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佛学文化.ppt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74039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佛学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佛学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佛学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佛学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章 佛学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佛学文化,佛,梵文“佛陀”音译的简称,也作“浮屠”、“浮图”、“没驮”、“勃驮”等,意思是“智者”、“觉者”,即认识真理的人。 释迦牟尼,释迦,是种族名;牟尼,是尊称,即“圣人”之义。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字叫悉达多。,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1传入时间种种说 2佛教传入中国在两汉之间 魏志西戎传:“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四十二章经序记载“汉明帝感梦求法说”,(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1汉传佛教 2藏传佛教 3云南上座部佛教,二、中国佛教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译述

2、佛经阶段(初传阶段) 第二阶段是编撰佛经阶段(创造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创宗立派阶段,第二节 佛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佛学的文化精神应该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才能得其真谛。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佛教哲学是佛教全部教义的思想基础,它是佛学中的思想核心部分。大体上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宇宙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修养论。,一、佛学文化的社会观 所谓社会观就是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佛学从人类和社会的诞生、人类和社会的本质到人类的终极都作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了一套新型的人生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人生意义和价值判断的新视角,给人们指出了对待人生和行为实践

3、的新方式,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人生和社会的基本准则。,佛教基本教义的核心,是宣扬人的一生充满痛苦,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解脱,就是要摆脱痛苦。所谓解脱,就是要解除此岸世界的束缚,抵达彼岸世界。“佛”这个词的意思之一,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而“菩萨”一词的基本意思,就是发誓一定要普度众生。要想解脱痛苦,必须熄灭一切欲望,才能达到“涅槃”这一最美好的境界。佛教基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四谛说、缘起说、业力说、无常说与无我说等。,(一)四谛说 “四谛”就是关于人生现象的四种真实存在或者说四种真理。“四谛”说是原始佛教的理论中心。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揭示痛苦的现象和本质) 集谛(分析产生痛苦

4、的原因) 灭谛(消灭痛苦的结果) 道谛(指出消灭痛苦的途径),苦谛是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现象。它并不是专指感情上的痛苦,而是泛指精神的压抑。佛教认为,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只不过是痛苦的汇集处。由于众生不能自我主宰,为无常患累所扰,所以没有安乐性,只有痛苦性。“人生是苦”是佛教全部教义的出发点。是释迦牟尼对人生深切的、根本的体察,表现了他对人生本质的洞彻和人生价值的判断。苦谛中包括“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茫茫苦海,无边无际。,集谛,讲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集,是集合的意思。佛教认为,产生痛苦的原因。佛教从“五取蕴”、“十二因

5、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空”等方面论证了人生空幻、人生痛苦的根源。 灭谛,讲佛教最高理想的无痛苦状态。灭,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灭谛就是讲灭尽贪欲,根绝欲望,从而灭除痛苦的道理。要脱离人生的苦海,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生死轮回,进入涅槃境界。“涅者不生,槃者不灭”,寂灭一切烦恼,圆满(具备)一切清静功德,就实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道谛,讲实现佛教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道,指道路、途径、方法。道谛就是引向灭除痛苦,征得涅槃的正道。佛教提出了消灭痛苦的八种正确的途经,即“八正道”:正确的见解(正见)、正确的意志(正思或正志,即无念、无分别)、正确的言语(正语)、正确的行为(正

6、业)、正确的生活方式(正命)、正确的努力(正精进,即精勤努力、进取不已、反对懈怠)、正确的念想(正念)、正确的禅定,澄心静虑,专注守一(正定)。,苦、集、灭、道四谛中,苦谛是关键,最根本的一谛是苦谛,它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石。正因为佛教把人生设定为一个苦难重重的历程,从而奠定了超脱世俗的立场。佛教倡导的道德责任和奉献精神,去恶从善,约束自我等等,都是由此生发开去的。佛教教义最关切的问题就是寻找人类受苦的根源以及解脱痛苦的方法和途径。“四谛”说实质上是揭示人生的痛苦本质、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途径的学说。,(二)缘起说和四大皆空“缘起”说是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的理论基础。释迦

7、牟尼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都生于因果关系,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条件,也就无所谓存在。人的痛苦、生命和命运,都是自己造因,自己受果;自己造业,自己受报。完全是自作自受。在佛教看来,缘起的意义是指事物的因果关系。“缘”指条件、起因;“起”表示“缘”的一种功用。一切事物都由缘而起,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三)轮回和业报 轮回,又叫轮回转世,意思是说一个人死后,他的生命实际上并没有结束,而是转换成另一种生命形态,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而继续存在的这个生命与原来的生命存在着因果联系。 业报,也叫因果业报,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会留下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

8、的“业”,这种“业”会带来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四)三法印 从“缘起说”出发,释迦牟尼进而提出了关于人生的三大命题,也是佛教的三项根本佛法。在汉译杂阿含经:“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的正式表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者合称“三法印” 。 “三法印”即判断佛教学说的三个标准,是印证是不是真正佛教的标准。,诸行无常,指世界万有是变化无常的,人的一生始终处在不停的流转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诸行无常,即谓世间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变化不已,没有常住不变的,都处在无常的生灭变化之中。 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没有独立的自性。 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没有单一独立的自我存在、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只是因缘凑合而成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