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ppt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7396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汽车消费信贷服务,3.1 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念 3.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特点与发展 3.3 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方式 3.4 汽车消费信贷实务,3.1 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念,汽车消费信贷是消费者贷款消费的形式之一。 消费信贷是银行金融机构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主要用于购买最终有形商品的贷款,是一种以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为目的,以特定商品为贷款标的信贷行为。,3.1 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念,汽车消费信贷是用于购买汽车的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向申请购买汽车的用户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由购车人分期向金融机构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消费信贷业务。,3.1

2、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念,汽车信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大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融资公司为自己的产品销售提供信贷支持。,国外,3.1 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念,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起步比较晚,它是由早期的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业务转化而来的,没有银行的介入,完全由汽车生产厂家和销售商联手操作的,目的是扩大自己品牌的销售量。,我国,3.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与发展,3.2.1 我国汽车消费特点3.2.2 我国汽车消费发展趋势3.2.3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消费业蒸蒸日上,汽车普及率明显提高,汽车不再是大款、富翁和高官的专用品,已经形成了我国汽车消费的新特点:,3.2.1 我国

3、汽车消费特点,1、消费主体由公车消费向私车消费转变 2、购车者由高收入者向中等收入者转变 3、车型选择从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我国汽车消费的新特点:,1、中小城市将成为私车发展最快的地区2、二次购车将成为主流消费群体3、汽车后市场成为重头戏,3.2.2 我国汽车消费发展趋势,1、中小城市将成为私车发展最快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城市采取限制私人汽车出行等措施来抑制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中小城市汽车消费增长趋势突出,不存在停车难及交通堵塞的问题,汽车使用成本比大城市低。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给汽车进入中小城市及乡镇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的条件。,2、二次购车将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层出不穷的新款车,领导

4、了中国汽车消费的时尚化潮流,如同换手机和衣服一样,汽车成为不少白领精英的消费习惯。2006年之后,车市发展会越来越依靠二次甚至多次购车者支撑,老用户将被当成各家专卖店的座上宾。,汽车后市场指,在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涵盖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汽车后市场产生的利润相对于前市场的比例为7:3。在美国,快修连锁企业占据整个汽车售后服务80%以上份额,产值占汽车行业的50%以上。,3、汽车后市场成为重头戏,汽车消费信贷对于国内银行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业务,具有些独特的特点:,3.2.3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和发展,1.贷款对象分散,出险率高2.资金来源多元化3.资

5、信调查和审查困难,信用风险较大4.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银行缺乏经 验,社会配套措施不健全5. 汽车消费信贷的延伸度不足,汽车消费贷款多数为多笔小额贷款,这对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操作和管理增加难度。抵押物及借款人流动性大,出现风险概率高,要求银行单位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能力。,1.贷款对象分散,出险率高,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信贷的主体基本上是国有商业银行。 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国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等多方资金参与的汽车消费信贷格局。,2.资金来源多元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获取个人信用信息较为困难。社会信用观念差、信用意识淡薄等现状,3.资信调查和审查

6、困难,信用风险较大,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也相对不稳定,而且收入来源和负债的透明性较差,给银行贷款造成信用风险。汽车消费信贷呈现出贷前调查难,调查材料的可靠性低和信用风险高的特点。,3.资信调查和审查困难,信用风险较大,该项业务由于有保险的参与,借款人以购买保险公司的合同履约保险和以所购汽车抵押的形式,获得保险公司的担保和对保险公司担保的反担保,表现出了与其他贷款种类不同的特点。,4.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银行缺乏经验,社会配套措施不健全,按规定,汽车消费贷款中的汽车抵押,须经当地车辆管理部门的登记才有效。目前有些地区车辆管理部门尚未开办此项业务。,4.汽车消费贷款是

7、一项全新的业务,银行缺乏经验,社会配套措施不健全,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不仅仅是指将车卖出,还必须将售后服务等纳入这一系统。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均以自营或联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售后服务,但在售后服务的深度与细致度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5. 汽车消费信贷的延伸度不足,汽车消费信贷是当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一种主要融资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各国都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本国国情的信贷体系。,3.3 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方式,3.3.1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3.3.2 日本汽车消费信贷方式3.3.3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3.3 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方式,在美国,向用户提供汽车消费信贷

8、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3.3.1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直接融资是由银行金融机构或国家央行认可的具有贷款资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用户,用户用取得的贷款向经销商购买汽车,然后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归还银行金融机构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3.3.1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间接融资是用户同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经销商购买汽车,然后经销商把合同卖给信贷公司或银行,信贷公司或银行将贷款拨给经销商或清偿经销商存货融资的贷款。,3.3.1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图3-1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间接融资流程,3.3.1 美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日本汽车用户融资的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直接融

9、资 间接融资 附保证的代理贷款,3.3.2 日本汽车消费信贷方式, 直接融资,用户直接向银行贷款购车,并以购买的汽车作为贷款的抵押物,然后再向银行进行分期付款。,经销商将愿意以分期付款方式购车的用户先通过汽车厂专属的信贷公司的信用评估,然后与用户签订分期付款合同的经销商再把这个合同转让给信贷公司,信贷公司把贷款及佣金拨给经销商。, 间接融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给用户购车,但是整个贷款的作业从信用核准到贷款后的服务及催收都由信贷公司处理,信贷公司则向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收取一定的费用。, 附保证的代理贷款,图3-2 日本汽车消费信贷融资流程,目前,在我国提供汽车信贷业务的服务主体主要有三类:商业银行

10、、汽车经销商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以商业银行为主。,3.3.3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根据服务主体的不同,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有三种经营模式:1、以银行为主体的信贷方式2、以汽车经销商为主体的信贷方式3、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信贷方式,3.3.3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方式,该汽车信贷是由银行、专业资信调查公司、保险、汽车经销商四方联合。银行直接面对客户,在对客户进行评定后,银行与客户签订信贷协议,客户将从银行设立的汽车贷款消费机构获得一个车贷的额度,使用该车贷额度就可以在汽车市场上选购自己满意的产品。,1、以银行为主体的信贷方式,该模式的汽车信贷是由银行、保险、经销商三方联手,由经销商为购车者办理贷

11、款手续,负责对贷款购车人进行资信调查,以经销商自身资产为客户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带银行收缴贷款本息,而购车者可享受到经销商提供的“一站式”服务。,2、以汽车经销商为主体的信贷方式,该模式由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进行购买者的资信调查、担保、审批工作,向购买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目前,国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为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3、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信贷方式,3.4 汽车消费信贷的实务,3.4.1 汽车消费信贷工作的参与单位及其职责3.4.2 汽车消费信贷的业务操作流程,汽车消费信贷工作的参与单位有: 汽车经销商 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 汽车厂家 公正部门 公安部门等,3.4.1 汽车消费信贷

12、工作的参与单位, 经销商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整个汽车消费信贷所关联的各个环节; 负责车辆资源的组织、调配和保管等; 负责汽车信贷的宣传; 负责售后服务跟踪等。, 银行的职责: 负责消费信贷所需的资金,负责对客户资格进行审查; 负责贷款购车本息的核算; 负责监督客户按期还款; 负责汽车消费信贷的宣传工作。, 保险公司的职责: 为客户所购车辆办理各类保险; 为贷款购车客户按期还款做信用保险或保证保险; 及时处理保险责任范围的各项理赔。,公证部门的职责: 对客户提供文件资料合法性及真伪进行鉴证; 对运作过程中所有的新起草的合同协议从法律角度把关认定; 对与客户签订的购车合同予以法律公证等。, 汽车

13、厂家的职责: 不间断地提供汽车分期付款资源支持; 给予经销商提供展示车; 给销售达到一定批量的经销商返利支持; 负责车辆的质量问题及售后维修服务。,公安部门的职责: 对有关客户提供有效证明文件; 对骗购事件进行侦破; 快速完成办理车辆入户有关手续;, 咨询点的职责: 发放宣传资料、扩大业务覆盖面; 解答客户提出的有关购车问题; 整理客户资料; 对欲购车进行初、复审查。,3.4.2 汽车消费信贷的业务操作流程,客户咨询; 客户决定购买; 复审; 与银行交换意见; 交首付款; 客户选定车型;,签订购车合同; 公证,办理保险; 审查; 办理银行贷款; 车辆上牌; 给客户交车; 建立客户档案,3.4.

14、2 汽车消费信贷的业务操作流程,银行审批程序: (1)初审; (2)终审; (3)银行信贷部主任审批签字; (4)银行行长审批签字; (5)银行将客户的首付款和贷款转入经销商在银行的账户中;,3.4.2 汽车消费信贷的业务操作流程,汽车消费信贷的程序管理:消费信贷的操作过程大体分为:贷款申请、贷前调查、信用分析、贷款的审批与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逾期及逾期处理等。,3.5.1 信贷服务环境的比较 3.5.2 中外金融服务能力的比较,3.5 中外汽车信贷服务比较,3.5.1 信贷服务环境的比较,1、消费观念的差异 2、体制的差异 3、市场法律制度的差异 4、信贷消费观念的差异,1、消费观念的

15、差异,中国:厉行节约、量入而出国外: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中国:信贷体制不健全。大多数银行只是把信贷作为附属业务处理,在管理上困难较大。国外:已有一套完善的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 信贷市场相对较成熟。,2、体制的差异,中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汽车信贷消费法,仅通过一些临时性的法规调节信贷消费关系。国外:法律制度较完善信息共享,客户随时查到消费者的信用情况,3、市场法律制度的差异,中国: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不敢借钱消费。国外:西方国家有着完善的保险制度,可以消除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担忧,一旦失业,可以得到国家的救济。,4、信贷消费环境的差异,3.5.2 中外金融服务能力的比较,1、国外汽

16、车金融服务业的信贷服务能力 2、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能力,1、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信贷服务能力,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特点: 和母公司利益紧密联系 经营的专业化程度高 提供多样化的综合服务,2、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的信贷服务能力,汽车企业设立财务公司的特点: 汽车企业规模较小 业务功能不全面 资金来源的制约,3.5.3 中外汽车金融服务水平对汽车信贷的影响,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有多种类型,有的是各厂商直接组建的,有的是非汽车制造商或银行建立的,由于它们与汽车厂商、经销商关系密切,因此具有成熟的运作经验和合适的经营范围。我国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经营汽车金融业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存

17、贷款差,并不是以促进汽车销售为其最终目的。,3.6.1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结构分析 3.6.2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3.6.3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3.6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3.6.1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结构分析,目前,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主要存在着两种模式,即“直客模式”和“间客模式”。 间客模式:汽车经销商需以自身资产为客户承担连带责任担保,银行将风险转嫁到汽车经销商身上。 直客模式:由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直接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所涉及的各项业务环节。,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发生在经销商和消费者身上,但产生于个人因素、政策因素、内部管理因素等

18、各个方面的变化之中。 1、消费者道德风险及收入波动带来的偿债能力风险 2、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增大 3、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导致高额的车贷险的赔付 4、间接模式下经销商转嫁风险以及恶意骗贷 5、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的政策性风险,3.6.2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宏观层次(1)法制制度建设 (2)所有权保证制度 (3)产权证的制定和发放,微观层次(1)经销商欺诈风险(2)购车消费者的违约风险,3.6.3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1)完善“银行+保险+汽车经销商”的汽车信贷模式。 (2)实行消费信贷证券化。 (3)根据外部条件,灵活运用各种营销方式,并在简便 贷款手续上下功夫。 (4)在核准贷款前对消费信贷购车者进行信用评估。 (5)银行根据各地区内外部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 (6)建立有效的跟踪及催收系统。 (7)适时根据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动调整按揭乘数,3.7.1 探索构建新型汽车金融服务体系3.7.2 促进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建立和发展,3.7 加快推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战略思考,自学,作业,1、什么是消费信贷? 2、我国汽车消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有哪些? 4、简述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方式? 5、简述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工作流程? 6、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如何进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与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