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地域分布的概念与度量 一人口地域分布的概念 二人口地域分布的度量1 人口密度广狭度和接近度人口密度 D=P/S (人/ha 或人/k)广狭度F=1/D=S/P ( ha/人或k/人)2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和基尼指数 3人口分布重心,第八章 人口的地域分布,4.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频率累积曲线):用于分析区域人口分布(曲线的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代表按某一标准),反映人口分布均匀与否。其方法是将各地区按人口密度高低顺序排列,对于人口密度的任意区域分了一个等级,计算各地域的人口累计比重和土地面积累积比重,然后以人口的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相对应的土地面积累计比为横轴,
2、画出轨迹。曲线离从原点出发的对角线越近,表明人口分布越均匀,反之则越不均匀。,第八章 人口的地域分布,5.人口再分布指数 人口再分布指数(R)可以反映区域的人口再分布过程的活跃程度。 计算公式为:R=1/2yi,t+m-yit式中,n:为地域数目;yit:为各地域在t时占总人口的比重;yi,t+m:为各地域在t+m(也就是m年后)时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再分布指数越小,说明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凝固化。另外,人口再分布指数是和地区的经济是相关的,经济水平低,人口分布也相对凝固化。,表2 1990、2005年成都市各圈层不均衡指数(U)、集 中指数(G)、基尼指数(C),成都市1990年、2005年U
3、、G、C三个指数分析,结论:成都市1990年、2005年U、G、C三个指数的数值都比较小,在19902005年的差值也比较小,表明成都市的人口总体分布较均匀。这符合成都市的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的特征,即成都市总体人口分布水平差异不是很大,比较均衡。但从2005年与1990年U、G、C三个指数比较来看,三个指数均增加,说明整个成都市人口分布总体水平还是在向集中发展。 分别以圈层来看,在1990年到2005年的15年间第一、第二和第三圈层的U、G、C三个指数的数值变化有不一致的现象,主要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引起的,但从2005年U、G、C三个指数来看,第一圈层U、G、C三个指数减小,表明中心
4、城区人口分布总体向均衡发展,而第二和第三圈层U、G、C三个指数增加,表明人口分布总体向不均衡发展。,表3 成都市各圈层人口再分布指数,人口再分布指数分析,结论:2000-2005年与1990-2000年相比,成都市人口再分布指数都是在增加的,人口再分布的活跃程度是随着各圈层距中心城区的距离递增而由中心向外递减的。其中,第一圈层人口再分布最为活跃并且人口再分布指数上升也最快,第二、三圈层人口再分布指数都有所上升。这说明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的趋势逐渐增加。,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成都市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分析,结论:成都市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变化过程是:先逐渐的远离对角线(1990年2
5、000年)再逐渐的逼近对角线(2000年2005年)的一个过程,但逼近的程度没有远离的程度大。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口分布的变化过程:人口均衡分布(1990年)人口集中分布(2000年)人口再次均衡分布(2005年)。 其实,成都市人口分布的变化是和成都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1990年以来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时期,这期间成都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的上升、优化,人口也在不断的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2000年后,成都市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人口分布集中化趋势开始减弱,从2005年以后人口分布再次向均衡发展。 这种变化和成都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和从业人员结构比重
6、变化是相吻合的: 成都市产业结构比重排序变化:231(1990年)321(2000年)321(2005年) 成都市从业人员结构比重变化:123(1990年)132(2000年)132(2005年),表1 成都市1990年、2005年的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变化,“都市人口地理圈层”,表1 成都市圈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都市经济结构圈层”,“都市经济结构圈层”和“都市人口地理圈层”,结论 1、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成都大都市圈的圈层经济特点对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集中”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成都市“都市经济结构圈层”和“都市人口地理圈层”是存在的
7、。 3、成都市的“都市经济结构圈层”和“都市人口地理圈层”与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圈层是基本吻合的。 4、成都市的“都市经济结构圈层”和“都市人口地理圈层”具有独特的经济、人口和社会特点,体现出作为中西部特大城市,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具有了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战略格局。 5、成都市独特的“都市经济结构圈层”和“都市人口地理圈层”有利于推动城市的生产力、产业链和人口进行有效、合理配置。,人口地域分布的一般规律 和趋向性,一人口地域分布的一般规律1人口分布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2人口分布是扩散和聚集的对立统一3人口分布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 二人口地域分布的趋向性1趋向暖湿地区2趋向低平地区3趋向岸边,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分布大势,一世界人口分布大势1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过程2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1)亚洲东部(2)南亚(3)欧洲(4)北美洲东部,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分布大势,二中国人口分布大势1中国人口分布特点2制约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3未来中国人口分布演变的主要趋势,影响人口地域分布的主要因素,一自然环境1地形2气候3水体4土壤地质和矿产资源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 三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