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ppt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8669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咽管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颅咽管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颅咽管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颅咽管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颅咽管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概述 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生长缓慢、良性先天肿瘤;占鞍区占位50%,约2/3患者发病年龄小于20岁,男多于女;颅咽管瘤大体病理表现可分为囊性、实性和囊实混杂三种,多伴有囊壁钙化,且以鞍上病变为主,几乎不侵及鞍底。94-95%的颅咽管瘤多位于鞍上和鞍内,单纯位于鞍内仅占5-6%。,颅咽管瘤,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鞍上生长 第三脑室 室间孔闭塞致脑积水) 视力视野障碍 垂体功能低下(鞍内型多见,垂体前叶受压,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垂体后叶储存ADH、催产素) 下丘脑损害(尿崩ADH、体温调节失常等),颅咽管瘤,CT:颅咽管瘤囊性部分为低密度,实性部分多为等密

2、度;最有诊断意义的是颅咽管瘤周边”蛋壳样”高密度钙化,颅咽管瘤内钙化发生率为90%,颅咽管瘤很少侵袭鞍底骨质。 增强:囊壁及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囊液无强化。,颅咽管瘤,MRI表现亦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内容物成分。 囊性:囊液内含有胆固醇、角蛋白、血液,呈短T1短T2; 实性及囊实混杂:实性部分多呈等T1等/长T2; 少数含钙化、角质蛋白或散在骨小梁的病灶在T1 WI及T2WI均呈低信号; 增强:囊性及囊实混杂:囊性部分常见边缘强化,囊内不强化。(原因:瘤细胞周围间质微血管最多,许多微血管分布在沿肿瘤边缘的柱状基底细胞,而在中间网状星形细胞层微血管少见,钙化和小囊集中区域无微血管。),颅咽管瘤,

3、CT:鞍上可见散在结节钙化,囊性肿瘤呈低密度,囊肿上呈弧形钙化,增强可见囊肿壁部分强化缘,颅咽管瘤,鞍旁颅咽管瘤: a.T1:右侧鞍旁囊实性肿瘤,囊呈低信号,实呈稍高信号,边欠清; b.T1增强:囊壁环状强化,实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 c.T2:囊高信号,内见数条扭曲细线状影。,图4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a)T1:肿瘤位于鞍内及鞍上,呈囊实性,囊呈低信号,实呈等信号,边界清; b)T2:病灶囊高,实等,肿瘤突入三脑室伴脑积水(箭头); c)增强,沿囊壁可见点状强化(黑箭),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白箭),鞍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多见于小脑,发生于鞍区的PA相对少见。鞍区PA多起源于视交叉

4、、下丘脑和三脑室底部,发现时肿瘤均较大,起源难以确定,平均直径约4cm,表现为欠规则分叶状肿块。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属 WHO I 级,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可高达94%。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PA根本的方法。 临床症状:儿童:发育低下。青少年:视力障碍、颅压增高表现。绝大多数不伴有内分泌症状。,相同点:两者发病年龄均多见于儿童,影像学表现都可为囊实性或实性,且增强扫描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不同点:鞍区PA多以实性成分为主伴有囊变,而颅咽管瘤则以囊性成分居多;鞍区PA钙化少见,颅咽管瘤却以钙化为其特征,有2 /3病例可见钙化;鞍区PA可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颅咽管瘤多分界清楚。CT显

5、示钙化敏感,因此MR结合CT检查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图1鞍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a)T2示鞍区不规则高信号肿块影(箭),瘤周无水肿; b) T1示肿瘤呈等信号(箭); c)增强示肿瘤实质明显强化; d)矢状面增强扫描示肿瘤突入垂体窝,垂体信号不能辨认,图2鞍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a) T2示鞍区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影(箭),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稍高信号,幕上脑积水; b)Tra增强:肿瘤呈壁结节型强化,囊壁无明显强化; c)Cor增强:肿瘤壁结节样强化,海绵窦结构清晰。,生殖细胞瘤,鞍上该肿瘤以女性多见,多有内分泌紊乱,常累及下丘脑、漏斗,临床可出现中枢性尿崩; CT:等

6、/稍高密度,一般无钙化,显著均质强化; MRI:等/长T1信号,等或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但冠状位或矢状位MR多能与垂体腺分开。 增强:多呈均质性强化。肿瘤生长快,若肿瘤向松果体区或基底节区方向生长,支持生殖细胞瘤。 实验室检查:可有甲胎蛋白(AFP)和(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恶性生殖细胞瘤:T2鞍上实性不均匀等信号,突入侧脑室,幕上梗阻性脑积水。蝶鞍未见扩大,垂体信号正常。增强明显强化。,垂体瘤,成年人多见,有功能、无功能两类,多位于鞍内,以鞍内生长为主,CT 或 MRI冠状 而呈“束腰征”该征象具有特异性(占69%)。 间接征象:局部膨隆,垂体柄稍偏移、鞍底骨质变薄或受侵犯,

7、结合临床病史(内分泌改变)和MRI征象,可诊断。,T1+C:鞍内及鞍上实性占位,蝶鞍扩大,鞍底下陷,正常垂体信号消失,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鞍区脑膜瘤,多见成人,发生于鞍区的脑膜瘤约占鞍区占位的2% ;CT:较均匀、等或高密度;MRI:TlWI等/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一致, 囊变少见;增强:CT或MR表现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征是其较为特征性表现。,Rathke囊肿,Rathkes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突出鞍隔呈葫芦样生长,囊内的液体可为黏液、胶样物质或血清。CT:平扫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晰;MR:信号多样,最常见的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小的Rathkes囊肿增强

8、后囊壁无强化,但较大的Rathkes囊肿增强后可见囊壁强化,文献认为该强化部分可能为受压变形的垂体。,T1鞍内占位,突向鞍上,呈均匀等信号,蝶鞍扩大。增强扫描呈周围环形强化,为正常垂体强化。,脊索瘤,脊索瘤好发于骶尾部和鞍区,鞍区以蝶枕联合为中心生长,分界清晰,膨胀性骨质破坏明显,来源于骨髓的成浆细胞; CT:内见多发钙化的混杂密度影;MR:T2WI上瘤内可见条索状分隔,视交叉结构多显示清楚;增强:病灶内见弓环样、网格样强化。,转移瘤,垂体转移瘤中最为常见是肺癌和乳腺癌。 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经动脉垂体后叶种植转移; 经漏斗扩散; 直接蔓延; 经软脑膜蔓延。,由于垂体前叶血供主要是来自下丘脑漏斗部的血管供血,而垂体后叶动脉血液直接来自颈内动脉,因此垂体转移瘤好发于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垂体转移肿瘤中约52%累及神经垂体,27%的累及垂体前后叶,单纯累及腺垂体占21%。垂体转移瘤常引起垂体柄增大,这一点不同于垂体腺瘤。转移瘤生长速度快,侵袭、破坏蝶鞍,而巨大垂体腺瘤生长速度较慢,压迫蝶鞍,使垂体窝重塑。 脑内转移灶、沿软脑膜蔓延、扩散 是垂体内转移瘤诊断重要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