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 生 主,庄 子,一、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本文为节选的第二部分,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二、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著有庄子,也称南华经,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
2、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用原文填空,1、庄子在开篇就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2、表现庖丁解牛动作和谐潇洒的语句:,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3、描写庖丁凭内在领会去体验牛体,顺应自然,物我合一的语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4、庄子所说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达到的神化境界,用一个成语概括:,游刃有余,5、描写庖丁解牛后内心满足的喜悦神态的语句:,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养生的主旨。养生三原则:已智,超越有涯;超越善恶,超越刑名;缘督为经。, 如何理解养生主的涵义?庄子养生观是什么?, 养生主中的养生有无层次之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3、,3、“未见全牛”与“无非全牛”之间有什么关系?技和道有什么关系?,有。分为三层次:全生;养身;尽年。,分析与综合。技是途径,道是目的。道技合一。,4、 如何理解“缘督以为经”?,“督”者“导”也,“导”者“道”也。故“缘督以为经”即“缘道以为经”。,“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明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 只有顺应自然,适应环境, 与世无争,才能终其天年。,5、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重点:,庖丁技艺
4、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1、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
5、精神。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 容得到有益的启发。,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解牛的三个阶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认识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一、全篇总纲,二、庖丁解牛,三、养生之道,1、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炼。,2、游刃有余:比
6、喻技艺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劲。,3、踌躇满志: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写庖丁解牛的经验,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写出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最后,再拓开一层,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这样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透彻、完善。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前后照应。文章首先以一系列动词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然后以文惠君之语从侧面烘托庖丁解牛的
7、技艺确实非凡,同时又引出下文的对答;第3段通过对答,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庖丁解牛的经验,从而得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善藏敛的养生之道;最后,又以文惠君之语呼应开头,说明不但解决了“技盖至此乎”的疑问,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收益,这就是领悟养生之道。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用夸张手法,比拟庖丁进刀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写解牛结束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另外,出自本文的成语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流传至今,仍有活力。,写作特点,。,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臣之所好者,道也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