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84233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 )的成立,使平民运动达到高潮,重心向农村转移,融人乡村教育运动(A)中华平民促进会(B)师范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2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三条线索不包括( )(A)南京国民政府的学校教育建设(B)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实践(C)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D)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3 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思想控制,对教育采取的措施是( )(A)教育立法和制度建设(B)增加教育投入(C)将教育纳入一党专政(D)以教育强国4 党化教育的提出是源于( )(A)模仿苏联以

2、党治国(B)三民主义(C)一党专政(D)争夺青年5 1929 年,最早提出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是( )(A)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B) 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C) 今后教育的基本方针(D)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6 三民主义对初等教育的规定不包括( )(A)使儿童整个身心融人三民主义中去(B)使儿童个性群性在其指导下进行(C)给儿童以信仰指导(D)在三民主义指导下发展智能7 三民主义对中等教育的规定不包括( )(A)培养青年三民主义信仰和基本国民道德(B)给青年身心发展及个性以指导(C)给青年以职业指导(D)给青年以婚姻指导8 1939 年,蒋介石做了今后教育的基本方针的讲话,认为( )是

3、基本,是经济和其他的总枢纽(A)政治(B)三民主义(C)党化教育(D)教育9 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 )(A)稳定(B)均衡(C)有所发展(D)曲折起伏10 民国时期中学实行( ),引起极大争议(A)毕业会考(B)学校考试(C)统考(D)升学考试11 不属于抗战时期新建或改建的大学是( )(A)云南大学(B)广西大学(C)厦门大学(D)北平大学12 20 世纪 20 年代中前期到抗战爆发 15 年,是 20 世纪前半叶中国制度化教育发展的( )(A)奠基时期(B)发展时期(C)兴盛时期(D)衰落时期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涉及( )(A)工人教育(B)干部教育(C)农民教育(D

4、)正规教育14 不属于干部教育的学校是( )(A)上海大学(B)农民运动讲习所(C)湖南自修大学(D)广东海陆丰农会15 提出女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在中共( )(A)二大(B)三大(C)四大(D)五大16 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成后,提出教育“三为” ,不包括 ( )(A)为工农大众(B)为革命战争(C)为建立中国红色政权(D)为世界人民大团结17 毛泽东认为“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 )就是决定因素。”(A)农民(B)儿童(C)干部(D)成人18 干部教育的形式不包括( )(A)干部学校(B)教导队(C)短训班(D)党校19 不在延安的干部学校是( )(A)陕北公学(B)鲁迅艺术学院(C)中

5、共中央党校(D)农民运动讲习所20 “抗大”的教学方法或形式不包括 ( )(A)启发式(B)研究式(C)实验式(D)考试21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的提出者是 ( )(A)陈独秀(B)陶行知(C)恽代英(D)黄炎培22 根据地群众教育的方式不包括( )(A)夜校(B)扫盲班(C)成人教育的夏学(D)列宁小学23 晏阳初三大教育方式中,学校式教育不包括( )(A)初级平民学校(B)高级平民学校(C)中级平民学校(D)生计巡回学校24 晏阳初针对四大问题的四大教育,最为根本的是( )(A)文艺教育(B)生计教育(C)卫生教育(D)公民教育25 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 为运动宗旨

6、的是( )(A)平民主义(B)科学主义(C)工读主义(D)民族主义26 在抗日根据地,成人教育的教材没有( )(A)日用杂字(B) 卫生课本(C) 反法西斯课(D)工农兵三字经二、简答题27 简述陈鹤琴的“ 活教育 ”理论。28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29 简述杨贤江“ 全人生指导 ”思想的基本内容。必答题30 分析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 ”理论体系及其现代意义。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现代教育)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中华平民促进会。【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 【正确答案】 C

7、【试题解析】 民国初年的属于近代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思想控制,对教育采取的措施是教育立法和制度建设。【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党化教育的提出是源于模仿苏联以党治国。【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29 年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最早提出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信仰教育是在中等教育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是根本。【知识模

8、块】 中国现代教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曲折起伏。【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民国时期中学实行毕业会考引起极大争议。【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北平大学南迁了。【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此时发展兴盛。【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战争时期不允许。【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项属于农民运动组织。【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共二大提出

9、女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干部是关键因素。【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干部教育的形式包括干部学校、教导队、短训班。【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农民运动讲习所不在延安,在广州。【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试不属于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陶行知的名言。【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为冬学,不是夏学。【知识模块

10、】 中国现代教育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项不包括。【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晏阳初针对四大问题的四大教育,最为根本的是公民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工读主义的宗旨。【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项属于苏维埃时期的。【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二、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人”是“活教育”最一般意义上的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所在;而人又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因此要做“中国人” ,“做中国人”体现了“ 活

11、教育”的民族特征;进一步提出“ 做现代的中国人 ”,则使“活教育”目的进而体现时代精神,更为具体。陈鹤琴赋予“ 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有健全身体,有建设能力,有创造能力,能够合作,要服务,懂得、善于服务。(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是对此的概括和表述。陈鹤琴说:“ 活教育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这一主张直接针对以书本为主的传统而发。所谓“ 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 直接的书 ”,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与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3)“

12、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 “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陈鹤琴认为“ 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 活教育 教学论的出发点” ,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活教育” 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体现了以“做” 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8 【正确答案】 梁漱溟认为晏阳初的四大问题只是表面症状,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需探究内部病因。中国社会是个“理性早启,文化早熟” 的社会,不同于西方和印度,惯于安分知足,遇事自求“调和折中” 。人类社会,将

13、由注重物质转向注重人与人的精神,正与中国文化相合。但近百年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破产,尤其是礼俗蜕变,精神破产,所以中国问题是文化的严重失调。由于中国是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内部不会因阶级对抗走进资本主义;同时西方也不希望中国走入。由于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很严重,中国的出路就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实施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于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和学众组成。以“乡村领袖 ”为学董,众学董组成学董会,其最富德望者为学长,是乡农学校的领导;教员为受过训练的乡村建设者;学众为乡村中一切人。乡农学校分村学和

14、乡学两级,兼为教育和行政组织,其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一切政治、经济、武装自卫措施都通过乡农学校贯彻。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的合一,学校设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乡农学校注重通过“精神讲话 ”巩固“旧道德”,接受“新知识道理”。【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29 【正确答案】 (1)杨贤江的“ 全人生指导”思想是基于对当时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青年问题就是青年生活上所发生的困难或变

15、态,主要有人生观、政治见解、求学、生活态度、职业、社交、家庭、经济、婚姻、生理、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认为这在当时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与义务。(2)杨贤江认为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健

16、康生活(体育生活):个人生活的资本。劳动生活 (职业生活) :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公民生活 (社会生活 ):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文化生活(学艺生活):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3)杨贤江还提出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青年所应有的特征是: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4)杨贤江强调生活的宗旨: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这就是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必答题30 【正确答案】 (1)“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

17、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生活即教育” 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隔绝,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

18、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课程,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学校舍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学校即社会” 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育。(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在劳力上劳心”,破除传统教育下劳心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劳心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 。“行是知之始” ,破除只从读书、听讲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 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生活教育理论是对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陶行知根据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当时国情,发展了一套适合我国的教育理论,这对于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应立足于本国国情,提倡教育本土化,合理借鉴外国教育成果,发展我国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