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74065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教育目的,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当前的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基本内容 2、能用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理论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要分析,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理论对策。 3、初步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第一节 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目的 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事业? 为振兴中华,为发展经济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与人们心目中的教育旨趣不同,(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活动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意义: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依据、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如提倡素质教育 调控功能:

2、如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 评价功能:如督导评估,以目标为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1、教育方针:我国教育的总的方向的表述 2、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最高理想的体现 3、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目标 4、教学目标、活动目标:往往是各个学科甚至是课时的目标,实 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目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

3、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 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三、不同教育目的论:按照人们的关注程度分 1、个人本位论:卢梭 教育目的是使个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2、人格本位论:裴斯泰洛齐 更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也关注社会的需要(介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偏于前者。),3、文化本位论: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的关系(团体精神、规范精神、客观精神、人格精神) 4、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不为将来而就是当下),5、伦理本位论: 康德:塑造“文化道德”的人(摆脱自然欲

4、望) 赫尔巴特:必要目的(道)和可能目的(技) 6、社会本位论:涂尔干(社会学创始人) 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人,四、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 社会依据 1、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四、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 社会依据 2、 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四、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二) 人的依据 1、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目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具有针对性 各级各类教育目的要形成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有机序列 2、 人的需要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目的要考虑学习者在不同环境、时代下的心

5、理需求和动机。,四、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教育活动中人的的价值选择:学习知识、发展身心、锻炼身体 2、思想家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人的人性假设 3、思想家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人的理想人格: 孔子:培养“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儒”提倡自觉修养德行 卢梭:培养“绅士”启发理性,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是指个人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反面是“片面发展” 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体力和脑力充分运用和发展 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发展(才能全面发展、

6、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 适应职业流动,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前提 (二)社会关系条件(受教育权、教育内容等) (三)教育途径 小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步缩小和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实现两者的完全结合 当前的补偿性政策:“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降低差别),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1、第一阶段(建国初至1956年) 改造旧的教育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目的。 1949,“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

7、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1, “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新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1954, “中学教育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成员。”,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2、第二阶段(19571966)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原则。 1957,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

8、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3、第三阶段(文革期间)实际操作背离既定要求。 仍沿用毛泽东57年的提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把劳动者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者,而大肆地对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进行批判。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工、学农、学大寨”,“劳动下乡”。,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4、第四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融入时代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日益完善。 1981,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纠正 1982,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5,“四有

9、”新人,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 1986,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199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又红又专”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10、有文化的劳动者”,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3、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一)新时期的要求和问题,创新应让学生“会问”,没有人怀疑教师提问在教学中的价值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 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开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播现代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问题。 问题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归宿在学生初步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更广泛的新问题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11、,进而成为创造者。 教师要能够启思、设疑,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思考和讨论,以上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最大的误区:关注今天的成绩,追求未来的快乐(孩子今天不快乐,也失却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对策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关注今天的快乐,发展明天的能力,有一种等待叫未来希望,(二)落实教育目的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目标): 一般具体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诸育并举,相互贯通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均衡发展? 动物学校鸭子、兔子、松鼠、鹰、泥鳅(学生代表发言),4、全面发展和职业定向:关于职业定向目标,观点,从字面的表述看,两国都有学生的职业

12、观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但要求不一样,起点也不一样,培养方法也不同。 日本比较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和专门的技能的训练,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各种的职业。我国的学生(包括农村的孩子不是生活所迫极少参加各种生活和生产劳动)。 虽然生活中缺乏职业教育的内容,但是,家长和学生却有“过早职业定向”的倾向,集中表现在“早教”和“选择高考志愿”方面。,(三)教育目的的实现素质教育,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视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 4、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小结,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个人本位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我国的教育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