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4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3 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4 教育的终身化理念是在教育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出现的?(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5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地
2、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 )(A)决策者的意志(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规模(D)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6 关于教育的文化功能,不正确的是( )(A)传递文化(B)选择文化(C)消费文化(D)创造文化7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着“ 从头部到下肢 ”,“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连续性(D)稳定性8 “白板说”认为,人之初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人涂抹。这一论断体现了人身心发展( )(A)内发论(B)外铄论(C)遗传决定论(D)成熟论9 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A)环境(B)教育(C)文化(D)遗传素质10 “发展个人
3、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11 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A)国民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成人文化教育机构12 下列哪项不是义务教育的特征?( )(A)自主性(B)强制性(C)公共性(D)基础性13 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罗杰斯(C)奈勒(D)马斯洛14 在人性论上提出“ 性相近,习相远 ”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思15 战国后期出现了一批集
4、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专著。其中,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论著是 ( )(A)大学(B) 乐记(C) 中庸(D)学记16 在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五种人伦关系中,董仲舒最为重视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夫妇 (B)夫妇、长幼、朋友(C)君臣、父子、朋友(D)君臣、父子、长幼17 唐太宗为统一经学,结束汉以来经说的繁杂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是( )(A)尊孔崇儒 (B)颁行 五经正义(C)颁行 十三经注疏(D)镌刻石经18 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程式始于( )(A)隋朝(B)唐朝(C)南宋(D)元朝19 书院作为教育组织,萌芽于( )(A)隋(B)唐末(C)五代(D)北宋20 宋代是理学教育思想形
5、成的重要时期。理学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朱熹21 进行分斋教学,主张以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为教育内容的启蒙思想家是( )(A)颜元(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22 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 )(A)1842 年 (B) 1862 年 (C) 1866 年(D)1870 年23 维新教育思想家中,有的立足于中国救亡的社会需要,以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进化论为理论依据,系统地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真国民” 的教育目标。这位教育家是( )(A)康有为(B)严复(C)谭嗣同(D)梁启超24 近代最早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是( )(A)南洋公
6、学 (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南通师范学堂25 抗日战争时期,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的三所学校是 ( )(A)国立北京人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B)国立北京人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C)国立北京人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D)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汀火学、国立中央大学26 在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思想中,“做”是指( )(A)教(B)学 (C)教学(D)生活27 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 )(A)古儒学校(B)宫延学校(C)文士学校(D)职官学校28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的思维发展处于
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9 斯皮尔曼认为对智力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C)语言因素(D)逻辑数理因素30 加涅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力技能(D)运动技能31 当教师看到学生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学生,学生虽有改进,但过了一段时间又犯有同样的错误,斯金纳认为这是因为( )(A)惩罚时机不对(B)施加厌恶刺激不当(C)惩罚没有效果(D)惩罚只能抑制行为32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A)图式(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认知结构33 强调学习过程中
8、人格、态度、价值观都应得以改变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34 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试图探讨“有的学生为什么采用自我妨碍学习策略” 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同标定向理论 (B)自我价值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归因理沦35 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经验概括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移说(D)结构匹配说36 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是( )(A)服从(B)去个性化(C)认同(D)从众37 被研究者的身份应该受到保护,研究者所收录的信息不可以给被研究
9、者造成麻烦,这涉及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伦理原则(C)创新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8 下面不是抽样的主要方法的是( )(A)简单随机取样 (B)多阶段抽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39 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往研究的可能控制变量是( )(A)不同的教育水平(B)学校的地理分布 城市、郊区、乡村(C)师生课堂交往的观察量(D)教学方法40 文献检索中的跟踪法指的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41 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是指( )(A)描述记录法(B)日记描述法(C)轶事记录法(D)取样记录法42 下列不是访谈调查法的优点的是(
10、)(A)访谈调查的范围广(B)访谈调查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C)访谈调查灵活性强(D)访谈调查能够进行深入调查43 在一项有关教学方法的实验中,对于低成就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的实验处理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高成就学生而言,就没那么有效了,这一现象最可能证明了( )(A)测试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B)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D)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44 行动研究者的反思是( )(A)在行动研究项日开始阶段(B)主要是在收集和解释阶段进行(C)是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的思索(D)是和研究参与者的对话45 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 )(A)六个主要
11、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训、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B)六个主要部分: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C)六个主要部分: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D)入个主要部分:标题、摘要、序言、正文、讨论和参考文献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47 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48 撰写文献综述不必阅读一次文献。三、简答题49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50 简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51 简述“六艺 ”教育的内容与特征。52 简述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2、。53 简述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必答题54 试述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55 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选答题55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以下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 1题的成绩计入总分。56 试述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共同特征及其意义。57 以“初中三年级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投入度”为题目,设计一份观察方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4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末,美国的杜威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强调教师
13、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的思想,杜威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杜威则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杜威则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与此相对应,现代教育派则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社会中心”。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无疑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历史
14、性和阶级性是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终身教育思想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到了 70 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给予确认,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就高。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选择、文化的交流、文化的批判和创造等功能。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
15、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恰恰是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是发展的顺序性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B。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白板说”是洛克的观点,强调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显然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塑成的。C、D 都属于内发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
16、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是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的观点。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这一论断也可以确定这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17、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制度也叫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教育方针、目的所设置的教育实施机构的系统,以及为保证实施机构的正常运行而确定的各种规章规范的总称。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共性和基础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
18、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基础性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奠定基础。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关于课程理论主要有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学习者中心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奈勒。布鲁纳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罗杰斯和马斯洛都是人本主义课程论的代表。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大学是儒家学者
19、论述大学教育的篇章。乐记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专著。中庸主要论述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学记对教育的诸多问题均有论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董仲舒在先秦儒家所强调的五种人伦关系中,最为重视君臣、父子、夫妇三纲,认为“王道三纲,可上求于天”。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唐代立国以后,为了振兴儒学,先后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为统一经说的繁杂现象,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的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和科举考试的依
20、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元代科举仿行宋制,并开始以朱熹注释的四书为考试模本,科举考题大量出自四书,并以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书院之名出现于唐代,最初是政府收藏、整理图书的机构或个人读书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唐末出现了以讲学活动为主的书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学发端于北宋的“三先生”,至朱熹始达于成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颜元的教育思想以“实学”为特征。在漳南书院中,他进行了理想教育的试验,分斋教学,以实现为社会培养专
21、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 1866 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维新教育家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各不相同。严复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影响,系统地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真国民”的教育目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02 年,状元张謇创办的南通师范学堂是近代最早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政府“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之下,沿海地区不少著名大学西迁,经过合并重组,
22、不仅保存了基本力量,而且形成新的特色。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昆明合并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是“做”,要求“教”以“学”为中心,“学”以“做”为中心,而“做”指的是实际生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开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而宫廷学校、文士学校与职官学校是占埃及的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了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等运
23、算能力,因此开始获得守恒概念。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皮尔曼提出了著名的智力二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一般因素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特殊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中的表现。他认为一般因素在智力活动中起重要作用。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加涅认为八种学习水平不足以囊括所有类别的学习,因此又提出学习可包括五种不同的学习结果,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认知策略和智力技能容易混淆,其区别在于前者调节的是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后者则用于处理在外界环境中遇到的问题。3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斯金纳认为惩罚只
24、能暂时抑制行为,因此过了一段时间,当抑制解除之后,学生义会犯同样的错误。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虽然图式、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具有相同的内涵,但布鲁纳明确提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来发展认知结构。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人的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强调认知改变的同时,人格、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价值理论的特点重在对学校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解释,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试图探讨学生不努力学习的问题。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
25、出的共同要素说强调只有两个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要素时,才可能有迁移。3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规范的学习包括社会规范的遵从、认同和信奉(内化)三种水平。其中社会规范的遵从包括从众与服从两种类型。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属于从众。服从现象指的是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的现象。3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权。除非征得同意,否则在写作、口头汇报等过程中都应该采取匿名的方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抽样又称取样,指从欲研究的全部样品中抽取一部分
26、样品单位。抽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有简单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和整群随机取样。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这些变量都是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的变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引文查找法义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文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取样法的特点是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
27、取样观察可以分为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因此取样记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主要有非常容易、方便可行、可以进行深人交谈、灵活性强等。缺点是样本小、应用受一定限制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4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影响教育实验的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选项中的四个。其中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指的是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因此研究结果无法推广。题中教学方法的实验是在低成就学生中进行的,因此难以推广到高成就的学生当中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反思是一个积极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圈
28、的终结,义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同时,反思是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进行的思索,是个人行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无论哪一类学术论文,形式格式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正确答案】 正确。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如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
29、业生做就业准备,在职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三)条“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第 2 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本题旨在考查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一大趋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生产劳动引进普通教育中。二是在职业教育中加大普通教育的力度。三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基础训练,防止过早专业化。47 【正确答案】 正确。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性质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 在某一
30、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以后,虽然教俗统治者都不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学校内部事务仍基本由学校管理。【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世纪大学主要特征的掌握程度。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性质的教授和学习中心,其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而且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从组织上看,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uniVersitas”这个拉丁词的本意就是 “组合”、“行会”、“团体”等,14 世纪以后,专指由教师和学生结合成的团体大学。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以后,虽然教俗统治者都不断加强对大
31、学的控制,但学校内部事务仍基本由学校管理。大学自治是学术研究自由的必要保证,在这一点上,中世纪大学已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48 【正确答案】 错误。文献综述是文献分析报告的重要形式,是对某一学科、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研究问题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概括与评论。它反映了作者对已有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的认识与判断,是作者利用大量文献对有关研究历史发展、现状与趋势之见解进行的论证。因此撰写文献综述必须直接阅读一次文献,而不应仅依靠二次文献中对一次文献的总结。文献综述必须包括对一次文献的详细分析,并说明它们与你所研究问题的联系。【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献综述的
32、撰写以及对教育文献等级的理解。文献综述是就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文献综述的水平。三、简答题49 【正确答案】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活动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身心有待获得良好发展的个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教育
33、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 T 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着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育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二)条“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本题主要考查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也可统称为教育措施。对这
34、一问题的回答既要包括各要素是什么,也要说明各要素的具体含义及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还要简要说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50 【正确答案】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1)大教学小课程观。这种观点在苏联教育家和我国的部分学者中比较普遍。这一观点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这时的“课程” 实际上是 “教学内容”的代名词。(2)大课程小教学观。这种观点在北美比较普遍。这一观点认为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只是指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泰勒的课程原理就是把教学包括在课程之中。 这两种观点是相互关联的,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
35、师对学生的引导行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试题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和第八章“教学”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两个知识点的联系。本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课程和教学两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学者对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关系的观点,能阐明两种观点即可。51 【正确答案】 (1)内容:“ 六艺”教育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2)特征:它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求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六艺”教育特征的掌握情
36、况。“六艺”教育经历了夏、商的发展。至西周最为完备,成为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具有和谐发展的许多因素,可以和古希腊的教育相媲美。52 【正确答案】 (1)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依据心理学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贡献。【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掌握程度。关于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考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主要内容: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
37、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2)意义: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遵循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的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形式阶段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正因如此,教学形式阶段论对 19 世纪后期、20 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53 【正确答案】 成功智力理论也称三元智力理论,由斯腾伯格(Robert Jeffrey Sternberg)在 1985 年提出,强调智力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加工过程。成功是指个
38、体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人生理想。因此成功智力就是指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使个体能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该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是主体有意识地规定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主要指抽象思维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包括阐明新思想和联合非相关事实的能力、处理新异情境以及自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实践能力包括适应改变了的环境的能力、改造环境以最大限度利用机会的能力以及在特殊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由上述_二种能力组成的。只有在三种智力平衡
39、时,个体才能与环境达成最佳的适应状态。【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的内容。三元智力理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它从智力的功能角度来探索智力的多元性。必答题54 【正确答案】 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基本功能。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前者表现为人具有社会性,它追求个体的共同性;后者表现为人具有个性,它追求个体的独特性。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双重统一体,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的。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1)促进个体
40、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思想意识成为支配人行为的内在力量。意识虽然为个人所具有,但它不是个体思维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个体意识必须反映并符合社会的规范和要求。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主流社会文化所要求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护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要符合群体或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规范。教育通过对社会规范的传递,使学生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
41、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结合国家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未来理想,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
42、人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达到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2)促进个体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人的遗传素质蕴涵着个体差异性,如气质类型的差异、智能优势的差异等。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果。教育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3)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归根结底是通过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来衡量的,教育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赋予人创造生命价值的信
43、心与力量。【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第 1 点“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本题旨在考查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人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就人类的整体来说,人存在着“一般本性”、“类特性”。诸如人类的语言、意识和劳动能力,以及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力等,都是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的“种”特征。但由于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关系的差异,每个人又必然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即个性。虽然人都具有语言、意识和劳动能力,每个人都具有情感与意志力等,但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育的功能就是既要促进人的共性的发展又要
44、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看到本题的题目应首先明确它涉及的是什么问题,从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可以判断这是关于教育功能的问题。其次,回答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根据,然后分别回答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55 【正确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教学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也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成为一个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成专业的成熟,使教师由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专家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45、主要有如下途径:(1)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建立在教师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2)新教师的人职辅导是指专门向新教师提供至少为期一年的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以使之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经常采取的策略是安排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并与之分享经验。(3)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教师在职培训是一个范围十分广阔的活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之间课堂教学观摩、互相研讨,以及校外的相互研讨、进修以外,还包括以下几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
46、旨在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并组织实施,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做山的某种行为、决策及其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教师行动研究主要倡导教师“ 为了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最终使教师由技术型变成学术型教师。(4)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试题解析】
47、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十章“教师与学生”第(一)条“教师”之第 6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本题旨在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具有三个基小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如对从业人员聘用、解职的专业权利不受专业因素控制,表现为专业工作者应获得本专业资格证书,专业内部有不同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差异等。从事教师职业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教帅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职前的师范教育,入职教育培训和人职以后的在
48、职培训以及教师自觉的自我提高。选答题56 【正确答案】 (1)历史背景:总的来说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首先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重视研究儿童的特性;第三,卢梭及其追随者们的教育主张成为教育革新运动的主要思想渊源。(2)共同特征: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思辨与经验结合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意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新教育思潮的代
49、表人物在继承西方教育传统中某些思想要素的同时,批判了传统中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根据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主张,并努力把这些见解付诸教育实践,这些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并对 20 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欧美教育思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极端的个人主义性质,过高估计儿童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意义;片面强调实用、适应,忽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智力的发展,降低了教育质量,因而引起传统派思想的回潮。【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的掌握程度。关于这个问题,考生需要从历史背景、共同特征与意义三个方面作出回答。57 【正确答案】 (1)观察目的:在进行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会影响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课堂中的学习投入度进行观察。(2)观察任务: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度。(3)观察对象:某校初三 1 班学生。(4)观察地点:某校初三 l 班教室。(5)观察方法:结构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