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3834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1 学习2 教育要素3 无关变量4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5 简述观察法的特征。6 结合一个具体案例,阐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7 论述同辈生活对学生的影响。8 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特征,假如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教中学生?201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精选)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不同的人对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阐述,较广泛地被接受的一个概念是: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

2、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狭义的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2 【正确答案】 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2)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了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3)教育中介系统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其中,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

3、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实现教育目的,所以说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3 【正确答案】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变化,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在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 导致因变量 y 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4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特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

4、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2)前运算阶段(27 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

5、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5 【正确答案】

6、教育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的某一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教育材料、教育规律。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教育观察具有目的性,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观察前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范围、形式、方法。(2)观察的客观性:教育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在教育观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要通过描述记录法、取样记录法、行为核对表等对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进行翔实的记录,以备研究、分析。(4)观察的能动

7、性: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的,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和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6 【正确答案】 (1)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心理关系:宽容理解。(2)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业成绩。如教师在上课时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会更好地发挥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7 【正确答案】 (1)同辈影响

8、的特点。由于同辈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兴趣爱好相似、经历相同,因此,相较于父母,学生更倾向于与同辈进行亲密交流。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如果学生处于的同辈群体是积极的环境,那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正面的。反之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要尽量为学生创建积极的同辈影响环境,避免消极的同辈影响环境。(2)同辈影响的表现。学习成绩。心理发展。思维方式。学生对生活的价值观、态度等。8 【正确答案】 当代中学生的特征:(1)生理特点:中学生处于第二青春发育期,身体产生巨大变化。(2)心理特点:生理上的变化会使学生心理上也产生巨大变化,如男女生之间的羞涩情感、亲近同辈群体等。部分中学生存在叛逆情绪,喜欢寻求自身独立性、自主性。(3)时代特点: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大部分中学生对手机等产品有依赖性。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的开放性更强。(4)认知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说明,中学生已经具有不依赖具体事务的抽象思维,能够进行高级运算。如何教中学生:(1)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情感。(2)和学生友好、平等地交流,不要压抑、命令和胁迫。(3)学生出现问题时,采取循循善诱、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杜绝单纯说教。(4)积极让自身和学生产生共情,了解学生的时代、身体、心理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