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传染病岗前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69887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传染病岗前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年传染病岗前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年传染病岗前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年传染病岗前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年传染病岗前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传染病防控知识岗前培训,航天中心医院承德分院 公共卫生科 焦海云2018.6,主要内容:,法律依据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报告管理 传染病控制措施 标准预防,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2006年修订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 修订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介

2、,1、立法宗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 2、基本原则: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立法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本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是本法的核心宗旨。(1)保障人体健康。 (2)保障公共卫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介,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一切单位和个人”,既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

3、外国驻华机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单位;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在我国境内的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等一切自然人。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和国际惯例,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必须遵守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二、传染病分类,国家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

4、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疾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水痘、AFP、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肝吸虫病、恙虫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出血热。 监测其他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衣原体 以上虽未列入法定传染病,但仍然是需要报告的。 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作为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三、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的重要

5、性: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可以较早地发现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防止疫情的扩散及暴发,从而有效地控制传染病,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1.传染病报告流程,2、报告要求,报告时限: 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 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3、报告方式,要求首诊医生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电话或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形式上报至公共卫生科。 最后经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审核合格后,再录入传染病网报系统,必要时电话上报区疾控中心。,4、报告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片由疾控中心统一发放。格式如下:,卡片填写要求:,(1)带*号的

6、为必填项目,身份证号码要求必填。 (2)初次报告或订正报告前划勾。 (3)依次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最好是写出患者的出生年月,如实填写)。(4)填写电话或其它联系方式。 (5)14岁以下患者必需填写家长姓名及电话号码。,(6)幼托儿童或学生需填写患者的幼儿园或学校名称、年级、班级。 (7)民工必须填写工作单位 (8)现住址为患者现在发病时所居住的地方,而不是患者的户籍所在地。 (9)填写现住址时应精确,如为街道,应精确到门牌号,如为农村,应精确到某村某组。 (10)需分急性、慢性上报的为:乙肝、丙肝、血吸虫。,卡片填写要求:,(11)需分类上报的为: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7、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菌阴、未痰检、仅培阳四类。 (12)需要报告的病原携带者: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等国家规定的其它传染病,乙肝携带者不用报告,只有病人要报告。,卡片填写要求:,在什么时候填订正报告卡呢?,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一个病人如果患有2种或2种以上传染病该如何上报?,一个

8、病人如果有N种传染病,就应填写N张传染病报告卡,而不能只填一张报告卡,勾上N种传染病病名。,几种传染病疫报工作注意要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性病报告肺结核报告艾滋病疫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AFP)病例指:15周岁以下患者,主要症状:急性进行性肢体软瘫痪. 14种急性弛性麻痹(AFP):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干脑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散发性脑炎、疫苗后脊髓炎)4、多神经病(原因不明神经炎、感染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化学中毒性多神经病)5、神经炎、神经根炎,性病报告,性病包括:1、乙类传染病病种的梅毒、淋病、艾滋病

9、等;2、重点监测传染病中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如果发现肺结核病人该如何上报?:,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 及时反馈给临床首诊医师,并填写科室传染病登记本。首诊医生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首先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备注栏里填写患者肺结核的部位,如:双肺上中下结核。并填写一式三联的肺结核患者转诊单,转诊单其中一联给病人并告知病人到我市结核定点医院进行后续诊治,另两联及疫情报告卡送公共卫生科、区疾控中心。,发现HIV初筛阳性待复查病人该如何上报?:,当发现某患者初筛阳性待复查时,需留下病人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并电话告知公共卫生科,不需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检验科采取血

10、液样本送至疾控中心进行确证实验;确诊患者由疾控中心及主管医师将事实告知本人或监护人,并签署告知书。主管医师负责将告知书复印件留存并上报公共卫生科。,四、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出现漏报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扣责任人200元/例、迟报扣责任人100元/例,乙类、丙类及其他法定管理和重点监测传染病漏报扣责任人50元/例,谎报、瞒报者扣责任人100元/例,情节严重造成疫情播散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主任负责连带处罚。 传染病登记本记录不完整、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字迹不清晰每例扣20元。,

11、首诊负责制,执行首诊负责制: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至公共卫生科。 诊断一个传染病必须上报包括疑似病例,否则论为漏报。,预检分诊制度:医院门诊部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门诊必须实施门诊日志制度:要求首诊医生填写门诊日志项目完整,不得缺项漏项,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在门诊日志相应的一栏后注

12、明“已报”或填写报卡日期,以便于自查漏报。 住院部实施住院登记制度:出入院登记完整,不得缺项漏项。,几点要求,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完整 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完善 3、门诊日志登记、出入院登记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姓名、性别、年龄、发病、诊断等要求填写一致。 4、避免漏报迟报、发现要及时报告,五、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定义: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措施。,一般性控制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采取的以针对其中一个环节为主或同时控制几个环节的综合措施,包括隔离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3、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三类病人,予以强制隔离治疗。2、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其余传染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根据病人的病情、传染性大小、对周围人群传播的危害,分别予以住院隔离治疗、临时病室隔离治疗或家庭隔离治疗。 4、密切接触人员的预防措施。 5、针对易感人群的控制措施。,临时紧急措施-即时强制,是指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级地方政府决定,可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

14、共饮用水、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紧急措施的撤销和解除,由原决定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并宣布。,疫区封锁,1、宣布疫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在疫区内实行紧急措施,并可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2、封锁疫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实行疫区封锁的基本条件: 一是必须是在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地区, 二是已经正式确定为疫区。 决定封锁疫区的权限有二种:一般疫区封锁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 封锁大

15、、中城市的疫区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疫区封锁,3、对尸体的处理:对于患鼠疫、霍乱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体,由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后立即火化。患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白喉、炭疽、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尸体,由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消毒处理后火化。 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农村、边远地区,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消毒后,可选远离居民点500米以外、远离饮用水源的地方,将尸体在距地面2米以下深埋 4、药品生物制品等的供应: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品

16、和器械,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生物制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应当有适量的储备。铁道、交通、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及生物制品、器械。,标准预防的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 是针对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 根据预期的可能暴露选用手套、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脚套、水靴及安全注射等。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问题,隔离对象:将

17、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其重点是手卫生,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合理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安全注射 患者安置 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对病人用后的医疗设备/仪器、环境、织物的清洁消毒 职业防护,隔离原则,隔离:将传染源与健康人群和非传染病患者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造成新的传染。 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实

18、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脱下的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

19、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或更高级别的呼吸防护器;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进入患者房间或隔离间前,应戴帽子、外科口罩;近距离接触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多重耐药菌的隔离与预防,尽量单间隔离,没条件时应床边隔离,接触隔离的警示,严格限制出入人员。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防护: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手卫生。 病人的器械物品尽可能一次性使用,需重复使用的必须严格消毒灭菌。 病房物表及地面每天消毒;出院时终末消毒。,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