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84144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及答案与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1 2008 年 10 月真题有人提出,应当把“ 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理由是,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忠诚地为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呢?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是 21 世纪了。我们的思想意识怎么能停留在封建时代呢?选拔官员要考查其“ 德、勤、能、绩” ,我赞同应当把 “德”作为首要标准。然而,对一个官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德而不是私德。“ 孝”只是一种私德而已。选拔、评价官员,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显然是舍本逐末。什么是公德?一言以蔽之,就是忠诚职守,在封建社会是忠于君主,现在则是忠于国家。自古道“

2、忠孝难以两全” 。岳飞抗击金兵,常年征战沙场,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却成了千古传颂的英雄。反观二十四孝里的那些孝子,有哪些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功业?孔繁森撇下老母,远离家乡,公而忘私,殉职边疆,显然未尽孝道,但你能指责他是个不合格的官员吗?俗话说“ 人无完人”,如果在选拔官员中拘泥于小节而不注意大局,就会把许多胸怀鸿鹄之志的精英拒之门外,而让那些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占据领导岗位。论说文2 2006 年 1 月真题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 字左右。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的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

3、久之,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 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和尚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再下

4、山挑水去啦。” 西山和尚不以为然: “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答案与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1 【正确答案】 “孝” 真的不应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吗 ?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事实以及论据,得出选拔官员不应把“孝” 作为标准的结论。推理过程中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偏颇,难以令人信服。第一个偏颇是把“ 孝” 视为 “封建时代独有的行为规范”。事实是,材料无法根据有些人主张把“ 孝” 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便推出 “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这一说。“孝”是各个时代人们都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并非封建时代独有,主张把“孝”作为选拔官员

5、的标准不能作为“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 的判据。第二个偏颇是把私德与公德对立起来。主张把“孝” 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并不意味着“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 。把私德作为选拔官员的一个标准,并不排斥把公德作为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标准,二者并不矛盾。第三个偏颇是把必要条件歪曲为充分条件。把“孝” 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可知“孝”是选拔官员的必要条件。但是,材料中的论证认为:二十四孝里孝子的孝行是众人皆知的,“ 有哪个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功业” 。是把“孝”作为选拔干部的必要条件歪曲为充分条件,再加以“批驳” ,未免可笑。第四个偏颇是把“ 孝” 等同于庸才。材料认为将 “孝”作为选拔标准,就会把许多怀鸿鹄之

6、志的精英拒之门外,而让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占据领导岗位,这种论证背后隐含一个假设,即“ 怀鸿鹄之志的精英 ”,往往不孝或不屑于孝;而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有孝心、尽孝道,将“孝” 与胸怀大志相对立,而将没有远大抱负与 “孝”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这是没有根据的。总而言之,由于该论证存在如此多认识上的偏颇,结论难以令人信服。【试题解析】 逻辑问题解析本题题干论证中存在以下逻辑漏洞,供参考:(1)题干中作者不赞成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认为这一标准是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的表现。作者的这种不赞成脱离了实际。“孝”不是封建时代的专利,现代社会也需要“孝”。(2)题干中作者根据 “孝 是一种私德”得出

7、结论:将“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是“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这里的论证过程及结论显然都是不合理的。首先,作者的这种认识犯了绝对化的错误,题干中有人提出的观点只是“将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即要重“孝”这种私德,但是并未提出把“公德”的标准排除,作者却理解为将“孝”作为评价官员“德”的唯一标准;其次,作者将考查官员的“德、勤、能、绩”中的“德”定位在“公德”,也犯了认识片面的错误。对于官员“德”的考查,不仅应考查他的公德,也应关注他的私德。(3)题干中作者将 “公德”定位在“忠诚职守,在封建社会是忠于君主,现在则是忠于国家”,看起来是给“公德”一个定义,实则并未对“公德”的内涵做出准确的界

8、定。(4)题干中作者试图说明岳飞和孔繁森注重忠于职守的“公德”,忽视“孝”的私德。进而想说明对于官员而言,“公德”更重要,“孝”的私德不重要。作者的这种论证看起来有理有据,实则是偷换了概念。自古以来,“孝”不仅体现为“孝的行为”,更体现为“孝心”。岳飞和孔繁森虽然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但是他们依然是有孝心的,不能被简单评价为不孝。(5)题干中“ 如果在选拔官员中拘泥于小节而不注意大局,就会把许多胸怀鸿鹄之志的精英拒之门外,而让那些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占据领导岗位”的论述背后隐含的假设是:“胸怀鸿鹄之志的精英”往往不孝或不屑于孝,“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才有孝心、尽孝道。这种论述过于绝对化。论说文2

9、【正确答案】 企业管理需要创新材料中给出了东山和西山两座山里的和尚,表面上看起来这三年里两座山上的和尚并无不同之处,都是每天下山挑水,但是在三年之后,西山的和尚仍要辛苦下山挑水,东山的和尚却可以在院里悠闲的打太极拳。其中的奥妙在于东山庙里的和尚利用三年的时间里挖了一口井,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日复一日地辛苦担水。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尚担水是为了生存,而挖井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提高取水效率。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日复一日地按照既有的模式进行经营,也许也能生存,但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生存多久却不得而知。社会一直在变化,企业数量也一直在增加,行业内的对手也在不断的出现,如果

10、企业只是常年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那么很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创新求变,改变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更好生存与长远发展必行之道。首先,企业管理要有永不安于现状的精神。如果只是安于现状,认为只要维持好现状就万事大吉而不未雨绸缪,企业就难有大的进步,可能止步不前甚至在竞争中被市场淘汰。正如前面所述,像西山的和尚一样满足于每天的担水,那么他就不会去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取水方法,就不会去创新。如果发生变故该如何生存?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墨守成规对于企业管理是不可行的,只有思想创新、转变观念才能给企业带来新发展。其次,企业管理要勇于创新。创新必然是要打破旧体制、旧格局、旧框架,而改变的过程难免会损害

11、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会有较强的阻力。创新者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才会把创新坚持贯彻到底。最后,企业管理创新还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东山的和尚正是利用功课后的时间挖井,积少成多,最后才逐渐挖出一口井。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的管理和利用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多的成果。【试题解析】 审题立意解析本题虽属供材料自拟题作文,但要求围绕企业管理来写,所以也就是案例分析题了。只要就企业管理方面,围绕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立足于长远、敢于创新这一主题,对比东、西两个和尚来发挥都可以。关键是把道理讲透讲深,给人启发,令人信服,就是好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