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83747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义务教育2 国家课程3 最近发展区4 学习策略5 真实验设计6 测验7 简述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8 简述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10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和内涵。11 试分析论述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12 试述学生评价的类型及教育意义。13 试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14 试述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时主要考虑的问题。2011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

2、、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义务教育产生于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特点包括: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这是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共同点;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是指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是指接受义务教育是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分初等教育(小学 )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 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 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

3、”等。2 【正确答案】 国家课程是指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负责国家课程的课程编制中心一般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三个特征。权威性来自政府赋予它们的职责以及法律赋予它们的合法性。多样性是指课程编制中心可以为整个教育系统编制课程,也可以为某些地区编制课程;可以为某个教育阶段或几个教育阶段编制课程,也可以为某类学校或几类学校编制课程,还可以为某类学科或几类学科编制课程。强制性是指在绝大多数国家,课程编制中心负责编制的课程是强制执行的,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习题集等。3 【正确答案】 最近发展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

4、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带动学生的发展。4 【正确答案】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5、。学习策略主要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和程序性等特征。主要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等。5 【正确答案】 真实验设计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在这种实验设计中,实验组都有一个控制组,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派到组。真实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使用真实实验设计可以使实验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6 【正确答案】 测验是由一定数量的题目组成的用于测量人的某项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测验中的各个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涉

6、及人的某项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测验本身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施测时要有规定的指导语、答题时间和其他标准。测验具有多方面功能: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决定学生升级、编班、分组、选拔新生;检查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解释成就不良的原因;改进课程内容和方法;为教育、心理发展及职业定向咨询提供科学依据等。7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是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以其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主要著作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学校与生活的关系等。他的教育思想包括课程理论、道德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1)课程理论内容a经验、兴趣与课程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

7、验和兴趣相一致。b统觉与课程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是在原有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由此,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c儿童发展与课程赫尔巴特以文化纪元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进而提出了课程的程序。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婴儿期进行身体的养护,加强感官训练,发展儿童的感受性;幼儿期教授荷马史诗等内容,以发展儿童的想像力;童年和青年期,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以发展其理性。评价a优点在欧美近代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所提出的课程理论是最为

8、完整和系统的。他继承了前人合理的思想,使之融合到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并力图赋予它以严格和广泛的心理学基础,从而使课程的设置与编制有了明确的依据,避免了课程设置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了课程设计的散乱现象。b局限性赫尔巴特留下了一些他未能予以很好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中,分析教学与综合教学是前后相继进行的。二者之间的界限和顺序是很明确的,这未免过于机械,尤其是他在论述不同年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时,甚至把二者割裂开来,这种缺陷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应该归咎于赫尔巴特本人的主观认识。(2)道德教育理论内容a训育训育与道德教育直接相关,其目的就是要形成美德。训育可以分为道德判断、道

9、德情感、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四个阶段。实施训育的方法包括: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等。b儿童管理儿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秩序,防止某些恶行,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评价a优点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的,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b局限性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

10、完全等同起来,也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3)教学理论内容赫尔巴特根据观念学论证教学过程。根据学生观念活动和兴趣的特点,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他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a明了(或清晰)。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b联合(或联想) 。表象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但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c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d方法。新旧观念

11、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评价a优点赫尔巴特“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对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局限性“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它把复杂的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非但不能解决教学中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一般逻辑,反而会造成各种新的问题。“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另外,虽然赫尔巴特高度重视学生

12、的个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教学的特殊性。8 【正确答案】 教育研究范式经历了直觉观察时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和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四个变革时期,具体过程如下:(1)直觉观察时期 (从古希腊至 16 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处于以朴素唯物论为基础的直觉观察时期。这一时期是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其特点为: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辩证法初步运用和朴素的系统观的形成;各种学派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

13、世纪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近代科学产生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这是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 世纪以来)新兴科学飞速发展,科学内部分工日益精密和专门化,数学和数理逻辑的广泛应用,对物质结构的愈来愈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加重视理论的模式和结构的作用等,都要求对各门学科的共同问题,特别是科学的方法论问

14、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也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各大派别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这种深刻变革,给现代教有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方法论方面产生了共性与个性的不同要求,要处理好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仅要采用定性分析研究,而且要使用定量分析研究手段,随之而来的是处理质与量、观察与实验、科学事实与因果性

15、解释、归纳与演绎、类推与概括、假设与理论的关系问题,等等。9 【正确答案】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专业知识量的扩展、专业知识质的深化和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三个方面。(3)专

16、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4)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10 【正确答案】 (1)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

17、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教育者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动以及对行动进行反思,是行动和研究的紧密结合。教育行动研究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其实质是“解放那些传统意义上被研究的他人,让他们自己接受训练、自己对自己进行研究”。其特点有: 教育行动研究是改进教育的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为了教育的研究。(2)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能够进入到研究状态,以研究的态度、行为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其意义重大,这种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教育行动研究的开展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行

18、动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教师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价值感和尊严感。教育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地积累实践知识。11 【正确答案】 我国学制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一步步走向成熟。我国学制的演变过程如下:(1)清末新学制的建立壬寅学制1902 年,张百熙主持拟定了学制系统文件,8 月 15 日奏呈颁布,统称钦定学堂章程,称为“ 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但并未施行。癸卯学制1904 年,清政府又公布了

19、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 更为系统详备。(2)壬子癸丑学制1912 年 9 月 3 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学制系统框架,史称“壬子学制” 。至 1913 年 8 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学校令等一系列法令规程,这些法令规程使壬子学制更加充实和具体,二者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末癸卯学制相比,有明显进步,其特点主要有:缩短了学制期限;取消了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消除了

20、科举制度的阴魂;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反对体罚,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3)1922 年的 “新学制”1922 年 9 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并于 11 月 1 日公布实施新学制,史称“壬戌学制”,也称 “新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大致以儿童身心发展为依据,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将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从纵向看,小学 6 年,初小和高小 4_2 分段;中学 6 年,初中和高中各 3 年;大学 46 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

21、中学校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新学制” 具有以下优点:“新学制”采用“六三三”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新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确立了幼儿教育的地位。“新学制”加强了中等教育。“新学制”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改革(如加强中学修业年限;取消大学预科;大学采用选科制)适应了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新学制”兼顾了升学与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新学制”在师范教育上的改革,一是师范教育类型增多,二是师范教育程度相应提高。女子获得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课程改革上,小学国文改为国语,修身改为公民,并加强了手工、图画课,中学加强了人文科学和理科的课程。“新学制”虽然具有以上的优点,取得了

22、很大的进步,但过度模仿美国学制,在一些方面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如采用综合中学制、开设大量选修课,由于缺乏师资、教材、设备等,在实行中困难很大,不得不在后来进行改动。本欲加强的方面反而被削弱,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4)“戊辰学制”的颁行1928 年 5 月,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大学院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1922 年的基础上,通过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史称“戊辰学制” 。该学制系统案的第一部分规定了七条原则:根据本国情;适应民生需要;提高教育效率;提高学科标准;谋个性之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及说明。与 1922 年的“壬戌学制” 相比, “戊

23、辰学制”的主要变化是:在师范教育方面,改六年制师范为六年或三年,取消师范专修科及师范讲习所等名目,添设乡村师范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除在高级中学设职业科外,可单独设立高级职业学校及初级职业学校,与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相对应,并在小学中增设职业科。大学采用多院制,取消单科大学(称为学院) 。1928 年后,国民政府针对学制中的弊端又做了一些局部修改与改革。在 1932 年的修改中,废除了综合中学制度,分设中学、师范、职业三种学校。12 【正确答案】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1)学生评价的类型根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

24、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a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b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判断,同时也应辅之以日常作业和评价者的观察来共同完成。c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

25、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它表示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总结性评价最关注的问题是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a相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b绝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

26、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法。(2)学生评价的意义学生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管理功能等各方面的功能。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它是教育评价中历史悠久而又永恒的话题,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对学生如何评价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质量既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标准,也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根本所在和关键要素。所以,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地实施学生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教育的必然追求。13 【正确答案】

27、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在 60 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在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违反道德,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

28、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确定,得赏者是正确的,受罚者是错误的,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出现在小学中年级以上,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 好孩子 ”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如 “偷”不对,“ 互助”是对的。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 尽本分 ”,要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如他“偷”药是不对的。(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

29、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道德发展的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因此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随时了解儿童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从而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

30、进而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与小学儿童在判断他人的行为的时候,主要看结果,不关心动机,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区分不同行为动机的区别;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多数处于科尔伯格提出的习俗道德推理水平,他们愿意在班会上讨论并制定班级的行为规则;高中教师可以用文化或者社会科学话题启发学生思考普遍的道德原则。要注重道德教育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生活中和课堂上都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

31、教育的依据,而且被试主要以男性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文化和性别对于道德推理的影响。14 【正确答案】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含义及分类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个人本位论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以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并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

32、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2)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时应考虑的问题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a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是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教育目的之所以必须要依据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因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评价的标准,也是现代化建设社会诸要素的协调发展的保障。b适应与超越问题适应就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要求满足的配合性或支持性;超越就是对现实社会当前发展的未来指向,以及对现实社会当前的否定性。处理

33、好两者的关系要做到:努力使教育成为鲜活的实践;在实践上避免主次分明的绝对化思维;要从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教育,体现二者统一。c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教育的功利性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教育的人文性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反映和满足社会需要,这种需求包括社会物质、经济方面的发展和社会精神文化方面,当然也不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d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民族性的根本在于不使自己民族失去独立和自主,从而得以凝聚和发展。世界性则要使自身具有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与合作的基础。如果教育只注重民族性会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和被动,而只注重世界性则会导致国家或民族特点的消解。

34、在教育实践中,要将二者结合,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性,避免僵化和封闭,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性,避免盲目性。个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a注意处理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教育使人社会化的重要性并不能掩盖其培养人的个性化的重要性,使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使个体的自我能够融人社会,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而使人个性化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个体的自我可以区别于社会上的其他单个的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我,而不被淹没于社会大众之中。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既有同质性又有相异性,这样,社会才能既有同一的凝聚力又不乏缤纷的色彩。b注意处理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尽管非理性因素一直伴随着每个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但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它与理性对立起来,加以排斥和否定。教育必须处理好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c注意处理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教育不仅要提高人的科学技术素养,还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当代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价值取向上,首先必须要摆脱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观的片面性;其次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最后,充分认识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有机培养的时代性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PD IEC TS 62763-2013_5284 Pilot function through a control pilot circuit using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nd a control pilot wire《通过控制导向线使用PWM (脉冲宽度调制) 的导向功能和控制导向线》.pdf BS PD IEC TS 62763-2013_5284 Pilot function through a control pilot circuit using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and a control pilot wire《通过控制导向线使用PWM (脉冲宽度调制) 的导向功能和控制导向线》.pdf
  • BS ISO 8070-2007 Milk and milk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contents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牛奶和奶制品 钙、钠、钾和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pdf BS ISO 8070-2007 Milk and milk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contents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牛奶和奶制品 钙、钠、钾和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pdf
  • BS ISO 8082-1-2009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 General machines《林业用自推进机械 防倾.pdf BS ISO 8082-1-2009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 General machines《林业用自推进机械 防倾.pdf
  • BS ISO 8082-2-2011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Machines having a rotating platf.pdf BS ISO 8082-2-2011 Self-propelled machinery for forestry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 Machines having a rotating platf.pdf
  • BS ISO 8083-2006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Falling-object protective structures (FOPS)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林业机械 落体防护装置(FOPS) 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pdf BS ISO 8083-2006 Machinery for forestry - Falling-object protective structures (FOPS) - Laboratory test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林业机械 落体防护装置(FOPS) 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pdf
  • BS ISO 8086-2004 Dairy plant - Hygiene conditions - General guidance on inspection and sampling procedures《乳品厂 卫生条件 检验和取样程序通用指南》.pdf BS ISO 8086-2004 Dairy plant - Hygiene conditions - General guidance on inspection and sampling procedures《乳品厂 卫生条件 检验和取样程序通用指南》.pdf
  • BS ISO 8096-2005 Rubber- 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 for water resistant clothing - Specification《雨衣用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规范》.pdf BS ISO 8096-2005 Rubber- 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 for water resistant clothing - Specification《雨衣用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规范》.pdf
  • BS ISO 8097-2001 Aircraft Minimum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and test conditions for certified air cargo unit load devices《航空器 经认证的航空货运集装单元装置最低适航性要求和试验条件》.pdf BS ISO 8097-2001 Aircraft Minimum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and test conditions for certified air cargo unit load devices《航空器 经认证的航空货运集装单元装置最低适航性要求和试验条件》.pdf
  • BS ISO 8114-1993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 Spindles for ring-spinning and doubling machines - List of equivalent terms《纺织机械和附件 环锭纺纱机和并线机用锭子 同义术语表》.pdf BS ISO 8114-1993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 Spindles for ring-spinning and doubling machines - List of equivalent terms《纺织机械和附件 环锭纺纱机和并线机用锭子 同义术语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