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83827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2 什么是存在教育? 并简述其主要理论观点。3 简述凯洛夫关于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4 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二、材料分析题5 认真阅读材料,结合现在的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至于“玩”,你知道吗,我觉得不懂得 “玩”,是一种蛮严重的缺点。怎么说呢 ?席慕蓉阿姨(记得吗? 那个又写诗又画画的蒙古公主 )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中国有一个我非常欣赏的

2、作者,叫沈从文,他的文学魅力,我觉得,来自他小时逃学,到街上看杀猪屠狗、打铁磨刀的小贩,看革命军杀人、农民头颅滚地的人生百态。在街上撒野给予他的成熟和智能,可能远超过课堂里的背诵。你小的时候,我常带你去剧场看戏,去公园里喂鸭子,在厨房里揉面团,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在花园里养薄荷、种黄瓜,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现在你大了,自己去走巴塞罗那,看建筑,看雕塑。安德烈,我和席慕蓉的看法是一致的: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

3、问的根本。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三、名词解释6 教育目的7 情感陶冶法8 学校教育制度9 教学模式10 “六艺”教育11 诂经精舍12 经院哲学13 美国 1958 年国防教育法四、论述题14 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15 请简述教育观察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在观察的问题确定后,为使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需要编制具体的观察提纲,请就“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状况”的观察主题,编制一份详细的观察提纲。16 试论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并做简要评价。2016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

4、发展具有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制约的主要表现。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 ”“陵节而施”,否则,将欲速则不达。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

5、康地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并依此确定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挖掘每个个体的发展潜力,改变僵死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使学生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协调。2 【正确答案】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于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传至

6、法国,之后流行于欧美。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 当作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基本论点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着,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而决定他的本质。德国博尔诺夫、美国尼勒把它应用于教育理论,形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即通过自我表现、自我肯定意识到自我存在,进而实现自我完成。因此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发展个人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责任感。(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人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自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即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道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具有独立意识、自尊心,养成自

7、主、自律的精神。(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利用自己的人格和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3 【正确答案】 凯洛夫是 20 世纪 4050 年代苏联教育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凯洛夫对教学论的论述,可以说是他主编的教育学的精华所在。它讨论了教学过程以及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检查和评定等问题。(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论述。凯洛夫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他认为,教学的本质首先是教师在学生自觉与自动参与下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但他还担负着以科学原理和共产主义世界观

8、武装学生与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前人已有的知识;第二,在教师领导下获得对现实的认识;第三,一定要巩固知识;第四,教学要包括发展儿童德、智、体的工作。教学过程六环节:使学生感知具体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印象;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形成概念;掌握事实和概括性的工作;养成技能和熟练的技巧;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各种课业。(2)凯洛夫 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这是由于只有在学生知觉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观念和概念。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旨在保证儿童的积极思维,将通过直观所得的形象和所知觉的具体事物在意识中加工,

9、对物体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对它们的概括中得出规律,形成概念。巩固性教学原则:巩固地把知识保持在记忆中,当有必要时,要能够想起这些知识并以它作为凭借。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原则:主要是指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道德需要有按照严格的逻辑联系编写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其次,老师必须负责系统地和连贯地讲述他们所教的学科;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使自己巩固地、完整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体系。教学的通俗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必须使教材的范围、复杂程度与深度符合各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领会科学问题达到的程度及智力水平。4 【正确答案】 “ 最近发展区 ”是维果茨基在说明

10、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的教学可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果茨基认为教学“ 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根据“最近发展区 ”的思想,教学

11、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5 【正确答案】 材料强调了“玩” 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读“无字书” ,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社会直接接触,并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可以结合的理论举例(也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理论,言之成理即可):(1)陈鹤琴的 “活教育”理论中的课程论:陈鹤琴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

12、“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所谓“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 直接的书 ”。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 “活教育”课程追求完整的儿童生活,他提出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 ,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2)杜威的教育本质中提到“ 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 从做中学

13、 ”,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3)陶行知的 “教学做合一”: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 ,长不出科学的种子而提出。第二,因为“行是知之始 ”,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 有教先学” 和 “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4)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地步。现在的教学实际:要说明我国当前的教育局限于书本,缺

14、少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学习知识的过程也严重脱离实际,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更使儿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在“玩” 中学,在“做”中学,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名词解释6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

15、” 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种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7 【正确答案】 情感陶冶法是德育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运用情感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8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

16、型,当代双轨制逐渐向单轨制方向发展,综合中学是实现并轨的一个好方法。9 【正确答案】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10 【正确答案】 “ 六艺” 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 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

17、计算。“六艺”教育的特征: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求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此外,西汉后,孔子编订的“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也被称为“六艺 ”。11 【正确答案】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清朝后期学术巨子阮元创办的两所书院,并在学海堂制定学海堂章程,其宗旨是追求汉代考据学说,这两所书院成为当时浙江、广东两个重要的文化学术研究中心,并泽溉全国,被许多地方仿效。 诂经精舍、学海堂的特点:(1)“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阮元一反当时书院教育的腐朽之风,强调书院应谚重品学轻功名,不习科举应试之学。学习内容包括儒学、史学、天文、

18、地理、算法等学生自择一书肄业,这无疑为当时腐朽的书院教育注进一股清新之风,具有积极意义。(2)各用所长,因材施教。诂精经舍和学海堂在对教师的任用上,贯彻“各用所长”、充分发挥教师学术专长的原则。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已有的专长进行教育如学海堂创立了“ 专课肄业生制度 ”,允许专课生自择一书肄业,这一制度在实践中效果很好。(3)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刻师生研究成果。两所书院在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进行学术研究,注重自学和独立研究,组织学生合作编书,学生也独立从事著述。对于优秀的文章,书院编辑刊刻,也出专著,这些既是学术成果,也是教学参考书,推动和促进了书院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诂经精舍、学海堂的

19、影响:第一,继承并发扬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造就人才;第二,对改变清朝腐败的官学化书院教育有重要影响;第三,促进了学术文化发展。但也有严重的局限,突出表现为引导学生终日埋头于故纸堆,从事名物训诂、辩白考订,脱离社会实际,缺少经世才能。12 【正确答案】 经院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是对基督教的教条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是中世纪基本的哲学形态,它是在天主教的学校里讲授的、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哲学,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经院哲学具有三大特征:(1)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充当神学的婢女;(2)盲目崇拜权威,坚持神学教条主义;(3)热衷于烦琐论证,搞形式主义。13 【正确答

20、案】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又面临改革,1957 年,苏联卫星发射成功后,改革教育的呼声就更为强烈,1958 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3)强调“天才教育”;(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四、论述题14 【正确答案】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

21、和教育事业。他还编撰了很多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材,其地位甚至高于“五经” ,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1)在教育作用上,朱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 理” 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 理”是精神性的范畴,是第一性的。“气” 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人性的主流,禀受于“理” 的部分,就是“天命之性”。天命之性是纯然至善的。理和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为“气质之性” 。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有清有浊。每一个人所秉受的气质之性各不相同。圣人之性清明至善,没有丝毫昏浊,不教而自善。贤人之性次于圣人,通过教育也可达到“

22、无异于圣人” 的地步。中人之性则善恶混杂,界于君子和小人之间,“ 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于君子之涂;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堕于小人之域” 。这是继承发展了董仲舒和韩愈 “性三品 ”的学说。此外,朱熹还认为人心也与人性有关,就一般人的内心而言,都有“人心” 和“道心”两种成分。“ 道心” 体现天理, “人心”体现人欲,“道心”包含在“ 人心”里面,是隐性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让“道心” 显现出来,也就是把 “天理”突出出来,把人的私欲藏起来,这就是“ 存天理,灭人欲 ”,使“人心”服从 “道心”。这个过程也就是“ 明人伦”的过程。(2)朱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则是对小学和大学的划分:人生 8 岁入小学,1

23、5 岁入大学。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都是为了体认天理的,只是内容程度有所不同: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小学是为大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小学教育被比作“ 打坯模”,强调要从儿童幼小时,就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大学要“明理 ”,是“加光饰”的阶段。小学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编写小学童蒙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大学学习“四书”“五经”,以自学为主。(3)朱子读书法也是朱熹在教育史上的一大贡献: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为“朱子读书法” 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如下:循

24、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综上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理学倾向,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浓厚,但他对教育作用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此外,对小学和大学的划分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贡献,并为各个阶段整理出相应的教材,应该说是对历史的一种极大的贡献,“四书”在后来的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五经”,这也反映出了朱熹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最后,“朱子读书法” 的六大要点对我们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启示,在教育史上流传甚久。15 【正确答案】 (1)含义:教育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即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

25、对教育领域的某一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教育材料、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基本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了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实验室的观察,由于实验法的特点,决定这种观察有严密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的内在因果联系。 按观察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自己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的一种方法。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

26、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人的主观能力限制的局限性,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而且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代表性不强。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者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 旁观者 ”的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

27、方式进行。非参与性观察的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按观察是否预先有严密的计划和程序来划分,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材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其缺点是缺乏弹性,比较费时。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方法较灵活,但获取的材料不系统、不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和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3)观察提纲:16 【正确答案】 在奥苏伯尔的认

28、知同化说中,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时,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按照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方式,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三种不同同化模式:(1)下位学习 也叫类属学习,将概括程度较低或包容范围较窄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较高或包容范围较广的适当命题或概念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2)上位学习 新概念、新命题具有广泛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将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如先知道松树、柳树等具体概念,然后学习“树”,知道“树”是各种树木的总括概念。(3)并列学习 也叫组合学习,新旧知识既无上位关系,又无下位关系,这时发生的学习就是并列学习。如先学习“松树” 的概念,再学习 “柳树”的概念。评价:认知同化理论揭示了人们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为教学提供了基础,指导教学要将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为教学作出了指导性的贡献。但是,认知同化理论存在一定的机械论倾向,它把人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单方面地理解成了认知结构的自动同化过程,忽略了人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