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83806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2 如何进行质性研究?3 清末新政措施。4 教育叙事研究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二、名词解释5 批判教育学6 学记7 综合课程8 教育行动研究9 教学10 准实验11 最近发展区12 道尔顿制三、论述题13 谈谈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解。(第五条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14 杜威教育的本质及影响。15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2014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阶段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于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 状态,其兴趣阶段是注意,教师适合用叙述的方法传授知识。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专心 ”。其兴趣阶段发展到 “期待”新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交流,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

3、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 静止的审思 ”状态,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 。其兴趣点在于进行学习行动,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对知识进行运用。2 【正确答案】 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因此这道题需要考生答出定性研究的定义、研究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定义:质性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与否,或对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2)研究步骤:按照研究课题的性

4、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并确定分析的维度。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分类,排列类别、层次,区分不同情况下材料的差异,分析不同分类是否具有不同的意义,以及事情发生是否有先后次序,并进而鉴定各因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或因果关系,寻求研究对象的特质规范。对定性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进行评价。(3)研究方法:因果分析:即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因测果或倒果查因。归纳分析:从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

5、一种方法。比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指反映客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要求从客观世界(即研究对象)的整体与要素、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出发,揭示事物的整体关系与整体特征。3 【正确答案】 (1)颁布新学制。“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壬寅学制” 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后来颁布的 “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2)废科举,兴学堂。1905 年,清政府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至此,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科举的废除为新式学堂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6、。(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1905 年,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最高长官叫尚书,在整体上注意教育行政与教育学术的联系,注重实业教育的地位。在地方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至此形成了一套新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系统。(4)制定教育宗旨。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5)留学教育。新政时期,首先在民间自发形成了留日高潮。后来美国为了把留学的热潮引向美国,与中国清政府达成共识,实行庚款兴学。促进了新政时期留学教育的发展。此外,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这虽非新

7、政的内容,但却是新政直接导致的一种后果。4 【正确答案】 (1)教育叙事研究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它强调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故事经历及其背后隐藏的之于该个体的意义,强调关注微观分析,强调教师的反思价值,促进了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生成。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它有自己独特的基本操作程序,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足。(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叙事是发生在教育实践中的故事,具有故事性的特点;是一种接近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式;是一种质性研究,一线教师可以在研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教育叙事研究是诞生原创性、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的沃土;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教育叙事指向的不是

8、故事,而是意义以及理解。二、名词解释5 【正确答案】 20 世纪是教育学迅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在赫尔巴特创立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教育学的发展日益走向多元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流派,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制度教育学等。这些流派都是名词解释中易考到的知识点,且它们的答题思路一致。在答题时考生首先要对该流派简要地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和主要的研究内容;再答出该流派的基本观点;最后进行评价。6 【正确答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

9、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其中主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有“ 豫、时、孙、摩 ”“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和“教学相长”。7 【正确答案】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8 【正确答案】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

10、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为教育行动而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9 【正确答案】 广义的“教学” 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 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德、智、体、美

11、、劳诸方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所以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10 【正确答案】 按照实验的控制程度,可以将教育实验研究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其实验控制程度和结果的可靠程度高于前实验,但低于真实验。11 【正确答案】 在说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的思想。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定义以及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必答的内容。需要着重突出的是,我们当今的教学要走在最近发展区前面,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促进

12、学生的发展。12 【正确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开创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即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不强求一致。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并且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三、论述题13 【正确答案】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

13、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包括了三部分内容:(1)教育的性质、方向;(2)教育目的;(3)根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可以从这三部分展开论述。展开时可以谈一谈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教育方针当中规定的内容,或者这一方针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教育主张和思想。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只要答案清晰、逻辑合理、言之有理即可。14 【正确答案】 (1)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日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

14、,压抑儿童的个性,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这在当时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它不仅击中了传统教育的一个要害,同时也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主动地位”这一规律性问题。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必然教以儿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根据“教育即生活 ”,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

15、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2)现实意义(可以用模板,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分点论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和

16、“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比,它有明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当前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体制,在这方面,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在教育目的上: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培养有个性的人。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漠视儿童生长的差异性,是按照成人和社会的标准进行的,是把具有不同个性的儿童放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中进行的,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的。它没有单独针对不同个性的儿童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进行多样的教育活动。此外,对儿童的评价也缺乏多样的标准,主要依据其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来进行。因此教育在实践中,表现为“应试教育

17、” ,这实质上是借助外力去推动儿童的生长。杜威在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解释教育时,首先重视儿童这一环节。他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和发展个体差异,帮助儿童充分开发内在的潜力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在教育内容上: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内容。在课程改革以前,我国的学校课程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我们应该注意到,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课程内容多年不变,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既脱离了儿童自身的生活,又脱离了现代的社会生活;因而既不利于儿童对知识内化的吸收,也不利于儿

18、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学校里的“学科世界 ”与现实的 “生活世界”的距离正越来越大,学科的分化将原本完整的生活世界分割得支离破碎,编造的习题使学生正失去与日常生活经验相似的经验情境。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并毕生倡导和实施“主动作业”。他认为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由此,他提出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内容。只有这样,课程才能促进学生的生长与发展。他主张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构建课程,从而提出了活动课程理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它与现实生活紧密

19、联系,并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儿童在生活中的主体性。这一举措背后的指导思想与杜威的课程观不无相似之处。在教育方法上: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很多忽视儿童自主能动性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填鸭式” 的灌输。教学方式也过于成人化,如运用成人的话语方式与儿童交流、将成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儿童等。教学方式的成人化,既不利于师生间信息交换,也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因而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杜威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爱好活动的性能,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它。杜威宣扬以“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 ,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

20、发者和诱导者,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构建者,应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为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重视学习结果,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实践;教学在方式上也应贴近儿童的生活,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导儿童,这样才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儿童积极愉快地学习。15 【正确答案】 根据对“道德两难” 问题的回答,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 (09 岁) 。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

21、,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2)习俗水平 (915 岁)。他们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规则已被儿童内化,儿童自己感到是正确的。因此,行为的价值是根据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第三阶段

22、:好孩子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它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3)后习俗水平 (15 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超习俗水平”,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

23、,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科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它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关于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该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该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其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结合材料谈谈对课业负担的理解以及对减轻课业负担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这道题可以采取两种答题思路:一是分主体论述,即分别从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角度论述;二是套用模板,即分别从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评价、师生观等角度论述。这道题答题的角度很广泛,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考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紧密地结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