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课件.ppt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85305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478 大小:13.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8页
推拿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8页
推拿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8页
推拿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8页
推拿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8页
亲,该文档总共4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推拿学,主讲老师:吴传苗,苏州市明灯针灸推拿培训学校,总论,一、概念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施以特定的规范的技巧动作,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 英文Massage 古代用:按跷、按杌、爪幕 明代称:推拿,一、推拿适应症及应用范围,推拿治病的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骨伤、软组织损伤,内、外、妇、儿科中均可应用,一般来说,推拿主要是用于慢性疾病,但对于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较好的疗效,比如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急性肌纤维组织炎、乳腺炎、小儿消化不良等等。,推拿的作用,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舒筋缓急,调利骨节。 3)调理脏腑,治病

2、保健。 4)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三、禁忌证:,1)饭前饭后一小时内或极度疲乏、饥饿时; 2)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应休息一段时间后方可推拿; 3)怀孕者,其腹部腰骶部一般谨慎用手法有些穴位如(合谷、肩井、三阴交)据记载可能引起流产,也不宜使用; 4)酒醉者; 5)恶性肿瘤,各种传染病,炎症的急性期如(急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等;,三、禁忌证:,6)化脓性关节炎、结核型关节炎、严重的冠心病、肾炎、精神病,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的部位; 7)皮肤破损感染或有严重的皮肤病患者; 8)骨折部位,但骨折后遗症或骨折康复期除外。,四、注意事项,1)精神要集中; 2)操作要卫生; 3)力度要适中; 4)姿势

3、要得当; 5)操作要有序; 6)时间要灵活.,五、疗程:,急性扭伤一般35次 慢性腰痛、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一般隔日一次,710次为1疗程。 内科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可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再继续治疗。,六、推拿时间,推拿每次的时间长短,可依用力的大小,病程的长短,气候冷热决定。一般而言,旧病、久病手法宜重,时间宜长;新病,手法宜轻,治疗时间宜短,冬天推拿时间可稍长,夏季推拿时间可稍短;急性扭伤治疗一般在5到10分钟左右,全身推拿一般在15到30分钟左右。偏瘫等重病时间宜加长。 保健推拿时间可依情况而定。,七、推拿手法的分类,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可分为六大类手法:摆动类、摩擦

4、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法 *揉法 2)摩擦类手法:推法 搓法 摩法 擦法 抹法 3)挤压类手法:按法 点法 *拿法 捏法 捻法 *拨法 理法 插法 抓法 踩跷法 4)叩击类手法:拍法 击法 叩法 啄法 5)振动类手法:抖法 振法 颤法 6)运动类手法:摇法 扳法 背法 拔伸法 *为学习手法的重点。,八、介质,可加介质如滑石粉、油、葱姜水、白酒等。亦可不用。,九、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1)持久,指在是足够的时间内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间断、不变形、不乏力、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能够积累到临界点。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量,力量随着病人的体

5、质,病症部位等情况而言,忌用蛮力和暴利。 3)均匀,即均衡量,其动作幅度频率和手法压力等都必须保持相对一致,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频率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需平稳而又有节奏。 4)柔和,动作平稳缓和,手法变换时自然协调,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不可生硬粗暴。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领:“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谓手法也”。 5)渗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项要求后形成一种渗透力,力量深达体内,使机体得气。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领:“盖一身之骨体,即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

6、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颈 椎 病,一、概念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认识散见于“痹证”“痿证” “项强”“眩晕”等病证。,二、病因病机 1.病因 (1)内因 肝肾不足、颈脊筋骨痿软是其发病的内因。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2)外因 颈部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是引起本病的外因。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如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会计、誊写、缝紉、刺绣等职业者,或长期使用电脑者,或颈

7、部受过外伤者。,2.病机 由于年龄增长,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萎缩变性,弹力减小,向四周膨出,椎间隙变窄,继而出现椎体前后缘与钩椎关节的增生,小关节关系改变,椎体半脱位,椎间孔变窄,黄韧带肥厚、变性及项韧带钙化等一系列改变:椎体增生的骨赘,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关节囊的充血、肿胀、纤维化、钙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的神经根、脊髓或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一系列相关的颈椎病类型表现。 3.分型 颈椎病的基本类型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若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为混合型。,三、诊断要点 1.神经根型 (1)症状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

8、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2)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食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食、中指感觉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

9、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2.脊髓型 (1)症状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活、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2)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10、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 2)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3)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3.椎动脉型 (1)症状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眩晕猝倒发作。 (2)体征 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眩晕。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3)影像学检查 1)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2)X线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4.交感神经型 (1)症状 主要

11、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可有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 (2)体征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四、鉴别诊断 1.颈型颈椎病 应与落枕、颈肩背部筋膜炎等疾病鉴别。 2.神经根型颈椎病 应与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3.脊髓型颈椎病 应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鉴别。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及脑部肿瘤等疾病。 5.单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诊断较为困难,应注意与冠状动脉

12、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鉴别。,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根据其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理筋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缓解症状,可配合药物、牵引、练功等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极少数经过严格的、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的颈脊髓受压或有严重的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者。 (二)论治方法,1.理筋手法 先在颈项部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手法,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然后用颈项旋扳法,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的侧后,以同侧肘弯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嘱患者颈部放松,术者将患者头部向头顶

13、方向牵引,然后向本侧旋转,当接近限度时,再以适当的力量使其继续旋转5 10,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之后再行另一侧的旋扳。 此手法必须在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始终保持头部的上提力量下进行旋扳,不可用暴力,旋扳手法若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故宜慎用。 脊髓型颈椎病禁用,以免发生危险。 最后用放松手法,缓解治疗手法引起的疼痛不适,2.药物治疗 治宜补肝肾、祛风寒、活络止痛,可内服补肾壮筋汤、补肾壮筋丸,或颈痛灵、颈复康、根痛平冲剂等中成药。麻木明显者,可内服全蝎粉,早晚各1.5g,开水调服。眩晕明显者,可服愈风宁心片,亦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急性发作,颈臂痛较重者,治宜活血舒筋,可内服舒筋汤。,3.牵引治

14、疗 通常用枕颌带牵引法,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8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4.练功活动 做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前伸后缩等活动锻炼。还可以做体操、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运动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因腰扭伤

15、或劳累而发病,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内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日常生活T作中,椎间盘不断遭受脊柱纵轴的挤压、牵拉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不断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失去弹性,继之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形成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下腰部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大,损伤几率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其中以腰4、5椎间盘发病率最高,腰5、骶1椎间盘次之。,2.外因 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急性外伤史或慢性损伤史,腰椎间盘突然或连续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如弯腰提取重物时,姿势不当或准备欠充分

16、的情况下搬动或抬举重物,或长时间弯腰后猛然伸腰,使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甚至由于腰部的轻微扭动,如弯腰洗脸时、打喷嚏或咳嗽后,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侧或后外侧突出。 少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只有受凉史而发病,多为纤维环过于薄弱,肝肾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腰部着凉后,引起腰肌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二)病机 1.引起腰腿痛的机理 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压迫和挤压硬脊膜及神经根,是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若未压迫神经根时,只有后纵韧带受刺激,则以腰痛为主;若突破后纵韧带而压迫神经根时,则以腿痛为主。,2.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1)侧突型 多数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单侧突出者出现同侧的

17、下肢症状。 (2)两侧突型 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突出,则出现双下肢症状,多为一先一后,一轻一重,似有交替现象。 (3)中央型 髓核向后中部突出,巨大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鞍区麻痹及双下肢症状。,三、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 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少数病例的起始症状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显。 腰腿疼痛可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内压升高时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腰前屈活动受限,屈髋屈膝、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病程较长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其症状为会阴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碍,阳瘘或双下

18、肢不全瘫痪。,2.主要体征 (1)腰部畸形。 (2)腰部压痛和叩痛。 (3)腰部活动受限。 (4)皮肤感觉障碍 。 (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 (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特殊检查阳性。,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张后凸,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可见休默结节等改变,或有椎体缘唇样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的显示,必须与临床的体征定位相符合才有意义,主要排除骨病引起的腰髄神经痛,如结核、肿瘤等。,(2)脊髓造影检查 髓核造影,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蛛网膜下腔造影,可观察蛛网膜下腔充盈情况,

19、能较准确地反映硬脊膜受压程度和受压部位,以及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硬膜外造影,可显示硬脊膜外腔轮廓和神经根的走向,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状况。 (3)CT、MRI检查 可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解剖位置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加以造影。,四、鉴别诊断 1.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腿痛并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卧床休息后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腰部后伸受限,并引起小腿疼痛,其症状和体征往往不相一致。X线片显示,椎体、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隙狭窄,椎板增厚,椎管前后径变小。 2.腰椎结核 腰部疼痛,有时晚上痛醒,活动时加重,伴有乏力、消瘦、低热、盗汗等结核症状,腰肌痉挛,脊柱活动受

20、限,可有后凸畸形和寒性脓肿。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模糊不清,有骨质破坏,有寒性脓肿时可见腰肌阴影增宽。,3.腰椎骨关节炎 腰部钝痛,劳累或阴雨天时加重,晨起时腰部僵硬,脊柱伸屈受限,稍活动后疼痛减轻,活动过多或劳累后疼痛加重。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 4.强直性脊柱炎 腰背部疼痛,不因休息而减轻,脊柱僵硬不灵活,脊柱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直至强直,可出现驼背畸形。X线片显示,早期骶髂关节和小关节突间隙模糊,后期脊柱可呈竹节状改变。 5.脊柱转移肿瘤 疼痛剧烈,夜间尤甚,有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可见消瘦、贫血,血沉加快。X线片显示,椎体破坏变扁,椎间隙尚完整。,五、辨证论治

21、 (一)辨证要点 1.对于急性期、症状重的患者,应绝对卧硬床休息3周。卧床休息可以减缓体重对病变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由于髓核突出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吸收和消散,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2.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方法,根据突出的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完全消失。 3.对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合并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改为手术治疗。,(二)论治方法 1.理筋整复手法 (1)先用按摩、推压、法等手法 1)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

22、指或掌部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法,下抵殷门、委中、承山。 2)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推至骶椎。 3)滚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以缓解、调理腰臀部的肌肉痉挛。,(2)后用脊柱推扳法 可调理关节间隙,松解神经根粘连,或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推扳手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中央型突出不适宜用推扳法。 1)俯卧推髋扳肩:术者一手固定对侧髋部,另一手自对侧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另侧相同。 2)俯卧推腰扳腿: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

23、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另侧相同。,3)侧卧推髋扳肩: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髋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塔”响声。换体位做另一侧。 4)侧卧推腰扳腿:术者一手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扳腿,做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做另一侧。,(3)最后用牵抖法、滚摇法 1)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抖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 2)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一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分钟. 以上

24、手法可隔日1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2.药物治疗 急性期或初期,治宜活血舒筋,方选舒筋活血汤加减。慢性期或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方选补肾壮筋汤等。兼有风寒湿者,宜温经通络,方选大活络丹等。 3.牵引治疗 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 患者仰卧床上,在腰髋部缚好骨盆牵引带后,每侧各用1015kg重量作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日牵引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4.练功活动 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做直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椎的

25、平衡稳定。,颈椎病的常规手法,一、松解颈部肌肉: 1.颈部肌肉放松:推、拿、摩、擦、由上至下3-5遍 2.穴位按揉:风池、缺盆、扶突、肩井、颈夹脊、天宗、天鼎、阿是穴等 3弹拨斜方肌、胸锁乳头肌、肩胛提肌及颈部肌肉中痉挛、痛点 4.拔伸状态下调整颈椎小关节错位. 5.整理手法:拿风池,颈夹脊 6.揉叩击搓法(结束手法),颈椎病的对症治疗,一、神经根型 1、按揉穴位:肩髎、肩髃、肩贞、曲池、小海、合谷、极泉。 2、推法:斜方肌3-5遍 3、揉捏:胸锁乳头肌3-5遍 4、抖动理指 5、拿捏手三阴手三阳 6、颈三以下微调 7、搓揉手臂,二、椎动脉型 1、点按揉:风池、风府、缺盆、头维、百会、四神聪。

26、 2、枕后分推法 3、擦法:风府-大椎 风池-肩峰 4、叩击百会穴 5、下项线推拨法 6、枕骨大孔拨法 7、耳后三条线压揉法 8、颈三椎以上微调,三、交感神经型 1.放松手法同上 2、主要以胸锁乳头肌为主、气管两侧循序推移,放松颈前肌群 3、前斜角肌轻拨,胸小肌-胸大肌诸肋间隙 4、以慢咽喉炎、异物感为临床特征,按气管两侧,舌骨体表投影部位10分钟,四、颈型颈椎病 1、常规手法如前 2、肩胛内上角;内侧缘酸痛牵紧感,找病变节段横突后结节,按揉或一指禅循序逐渐向下推移到主观酸痛所在。,肩周炎的常规手法,一、初期、疼痛期(活血止痛) 1、揉肩部肌群(三角肌、岗上肌、肱二头肌、三头肌等肩袖肌群) 2

27、、点穴:肩井、肩髃、秉风、天宗(夜间痛)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 3.摇肩 4、肩关节三扳法 5、肩关节抖法、搓法,二、功能障碍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1、捏肩:拇食中三指捏拿揉肩部斜方肌3-5遍 2、揉臂:位于患肢外侧,双手合揉肩关节,然后用按揉法自肩至腕部3-5遍,用力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 3、大旋:将患肢向前、向后大幅旋转3-5次 4、运肘(运抖法):反握患侧小、无名指和中指,将患肢腕关节掌屈,并带动前臂向患者肩前方屈肘,抵于肩前方后,带动前臂内旋并沿患者腋前线方向,向下牵抖3-5次。 5、下牵:接上动作,腋中线方向,向下牵抖3-5遍,6.反牵:接上动作,向腋后线方向,向下牵抖3-

28、5遍。 7、双牵:上手法后,将患肢与健肢在胸前交叉,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腕,向后牵拉3-5次;然后患者健肢和患肢交叉换位,再进行3-5次牵拉。 8、活肘:术者站于患侧后方,面向患者肩部,将患肢上臂内旋内收于身后,肘关节屈曲最大幅度。术者一手托患肘,一手握腕,腕向外,肘向内做相反方向的拉伸,以患者能忍受为度。,9、运肩:术者将患者的患肢搭于自己的肘部,两手交叉扣于患肩。其中一手扣于肩峰,术者用自己的肘部带动患肢上臂进行环形转动,扣于肩峰的手随着转动揉搓患肩,左右各转动5-10次。 10、搓肱:术者立于患肩外侧,用搓法操作于上肢,自肩关节至腕关节,反复3-5次。,腰椎病的常规手法治疗,一、急性期

29、(1周内、手法不宜重) 1.腰部直摩法。背部两侧膀胱经,由上至下至腰骶、臀部、大腿小腿。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发热。 2、分推法:掌根大鱼际沿骶棘肌向外分开推,从胸椎到骶骨。 3、揉法:掌根鱼际肌在脊柱腰椎的L3横突,梨状肌按揉 4、点按法:拇指,肘尖点按肾俞,脾俞,承扶,委中,阳陵泉等穴各1-2分钟 5.镇痛法(封腰)拇指按压阿是穴2分钟,6.摇晃腰骶法:医者双手置于患者腰部或骶部,反复推摇、压晃,使腰骶部左右摆动,幅度由小到大,约10余次后患者即可感到有轻松感。 7.前臂揉法: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侧,肘关节略弯曲,以前臂横放置在腰部,然后在腰骶部回旋搏动,在搏动中肘关节可随时抬起前臂远端以肘压揉患

30、者环跳、肾俞等穴位,二、治疗期(1-2周) 急性期手法基础上,加下列手法 1.揉法:腰背、患侧下肢 2、点按法:拇指肘尖(重些)环跳、承扶、殷门、拇指点按长强。以及两侧L3横突,L4-L5-S1相交中点 3、牵拉法:增加椎间隙。先牵健侧,后牵患侧。可用牵抖法 4.扳法:侧卧位 坐位旋转复位法 5、叩击:用掌叩击腰骶部,大腿及小腿后部肌肉 6、搓腰法:双手对搓腰肌,三、陈旧性腰椎突出手法 手法宜重些,除牵拉法、扳法外,辅助患者做被动性活动。 1.摩揉腰背 2.推啄膀胱经督脉:先掌根推督脉,膀胱经3-5遍再啄击膀胱经3-5遍 3前臂揉法(同前)肘尖压环跳、承扶、殷门穴。L4-L5-S1中点 4、腰

31、部按抖法:患者俯卧,术式同下肢牵引法,医者在牵拉后,两手拿患者一侧或双侧踝关节,快速上下抖动。 一助手固定双肩、一助手拉踝牵引。术者双手重叠按腰颤抖,5、按腰搬腿法: 患者俯卧,躯体伸直,肌肉放松。医者立在侧方,一手按压腰部痛点,一手托抱患者膝关节或拿小腿远端。将下肢徐徐向后牵引,然后再搬膝关节使下肢后伸到一定角度时,两手交错用力,常可听到“咯”的小关节响声。医者可沿脊柱依次按压搬动。 6.搬肩法:患者俯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全身肌肉放松。医者站其侧,一手按住腰部痛点,一手向背侧搬患者肩部,搬按两手须同时发力。 7、侧板法、坐位旋转扳腰法 8、分推法、揉、扣放松手法,肢体经络病证 细目一 痹证

32、 要点一 痹证的概念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 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 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 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要点二 痹证的病因病机痹证病机根本为邪气痹阻经脉,即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为风、寒、湿、热。,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正气耗伤,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损或肝肾不足证

33、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要点三 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要点四 痹证的辨证论治1.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2.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3.辨病位用药:痹在上肢可选用片姜黄、羌活、桂枝以通经达络,祛风胜湿;下肢疼痛者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木瓜以引药下行; 痹证累及颈椎,出现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左右前后活动受限者,可选用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以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痹证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者,可选用桑寄

34、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廑虫以补肾强腰,化瘀止痛;痹证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用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爪草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痹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者,可选用土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以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多用虫类搜风止痛药物。,1.风寒湿痹 (1)行痹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代表方:防风汤加减。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2)痛痹证候主

35、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 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 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证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乌头汤加减。,(3)着痹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作为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剂。,2.风湿热痹证候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

36、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证机概要: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加减。前方以清热宣痹为主,用于偏风热明显者;后方重在清热利湿,用于偏湿热盛者。,3.痰瘀痹阻证证候主症: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 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 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 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 脉弦涩。证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代表方:双合汤加减。,4.肝肾亏

37、虚证证候主症:,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二、发展简史,1、起源 在远古时代,人类因寒冷或撞击、扭挫、跌损等外伤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时,都会出于本能的或自己或让同伴搓摩、按揉不适部位以抵御寒冷、减轻伤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这种自发的本能行为逐渐发展成自觉的医疗行为,形成了最古老的推拿按摩疗法。,2、先秦时期,如文献所载殷商的原始巫吏常利用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一些民间疗法的效验来印证其神力

38、。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用按摩诸术治愈虢gu太子暴疾尸厥等。安阳殷王墓发掘的陶搓、玉牙头梳等,不仅是卫生用具,也是民间自我推拿按摩的工具。,3、 秦汉晋时期,推拿按摩疗法成为一门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民间推拿按摩的技术和方法。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五十二病方中对木椎、筑、钱币、羽毛、药巾等的运用;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掐按人中、拇指按胃脘、抓脐上3寸、抄举法、捏脊法、背法、口内复位法等手法治疗昏厥、溺水、卒心痛、颞颌关节脱位等急症。,4、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发展的盛世,隋唐时期推拿按摩疗法在医学领域有较高的

39、地位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民间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如千金要方记载的按摩治疗“小儿客忤项强欲死”、“鼻塞不通有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以及“小儿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及膏摩小儿心口、脐等民间小儿推拿保健方法。续神仙传记述的唐杭州县吏马湘以“竹杖打之”治疗腰、脚曲等病,是器械拍打手法的最早记载。,宋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间推拿盛行,并有很多创新和发展。一些医学机构比较重视对推拿作用和应用的研究,在一些医学书籍中也记载了许多民间推拿按摩疗法。如圣济总录的生铁熨斗摩项治风热冲目及膏摩顶治疗目疾、鼻塞及诸痫证;宋史记载庞安时按摩催产;苏沈良方载掐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40、医说载搓滚竹管治疗骨折后遗症;回回药方的“脚踏法”、“擀面椎于脱出的骨上”治疗脊柱骨折,明代,是推拿按摩发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发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和小儿推拿独特体系的形成是这一时期推拿按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一体系的产生、成熟和发展又源于民间推拿诊治惊证技术。在民间,推拿流传于洗浴、理发业和养生群体,使保健推拿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如罗真人净发需知(又名江湖按摩修养净发需知)、按摩修养歌诀详述了人体各部位保健推拿方法。,明代(二),王廷相摄生要义论述了自我养生按摩和全身保健按摩法一一大度关法;曹珩保生秘要论述了各种疾病的自我推拿导引法

41、等。此外,民间推拿器械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韩氏医通的“木拐按节法”,易筋经的木杵、木槌、石袋拍打法,古今医源的木梳梳法和翎扫法,寿世保元的铁物压法,景岳全书的刮痧法等,清代(一),当清王朝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国家崇儒尊道”,把崇奉儒学儒道作为国家的指导方针,贯彻在各个方面。推拿这种用手直接接触病人肌肤治病的方法,清朝的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是“医家小道”,“有伤大雅”,“非奉君之道”,违反了他们维护“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的“礼”,因此,在太医院里不设按摩科,清代(二),太医院虽未设推拿科,但推拿学在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一指禅、内功、正

42、骨、腹诊、脏腑经络、捏筋拍打等民间推拿流派,加上明代传承下来的小儿点穴推拿流派,均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并出现地域性特征。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上海的擁法推拿等。,清代(三),推拿只能存在和发展于民间。小儿推拿的著作,如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和厘正按摩要术等,都是民间推拿临床实践的总结。儒家之流诬蔑它文理颇劣,不屑一顾,恰恰证明了这些著作毫无儒家之笔的虚浮空谈,具有实用价值。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已有所总结,如医宗金鉴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清代(四),

43、综上所述,推拿按摩起源于民间,自殷商成为宫廷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秦汉发展成为一门中医学科。此后,在历代的发展中不断从民间汲取新的手法和医疗保健经验,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创新和完善,形成了一门跨学科的中医临床专业。而推拿按摩学的发展,又推动了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的不断创新和成长,并成为民间推拿按摩疗法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中医推拿按摩学科与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解放前后,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尊孔崇洋,竭力推行民族虚无主义的卫生政策,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摧残,一直被儒家排斥的推拿疗法,加上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濒于湮没。 解放后,祖国医学的推拿疗法,得到了重视,设科办校使

44、推拿有了后继力量;发掘整理祖国医学推拿疗法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推拿专着、临床总结报道纷纷出版发表。,推拿学简史(简单记住),推拿:按摩、按跷 等。 按,“按而留之”平动范围 摩,“环行摩擦” “推拿”首见于明代小儿推拿方脉活婴 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飞跃,出现不同用力方向的综合手法。,推拿体系,两千多年前:先秦两汉时期,有目的的按摩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断加以总结,逐渐形成推拿治疗体系内经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疾病治疗学的演变,古代 物理疗法:推拿、针灸、热敷 近代 化学药物:炼丹术、消炎药自然药物:中草药、食疗 生产科学发展 生物制药:疫苗(暴露出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45、)目前 推拿:年轻的未来科学国际医学界 物理疗法重新定位,推拿简史 一,两千年前春秋战国:起源普遍应用 扁鹊 魏晋隋唐时期:设按摩专科,出现按摩专科医生。“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和按摩生”等级制。自我按摩、膏摩长足发展。治疗范围逐渐扩大。随经济文化交流,传入朝鲜、日本和印度等国。 宋金元时期:推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重视推拿手法分析。对推拿治疗作用认识进一步提高。,推拿简史 二,明代: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许多小儿推拿专著问世。“按摩”改称“推拿”。 清代:太医院不设推拿科,但在民间取得较大发展,对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经验日益积累,理论获得很大进步,对推拿适应症和治疗法则有了比较系

46、统和全面的阐述。医宗金鉴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伤科八法) 解放前: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1936年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执业。在民间由于内在强大的生命力,仍取得一定发展,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滚法推拿流派。,推拿简史 三,解放后: 中医政策指引下重新重视 上海1956年开设推拿训练班 上海1958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部,开设推拿专科学校 推拿范围包括内、外、妇、儿、伤、五官等各种疾病。开展了推拿生理作用和治疗原理的初步研究。 明确提出了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有力、柔和、j均匀、持久、深透” 1959年提出用生物力学研究推拿的设想,并开始

47、初步探索。(现已成为研究热点),推拿简史 四,60年代上半期:我国初步建立了一支推拿专业队伍,推拿麻醉获得初步成功。 6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推拿事业遭到极大的破坏,推拿治疗范围缩小到仅治疗3种疾病(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漏肩风),学术活动完全停止。 1974年上海中医院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针、推、伤专业。1976年10月后,推拿学术活动逐步恢复。1979年上海中医院成立了针灸、推拿。同年7月首次全国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推拿专业逐步发展。1982年北京中医学院成立推拿、针灸学专业,当前已引起国际医务界的重视,广泛开展对手法的研究工作。 “软组织松动技术”、“整脊疗法”等现代手法

48、已显示出推拿手法的系统化趋势。,推拿按摩,推拿,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治疾病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过。 吴谦的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 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法,也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治疗必须在中医基础学的脏像、经络学说、诊断学、内科学和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辩证施治达到“治病必求其本”的目的。,从历史的观点看推拿,推拿学 是符合事物发展螺旋上升规律的年轻的未来学科。,推拿学,一、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二、基本要求 三、注意事项 四、手法的禁忌症 五、手法 六、常见疾病推拿治疗,推拿手法的概

49、念,定义: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者穴位上,施以特定的规范的技巧动作,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此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行,通过功力“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推拿与按摩的区别,按摩目前认为多数属于保健行业的范畴。如美容、洗浴、休闲、旅游、手足等按摩。在国内主要为按摩师操作,在国外多为护士、按摩师操作。,推拿现多数属于医学治疗行业领域。如脊柱推拿、手法复位、关节旋转手法等,是以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无论在国内外主要为医生操作。,推拿流派简介,一、正骨推拿 二、小儿推拿 三、一指禅推拿 四、点穴推拿 五、滚法推拿 六、腹诊推拿 七、自我推拿,推拿流派,正骨推拿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以矫正骨折,关节脱位,骨错缝,筋跳槽等一类骨伤科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疗法。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可以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