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ppt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79783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孟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孟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孟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孟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作者简介,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恻隐之心/同情心、羞恶之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3、人性变坏,是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2、不能屈。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名言,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8尽信书不如无书。 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与孟子有关的知识,故事:孟母三迁 成语: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拔苗助长;五十步笑一百步。,正音 不为苟得也(wi,动词,做,干)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动词,厌恶)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wi,宁愿; wi,介词,为了;wi接

3、受 ),正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是 / 亦不可以已乎,提出中心论点,鱼, 生, ,比喻论证,论 证 中 心 论 点,正面论述:,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反面论述:,得出推论: 。 。,举例论证: (不食嗟来之食),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不辨礼义受万钟),对比论证,舍生而取义者也,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层层深入,深入浅出 逻辑严密 气势充沛 主题鲜明,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

4、论点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的语言特色,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

5、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拓展延伸,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 辩通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通德: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

6、得我与? 乡通向: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文言积累,成语,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呼尔而与之嗟来之食:,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通过某种办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巩固

7、练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用熊掌比喻 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文中还把_和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也有比_更可怕的东西,即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A句 B句 C句 D句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参考答案1生,义,舍生取义。生,死,生,义;死,不义。 2B 3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