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 复习课教案 银川六中.ppt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79837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 复习课教案 银川六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 复习课教案 银川六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 复习课教案 银川六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 复习课教案 银川六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 复习课教案 银川六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史于成龙传节选自编考题复习课教案银川六中 韩万仕,史传类文章一般是模式化的。 首先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来历、祖上,其次介绍传主少年时代的经历和年少时养成的做人的品格,再次集中笔墨用成年后的几件大事来表现这个人一生的功绩,彰显其功过是非,最后交代该传主如何去世,后人的评价,以及对其子孙的简要介绍,有时可能还会在结尾时补叙一两则传主的生平逸事。,一、要掌握标点符号。 1表示对话的词语,如“曰,云、言”等,其后应断开。 2误把语意停顿当作标点停顿。文言断句考查的是标点停顿,而有些考生把语意停顿当成了标点停顿,从而出现断句的错误。 二、掌握实词意义。 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词的含义,导致对句子

2、的语意理解错误,产生错误判断,造成断句不当。 混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节词虽然能够组合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但在文言语句中不是一个词语,有些考生常常受现代汉语的习惯的影响,把两个单音节词理解为一个双音节词,以致断句错误。例如: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极有可能把“建筑”当成现代汉语的词与“建筑”对待。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三、掌握虚词位置。 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盖、若夫、至若,凡、且夫”等发语词,常用在句首。“以

3、”“与”“则”“为”等连词,常用在句中;“也、者、乎、矣、与、焉、哉、耶”等语气词,常用在句尾。明确了虚词的位置,有助于判断。 四、掌握语法特点。 一是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其前停顿,做宾语时其后停顿; 二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一般情况下,一个谓语就是一次停顿;一般而言,动词的前后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有宾语。如“高丽入贡”中动词“入”的前后不能断开。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时,将前一句的宾语或补语误认为是后一句的主语。 三是特殊结构,如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面必须停顿。给含有介词结构语句断句时, 割裂介词的结构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师文弱冠谒许衡”中“弱冠”

4、指“师文”的年龄,“谒”前省略了主语“师文”,即“谒”前可断句,“许衡”后可断句。但有的学生断成“师文弱冠谒许衡”,就是说把“弱冠”当成主语。误区是不懂语法,不懂省略句。 四、掌握句式特点。 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词组,记住下面的文言特殊句式,如“何之有”“如何”“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等,可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实中的固定词组,如“有以”“无以”“以为”“无乃”“何以”“于是”等,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对文言文句子成分组合方式、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导致不能正确断句。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 得非乎?五、掌握文化常识。 对天文、地理、官职、科举

5、、宗法、称谓等不清楚,导致在这些名称中间断开。例如: 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 应该断为“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 但训练时有学生断为“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断句题 一、要掌握标点符号。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句读”就是“断句”。文言断句,传统上称为句读(古人之文章的休止和停顿处。在一句话末尾用小圆点圈断开,叫“句”;在句中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也就是一句话叫“句”,句中需要停动的地方叫“读”。)古人学文章主要靠句意、虚词、韵律等断句。 1表示对话的词语,如“曰,云、言、道”等,其后应断开。 2误把

6、语意停顿当作标点停顿。文言断句考查的是标点停顿,而有些考生把语意停顿当成了标点停顿,从而出现断句的错误。,二、掌握实词意义。混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节词虽然能够组合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但在文言语句中不是一个词语,有些考生常常受现代汉语的习惯的影响,把两个单音节词理解为一个双音节词,以致断句错误。例如:(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句子: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有的同学把“建筑”当成现代汉语的词与“建筑”对待。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 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

7、表贺。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三、掌握虚词位置。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 发语词:“夫、盖、凡、窃、请、敬、其、唯、盍、初、斯、今、且、且夫、若夫、至若,嗟夫、嗟乎、呜呼”等,常用在句首。 句首关联词:“苟、纵、故、是故、于是、虽、虽然、然而、然则、无论、至若、是以、继而、向使、纵使、假使、则、或、况、而况、且、至于、岂、岂非”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等前可 断句。 连词“以、于、与、则、为、而”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

8、开) 句末语气词“之、乎、者、也、矣、焉、哉、与、欤、尔、耳、邪、耶、而已”等,常用在句尾。 明确了虚词的位置,有助于判断。,四、掌握语法特点。 一是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其前停顿,做宾语时其后停顿 二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一般情况下,一个谓语就是一次停顿;一般而言,动词的前后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有宾语。若主语省略,在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师文弱冠谒许衡”中“弱冠”指“师文”的年龄,“谒”前省略了主语“师文”,即“谒”前可断句,“许衡”后可断句。但有的学生断成“师文弱冠谒许衡”,就是说把“弱冠”当成主语。 误区是不懂语法,不懂省略句。,五、

9、特殊句式 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判断句、省略句及固定句式、复句关系。 整散句式(排比、反复、对偶,对称,对,顶真四六句式。 固定句式有: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 何、得无 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 固定词组: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六、掌握文化常识。 对人物称谓、科举制度、古代官职、传统节庆、天文历法地理、礼仪风俗等不清楚,导致在这些名称中间断开。 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 应该断为“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

10、” 但训练时有学生断为“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 还有“按察使”“给事中”表官职名称词不能断开。,1.字形分析推断法。“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米)”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纸没有发明时,古人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因此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大多与“文件、文书”有关。 2.双代入法。将选项中给出的实词的含义代入语句中,然后再把包含给出词语意思的语句带入相关语段中,以此判断词语的意思的正误。 3古汉语考题加点字绝大多数不能用现代汉语常用义解释,但有例外。银川市2014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中文言文考题第4题:对下列句子

11、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选项C项: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信:相信。答案正确。,2.文化常识题 题干模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命题者一般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与古代文化相关的词语,进行拓展解释,内容涉及人物称谓、科举制度、古代官职、传统节庆、天文历法地理、礼仪风俗等。 判定选项中对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述的正误,应注重三个方面: 其一,构成这个文化常识的词语本身的意思; 其二,我们学过的教材中的与之有关的知识。 其三,根据常识出现的具体语境进行验证。,命题模式: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点对印的是考纲分析综合中的(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12、意思 注意事解答归纳概括类题目,应关注两个方面: 其一,判定概括的内容和分析的内容是否正确; 其二,判定概括的内容和分析的内容是否匹配。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命题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选项设计特点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错误多集中在“分析、印证”环节。,在训练的实践中,我们遇到的错误点99%是分析部分的内容,只有很少的概括项是错误的,例如 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题衡水卷文言文第四题,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选项D项:安重诲明辨是非,尽忠社稷。他把地方官员

13、李仁福进献给明宗的白鹰自作主张推辞掉了,明宗只能暗中派人把赢取进宫中。 分析:此项概括不当,应为“欺君弊主,刚愎自用”。 同时这道题给我们复习的启示是文言文传主多是正能量的人物,但也有传主是负能量的人物。,一般来说,客观选择题每个选项只概括人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因此,一个选项往往只涉及原文的某一段落,这就为考生判断选项内容的正误提供了有利条件。 命题者一般采用曲解词义、改变时间地点、改变对象、改变原因等方法设置错误选项。所以,逐项检查。要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相关部分相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色,事件的件数和行为的程度、效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找出似是而非之处。,4.题干模式:把文中

14、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般两道题。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检查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重要考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是必考题。 得分锦囊: 1.确保对应翻译。词语解答翻译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以词语为单位切分文言语句。 第二步一一翻译切分出来的词语; 第三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句的顺序。,2.准确把握得分点。 所谓“得分点”,就是阅卷老师给分的依据。在翻译时,得分点就是一句话中的某几个关键词语以及特殊句式等。抓住了得分点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确定词语方面的得分点,具体讲就是: 1.语句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

15、活用。 2.语句中在表达意义上起关键作用的虚词。 3.语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有时还涉及固定搭配。 4.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考生要学会知识迁移,联系教材中出现过的或学过的内容。,1.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2.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3.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主要涉及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有时还涉及固定搭配。 4.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考生要学会知识迁移,联系教材中出现过的或学过的内容。 如翻译“故事”一词时,可以联系苏洵六国论中的“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的含义。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