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ppt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8487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4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农学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农学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农学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农学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作物生产技术,第一节 土壤耕作,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1. 土壤耕作概念,调节土壤三相的适宜比例,协调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满足作物实质的要求; 创造有利于蓄水保墒、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土壤表层结构; 创造深厚、疏松、肥沃的耕层结构,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生化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有效养分的释放; 翻埋前作物的残茬落叶、杂草以及肥料,调节耕层养分的均匀分布,控制并减轻病虫草害。,2 土壤耕作的作用,翻耕:用犁或锄翻土(切土、碎土),同时翻埋肥料和作物残茬。 深松耕:用犁或锄对耕层进行深位松土。 旋耕:用旋耕机切割、破碎、搀和土壤。,3

2、、土壤耕作的类型,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3.1基本耕作,基本耕作:是利用各种犁或锄进行整个耕作层的耕作。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翻耕:用犁或锄翻土(切土、碎土),同时翻埋肥料和作物残茬。 深松耕:用犁或锄对耕层进行深位松土。 旋耕:用旋耕机切割、破碎、搀和土壤。,3、土壤耕作的类型,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3.1基本耕作,基本耕作:是利用各种犁或锄进行整个耕作层的耕作。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翻耕:用犁或锄翻土(切土、碎土),同时翻埋肥料和作物残茬。 深松耕:用犁或锄对耕层进行深位松土。 旋耕:用旋耕机切割、破碎、搀和土壤。,3、土壤耕作的类型,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

3、类:,3.1基本耕作,基本耕作:是利用各种犁或锄进行整个耕作层的耕作。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耙地:对已耕翻的土壤或表土进行碎土、松土、平整的措施,深度5左右。 (耙松表土、切碎毛细管、除草) 中耕:在作物行间对表土进行耕作的措施,深度310。(破土表板结、增加通气性、减少蒸发、除草),3.2 表土耕作,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基础上进行的辅助作业。,包括耙地、中耕、镇压、培土、作畦、起垄等入土较浅、作业强度较小的耕作。,耙地:对已耕翻的土壤或表土进行碎土、松土、平整的措施,深度5左右。 (耙松表土、切碎毛细管、除草) 中耕:在作物行间对表土进行耕作的措施,深度310。(破土表板结、增加通气性、减

4、少蒸发、除草),3.2 表土耕作,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基础上进行的辅助作业。,包括耙地、中耕、镇压、培土、作畦、起垄等入土较浅、作业强度较小的耕作。,耙地:对已耕翻的土壤或表土进行碎土、松土、平整的措施,深度5左右。 (耙松表土、切碎毛细管、除草) 中耕:在作物行间对表土进行耕作的措施,深度310。(破土表板结、增加通气性、减少蒸发、除草),3.2 表土耕作,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基础上进行的辅助作业。,包括耙地、中耕、镇压、培土、作畦、起垄等入土较浅、作业强度较小的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

5、。(防倒、防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防倒、防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

6、防倒、防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防倒、防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防倒

7、、防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防倒、防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防倒、防

8、冻、防旱、 促生根、利排灌水)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3.2 表土耕作,3.3 少耕和免耕,少耕:指在一定生产周期内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包括耕播法、带状耕种法、松土播种法等。 免耕:指在一定生产周期内既不耕作,又不耙、不中耕的保土耕作法。,3.3 少耕和免耕,少、免耕优缺点少、免耕可减少耕地水土流失(湿润、半干旱农区)或直接蒸腾(干旱农区),减少投入成本,提 高复种 指 数。少、免耕可能增多耕地病、虫、草害,降低施肥利用率。,第二节 播 种,1. 播种,(1) 播前技术 品种选择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

9、培管理水平以及种植制度,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选择主栽品种。,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清选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大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无病虫害、混入的泥土、茎叶、草籽及虫卵等,以及空秕粒、病虫籽粒等,必须清选。保证壮苗、齐苗、全苗。,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清选筛选:根据种子长短、厚度等形状大小选用适当筛子,通过过筛分级、淘汰泥沙等杂物,保留大而充实的种子。,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清选风选:由于成熟度不同的种子和杂物比重不同,种子在气流的作用下飞跃的距离不同,因此风选可吹出比重较小的杂物和成熟度不好的种子。,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清选密度

10、选:利用一定的密度液体将轻、重种子分开,除去浮起的空秕粒,保留饱满种子。水稻:1.08-1.13 g/cm3油菜:1.06-1.08 g/cm3大麦: 1.12-1.22 g/cm3,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晒种1-5天,打破休眠,提高种子内酶活性,提高胚的生活力,增强发芽率和发芽势。消毒:消除种子所带的病菌、虫卵等。a. 石灰水浸种用1%石灰水浸种,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晒种1-5天,打破休眠,提高种子内酶活性,提高胚的生活力,增强发芽率和发芽势。消毒:消除种子所带的病菌、虫卵等。b. 药剂浸种,1. 播种,(1) 播前技术 种子包衣杀虫

11、剂、杀菌剂、微肥、有机污染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抗旱剂和缓释剂等,加入适当助剂助剂:成膜剂、乳化剂、扩散剂、稳定剂、溶剂、警戒色等。,1. 播种,(2) 播种技术 播种期a. 高于种子能够发芽、生根的最低温度水稻发芽:粳稻10、籼稻12; 生根:15b. 保证开花结实期处于最佳光温期c. 气候条件北方旱区等雨播种d.品种特性e. 病虫害,1. 播种,(2) 播种技术 播种量播种量=(基本苗数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基本苗:根据叶面积、播种期、作物品种特性等确定。,1. 播种,(2) 播种技术 播种方法a.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田间,在覆土镇压优点:省工、省时,操作简易。缺点:种子分布不均、覆土深

12、浅不一,不利于中耕等操作。,1. 播种,(2) 播种技术 播种方法b. 条播按行距开沟,把种子均匀播于沟内,再覆土。,1. 播种,(2) 播种技术 播种方法c. 穴播按一定行距、穴距开穴播种,又称点播。,1. 播种,(2) 播种技术 播种方法d. 移栽,第三节 施 肥,1. 施肥,(1) 影响肥效的环境条件 气候条件温度:作物养分吸收最适温度水稻30左右、麦类25左右、棉花28-30、马铃薯20、玉米为25-30、烟草22。光照水分,1. 施肥,(1) 影响肥效的环境条件 土壤条件土壤质地黑土和栗钙土含N较多,其他土壤均不同程度缺N东北黑土和四川紫色土含P较高,多熟土壤缺P除黄壤和红壤有缺K现

13、象,我国缺K现象不太严重土壤pH,黑土,栗钙土,紫土,红土,1. 施肥,(1) 影响肥效的环境条件 土壤条件土壤质地黑土和粟钙土含N较多,其他土壤均不同程度缺N东北黑土和四川紫色土含P较高,多熟土壤缺P除黄壤和红壤有缺K现象,我国缺K现象不太严重土壤pH,1. 施肥,(2) 养分作用规律 最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 养分互作率,2. 肥料种类,(1) 有机肥 又称农家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包括:人畜粪尿、厩肥、堆肥、沼气池肥、沤肥、泥杂肥、饼肥、秸秆、绿草等。 常做为基肥使用。肥效相对缓慢。,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迅速发展极大促进有机肥的发展,沥 水 池,添

14、加辅料,送入发酵棚,有机肥料的腐解,高效生物发酵塔,过筛后为成品有机肥,原 料 过 筛,造 粒,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国家标准,有机、无机肥料特点,2. 肥料种类,(2) 无机肥 a. 氮肥,中国每公顷施氮量图,液氨施肥系统,2. 肥料种类,(2) 无机肥 b. 磷肥,磷 肥,骨粉曾经是磷肥最早的利用方式;磷矿石是加工、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之一,磷矿资源,全磷 12.2% 高品位磷矿 全磷 7.86%12.2% 中品位磷矿 全磷 7.86% 低品位磷矿 我国有90%的磷矿资源属于中低品位磷矿,磷矿的加工方法,机械法:机械粉碎、磨细制成;难溶性磷肥;难溶或微溶; 酸制法:用酸处理

15、磷矿粉;制成水溶性磷肥(H2PO4-);溶于水,肥效快; 热制法:利用高温使磷矿石分解,制成弱溶性磷肥(HPO42-)或 Ca3(PO4)2 ;弱酸溶性;,普通过磷酸钙(普钙)我国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水溶性磷肥; 有效磷含量低,运输成本高; 但是:A。加工技术简单,中小型生产;B。多数土壤、多数作物上适合; C。含P、S、Ca等多种营养素;D。 工业副产品硫酸,钙镁磷肥 使用量占第二位; 我国是生产的大国; 含柠檬酸溶性磷肥,低浓度磷肥; 优点:注意:呈碱性反应,忌与铵(氨)态氮肥直接混合使用;,A。中低品位磷矿多; B。含有Mg,Ca, Si等多种元素; C。酸性土壤上应用效果好于过磷酸钙; D

16、。碱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上也大量施用,可以与过磷酸钙混合使用;,2. 肥料种类,(2) 无机肥 c. 钾肥,世界钾矿储量(106 t K2O),钾盐矿储量,我国钾矿资源极贫乏,全国总储量约为2亿多吨 (折K2O约1亿多吨),青海盐湖钾肥 股份有限公司 “盐桥”牌氯化钾,常 用 的 含 钾 肥 料,窑灰钾肥,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磷酸二氢钾,硝酸钾,2. 肥料种类,(2) 无机肥 d. 复合肥,3. 施肥技术,(1)基肥作物种植或移栽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一般与耕作结合,深施,使肥料分布于根层,对磷肥等移动性差的肥料效果好。对氮、钾肥则不同。对作物生长最为重要,是丰产的物质基础(苗好一半产)

17、,但用量太高,前期N肥、K肥用量小,流失多,利用率低。,3. 施肥技术,(2)追肥作物生长期间施入的肥料。补充养分。速效肥料为主。生产上主要是N、K。根据作物需求施用。对于水稻、小麦、玉米:主要在穗分化期施用,促进大穗。对于棉花:主要在花铃期施用,促进结铃。在高产田:占到施肥量一半,作用快,利用率高。,3. 施肥技术,(3)叶面肥将肥料溶于水中,喷施至作物叶面。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变差或病虫害致使根系受损情况下使用,浓度不能大,只能作为根施肥料的补充。,4. 施肥量,肥料需要量=,作物总吸收量 - 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该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作物总吸收量 = 目标产量每千克养分需要量,

18、4. 施肥量,百公斤经济产量需氮量(kg),第四节 灌 溉,作物的需水规律与水分临界期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中期因生长旺盛,需水较多。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水分临界期。在水分临界期内,若遇干旱或水分不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最大。,一、水分,各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水 稻 孕穗 开花 小 麦 孕穗 抽穗 玉 米 开花 乳熟 油 菜 薹花期 甘 薯 发根分枝结薯期 棉 花 开花结铃期 豆类、花生 开花期 黍稷类 抽穗 灌浆,一、水分,漫 灌,沟 灌,喷 灌,Center Pivot System with Spray Pad Sprinklers,滴 灌,30 in,60 in,

19、Typical Subsurface Drip Tubing Installation for Row Crops,12 14 in,Non Wheel- Track Row,Wetting Pattern,Drip Tubing,Salt accumulation leached downward by successive water applications,Salt accumulation leached radially outward from drip tubing,Subsurface Drip,Sprinkler/Flood,Flush Risers on Distal End of Research Plots,Ball Valve for Manual Flushing of Drip Laterals,Air Vent to Release Trapped Air from Laterals,本 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