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84303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1 理想国2 宫廷学校3 人文主义教育4 耶稣会学校5 公学6 帝国大学7 自然后果法8 进步教育协会9 反省思维五步法10 简述古风时代雅典教育的特征。11 简要介绍古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教育目标。12 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13 简述拜占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14 简述英国的1988 年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15 俄国彼得一世是怎样进行改革的?16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是如何改革的?17 简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18 裴斯泰洛齐是怎样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的?19 赫尔巴特

2、提出的作为其教育理论的伦理学基础的五种道德观念是什么?20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 劳作学校理论 ”。21 简述杜威关于课程与教材的内容。22 简述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23 简述马卡连柯的纪律教育思想。24 试论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25 论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的法案。26 卢梭既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又提出了公民教育思想,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27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28 试述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29 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

3、析1 【正确答案】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教育思想家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誉为西方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柏拉图认为,应把办好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教育应由国家集中领导管理,由国家管理、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欧洲国王的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英格兰学者阿尔琴创办的。很多欧洲国家都设有宫廷学校,宫廷学校的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主要学习“ 七艺 ”、拉

4、丁语、希腊语。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宫廷学校主要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由于中世纪早期欧洲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教俗封建主往往两者合一,世俗官吏教育自然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运动,在教育上也有许多主张。主要的教育特征是: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从其思想主张和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人文主义教育既有进步性也有落后性,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不可能摆脱其封建性和宗教性的特点,但是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了新时代教育的新信息,开创了欧洲的教育先河。【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耶

5、稣会学校即耶稣会设立的学校,耶稣会是 16 世纪天主教会为了对抗宗教改革而成立的一个反改革的组织,1534 年由西班牙神学家罗耀拉创立于巴黎。耶稣会学校具有以下特点:教学内容上,除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外,也开设拉丁文与希腊文为教学用语;重视逻辑学与修辞学;重视体育;教学方法上推崇记忆,重复是学习之母;实行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实行严密的管理制度,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告密;组织辩论会激励学生学习。虽然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和体现人文色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因为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宗教的统治地位,是逆历史潮流的。【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公学是一种私立教学机构,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

6、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它较之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 ”。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公学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同时为适应上层社会交往的需求,也注重体育和军事训练,培养绅士风度。【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帝国大学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部门。1806 年,拿破仑在教育上设立了帝国大学。帝国大学的总监为最高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1808年 3 月,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规定法国的教育要培养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公民。同时规定仍要把天主教

7、作为法国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它使中央集权的教育制度合法化。【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教育家卢梭在自然教育思想中提到了自然后果法,并用自然后果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所谓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经受由于自己的过失招致的后果,从而自知纠正错误行为,在儿童发生错误之前并不去提醒儿童,在错误发生后,儿童自然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儿童会自己悔悟,自己改正。【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进步教育协会是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1919 年,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的一位教师科布发起建立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后改称为进步教育协会,并随着进步教

8、育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944 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同年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3 年恢复了原名,但己经没有实际意义。1955 年协会解散。1957 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杜威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思维五步法 ”就是体现他的这一教学思想的重要方法。反省思维是“一种对于一切问题反复而严正地持续地思考的过程”,是“ 从现有事实,联想到其他事实,而以二者的实在关系作为信念根据的一种过程”。反省思维就是“ 思维五步法”的哲学依据。主要有五步

9、:感到困难(经验情景),明确困难(产生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必要的观察),推理分析( 展开思考) ,观察实验( 检验思考)。【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政治上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的雅典,在教育上的特点是:(1)教育不完全由国家控制,私人讲学盛行。(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身心和谐发展包括:身体健美,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等美德。(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视文化教育。(5)教育方式同斯巴达比要温和得多。(6)轻视女子教育。(7)雅典的教育体制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7 岁以前儿童在家里接受教育,十分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

10、用。7 岁以后的男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712 岁的男孩子进的学校有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13 岁以后可以到角力学校进行体育训练,16 岁以后可以到体育馆接受更为系统的体育训练,18 岁接受军事训练。但是国家不统一要求,由青年自己决定。在军事训练中,可以学到一定的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20 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基本上都是雅典人,他们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了雅典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想,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斯巴达教育实践的影响。【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古罗马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一个时期,根据国家政局的变动,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

11、三个阶段。(1)王政时期的教育:这一时期,古罗马以农业经济为主,加上征战需要,国家暂时无暇教育的建设,因而这一时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农业生产和军事;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民和军人,为国家的生存服务。(2)共和时期的教育:共和时期学校教育获得充分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一是初等学校。二是文法学校。这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此外还学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三是修辞学校。比文法学校更高一级,接收文法学校毕业的贵族子弟,培养雄辩家(“演说家”)。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因此共和时期的

12、教育主要形式是私立学校教育,其最高目标是培养演说家。(3)帝国时期的教育:罗马帝国建立后,随着政体和经济的变化,教育也发生相应变化。首先,国家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监督和控制,并把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其次,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再次,国家决定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教师的任免,提高教师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权。这一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国立教育,内容基本与共和时期相同,但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官吏和顺民。【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1)中世纪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期,可以说是教育开始从神学向世俗转化的一个过渡关键期,归纳起来,这

13、一时期的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特征。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表现为其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学化;保守性和发展的缓慢性;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古罗马差异大,古希腊、古罗马始终是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无等级区别,更具开放性、普遍性;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与宗教神学、哲学相联系的。(2)这些特点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应该说积极的部分是占主要的,这一阶段的教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留下很多值得借鉴和可使用的东西。从整体上看,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遗产

14、;从教育实践看,它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学校系统,其中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中世纪大学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且形成较严格的教育制度;从教育思想看,中世纪教育也并非一无建树:首先,出于培养信仰考虑,极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见解。其次,中世纪教育家们所提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最后,中世纪教育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的方法虽有种种弊端,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训练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院哲学虽然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但却为理性的发展和实践开辟了道路。【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1)拜占庭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古

15、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2)存在着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3)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4)除教主外,所有的教士均可结婚,这一点对教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影响。拜占庭教育起到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作用。拜占庭文化教育对东欧的影响很大。863 年,拜占庭的宗教活动家美多德和西里尔发明了斯拉夫字母,开始把教会书籍翻译成斯拉夫文,也用斯拉夫语进行礼拜仪式。988 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在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育,并将它定为国教,开始在罗斯设立学校。拜占庭文化教育对西欧的影响也很大。在很长的时间里,拜占庭与西欧特别是意大利保持着经济联系。拜占庭文明对意大

16、利的文艺复兴起了推动作用,对阿拉伯的教育发展也有很大影响。【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1988 年英国通过了教育大臣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称为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案主要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问题。主要内容: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16 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 (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 岁、11 岁、14 岁、16 岁)考试;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 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在多数家

17、长要求下可以摆脱地方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还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在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方面规定:第一,废除高等教育的双重制,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将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取得和大学同等的法人地位。第二,中央政府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1988 年教育改革法是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它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17 世纪中叶以前的几个世纪里,俄国的初等教育进展缓慢,沙皇彼得一世执政期间,引进了西欧的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实科性质的学

18、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如炮兵学校、数学及航海学校、各国语言学校、外科医校、工程学校、矿业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一般先学习读、写、算,然后学习专业技术;在初等义务教育方面,彼得一世下令开办俄语学校、计算学校,并把各地开办学校的责任委于当地教会;创办科学院,以培养高级人才,科学院分为数学研究、自然研究、文科研究三大部分。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陷于停滞。【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1868 年,日本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明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史称“明治

19、维新” ,其中也包括对教育的改革。(1)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文明开化”和“和魂洋才”。(2)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1871 年,日本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 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分别承担就业和升学的任务。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东京大学,后改成东京帝国大学,此外重要的大学还有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后改为庆应大学)和大卫重信创办的早稻田大学,明治政府不惜重金聘请西方国家的技术专家和教师来日本工作,并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20、建立完善的师范教育制度,发展职业教育。总地来说,日本通过改革,使得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转变,建立并完善了学制,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为日本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了日本国民文化水平。【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 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 自然”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

21、即儿童身心的特点。主要内容:(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 ,即客观规律。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教育者应当遵循;二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探求教育的规律。(2)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他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他说各级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教学。(3)夸美纽斯关于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它包括: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律;既然教育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发现、探明这些规律。【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裴斯泰

22、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1)初步实验 新庄“ 贫儿之家”时期。裴斯泰洛齐认为这是帮助未能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村贫民子弟提高劳动能力、学会谋生本能、改善生活状况的最好途径。这时的实践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外部结合,教学与劳动间无内在意义的联系。(2)成功实验 斯坦兹孤儿院时期。这次实验明确地把学习与手工劳动,学校与工场相联系,意味着更有意识地将教劳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重视学习基础性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手工劳动技能。深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时培养人的重大教育意

23、义,并认为这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3)评价。主要反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对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的重要意义。由于时代限制,未能真正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在联系,更未能做出全面的历史分析。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并在理论认识上加以发展,在教育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以伦理学为重要基础。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他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

24、义和公平。(1)内心自由指的是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具有了明确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2)完善指人调节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赫尔巴特强调人必须有衡量道德的标准。(3)仁慈是指一种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统一。(4)正义的观念也就是守法的观念,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5)公平与报偿是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在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劳作学校理论既

25、是公民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他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 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 的。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职务,即“ 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求把自己的任务看作慎重的公事,不仅为自己,更为社会进步去做,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相结合;“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学生在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将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如果完成以上任务,就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

26、体措施是:把“ 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1)批判传统课程。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杜威指出,把那些“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 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的天性” 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将儿童统一的生活经验加以割裂和肢解,从而阻滞了儿童的成长。(2)教材心理学化。他认为教材应该和儿童充满活力的经验相联系,根据这些原则,他提出“教材心理化 ”,儿童获取知识应

27、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3)从做中学。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 ,他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杜威认为,应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4)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学校课程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条件的情况下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他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仅仅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他的活动课程似乎不能代表社会生活,尤其是现代工业生活的基本类型;这些

28、科目能否最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尚需探讨,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20 世纪 70 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诸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1)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这种人是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创造性人格特征的自我实现的人。(2)主张课程人本化。他们提出“ 一体化”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体现出思

29、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3)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在学校中影响学校气氛的因素有三个:教师和管理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应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和自我学习。积极方面: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强调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学校应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和实现人的各种潜能,给教育理论带来观念上的革新。不足:立足于人性的发展,过分强调了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简单地把个体的潜能实现与个体的社会价值画上等号,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纪律教育和集体、集

30、体教育密不可分,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也是良好集体的外部表现形式。马卡连柯认为在旧社会、旧学校采用的纪律是一种压(强)制性的纪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纪律再不是技术上的东西,而是道德的范畴,从纪律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和形成学生自觉的纪律。马卡连柯认为良好的纪律是通过正确合理的教育产生的。要实施法律,进行纪律教育,必须对学生提出积极热忱而又毋庸置疑的要求,而要求本身就包含着对被要求者的真诚广泛的尊重。要求既是纪律教育的基础,又是纪律教育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方法。马卡连柯认为,诱导(如赠物、奖励等) 、督促(如暗示、微笑、说服式、幽默态度等)、威胁(如提交大会评断等),也都是实现

31、纪律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方法。【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萌生了探求一个稳定、和谐、正义、不变、完善的理想社会的宏愿,并且希望通过教育实现这一理想,他的这些想法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的教育观中。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目的: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这种教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学习与实际锻炼始终结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足点和世界观的转变。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看到真理、本质理念,认识最高的理念善。(2)教育作用: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主要通过

32、教育来实施。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执政者、军人、工农商人。教育应该由国家来集中管理,取消私人办学,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其教育观有两个特点:以英才教育为中心,是一种领袖教育,以培养国家领袖为目的;实施考核,层层淘汰,保证少数体、智、德各方面的优秀者成为国家的统治者。(3)教育内容:柏拉图充分肯定教育塑造人的作用,系统论述了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他强调男女平等,提出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智者的三艺,合称为“七艺” 。另外他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作用。(4)教育阶段:柏拉图较早提出了理智、情感、心灵、意志等心理的概念范畴,确立了后人的思考范围,同时他重视身

33、心和谐发展。把哲学王的培养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论学前教育。主张教育由国家控制。国家应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儿童公养公育。理想国中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 ”的最早提倡者。公民身份的男女儿童的教育从音乐和故事开始,内容要健康。然后经过 23 年体育训练,锻炼吃苦耐劳勇敢的品格。论普通教育 (718 岁 )。普通教育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音乐和体育。6 岁以后,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家所办的初等学校,如文法学校、琴弦学校、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以读写算、唱歌、音乐为主。柏拉图对于体操和音乐尤其重视。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意志教育阶段

34、(1820 岁)。以军事训练及“ 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为主。第二阶段:发展智慧阶段(2030 岁) 。重点学习辩证法。第三阶段:继续学习(3035 岁)。继续研究哲学,培养国家的重要官吏。第四阶段:哲学王(50 岁左右)。个别人需要再经过 15 年的锻炼,大约到了 50 岁,经过指挥战争等各种考验,在学识方面,尤其在哲学方面有高深造诣的人,可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另外,柏拉图认为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5)评价。优点: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重视体育训练;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后来成为四艺)列入

35、教学科目;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主张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反对强迫学习;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这些就是理想国中教育观的积极因素,对后来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缺陷:过于强调一致性,用一个刻板的模子塑造人,忽视个性发展;且拒绝改变,认为变革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947 年,日本国会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否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两个法案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开端。教育基本法主

36、要精神包括: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使受教育者成为爱好和平、正义和真理,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主;政治教育是培养有理智的国民,不搞党派宣传;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和发展。教育基本法 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截然不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所以这一文件被视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与教育基本法配套的学校教育

37、法主要内容如下: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采用“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 9 年,教科书要符合教育目标的精神;高级中学以施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分为单科制和综合制;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大学以学术为中心,传授和研究更高深的学问,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验的能力。在大学基础上设研究生院。学校教育法还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幼儿园教育、特殊教育等作了一些规定。该法案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但有些条款还不完善,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卢梭的这两种思

38、想并不矛盾。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封建专制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张。他反对培养国家公民,主张培养“自然人” ;反对儿童阅读书本,主张儿童亲身活动;反对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实施家庭教师教育;反对压制、灌输,主张给儿童以自由。但这只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资产阶级建立起了自由、民主、博爱的新社会,那么进行公民教育就可以实现。卢梭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就特别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可见,自然教育是在封建社会里进行的教育,公民教育是在新

39、社会中进行的教育,在新社会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就是国家。二者进行的时间不同。再者,卢梭所说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自然人是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立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依赖于专制社会,便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自然人又是自由人,他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而国家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囿于自己的职业而失去自由;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而公民中有一批依靠他人劳动成果为生。这样的自然人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生活的新公民。二者在根本目的上也不冲突。【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40、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各个部分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教学形式阶段论,要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心” 和“审思”这两个概念。所谓 “专心 ”,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所谓“ 审思” ,是指把一个又一个 “专心”活动统一起来。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方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 状态,其

41、兴趣阶段是注意,教师适合用叙述的方法传授知识。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专心 ”。其兴趣阶段发展到 “期待”新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交流,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 静止的审思 ”状态,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 。其兴趣点在进行学习行动,教学方

42、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对知识进行运用。【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1)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

43、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3)两者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陶行知师从杜威,他与杜威都注意到了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学校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重视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不同之处在于:理论

44、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杜威所处的社会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又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实用文化的国家。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在问题,由此决定了杜威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状态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西方经过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陶行知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适应中国实际的主张。杜威和陶行知两人的其他教育思想是由这一基本点推演而来的

45、。这也是进行比较二者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他基于中国社会当时的状况,以及当时教育脱离实际的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实际生活需要什么,教育就为了生活的需要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杜威则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体现社会的民主、体现学生对生活的探索与热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些是社会要求人应该有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教育应该给予学生的内容与精神。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我们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难以办好学校教育,陶行知就把教育的重任交给了生活本身,让人们在生活中受启发。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杜威希望学

46、校教育更加贴近生活需要和实际,贴近儿童当前的生活。【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9 【正确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是“二战” 后苏联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第一是社会物

47、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第五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途径:实施和谐教育。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使人们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和自我实现的活动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与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完全不同,他主张教育与创造性劳动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

48、、校外教育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由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组成。体育。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身体健康发展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把体育看作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活力的源泉。德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因此,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德育应当居于首位。道德教育应当及早开始,道德教育应当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应当以帮助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为目标。智育。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少年时期和青少年早期就对劳动产生兴趣并热爱它。美育。美育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在感知美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