 资料一 M江流域 (广东省境内 )示意图 资料二 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资料三 M江流域 (广东省境内 )基本情况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 21

36、36 43 2000年城镇化水平 (%) 43 34 25 2005年 GDP(亿元 ) 2 181.62 484.97 51.32 2005年人均 GDP(元 ) 33 263 28 930 17 157 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 台地、丘陵 山地、 丘陵 (1)该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_为主。 (2分 ) (2)M江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_的合理开发利用。 (1分 )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 _ _。根据上表和图 2可以推测:进入 21世纪,该流域的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 _阶段 (填正确项字母 )。 (2分 )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

37、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5分 ) _ 答案:( 10分) (1)亚热带季风气候 (1分 ) 降水 (雨水 ) (1分 ) (2)水资源 (或水能资源或 M河流 ) (1分 ) (3)南部高,北部低 (1分 ) B(1分 ) (4)地理分布特点: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1分 ) 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1分 ) 成因: 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 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 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每点 1分共 3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考查珠江流域的气候类型,及河流的补给形式。该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河川径流的

38、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第 (2)题,本题属于地理基本知识内容的考查,根据珠江流域自然环境的特点回答。 M江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水资源 (或水能资源或 M河流 )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 (3)题,阅读表格中前两项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城镇化进程阶段的判断要把表中数据落实在 “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上进行对照。 第 (4)题,从 “M江流域示意图 ”可以看出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其成因要结合表 1中的 “GDP”和 “地貌类型 ”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内的地理环境特征与流域内城镇分布的特点与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题目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解答本题的

39、关键是:( 1)根据题文中信息对河流进行定位,明确了 M河流是珠江,该流域的气候类型、河流补给形式、流域开发的核心也就迎刃而解了。( 2)学生要注意从 “M江流域示意图 ”来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其成因要借助题文结合 “M江流域 (广东省境内 )基本情况 ”来分析区域城镇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读图甲、图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材料 1: 2011年 3月 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及浙、粤、赣三省部分地区,其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目前

40、台资企业占福建外资企业总数的 21%,投资总额达 86.05亿美元。 材料 2:泉州市素有 “民办经济特区 ”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石雕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 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 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51%,比 2000 年提高了 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有利的自然条件。 (6分 ) (2)结合材料 1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5分 ) (3)结合材料 2分析相对于全省泉州市城市化的特

41、点及成因。 (3分 ) 答案: (14分 )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2分 )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 (2分 ) 土壤: (弱 )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分 )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或台资 )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每点 1分共 5分 ) (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 (1分 )发展速度较快。 (1分 ) 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 (1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首先落实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

42、水源等,再考虑茶树的种植要求,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应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另外还最好是酸性的土壤等 ,然后再观察图中福建的这几个方面,便不难得出结论。 第 (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 (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这些信息的具体情况在材料中都能找到。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经济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泉州市的城市化特点与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农业的区位因素、经济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泉州市城市化的特

43、点与成因,题目看 似复杂,其实都能够从教材中找到影子,因此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 下图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 15 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示意图 我国某区域经济格局模式图 ( 1) 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出现了工业。指出这个时期英国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1分 ) ( 2)图中 M城市是 _。 (1分 ) ( 3)评价 M城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 (6分 ) ( 4)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 M市的 发展有何意义? (3分 ) 答案: (11分 ) (1)原料、燃料(动力)

44、。 (1分 ) (2)上海 (1分 ) (3)有利方面: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 (1分 );地处长 江三角洲,地形平坦 (1分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 (1分 );水陆交通发达 (1 分 );附近地区农业发达 (农业基础好 ) (1分 )。 不利方面:矿产和能源不足 (1分 )。 (4)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 (1分 ),促进经济发展 (1分 ),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1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工业区位选择的 主要因素是原料、燃料,因为英国矿产资源丰富。 第( 2)题,图中 M城市处于我国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故

45、M城市是上海。 第( 3)题,上海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要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两方面分析。有利方面: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水陆交通发达;附近地区农业发达 (农业基础好 )。不利方面:矿产和能源不足。 第( 4)题,世界产业转移先是在欧洲,后到北美洲,然后到亚洲的东部沿海地区,它的转移给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带来发展机遇,极 大促进了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东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缺乏,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缓解了上海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质量。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形成发展的区位因素与资源

46、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英国在工业革命初期,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兴起了一批矿业城市,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 2)分析一个城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这样才比较完整,不会失分。( 3)明确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 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4分 ) (1)图中 1月 -20 等温线在 A城以东的部分明显 , (2分 )其主要受 影响因素 (2分 )。 (2)图示地区与其他重要商品粮产区相比,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6分 ) (3)分析图中 B河流的水文特征。

47、(4分 ) 答案: (14分 ) (1)向南 (或向低纬方向 )凸出, (2分 ) 山地地形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 (2分 ) (2)有广阔的平原、肥沃的黑土; (2分 ) 人均耕地面积大; (2分 ) 机械化程度高。(2分 ) (3)B河流 (松花江 )的流量较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明显的夏汛;冬季结冰,结冰期较长;含沙量较小。 (每点 1分共 4分 ) 试题分析: 第( 1)题,根据经纬度及河流水系特征判断该区域为东北平原,等温线向南凸出,即向较低纬度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偏低,根据地形分布,判断与山地有关。 第( 2)题,松嫩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与其他商品

48、粮基地相比有其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优势,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人口密度方面分析。 第( 3)题,图中 B河流为松花江,其水文特征,可从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 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区域根据经纬度和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定位,有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的东北平原, A城市为哈尔滨, B河流为松花江。另外,考生要掌握如何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果某地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果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海洋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大;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值区方向凸出,说明该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若该地在陆地上有可能是地势较高,若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